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 打造密云智慧教育新模式

2023-05-30 10:48張學虎張樹臣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期
關鍵詞:數字資源智慧教育

張學虎 張樹臣

【摘 要】北京市密云區抓住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有利契機,規劃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168”工程,不斷迭代優化環境,打造智慧校園新模式;創建優質數字資源,打造智能服務新模式;應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課堂,打造深度融合新模式;積累大數據精準評價,打造優質育人新模式;開展“互聯網+研訓”,打造協同成長新模式;促進數字化轉型,打造區域治理新模式。整體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

【關鍵詞】智慧教育;數字資源;融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1-012-02

北京市密云區地處北京東北遠郊,總面積2229平方公里,人口49萬,是首都重要飲用水源基地和生態涵養發展區?,F有普通中小學63所,在校生3.7萬人,在職教職工6000余人,其中特級校長4人,正高級教師35人,特級教師20人。

在密云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區教委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密云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目標,著力打造智慧教育新模式。

迭代優化環境,打造智慧校園新模式

智慧校園建設是實施智慧教育、促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全區中小學現有教學計算機14000余臺,其中平板電腦約4000臺,生機比2.5:1,專任教師人手一機;建有高標準數字化實驗學校35所,網絡多媒體教室1735間,專業自動錄播教室55間。在此基礎上,依據《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關于智慧校園建設要求,區教委實施提升智慧教育環境建設行動,著力建設農村地區智慧校園新模式。建設教育數據容災備份中心、“空中課堂”資源錄制基地,完善中小學精品課堂平臺功能,升級改造學校自動錄播教室31間,為14所學校改造“雙師課堂”教室14間,探索市區一體化學校之間、城區強校與鄉村薄弱校及寄宿制學校之間、鄉村地區“一帶多”校際之間實施“雙師課堂”的基本模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以市教委“雙百”示范行動基地校為引領,推動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型,以巨各莊中心小學智能葡萄種植助力勞動科技教育、新城子中心小學依托物聯網開展動物養殖學生綜合實踐為代表的5所智慧校園初步建成;11所學校建成智能教室,3D打印、機器人、少兒編程、無人機等課程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鄉村孩子們正在享受智慧校園帶給他們的全新學習生活體驗。

創建數字資源,打造智能服務新模式

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區教委實施數字資源共享行動,探索構建差異化供給和智能化服務新模式。一是自主創建資源。由教師研修學院組織,分期建設覆蓋中小學各學科的微課資源,在密云教育云平臺和密云歌華有線電視同步上線精品課程1423節,精品微課2000節,專項支持密云三中開展基于VR虛擬現實技術的密云區特色思政課資源建設;二是引入優質資源。引進知網文獻資源庫,3D小學科學數字化資源,擴大優質資源供給;三是參加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區建設,將優質資源引入課堂,為師生開展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支持;四是探索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采集,在分析學習者學習行為數據基礎上,為學生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提供智能化教學服務。首師大附屬密云中學、北師大密云實驗中學等先行實驗學校已經積累了初步經驗。

技術創新課堂,打造深度融合新模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新頒布的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也提出要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區教委實施中小學技術創新課堂行動,聚焦課堂、深化應用,打造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新模式。以實驗區牽頭校為龍頭,以市區級專項課題研究為牽引,指導學校探索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學習課堂的創建。全區中學深入開展“互聯網+閱讀”工程,語文教學常態化應用“閱寫通”,提高學生閱讀篇目與閱讀量,增強閱讀能力;英語教學引入“E聽說”平臺布置作業,學生通過平臺自主練習,提升英語聽說能力。實驗區牽頭校開展數學學科“網絡畫板”教與學應用,讓可視化賦予抽象的符號演算以“意義感”,增強學習效率;太師莊中學探索信息技術支持的“現實課堂”與課后“虛擬課堂”相融合的“雙課堂”教學模式,為山區學生拓展學習時空、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密云四小利用英語AI聽說系統開展聽說教學,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信息技術的賦能加持,促進中小學課堂引領學生不斷走向深度學習。

大數據精準評價,打造優質育人新模式

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優勢,優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習服務水平,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任務。區教委依托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利用學籍信息開展基礎教育大數據專項研究”項目,實施大數據精準評價實踐行動,打造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育人新模式。首師大附屬密云中學依托智學網,開展“基于數據分析的精準教學實踐研究”,通過學生過程性學習數據收集分析,精準了解學生需求,形成個性化知識圖譜,助力個性化學習輔導;北師大密云實驗中學、西田各莊中學運用“智筆數字課堂”,在課前、課中、課后動態把握學生學習與思維的難點、斷點、盲點,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深度學習;密云二小等項目共同體聯合開展“互動反饋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數據采集與評價,借助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等方法與技術,監測、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密云五小運用足球運動智能穿戴設備,采集分析足球課、訓練課的運動數據,增強課堂及訓練的科學性,學校足球在市區屢獲佳績。

“互聯網+研訓”,打造協同成長新模式

區教委實施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行動,探索“互聯網+”環境下區域教師協同成長新模式。推進“互聯網+培訓”,開發線上培訓課程548門,形成教師培養特色資源。升級區教育云平臺功能,支持在線巡課系統、雙師課堂系統、39個名師工作室網絡空間、18個教育聯盟跨校研修,在線“跨校、跨區、混合式”研修已成常態。開展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培訓及專題展示交流,與首師大合作開展中小學課堂教學診斷項目、新教師智慧研修項目,幫助教師增強信息素養、數字化意識,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在信息技術的賦能中加快專業成長。近五年,全區教師在“一師一優課”、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評選中,累計184節獲評市級優課,57節獲評國家級優課;首師大附屬密云中學陳寶杰老師輔導的學生作品《皮影機器人》在全國創造力大賽中獲金獎,密云二中學生關斯佳等在全國創造大賽AI地球分項賽中獲得全國總決賽金獎。

促進數字化轉型,打造區域治理新模式

區教委實施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中小學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校產、安全可視化管理,提升治理水平。密云教育云平臺“家長學?!闭介_通,為不同學齡段的學生提供600節學習資源。密云教育大數據中心不斷積累教育大數據,完善區級大數據分析支撐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實現教育數據實時分析、診斷、評價、反饋、展示,為推動區域教育科學決策、高效管理提供支撐。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加強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密云教育將順應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要求,緊緊抓住教育部實驗區建設契機,積極打造具有密云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為構建優質均衡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教師研修學院

猜你喜歡
數字資源智慧教育
區域智慧教育持續推進的機制創新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態發展新挑戰
智慧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探究
美術教科書使用應把握的幾個視角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圖書館員新角色
建立中文DOI標識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高校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的建設研究
評價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綜合服務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