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煉展示好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標識

2023-05-30 10:48紀志耿黃維
學習與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紀志耿 黃維

[摘要] 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密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必須提煉展示好中華文明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精神標識。必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個性與共性相融洽、歷史與現實相貫通、當前與長遠相統籌,提煉展示好中華文明中蘊藏的天下為公的思想智慧和革故鼎新的重要方法,增加交流互鑒,增進自信自強,讓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以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播力影響力;? 精神標識;? 提煉展示

[中圖分類號] G120; K203?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2-0021-04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密碼,是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基和創新的寶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基石。

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變革和調整的重要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復雜的情況,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進一步凸顯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如何把中華文明中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就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命題。

中華文明跨越時空的精神標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具有超越時空、跨越古今的價值意蘊。

“講仁愛、重民本是中華文明精神特質的主干?!?長期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講仁愛、重民本”,形成對于國家、社會乃至家庭、個人而言具有普遍規范性、強大約束力的道德倫理準則?!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體現了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體現了家庭成員的倫理準則,“推己及人”則體現了對于個體的道德規范。

中華文明蘊含著天下為公的思想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根植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成為知識分子和先進階層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為政以德、天下歸心”的執政理念貫穿于各個鼎盛時代治國理政的始終,成為奉行至今依然有效的治國方略;“以和為貴、親仁善鄰”的處世之道也應用于各個時代,成為具有中華基因的外交理念和追求。

中華文明體現了對革故鼎新的不斷追求。在時代更迭和社會變遷中,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化永葆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所在,也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根本所在。

從先秦時期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西漢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隋唐時期的三教并行、三教合一,再到明清之際的離經叛道、經世致用,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成為革故鼎新的生動寫照。

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必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要科學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功能,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實際,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嵌入中國現實語境,始終在變與不變之間尋求動態平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源頭活水,兩者辯證統一于歷史發展與社會實踐之中。在合理萃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核、思想精華的基礎上,積極促進其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相貫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在革故鼎新、守正創新的基礎上,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作為熔鑄于中華民族血脈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筑形成中國人民特有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在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厚滋養的基礎上,要積極推動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通過豐富價值內涵、完善表達形式、創新傳播方式等,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與文化教育、文藝作品、文娛活動有效銜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的同頻共振。

中華文明超越國界的精神標識

在長期的歷史演進與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逐漸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體系,并在與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鑒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完善。中華文明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增強國家軟實力的“硬拳頭”。

“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1使其與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相區分,在交流傳播與國際交往的過程中展現出耀眼光輝與獨特魅力。從中國的戲曲、文學、書法等文藝作品到中國的瓷器、服飾、絲綢等文化產品,再到中華美食、節日慶典、武術健身等文娛體育活動,“全面多元彰顯中華文化之美”,2也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別具一格的審美旨趣。

中華文明蘊涵著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源自世界人民普遍的生產生活實踐,反映了其共同的利益訴求、價值追求以及目標導向,其與崇尚文化霸權主義的西方普世價值有著本質區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源泉。在對待人與自然關系時,中華文明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在看待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關系時,中華文明主張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處理本國與世界其他各國關系時,中華文明則提倡貴和尚中、天下大同。由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發展提供豐厚滋養,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必須堅持個性與共性相融合。要正確處理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相互關系,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既保持個性又吸收共性。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基礎上,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外來有益文化,積極推動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要以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是個性的存在。要結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加強對中華文明精神標識與文化精髓的提煉展示,使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屬性的觀點主張、價值理念以及文藝作品等走向海外,向世界人民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中華文明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標識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鮮明底色,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不絕、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內核。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披荊斬棘、歷經磨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跡與令人驚羨的輝煌成就。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自強不息的精神、堅韌不拔的品格、頑強拼搏的毅力以及開拓進取的勇氣。

回顧百年征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奮斗基因始終貫穿于黨的各個歷史階段,成為黨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勝利、創造輝煌的重要精神法寶。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自力更生、發奮圖強,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正是在奮斗精神的激勵下黨帶領中華民族篳路藍縷、艱苦斗爭,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艱難險阻,成功書寫偉大歷史傳奇,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接續奮進、邁向新征程的力量源泉。在新征程上,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日益嚴峻。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奮斗基因賦予了中華民族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風險挑戰的毅力與勇氣、信心與決心,也將繼續成為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勇往直前、迎難而上、開創未來、鑄就新輝煌的力量源泉。

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必須堅持歷史與現實相貫通。要牢固樹立大歷史觀,切實從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汲取精神養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中獲取精神力量。做到不忘本來又面向未來,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厚植其文化基因與歷史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故事的源頭活水,而革命文化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既一脈相承又推陳出新。講好中國故事要善于從中挖掘生動鮮活的素材,提煉富有價值的內容,深化受眾的理解認知、激發民眾的情感共鳴,進而不斷增強中國故事的吸引力與影響力。同時也要努力找準中國故事與當代社會的契合之處,立足于社會發展實際與人民現實需要,加快構建符合現實語境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使中國故事真正深入人心。弘揚奮斗精神,不斷增強凝聚力感染力。奮斗精神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袤沃土,賡續于黨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的歷史實踐,也將成為推動當代社會向前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華文明具有當代價值的精神標識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事關文化自信,事關文化自強,事關文化安全。近年來,隨著各國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蕩,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加劇,歷史虛無主義、“全盤西化論”等錯誤思潮盛行一時,嚴重影響我國文化安全。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夯實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也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強大底氣,對于構筑我國文化安全陣地防線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中華文明是夯實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表現為社會主體對于本民族文化價值、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同。當前,文化愈發成為國家穩定與民族團結的重要基石,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堅定文化自信既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文化安全、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迫切需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文化自信也并非懸浮于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是夯實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賦予了中華民族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不卑不亢的正確心態與定力。

中華文明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強大底氣。增強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強中國人民攻堅克難、自立自強的毅力和勇氣,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匯聚成推進文化發展的磅礴偉力。因此,“文化自信的使命是文化自強”。1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強國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唯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才能助推向文化自信自強積極轉變、穩步邁進,進而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踔厲奮發、砥礪前行。

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必須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統籌。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出發,重新喚醒中華文明的時代價值,不斷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活力,為構筑文化安全的陣地防線,助力我國從社會主義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的轉變凝心聚力、保駕護航。要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為價值遵循。維護文化安全與建設文化強國互為條件和因果,兩者構成相輔相成、同向發力的辯證統一關系。其中,維護文化安全既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要前提與重要保障,也是其基本目的與衡量標準?;诖?,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擔負起維護文化安全的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通過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播中國價值理念、繁榮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等,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嵌入人民的日常生活與國際社會交往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文化自信,構建自覺抵御各種錯誤思想侵蝕與毒害的能力。要以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為目標導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亟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豐厚的思想資源、豐潤的道德滋養以及強大的精神支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堅持守正創新的基礎上用好用活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對表現形式的改造,對價值內容的革新,促使其基本文化基因在新時代土壤重新煥發光彩。由此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鄒紹清.論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7).

[3]都晨.提煉展示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 全面多元彰顯中華文化之美[N].人民日報,2021-09-30.

[4]李永勝,張紫君.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創新與文化自強[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作者簡介:紀志耿,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黃維,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 / 鐘? ?鑫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設計類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路徑研究
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多維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實踐探索
開展以“商文化”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西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