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家庭觀的深刻內涵、鮮明特征及實踐途徑

2023-05-30 10:48黃亮郭淑彬楊曉雨
中華家教 2023年1期
關鍵詞:時代內涵實踐

黃亮?郭淑彬?楊曉雨

摘要:黨的二十大首次將“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寫入黨代會報告,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家庭工作的高度重視,預示著新征程將譜寫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新篇章。新時代家庭觀是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在內涵上從“如何看待家庭”“建設什么樣的家庭”以及“怎樣建設家庭”三個視角體現為家國統一的“家庭地位觀”、積極和諧的“家庭價值觀”以及平等協作的“家庭建設觀”,這一內涵也彰顯著新時代家庭觀具有時代性、科學性、系統性、人民性和實踐性五個鮮明特征。在踐行新時代家庭觀的過程中,要注重將宏觀布局與微觀設計相結合、政策引領與實際調研相結合、道德規范與制度約束相結合、家庭建設與基層治理相結合、婦聯牽頭與協調推進相結合,其中包含的科學方法論意蘊為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供了科學、明確的實踐指向。

關鍵詞:新時代家庭觀 時代內涵 實踐

作者簡介:黃 亮/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 100089)

郭淑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楊曉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家庭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面對新時代、新矛盾、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家庭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尤其是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使我們黨對于家庭問題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進而凝練升華為新時代家庭觀,成為新時代開展家庭工作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新時代家庭觀的深刻內涵

新時代家庭觀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家庭的功能、地位、發展趨勢以及家庭建設的內容、途徑、價值取向等基本問題作出的科學分析和概括。[1]新時代家庭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家庭觀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2018年11月2日,在同全國婦聯第十二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樹立新時代的家庭觀,引導婦女既要愛小家,也要愛國家,帶領家庭成員共同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边@段話闡明了新時代家庭觀的豐富內涵,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如何看待家庭、建設什么樣的家庭、怎樣建設家庭等基本問題。

(一)家國統一的“家庭地位觀”

在如何看待家庭的問題上,新時代家庭觀在闡明家與國的辯證關系的基礎上,尤其強調“家國情懷”。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家庭問題應置于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去考察和研究,“它是社會制度的產物,它將反映社會制度的發展狀況”[2]。因此,對于家庭與社會關系的探討構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觀的核心。新時代家庭觀傳承了馬克思恩格斯這一研究視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研究和分析社會問題時應該從家庭入手,將家庭與社會的辯證關系與中國傳統家國關系相鏈接,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3]“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4]。在家庭的功能方面,馬克思、恩格斯時代更多是從經濟角度進行觀測,而新時代的家庭已經完成由單一的經濟單位向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的轉型。從這個意義上說,首先,新時代的家庭承擔的是家庭內部的生活、教育功能,不僅提供家人生活所需和物質條件,提供子女教育環境和成長空間,而且滿足家人的精神慰藉,成為家人的情感交流場所。其次,新時代家庭還承擔著社會和文化功能。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只有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才能帶動全社會形成溫馨和諧的風尚;只有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才能體現正確家教、體現良好家風,進而影響整個社會風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盵5]最后,新時代家庭更是承擔著保障國家發展的職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方面,國家發展為家庭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另一方面,家庭美德貢獻家庭和諧力量,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家與國是密不可分、辯證統一的整體?!皬V大家庭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到民族夢之中?!盵6]

(二)積極和諧的“家庭價值觀”

在建設什么樣的家庭問題上,新時代家庭觀以構建和諧家庭關系為基點,重點強調“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和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作為人生的第一類社會關系——家庭,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從家庭關系與家風的互動、家風與黨風、政風、社風的互動層面深入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倡導構建相親相愛、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家風的概念。家風形成于家庭關系的互動中,并成為家庭的精神內核,是家庭面貌的顯著表征。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向上向善”這一積極健康的家庭價值導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協調統一,并突出強調了家庭教育對于涵養家庭美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7]“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8],這就揭示了家庭美德教育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的基礎性作用??梢哉f,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描繪了新時代家庭的美好愿景,而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建設的價值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美好家風,把“家風”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將“家教”突出立德樹人的內涵,把“家和”提到文化自信的基點,正是習近平新時代家庭觀最突出的特色。[9]

(三)平等協作的“家庭建設觀”

在怎樣建設家庭的問題上,新時代家庭觀聚焦多元主體的平等關系和責任意識,倡導“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指明了新時代家庭建設的原則和路徑。從家庭成員內部層面來說,共建共享意味著新時代男女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與享有的對等權利。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婦女地位的相關論述產生于資本主義歷史背景,新時代婦女地位顯著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根據這一特點強調男女應該是一種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的新型平等關系。男女在家庭中應該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功能。一方面,新時代女性不像從前部分甚至完全依附于男性,女性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家庭地位都顯著提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時代家庭要“發揮婦女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10]。另一方面,“男性也不能當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擔養老育幼等家庭責任,共擔家務勞動”[11]。在家庭教育的共建共享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盵12]這就要求不同責任主體不斷改進家庭教育思路,進一步推進家校共育一體化工作,不斷豐富家校共育新形態,構建新時代家校合作新格局,走出一條“政府引導,家校聯動,社會支持,專家參與,志愿服務”的家庭教育服務示范及創新發展之路。此外,在家庭建設的外部支撐方面,強調家庭建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來自各級黨委和政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以及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共建共享家庭建設機制的思路再次呼應了馬克思、恩格斯論述的家庭社會性本質,彰顯了新時代家庭建設的系統思維。

二、新時代家庭觀的鮮明特征

新時代家庭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正確把握復雜國際國內形勢的背景下,在傳承馬克思主義家庭觀、中華優秀傳統家庭文化以及中國共產黨紅色家風文化的基礎上,同時又結合新時代的主要特征凝練形成。因而,新時代家庭觀具有時代性、科學性、系統性、人民性和實踐性的鮮明特征。

(一)時代性

新時代家庭觀應時代而生,又引領新時代家庭建設,既凸顯社會主義家庭倫理觀,又把體現當代中國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賦予家庭建設新的時代內涵,成為新時代家庭建設的根本遵循。[13]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深刻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盵14]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家庭建設,主要是因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新變化”。[15]這些新變化也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研究家庭問題的出發點。為了有力回應新時代家庭領域出現的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致力于將馬克思主義家庭觀在新時代實際運用,致力于將中華優秀傳統家庭文化在新時代借鑒創新,致力于將中國共產黨革命紅色家風在新時代傳承發揚,從而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新時代家庭觀。因此,新時代家庭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

(二)科學性

新時代家庭觀為新時代家庭建設注入靈魂,指明方向,具有科學的理論根基和思想來源。

一方面,新時代家庭觀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引,自覺抵制資本主義沒落、腐朽的家庭觀。如今,快速的社會、人口、家庭變遷給家庭領域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市場經濟影響下,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極端自由主義等不良思潮沖擊著我國的家庭家教家風,甚至出現了家庭責任缺失、家庭情感淡化、家庭穩定性下降、家庭教育錯位等不良現象。新時代家庭觀傳承了馬克思主義家庭觀的科學精神,倡導家庭成員應當遵循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追求,而不是等價交換的市場規則,更不是弱肉強食的競爭關系。

另一方面,新時代家庭觀是對中國優秀傳統家庭文化的揚棄。面對我國農村地區的一些封建陋習殘余,比如“天價彩禮”“婚喪大辦”“封建迷信”等,倡導通過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加以抵制。將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優秀傳統家庭觀念繼承下來,與新時代家庭觀念相結合,并且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

(三)系統性

深入探究新時代家庭觀,我們不難發現,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在闡述家庭與國家、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還是在闡述家庭內部成員之間平等和諧、相親相愛的關系;無論是在闡述家庭的內部調節功能,還是在闡述家庭的外部共建環境,都蘊含著科學的系統觀念和濃厚的辯證理念。

新時代家庭觀的三個核心理念: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也在辯證互動中形成了緊密聯系的系統。家庭是家教的平臺,是家風的載體;家教是形成和諧家庭關系、優良家風社風的途徑;家風是家庭和家教的外現和升華。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和諧;家教良好,未來才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才會充滿正能量。此外,新時代家庭觀以系統理論為根基,逐漸形成了豐富的內容體系,其中包括家庭世界觀、家國情懷觀、家庭關系觀、家庭建設觀、家庭價值觀、家庭倫理觀、家庭法治觀、家庭教育觀等,這些都是新時代家庭觀系統性特征的集中體現。

(四)人民性

新時代家庭觀傳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觀中關于人民的思想觀點,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優秀品格。具體體現在:首先,新時代家庭觀來源于人民。它繼承了世界無產階級和中國古代人民關于家庭建設的思想精華,汲取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在家庭建設方面的優秀經驗??梢哉f,無論是理論根基,還是現實參照,都是人民群眾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總結和創造出來的,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其次,新時代家庭觀的踐行以人民為主體。只有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教育,才能讓其深入人心,為百姓接受和認可,進而推動家庭建設事業的深化和發展??梢哉f,家國之間的良性互動、相親相愛的和諧家庭關系構建、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的培育、共建共享的家庭建設機制,都離不開本身作為家庭成員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最后,新時代家庭觀最終的發展目標是為人民服務,努力營造充裕的家庭物質基礎、豐富的家庭精神港灣、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氛圍,從而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實踐性

一方面,新時代家庭觀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其中不僅包含著馬克思恩格斯在家庭觀理論領域的實踐探索,也包含著中華人民幾千年來的家庭文化實踐,還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紅色革命家風的經驗總結;同時,也與習近平總書記自身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實踐密不可分。習近平總書記出生在優秀共產黨員組合的家庭中,從小接受良好家風的熏陶。在之后的基層工作中,無論在何時何地,他一直懷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長期深入交往中,他深深了解到家庭的幸福和諧對于國家建設和發展的積極作用。于是,他積極為改善人民生活而努力工作,將個人的家庭理想與國家發展積極融合,這些都是新時代家庭觀形成的堅實實踐基礎。

另一方面,新時代家庭觀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首先,新時代家庭觀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解決新時代家庭建設實踐中的新問題,而且隨著新時代家庭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其次,新時代家庭觀倡導全社會對于家庭建設問題的重視和參與,對形成多方協調共建局面具有積極的實踐助推意義。新時代家庭觀將家庭建設提升到國家治理體系高度,并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融合;將家庭建設納入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實踐;將家庭教育納入現代教育制度體系;將家庭文明建設納入基層社會治理評價與考核內容,從而形成多方協調共建局面等??梢哉f,新時代家庭觀的實踐性特色已經融入其具體實施的各個環節。

三、新時代家庭觀的實踐路徑

實踐是理論轉化為現實的方式,是弘揚和發展新時代家庭觀的原動力。新時代家庭觀指明了我國家庭文明建設工作的根本任務和實踐路徑。作為國家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家庭建設將會在科學理論、政策的指引下,在有效的方法、路徑的支撐中落地生根,深入推進。

(一)宏觀布局與微觀設計相結合

踐行新時代家庭觀,要堅持宏觀布局與微觀設計相結合,將家庭建設工作置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進行定位和思考。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推進家庭建設工作,需要有效發揮家庭對于凝聚人心、團結奮斗的獨特作用;同時,用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成果豐富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家庭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家庭建設工作,需要在家庭建設以及家庭教育中引導廣大家庭及家庭成員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從而做到真心擁護改革、踴躍參與改革,為改革獻計獻策;在全面依法治國中推進家庭建設工作,需要在廣大家庭中進行相關法律制度政策的宣傳教育,從而引領家庭成員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并學會用法律來維護和保障家庭合法權益;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推進家庭建設工作,需要用積極健康的家風促進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建設,從而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杜絕腐敗等不良風氣的苗頭。

(二)政策引領與實際調研相結合

近年來,我國家庭建設領域政策不斷完善,取得顯著進展。首先,家庭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加強家庭建設”專節設置,明確提出構建支持家庭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促進家庭服務多元化發展,充分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等重要內容。其次,新的婦女發展綱要和新的兒童發展綱要分別增設“婦女與家庭建設”和“兒童與家庭”領域,從而將家庭建設目標任務納入其中,從而明確了家庭發展促進婦女兒童發展的政策載體、路徑和工具。此外,健全家庭發展支持體系、緩解家庭育兒負擔等政策措施也在一些國家專門規劃中提出,可見促進家庭發展、強化家庭功能已經日益成為國家宏觀性的政策制度安排。

如今,介于新時代家庭自我發展能力與家庭功能實現面臨家庭結構與家庭規模變化帶來的挑戰,發展完善家庭政策,拓展支持家庭的公共服務已逐漸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識。國內外許多家庭政策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家庭友好政策真正發揮實效離不開政策出臺之前的周密調研以及政策推行之后的效果評估。因此,家庭領域的相關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加強對家庭建設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從而更好地協調政策的整體性與精準性,加強政策的包容性和韌性。

(三)道德規范與制度約束相結合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踐行新時代家庭觀,必須堅持道德規范和制度約束相結合,既要注重道德教化,又要注重制度規范,從而不斷增強家庭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和外部保障。在道德規范層面,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庭美德,廣泛傳播優良家風家訓,使廣大家庭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陣地,從而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提供不竭動力和堅實基礎。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家庭領域的制度建設方面同樣碩果累累,形成了以憲法為基本依據,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家庭教育促進法以及反家庭暴力法等為主要內容,以刑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權益保障法以及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等政策規范為輔助的法律政策體系。全國婦聯家庭工作座談會、家風家教專題座談會,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等相繼召開,《中央文明委關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設的意見》《全國婦聯關于在家庭文明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作用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始實施,從而有力推動了新時代家庭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進程。在家庭建設中善于將道德規范和法律約束有機統一起來,在家庭教育中努力提升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促進德治與法治在家庭工作領域相得益彰。

(四)家庭建設與基層治理相結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這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新時代家庭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彰顯了包括婦聯在內的群團組織從事的家庭建設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中強調家庭家教家風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穩定劑”?;鶎由鐣卫砉δ艿挠行Оl揮,關系的協調處理,都要落腳到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細胞。同時,社會治理工作的實質是處理與“人”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而家庭是個體最原始的社會關系網絡,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的源頭,因此,家庭成員關系的和諧,家庭利益的支持直接影響到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在具體基層治理實踐過程中,我們首先應將家庭正確定位,認識到家庭不僅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對象。其次,要認識到家教在基層治理中的教化育人功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基層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要本著黨的二十大提到的“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充分利用社區家庭學校等陣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最后,還要發揮優良家風在推動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固本培元功能。充分利用新時代家庭觀指導轉化利用各地優秀家箴、優秀村規、優秀民約等資源,從而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手段。同時在開展各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中引導群眾將新時代的家庭觀融入日常家庭生活,以文明友好的家風推動黨風政風清廉、社風民風向善,從而推動整個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

(五)婦聯牽頭與協調推進相結合

發揮婦女獨特作用,做好家庭工作,是黨中央交給婦聯組織的重要任務,是婦聯組織服務大局、服務婦女的重要著力點。[16]全國各級婦聯應努力探索相關平臺和載體、路徑和方法,從而有效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婦聯在踐行新時代家庭觀進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章程建設上,圍繞“三個注重”,進行制度設計,從而增加了新的相關規定;在機構設置上,組建了專門開展家庭工作的“家庭和兒童工作部”;在工作布局上,將家庭工作作為服務大局、服務婦女的重要著力點,創造性地啟動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不斷創新工作載體,豐富家庭工作內涵。

婦聯組織是踐行新時代家庭觀,以家庭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牽頭單位。同時,這一重大戰略實施也需要多方協同開展。其中既包括各個層級的婦聯組織,也包括各級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志愿者等。那么,作為牽頭實施單位,婦聯組織需要利用好基層社會治理主體平等的特點,完善互動共建機制,為激發多方主體創新內驅力搭建平臺,從而匯聚推進踐行新時代家庭觀的聯合力量,形成共責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李明舜.以新時代家庭觀引領家庭文明新風尚[N].中國婦女報,2021-5-16(3).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7.

[3][4][5][6][7][8][10][11][12][15]:《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4、5、3、4、18、18、5、71、69、5.

[9] 葛彬.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美好家風——論習近平新時代的家庭觀[J].中華家教,2021(4):17.

[13]馬焱.新時代家庭觀:家庭建設的科學指南與根本遵循[N].中國婦女報,2022-11-1(2)

[14]人民網.沈躍躍:貫徹落實“三個注重” 扎實推進家庭文明建設[EB/OL].(2015-07-09)[2023-2-12]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709/c1003-27277907.html.

[16]沈躍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N].人民日報,2020-8-19(7).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Family Concept in the New Era

HUANG Liang GUO Shubin YANG Xiaoyu

Abstract: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wrote “foster stronger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to the report of the Party Congress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high importance that the CPC and the country attach to family education work, and indicates that the new journey will compose a new chapter of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The family concept of the new era is the scientific guide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stering stronger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how to view family”, “what kind of family to build” and “how to build family”, the connotation is embodied in the unified “family status concept” of the family, the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family values” and the “family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This connotation also shows its fi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systematic, people-oriented and practical.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 the family concept of the new era,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layout and micro design, policy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search, moral norm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family construction and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the leading and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womens federations.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mplication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clear practical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stering stronger family ti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Family Concept; Time Connotation; Practice

(責任編輯:李 一)

猜你喜歡
時代內涵實踐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挖掘愛國主義的內涵
論儒家“自強不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魏晉風流的時代內涵分析
論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