?

數字化背景下公共休閑設施包容性設計研究

2023-05-30 13:14錢沁宇肖東娟
設計 2023年10期
關鍵詞:用戶體驗設計策略數字化

錢沁宇 肖東娟

關鍵詞:數字化 公共休閑設施 包容性設計 用戶體驗 設計策略

引言

隨著全球各國對數字技術的包容度增大,信息技術被不斷應用于城市建設、協同決策中,但城市內以供居民娛樂放松的休閑設施仍需進一步建設。同時,廣泛應用的數字化技術無形間將老齡群體排斥在外,間接造成數字鴻溝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通過包容性理論的介入,以休閑設施為媒介,消除老齡人群的數字恐懼,豐富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為今后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提供了參考。

一、包容性設計概述

包容性設計緣起于歐洲,2005年由英國標準協會提出定義“通過降低用戶使用能力的要求,使產品或服務可以更廣泛地被更多的人群使用,并提升整體的用戶體驗度和滿意度[1]。在數字化社會的背景下,包容性設計的產出不再是一種“單一”的設計,而是一個包含了多種備選方案及可能的設計合集,能否允許相關用戶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適應也是成為交互產品的重要性能。[2]

二、數字化背景下休閑設施及人群分析調研

(一)數字化背景下公共休閑設施現狀分析

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城市建設加快進程,進入人工智能城市建造的新時期。國內目前政府聯合企業也正大力推行智慧城市,萬物互聯的公共設施智能化?,F階段,數字化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一些關鍵的公共設施內,如公共交通、公共信息傳遞等,但對于介入廣大居民的休閑生活的休閑消遣設施設計研究還未深入開展。為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公共空間的休閑娛樂設施設計的數字化,趣味化也需同步展開。

數字化公共休閑設施根據產品表現形式分為實體交互類,以及虛擬屏幕體驗類。實體交互類產品又依據活動形式區為功能類產品和娛樂類產品。功能性產品包含常見的自拍機、獨立唱歌空間等。單次體驗時間較長且形式內容支持重復性體驗。娛樂類產品通常體驗呈一過性,但形式新穎,通常將新媒體表現形式同基本產品的功能結合,通過用戶的交互行為產生燈光、聲音的反饋。

虛擬屏幕交互類產品依托于屏幕或墻體,通常依靠手勢或動作變化來獲得互動?;硬襟E及形式相比實體產品會更為復雜,但呈現效果相比實體產品更豐富。數字化休閑設施形式日漸豐富,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大部分休閑設施不適用于老齡群體或其余失能群體。在環境方面,擺放場所多選擇于商業空間、展覽等不受老齡群體偏好的場地。形式上則局限于年輕一代間流行的產品形式,活動模式與老一輩的習慣相差巨大。功能體驗方面,操作方式大多通過顯示屏觸屏交互,操作步驟繁瑣,老齡群體無法有效處理。以上都是阻礙老齡群體使用數字化設施的不同因素。

2.多人互動性適用性較差、群體吸引性不強??赡苁浅鲇趯€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國內現有的常駐在商業空間的休閑設施形式大都以封閉的小型空間為主,且活動內容是比較個人化的,沒有提供給其余用戶參與或者觀察的空間。(表1、2)

(二)數字化背景下休閑群體分析

1.先導用戶的選擇。在包容性設計過程中的調研開端和評估后期都十分重視先導用戶[3]。該類用戶表現為對產品、服務或環境有更大需求,因此會以超出主流用戶或平均用戶的方式挑選產品的人群。在不同的場景和產品中,不同的人會因為不同原因被邊緣化。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全國網民規模為9.04億,60歲及以上的網民占網民總數的6.7%,約6057萬人,占2019年末老年人口的23.86%。仍有近80%的老年用戶被排除在數字技術使用范圍之外。綜合現有數據以及各類人群的特征,此處將先導用戶為老年群體。

2.休閑群體特征

(1)先導用戶基礎特征。老年人群各項生理機能隨年齡增長呈現衰退,表現為體力下降,行動遲緩。視覺機能退化,導致視覺感知信息不完整。因此對觸屏類產品的界面和顯示內容都要較高要求。[4]老年人的生理狀態影響其心理狀態的變化,心理特征是決定其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指標。退休的老年人由工作狀態轉為休閑狀態,由家庭支撐者變為被贍養者,這種轉變會讓其對自我社會價值評估降低,產生一定的失落感和空虛感。同時會表現出幾類心理渴求,即對家庭成員關切的需求、對生活歸屬的重新定位、對信息交流及交換的需求以及被他人尊重接納的需求。

(2)影響先導用戶接受數字技術的因素。生理機能衰退造成的感官遲鈍、認知遲緩是影響老年人采納新技術的主要因素。此外,退休后環境落差產生的焦慮感和孤獨感也是影響掌握的重要因素。除老年群體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之外,環境因素也是影響老齡群體接納技術的一個關鍵。環境因素主要指老年人與其他人的交互行為,包括家庭聯系、社會支持、線上線下的社群活動等在內的影響因素。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使用技術的難易程度取決于其相關動機資源的結果[5]。當社會環境開放,且鼓勵老齡群體學習信息技術時,老齡群體的學習動機會呈指數式增長。同時,年輕一代的技術支持和鼓勵也是決定老齡群體接受動向的關鍵。[6

3.青年群體。青年群體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對于事物興趣廣泛,新技術和舊情懷都可以較好包容,個性化和差異化是他們的特征。由于平日高強度的工作,青年人對有效休閑和緩解壓力的需求較高。求變創新的青年群體需要城市內創新的休閑設施,在平日的碎片時間中來幫助他們快速釋放工作的壓力,重新激發活力。

4.兒童群體。兒童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他們的生理機能和系統仍處于不斷的成長中,因此需要外界對他們的保護和包容。在他們的成長階段,“玩”和“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行為,因此在其玩耍時通過合適的引導和幫助,可以有效激發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天真好動的兒童需要休閑設施去激發其天性,發揮其想象。

5.休閑需求調研。為了了解這幾類人群在城市內日常的休閑行為、地點,以及對現有數字化休閑設施的認知、態度及需求。筆者通過線下問卷和訪談調研了江蘇地區的90位用戶,其中包括年輕人35位,兒童15位,老年人群50位。

研究發現:老齡群體不會主動使用數字休閑設施,使用過該類設施的老年用戶寥寥無幾,且多數是由親人或朋友陪伴體驗。而制約其接受數字化休閑設施的突出原因為:1)數字休閑設施對用戶“能力”的不包容,導致無法理解使用形式;2)現有休閑設施活動形式的單一性,局限于青年群體間流行的自拍、卡拉ok等形式;3)付費個人體驗的模式對于老齡群體的不合理性。大部分年輕群體、兒童群體則都有過體驗數字化設施的經歷,包括付費使用商場內的拍照機,卡拉ok機以及免費體驗的臨時性展覽內的數字化互動。

通過調研可知:老齡群體對休閑活動的需求最大,其每天消耗在休閑空間的時長也遠長于其余群體。這個數據背后是他們對社交的渴望,以及自身負面情緒的克服。

年輕群體希望增加數字類休閑設施種類的多樣性;擴大同時體驗的人數;希望現有功能性設施有更新周期等。

兒童群體的需求結合其家長的需求總結為:希望該類設施內容可以區別于傳統兒童樂園內的純娛樂設施,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希望設施安全有充分的保障;體驗時間需要限制,以防損害兒童視力等。

結合問卷和訪談中用戶選擇較多的需求痛點進行篩選整理,并根據選擇率的高低對需求進行分級,進一步整理各個群體對現有休閑狀態和休閑設施的態度。將以下的不包容因素總結為“外觀尺度類”“環境安全類”“技術呈現類”“操作形式類”“用戶溝通類”“互動內容類”等六個因素,如圖1。

三、數字化公共休閑設施包容性設計要素分析

(一)用戶體驗與包容性設計的相關性。根據定義,用戶體驗設計和包容性設計,都以用戶為主導中心。包容性設計更關注產品的功能的通用性、安全性、靈活性以及如何降低用戶使用能力等現實問題,但對產品體驗的情感方面涉及不足。[7]從內容范圍來看,包容性設計隸屬于用戶體驗設計,負責使用者的基礎體驗,而用戶體驗概念包含內容由淺到深,包括基礎體驗的同時更代表深層的情感交流和體驗經歷。本文研究的公共休閑設施不僅僅是滿足使用者的基礎需求,更是一種提供情感體驗的交流設施。同時,公共休閑設施處于公共環境內,因此在研究用戶和產品互動的同時,也需兼顧產品和環境間的互動,在此引入用戶體驗等相關概念。

(二)本能層次的包容性。本能層次上的體驗,是指產品帶給用戶的第一印象,產品外觀帶給用戶的感知體驗。本能層次的體驗是決定用戶選擇的關鍵。

1.產品外觀的包容性。確保產品外觀及尺寸符合人機尺寸,不會因為使用方式的不同造成安全的威脅??紤]到使用人群的廣泛,產品外觀因避免棱角,采用圓滑的外觀,產品色彩需鮮明,便于區分。

2.設施所處環境的包容性。公共休閑設施是置于場景中的產品,因此要考慮環境是否對于各個群體都是舒適開放的。消除可能存在的物理障礙,滿足進行活動前的安全前提條件,才能邁入體驗的下一階段。

(三)行為層次的包容性。行為層次的體驗是通過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交互來實現的,是指用戶體驗的框架。這類體驗中的包容程度著重體現在產品的操作流暢度、舒適度以及易操作性和易理解性。

1.操作模式包容。確保每個用戶都有使用產品的控制權,給不同的用戶提供同等的參與機會、不同的參與方式來操作產品完成任務。確保產品使用要求不超過老人的能力范圍。

2.技術表現包容。在相關的技術接受模型中,感知易用性(即是否看上去容易掌握)是影響用戶愿意接受使用產品的主要因素。[8] 同時,當用戶接觸到新產品,若能在過往的認知經驗中找到相匹配的認知模型,則會抵消對新技術的排斥心理,從而消除技術恐懼,更快速地掌握使用產品的方法。

(四)反思層次的包容性。反思層次的體驗包容性要求當用戶使用完整個設施產品后,可以愉悅地回想起使用過程的體驗,由設施本身功能形式的包容延伸到的使用時人群的心理、情緒相容,才能達到反思層次標準的優秀設計。具體包括用戶情感層面包容和互動體驗內容層面包容兩部分:

1.用戶情感層面包容。老年人在公共空間停留的大部分原因是對社交的需求,對情感的寄托。因此在休閑設施的設計中需要考慮建立合理的機制,以促進老齡人群彼此間與其他群體的情感包容、理解。同時,在信息社會,年輕人是富裕者,而年老人是匱乏者[9]。社會層面的“數字反哺”也能有效縮短代際間的鴻溝,使得數字平等的同時帶來情感平等。

2.互動體驗內容包容。在體驗休閑設施的過程中,設施的活動,內容會影響體驗的質量和深度。若僅僅以一個群體的偏好為出發點,構建活動情境,最后促成的體驗氛圍仍是不夠包容的。畢竟體驗群體各自的經歷不同,愿意分享或感興趣的主題不盡相同。因此在設置內容和活動形式時,主題需要選擇各群體的經歷交叉點,盡量確保每個個體都能獲得深度的情緒體驗。(圖2)

四、基于包容性設計理論的數字化公共休閑設施設計策略

(一)安全性設計策略

1.契合操作機能的尺度設計。由于年齡增長帶來的慢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會導致老齡人群行動產生障礙。不合理的人機尺度,或有棱角的產品外觀會對生理機能降低的老齡人群以及仍處于成長階段的兒童群體都會造成安全的威脅。市面上的產品尺寸大多按照平均值設計而忽略特殊人群的需求,因此設計之初應考慮不同人群特征。例如xccent健身設施,通過模塊化的設置將各個器材橋面串聯起來,不同模塊對應不同的人機尺度和運動難度。部分模塊較低的高度使得兒童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都可以使用設施進行鍛煉,由此實現不分年齡、不分體能的全民運動局面,如圖3。

2.開放安全的活動環境。安全和諧的環境,是一切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老齡群體在戶外活動中面臨各種困難,歸因于戶外環境存在的障礙和活動設施的缺乏。[10]無障礙的環境既是對老齡人群出行的安全保障,也是鼓勵其外出休閑的一種精神支撐。耘林生命公寓的大廳是一個半開放式的環狀大廳,進出由坡道代替臺階,大廳四周有環形扶手,給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足夠的安全支持。該大廳是一個面向公眾開放的多功能場所,大廳內擺放的兒童娛樂設施也吸引周圍居民周末前往,形成一個老幼包容的互動空間,如圖4。

(二)易用性設計策略

1.參與形式多元的操作設計。公共休閑設施面向的群體是多元差異化的,用戶理解操作能力和技術接受程度也相差較大。包容性設計是對人生活中的種種障礙和不平等進行動態調節,給予大眾平等的機會去參與、分享和互動。[11]基于此,數字化設施的使用形式既要考慮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青年群體,也要兼顧無法快速理解操作形式的老年群體?!拔业男奶c你同一節奏”互動設施,LGBT群體或其余青年可以通過系統上傳其故事和音頻,而年長者和其余人群則可以通過背靠柱管去聆聽年輕一代的心跳聲和故事片段。通過該設施成功實現多個群體無差別、無負擔地使用同個產品。與此同時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公共場所群體割裂,互動冷漠疏離的實際問題,如圖5。

2.符合認知的功能設計。復雜的信息識別過程挑戰了用戶的思維能力。目前存在的一些數字化休閑設施多以巨型屏幕為載體,啟動步驟繁瑣,且需要手機為中間媒介來激活使用。冗長的步驟,常常讓“數字難民”老齡人群望而卻步。設計師應當考慮到思維能力較弱的用戶,對產品操作方式和信息識別進行簡化,增加操作互動的直觀性。[12]同時在選取形式上也可以熟悉的物件為載體,減輕思維識別的負擔。蒙特利爾的Ingrid Ingrid多米諾裝置,依托多米諾骨牌這個被熟知的大眾游戲作為媒介,老齡群體可以快速理解并加入這項多人交互的游戲中。同時,通過改變多米諾牌的排列次序,產生音色變化的直接交互形式也省去了多余的思考過程,是一個使公眾互動成為現實的戶外裝置,如圖6。

(三)積極交互設計策略

老年群體戶外活動聚集的主要原因是對社交的需求和對被關注的渴望。公共設施設計的包容性并不簡單指消除對部分用戶的能力排斥,也更代表使用時群體間平等、相融、理解的和諧狀態。公共空間缺乏活力,群體相處冷漠的原因除各個群體自身特征引起的代際差異外,缺乏有效的交流媒介和互動機制也是問題之一。有效的跨代溝通與合作,能增進了解、消除偏見,從而促進感情、結成共同體。

1.積極的代際溝通機制。代際溝通是代際互動的常用形式。合理地運用代際溝通,能在講述和傾聽的雙方間建立情感交互與情境體驗,以此彌合不同群體間的代際鴻溝,從而促成包容的局面。[13]積極的代際溝通建立在雙方互相合作的情況,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不同群體的講述者,能有效地構建語境,建立雙方的情感聯系,建立與培養同理心。

Story Corps平臺,發起者意圖通過不同故事的記錄和分享,鏈接不同人群。該項目采集故事方式多樣,考慮到老齡群體的不便,在App線上收錄時增加詳細的引導步驟,線下則通過廣播車巡游老齡社區收集。街道旁設立故事亭面向公眾開放,使得收集到的故事收獲更廣泛的聽眾。

聽眾的反饋也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傳遞給老齡群體。公眾的敘事平臺,給予特殊群體更多機會去表達自己,也讓其余群體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狀況從而增加同理心,促進情緒包容的形成,如圖7。

2.跨群體交流的媒介及任務。進行代際有效互動的主要前提是共同的主題,和平等的溝通地位。由于年齡的差距,不合適的主題會造成單向的局面。同時,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長者在同年輕人溝通時往往表現出帶有教導意味的主導性,無形間給年輕群體造成壓力。為避免上述情況,需要通過建立相同的興趣點,規避各自的盲區,給予雙方合理的分工,從而達到有來有往的互動效果。

seeeklab更新了傳統集五福的方式,區別于傳統的獨自手機掃福,這個設施讓集福成為祖孫合作進行的方式:年長群體通過收集實體福字如剪下周邊有福字的報紙,經由設施掃描后傳輸成為年輕群體的數字福字,同時產品識別到福字之后會打印一張回憶相關的相片給年長者,如圖8。

結語

面對人口老齡化和信息技術加速發展的雙重挑戰,將包容性設計理念貫徹于城市休閑設施設計中,一方面盡力消除老齡人群同信息化社會的隔閡,另一方面也更新了城市居民的休閑形式,激發城市活力?;诎菪岳砟?,通過調研現有數字化設施,以及人群休閑現狀結合用戶體驗相關概念,總結并提出了“安全性策略”“易用性設計策略”“積極交互類設計策略”等一系列設計策略,為之后的城市休閑設施提供設計參考,同時也豐富了包容性設計的應用體系。

猜你喜歡
用戶體驗設計策略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贛鄱生態水產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設計策略決定企業品牌形象
大連智慧旅游平臺UI浪漫設計研究
數字化制勝
手機閱讀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子分析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