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初中生涯教育課程探索

2023-05-30 15:09王曉娜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生涯教育

王曉娜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理想抱負、定位職業發展的關鍵期。成長型思維是契合時代應運而生的一股嶄新的教育思潮?;谧晕艺J識、生涯探索、生涯規劃和生涯管理四大領域,創造性地構建基于成長型思維提升的初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培養初中生的成長型思維進而提高其未來規劃能力,以期為初中生涯教育實踐進展提供新的理論框架與實證依據。

關鍵詞:成長型思維;生涯教育;課程探索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0-0061-05

一、引言

生涯規劃是一個人竭盡全力地建構未來生涯發展進程,綜合考慮個人能力、興趣、價值以及阻力、助力,看到自己喜愛之事、能做之事、可做之事,逐步建立職業理想、生存價值和自我價值,以期自己能適得其所。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的以“生涯規劃”為核心的教育活動與課程,就是生涯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從幼稚邁向成熟的青春發育期,不斷思考“我是誰,我渴望成為什么樣的人,我的人生何去何從”等一系列人生發展命題。初中生面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第一次分流:升入高中的學生三年后要參加高考,提前選擇大學和專業;而部分學生則會進入中職或高職院校,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訓練,為就業做準備。中考指揮棒也成為學生日后人生不同道路的分流器。所以,初中生涯教育逐漸成為新的時代命題,從過去的“錦上添花”和“隱匿狀態”變成了學校教育中的必備內容,發揮著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作用。

二、成長型思維簡述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區分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1]。固定型思維者相信個體生來帶有固定量的才智,個性堅若磐石,無法真正改變;而成長型思維者相信人類具有學習與成長的無限潛能,通過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迎接挑戰、改進學習策略、尋求他人幫助等可以促進個人能力的發展?!墩撜Z·子張篇》中記載:“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贝蠖鄶禆|亞教育系統建立在孔子理念的基石上,尤其是中國,特別強調勤奮、努力的重要性及自我改善的成就目標。研究發現,面臨失敗或挑戰等情景時,成長型和固定型思維呈現出不同的“認知-情感-行為”模式。固定型思維者將失敗視為低能的表現,放棄努力,回避失??;而成長型思維者將失敗看成自我表現的暫時性反饋,并做出情景性歸因,表現出持久的學習愿景和學習行為。

皮亞杰的認知理論認為,初中生正處于形式運算階段,能夠采用邏輯的形式原則,抽象地思考問題,不再局限于具體的術語。初中生發展出來的復雜的元認知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認識以及對自己的認知進行監控。所以,初中階段是養成成長型思維的關鍵時期。

三、成長型思維對初中生涯教育的促進作用

(一)促成學習目標,展望未來

對目標的探索是初中生所有學習活動的基礎,學生需要深入反思努力背后的、更深層次意義的目標。德韋克提出的成就目標理論認為,在智力和學業發展方面存在兩種不同的成就目標: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s)和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s)[1]。制定表現目標的學生為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力求學業成績優于別人,追求某個特定的結果,比如考試進班級前五名或考入醫學院等;用是否成功來評判自己的價值,達成目標則自我肯定,沒有實現目標意味著自己不夠聰明。而制定學習目標的學生,比起證明自己,更在乎自己能學到什么,擁有增強某種技術和能力的意愿,用“進步和成長”來衡量自己。德韋克對正在科學課上學習新物質的初中生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者將學生設定的目標區分為表現目標與學習目標,結果表明只有制定學習目標的學生才會付出更多心血投入學習,挑戰困難任務[2]。

研究表明成長型思維者注重過程性目標導向,傾向于建立學習目標來發展個人能力,努力贏得自己“暫未獲得”的能力,嘗試新方法突破難關。而固定型思維者則傾向于設置表現目標來驗證自己的能力或價值,更在乎分數、名次、在團隊中的位置,將敗績視為個人固定的特質缺陷,容易產生羞辱感、焦慮、抑郁等系列心理健康問題。

(二)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成績

學科學習是初中生最主要的日?;顒?,學習效果是影響未來選擇的主要參考依據。成長型思維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我國學者以1842名1-9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學習動機部分中介成長型思維和堅毅之間的關系,內部動機和認同動機與成長型思維之間的關系呈現顯著正相關[3]。成長型思維顯著正向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以及學習成績,學業自我效能感在成長型思維與學業成績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4]。

成長型思維也是提升學生成績的“助推器”。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比固定型思維者在閱讀、科學和數學方面平均分高出 31 分、27 分和 23 分[5]。潘尼斯庫等人以1595名分布在13個地區的高中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了兩種旨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干預,一種是“人生目標感”干預,幫助學生理解當前的學業表現與未來人生志向之間的關系;另一種是“思維模式”干預,讓學生學會采用成長型思維,明白實踐與堅持是通向成功的道路。結果發現,兩種干預都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尤其是針對學業困難或有輟學風險的學生,“思維模式”干預效果更顯著[6]。以美國身處在走班制和選課制模式下的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成長型思維干預對數學、科學、英語和社會科學四門課程的效果。研究結果發現,相較于英語和社會科學,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績上升幅度最大,被植入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更愿意挑戰有難度的學科[7]。

(三)增加利他行為,優化人際關系

人的成功不再受制于認知方面的“硬技能”,合作團結、同理心等非認知方面的“軟技能”是學生未來取勝的關鍵。研究者開始關注學生在人格和社會性領域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可以減少中學生受欺凌后的羞恥感以及報復性攻擊行為。Yeager等人設計了簡短的45分鐘干預程序,讓學生領悟到個體的品質具有可變性,中學生尤其具有改變的潛能。一個月后的檢測環節,研究者先讓該校的中學生在網絡游戲中體驗被同伴排斥的感覺,然后再給予他們報復的機會。結果顯示,那些持人格增長論的中學生表現出較少的報復性攻擊行為和更多的同理心[8]。

成長型思維還能為實踐利他主義帶來實質性的益處。在一項發人深省的研究里,一半被試要看一篇講述同理心隨時間推移可以改變的文章,而另一半被試則需要讀一篇闡述同理心固定不可變的文章。讀過文章后,研究者給予所有被試一個做志愿者的機會,結果發現,閱讀了同理心具有可變性文章的被試,耗費精力付出的志愿時間是另一組被試的兩倍以上[9]。

(四)增強心理韌性,有效管理生涯

不畏失敗、應對挑戰、心理韌性等主題是生涯教育的重要領域,是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成長型思維的表達方式。我國學者以1260名小學和初中生為樣本的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通過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預測更高的心理幸福感和學習投入度[10]。Nussbaum 等人通過系列實驗明確了思維模式和心理韌性的因果關系,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個體在經歷學業失敗之后,會積極采取補救策略來應對后續挑戰,而固定型思維的個體則傾向于使用防御和回避的策略來維護他們自身的效能感[11]。

成長型思維培養了“一種對學習更具建設性的態度,一種對反饋的渴望,一種更強韌的應對挫折的能力[12],把失敗看作生命中自然的組成部分,具有從失敗中卷土重來的能力,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且富有韌性。

總之,生涯之學是應變之學,成長型思維也是一種應對變化的理念,愿意接受成長和改變的大腦類似一個孵化器,學生未來的目標、理想從那里孵化出來并得以實現。鑒于此,本研究將成長型思維的理念、方法和干預成效引入初中生涯教育中,通過培養初中生的成長型思維進而提高其未來規劃能力,以期為初中生涯教育實踐進展提供新的理論框架與實證依據,為應對時代變化帶來的新挑戰、新機遇提供新思維。

四、提升成長型思維的初中生涯教育課程探索

我們課題組基于自我認知、生涯探索、生涯規劃和生涯管理四大領域構建了初中生涯教育課程的內容,并據此研發出課程教材《生涯探索》[13]。

(一)自我認識:覺察、管理思維模式

1.覺察思維模式:了解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在課堂上首先向學生傳達兩種思維模式的理念,然后通過科學的問卷測量讓學生找到自己在思維光譜中的位置,為了促成學生對成長型思維的掌握和內化,要求他們依據成長型思維的理念給學習倦怠的同伴寫信,并提供學業發展方面的建議和指導。還要向學生說明,思維模式并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命題,任何人都是這兩種思維的混合體。思維模式也具有領域聚焦性,比如某些人在語言學習方面采用成長型思維,但在體育鍛煉方面采用固定型思維,因此,要了解觸發固定型思維的事件,以提前制定應對計劃。

2.管理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語言是管理固定型思維的有效策略,以“改變你的語言,改變你的思維”一課為例,引導學生修正自我對話,面對失敗時,不要說“我搞砸了,我是個失敗者”,要修改為“我忽略什么了嗎?我得試試其他方法。犯錯是有價值的嘗試”;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不要說“這太難了,我不可能完成”,而是說“我只是暫時沒有做到,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搞定”;當想放棄時,不要說“我的能力達不到,我要放棄了”,而是換種思路“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那我試試其他方法”。

也可采用以下策略幫助學生管理固定型思維: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固定型思維;創建成長型思維的標語警句:“大腦如同肌肉,也會成長”“沒有失敗,只有反饋”“分數沒有成長重要”“挑戰是喂養大腦的蛋白粉”“有價值的錯誤是苦口的良藥”;寫給固定型思維的信件:從成長型思維的角度給固定型思維寫一封信。

(二)生涯探索:用成長型視角看待世界和他人

1.用成長型視角看待未來職業

當今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互聯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新時代,個體生涯呈現出不確定性、多元性等發展趨勢。以“如何在AI時代勝出”一課為例,出示畫作、作文或詩歌,讓學生評價這些作品,最后呈現真相:這些作品都是AI創作,進而讓學生明白,未來已來,某些創造性的工作也將不再是人類獨占的地盤。當下要具備“應變”能力,成長為面對“不確定現實和情景”做出恰當回應的人。

2.用成長型視角看他人

以“學會原諒,與過去和解”一課為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明白一個人不能被簡單定義為“好人或壞人、欺凌者或受害者”,欺凌者并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受欺凌者也并不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行為通常受思想、情感及身處情景影響。引導學生將“他人”視為一個“正在被打磨的作品”,用“可能性詞語”取代“固定性詞匯”,將“他是”換成“他可能是”“他可以是”,進而增強初中生的人格可塑性信念,減少了其受欺凌后的羞恥感,將報復性攻擊行為扼殺在萌芽中,提高其沖突解決能力。

(三)生涯規劃:制定并執行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

1.設置學習目標

以“小步子,大影響”一課為例,首先出示表現目標和學習目標的區別,引導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注重自我提升,和過去的自己比較。然后,以“學習目標、例外、一小步”為框架設定“一小步”階梯。如學習目標:為了增強自控力,我要每天早晨起床背英語單詞;尋找既往經驗中的“例外”情況:我曾經在什么情況下實現了設定的目標,當時我是怎么做到的;確定“向前一小步”:如果我渴望的狀態滿分是10分,那么,我現在的處境是幾分,如果要增加1分,可以制定哪些短期的、具體的、有及時反饋的小目標?

2.執行學習計劃

與制定目標相比,更重要的是將目標付諸行動。以“利用WOOP法則行動起來”一課為例,引導學生掌握“WOOP”法則:愿望(Wish):制定一個自己最渴望實現的具體的學習目標;結果(Outcome):想象目標實現后的最優結果;障礙(Obstacle):思考妨礙自己達成目標的限制性因素,如手機誘惑;計劃(Plan):要克服這個障礙,應該如何做,制定“如果……那么……”的計劃,例:“如果晚飯后我想玩手機,那么就交給父母保管”。

3.了解大腦可塑性

成長型思維的神經生理基礎即大腦具可塑性,理解和相信大腦可塑性是發展成長型思維的關鍵干預措施。以“解碼一顆成長型大腦”一課為例,在“大腦科技園”部分,出示學習的本質即神經元之間建立了更多的聯結,形成了更多的神經網絡和回路。當學生面對困難表示“我放棄了”或“我就是做不到”時,要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的大腦神經細胞正制造新的通路和關聯、構建強韌的神經網絡的場景。在“大腦隱喻體”部分則讓學生為大腦學習的機制作比喻,如大腦學習如同健身時鍛煉肌肉,越鍛煉越強大。

4.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

除了明白學習的生理機制,學生更需要學習資源和策略方面的指導來內化成長型思維。要教授學生一些有助于學習新知識的策略,如快速小測驗、分解式練習、學習記錄單、構成性檢驗等。元認知是成長型思維的一個關鍵工序,要教會學生思考自己的思維,鼓勵他們采用如下元認知策略,如寫注釋和標注、寫思維日記、激活先前的知識、檢查學習過程、同伴評估等。向學生出示五種富有前景的學習策略,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交錯練習和變式練習、總結和提煉、解釋(質詢、自我解釋和教別人)。以“學會學習:利用檢索練習”一課為例,讓學生掌握檢索練習,即有意識地檢索和提取腦海中的信息,加強長時記憶能力,如電子詞卡自測、對著鏡子背誦、假裝自己是老師等。

(四)生涯管理:積極應對失敗

1.挖掘失敗的價值

以“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走近犯錯的偉人”一課為例,出示愛因斯坦、華羅庚、錢學森等偉人的故事,讓學生看到這些偉大人物如何經歷萬千磨難,最終有所成就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失敗是學習過程中具有意義和價值的部分,是創造成功的原材料,是強大的學習工具。還可以讓學生搜集并分析名人關于失敗的名言,與學生討論失敗的價值,激勵學生將成功人士承受的苦難與自己正在應對的挫折聯系起來,明白失敗不是和羞恥、缺點連接在一起的產物,而是勇于冒險、探索未知、樂于進步的表現。

2.積極應對壓力

以“提高心理一致感在壓力中成長”一課為例,首先,讓學生理解心理一致感是在現實環境中應對壓力源時所保持的一種能夠掌控壓力并能賦予壓力意義感的自信心。接下來,引導學生基于心理一致感的三個維度來應對壓力??衫斫庑裕鹤R別并判斷出具體的壓力源;意義性:壓力增強心理免疫力、壓力提高學業表現;可控制性:要調動自身的內在優勢和外部的環境資源去應對壓力,如講一個“最好的我”的故事,采用“優勢陳述”卡的方法(當我能……我感到自己很強大),尋找人際支持等。

3.增強心理韌性

以“利用勝利者效應,成為更有韌性的人”一課為例,以胡海嵐教授的白鼠實驗為例引出勝利者效應:連續6次或7次成功經歷使低耐挫者的挫折心理得到改善,唯有勝利,方能塑造勝者和勤奮者,“勝利,才是勝利之母”。接下來,以國際抗逆力研究計劃IRRP提出“3I”策略挖掘學生的內外優勢,找到過往成功經驗來應對困境?!拔矣小保↖ have)是指挖掘個人所擁有的人際支持與資源;“我是”(I am)是指發現個人的優勢、特長、態度及信念等內在力量;“我能”(I can)是發現和培養個人的人際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懂得自我關懷

以“自我關懷的力量”一課為例,用畫出“內心批評家”引出自我苛責的短期激勵作用和負面作用,進而從三個維度引導學生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給予自己善意和寬容:自我友善(理解包容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采用蝴蝶拍、擁抱毛絨玩具、想象最好的朋友面臨類似困境時如何安慰他等)、普遍人性感(認識到所有的人都會失敗、犯錯,不孤立地看待自己的遭遇,采用空椅子技術)、正念(以一種有目的、有意識、非批判的方式覺察當前的情形,不忽視也不對自我或生活中的消極方面耿耿于懷,嘗試正念呼吸等)。

成長型思維是點燃初中生涯教育的“生長點”?;诔砷L型思維提升的初中生涯教育課程讓初中生涯教育有路可循、有據可依,激勵學生以“別看我一時,且看我一世”的信念鞭策自己,以學業為基本點,以成長為終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志業中,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參考文獻

[1]卡羅爾·德韋克.努力的意義:積極的自我理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2] Dweck C S. Self-theories and goals:their role in motivation,personality,and development[J]. Nebr Symp Motiv. 1990(38):199-235.

[3] Zhao Y,Niu G,Hou H,et al. From growth mindset to grit in Chinese schools:the mediating roles of learning motivations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1-7.

[4]刁春婷,周文倩,黃臻.小學生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學業成績、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0,18(4):524-529.

[5]唐科莉.OECD發布首份成長型思維報告[J].上海教育,2021(16):49-51.

[6] Paunesku D,Walton G M,Romero C,et al. Mind-set interventions are a scalable treatment for academic underachievement[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5,26(6):784-793.

[7] Yeager D S,Hanselman P,Walton G M,et al. A national experiment reveals where a growth mindset improves achievement[J]. Nature,2019,573(7774):1-6.

[8] Yeager D S,Trzesniewski K H,Dweck C S. An implicit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intervention reduces adolescent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victimization and exclusion[J].Child Development,2013,84(3):970-988.

[9] Schumann K,Zaki J,Dweck C S. Addressing the empathy deficit:Beliefs about the malleability of empathy predict effortful responses when empathy is challeng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4,107(3):475-493.

[10] Zeng G,Hou H,Peng K. Effect of growth mindset on school eng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6(7):1-8.

[11] Nussbaum A D,Dweck C S. Defensiveness versus remediation:Self-theories and modes of self-esteem maintenance[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8,34(5):599-612.

[12]崔巍巍.中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培養策略探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 (2):60-62.

[13]于莉,朱國慶.生涯探索[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8.

[14]馬星楊, 趙玉芳, 李元方, 等. 學習效能感、自我決定動機對學業期望的作用:基于統合模型的分析[J].心理技術與應用,2021,9(01):12-19.

編輯/衛 虹 終校/張 旗

猜你喜歡
生涯教育
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生涯教育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韓國《第二次生涯教育五年基本計劃》述評
海島初中生涯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實踐
中學生生涯教育初探
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
強機制 重課堂 多踐行
且行且思考
高一學生生涯成熟現狀調查及其對生涯教育的啟發
學生情緒智力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
生涯中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