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3-05-31 13:19侯天順牛雨欣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新工科培養模式

侯天順 牛雨欣

摘??? 要:為助力高等教育強國戰略,探索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文章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提出了探索創新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方法。針對現行土木工程研究生培養中出現的學生專業興趣缺乏、理論和實踐不相統一、注重結果勝于過程等問題,為推動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四點建議:加強人文情懷教育,提升研究生學習興趣與科研素養;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過程培養,增強研究生科學研究創新意識;加強學術交流與科技競賽,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研究生。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新工科;人文情懷教育;過程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05-0067-03

世界范圍內新工業革命加速進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經濟發展、應對未來戰略競爭、高等教育改革創新都在呼喚“新工科”建設[1]?!靶鹿た啤毙略谒鼜娬{學科的交叉性和綜合性,即傳統工業技術和新技術的緊密結合。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以及潛力的標準之一就是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一代代師生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和“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院訓,致力于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缺乏興趣教育、理論實踐不統一、過分注重結果等問題。本文基于以上問題,對研究生教育模式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法。

一、研究生培養面臨的問題與現狀分析

(一)缺乏學習興趣

研究生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學生考慮到跨專業研究的難度較大,所以即使對本專業興趣不大,仍然選擇本科所學專業繼續學習;部分學生考慮就業前景和畢業待遇等問題,盲目選擇當下熱門專業,實際個人興趣并不大;還有部分學生個人目標不明確,自我規劃不清晰,對所選專業認知不足,更無興趣可言。北宋哲學家張載在《經學理窟·義理》提到:“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其所研究內容存在好奇之處,能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從而調動學生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的積極性[2]。因此,興趣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研究生對其研究領域的探索熱情,甚至決定研究生在本領域所能到達的高度。

(二)重理論、輕實踐

土木工程學科中許多理論都來源于生產實踐,而不是單純的理論。而且在土木工程的發展中,部分理論落后于工程實踐經驗,發生的工程事故也常顯示出一些新的影響因素,因而觸發新的理論知識的發展?;诂F行的教育模式,研究生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忽略了理論在實際工程以及生活中的應用,“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現象普遍存在。南宋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提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敝恢匾暬A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支撐作用,而忽視實踐經驗在生產生活中的指導作用,是不切實際且行不通的。要發揮研究內容的現實作用,就要在理論知識扎實的基礎上,主動參與生產實踐和工程探索。

(三)重成果、輕過程

學所以益才也,勵所以致刃也。要想增長才干,就要學習;要使刀刃鋒利,就得勤加磨礪。學習的過程是培養個人素養的過程,遇到問題能否努力克服,遇到難點能否迎難而上,解決困難時能否獨立思考,進度止步不前時能否耐心堅持,這些對于研究生的個人塑造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如果只注重結果和研究成果的影響力,而忽略研究生本人在研究過程中個人能力的提高與自身素養的形成,那教育可以說是本末倒置了?!爸剡^程”更多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養人才”的教學目標。所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教育不能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而是要將關注點更多放在過程上[3]。

二、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加強人文情懷教育,提升研究生學習興趣與科研素養

第一,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人文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敝腥A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始終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中國的倫理觀點上有“三不朽”,“立德”為其一。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薄傲⒌聵淙恕笔墙逃母救蝿?,教師注重人文教育,應將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學校應組織開展專業講座與人文論壇,豐富育人形式,培養學生興趣。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提到:“不學《詩》,無以言?!庇纱丝梢娢幕盏闹匾?。影響學生學業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心理調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至于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究其根本是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4]。加強人文情懷教育要以學校為依托,學校要從多個方面完善研究生思想教育體系,包括學術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方面。除開展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之外,學校還可以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生涯規劃、情感引導等選修課程體系,以及傳統文化宣傳、文化作品鑒賞、文學名著品讀等人文選修課。另外,通過定期開展人文論壇,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在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的同時為社會科技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第三,學生應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拓寬個人視野,以提升人文素養。在學校大力組織開展各項活動的基礎上,學生應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豐富個人閱歷,增長自我見識,鍛煉各方面能力。東漢末年牟融在《理惑論》中提到:“見博則不迷,聽聰則不惑?!币娮R廣博的人,就不容易被事物所欺騙;善于傾聽的人,就不容易迷茫。要讓學生在人文素養的培養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異,以理解包容的心態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

(二)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首先,學校應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鼓勵學生參與生產實踐鍛煉。對科學技術不能坐而論道,而要進入社會應用。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學校要利用已有網絡資源進行資源整合,組織校內研究者建設工程案例庫,并對其及時更新和定期完善[5]。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校應利用已有技術和資源轉換實踐教學方式,彌補資源有限和條件阻礙的問題,達到實踐教育與理論學習并行的方式。

其次,學生應樹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理念,積極主動參與科研項目。依托學校資源和平臺,學生要區別理論基礎課程與實踐課程的不同作用,做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在科研中如果只學習理論知識,或者一味地模仿照搬,就難以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只有做好理論探究與實踐探索相統一,提升理論的實踐指導意義,才能讓研究內容及其成果更好地服務于實際工程問題。

最后,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參與科研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科研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參與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在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習實驗的基本操作,為之后的科研探索打好基礎。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實驗部分的教學主要以驗證為主,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學生基本按照規定步驟和過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欠缺獨立思考和逐步探索的能力。要解決此問題,教師就要帶領學生打破常規、大膽質疑,對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提出個人見解,并引領學生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加強過程培養,增強研究生科學研究創新意識

第一,學生應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自覺參與科學研究?!爸饔^能動性”的別名是“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強調人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主動能動性。主觀能動性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人們能夠主動地去認識客觀世界;二是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之下能夠主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偟膩碚f,就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人們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二者統一起來,且兩者之間相互聯系。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主要特點[6]。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要從提高個人思想、培養良好習慣等方面入手。首先,要發揚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精神,擺正研究態度;其次,要培養及時總結所學內容的良好習慣,在完成科研任務的過程中建立成就感[7]。

第二,教師應優化教育教學模式,將科研成果運用至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在教學內容中加入學科研究新進展,讓教學內容與科研進展接軌,推動知識更新和教學相長。西漢學者戴圣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師在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的同時,能通過學生的反饋有新的思考,觸發研究的創新點和疑難點,進而促進學科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教學知識的更新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同時能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讓學生不斷拓寬知識邊界,引領學生發現并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推動科學研究不斷發展前進。

第三,學校應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督促學生將創新擺在科學研究第一位。建立嚴格考核制度主要是起到督促監管作用,避免過程造假、編造數據等問題的出現??己酥贫葢ㄟ^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方面。過程考核就是在研究過程中對學生研究進展的了解,對遇到的難點進行引導解答,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對學生能力進行一定的評價。結果考核就是對學生最終成果進行評定,除滿足基本的內容真實可靠和創新性要求外,對其研究成果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影響力進行價值判斷。尤其要注重過程的考核,在實踐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記錄總結,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動手參與的能力[8]。

(四)加強學術交流與科技競賽,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

首先,學校應建立校際間學科交流模式,積極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會議。校際間的學科交流,旨在為高校間的教育模式提供典范并推動專業發展。學科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促進教育資源的互補和共享;能鼓勵學生多元發展,開闊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專業視野;能推動學校教學制度的改革和進步,豐富教師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型科技競賽,擴展專業視野,鍛煉競賽能力。學生可參與的綜合創新平臺劃分為三個部分:科技或社會活動項目、競賽活動或項目、創新作品或創業成果??萍蓟蛏鐣顒禹椖堪▌撔掠柧氂媱濏椖?、社會實踐活動等;競賽活動或項目包括結構設計競賽、數學建模大賽、周培源力學競賽等;創新作品或創業成果包括科技產品、專利、學術論文等[9]。教師鼓勵學生借助此類平臺參與科技競賽,能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工程思維、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實踐指導作用。

最后,學生應主動學習交叉學科知識,充分發揮土木工程專業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早期的土木工程是通過工程實踐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發展起來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土木工程學科也在工程實踐中總結和發展了新的理論知識,因此土木工程成為一門涉及內容廣泛、融合多方知識的綜合性學科。要依據本專業特點,推動工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工科之間的交叉復合[10]。學生應努力拓寬個人知識的邊界,學習掌握多學科基礎理論,了解把握學科發展方向以及前沿進展,為確定個人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做好準備。

三、結論

為解決目前研究生培養中出現的缺乏興趣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針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教學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方式。

1.學校應加強人文情懷教育,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師應積極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應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做到多方面多領域全面發展。2.樹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育理念,學校搭建平臺與教師同步培養并行。學生應主動利用學校資源,積極參與教師科研任務,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在參與中鍛煉科研能力,為成為合格的研究生奠定扎實的基礎。

3.以增強學生科研創新意識為目標,注重學生的過程培養。在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反饋改進教學模式,讓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良好的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結果。

4.突出專業優勢,加強學科交流,努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依據土木工程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學生應積極拓展個人知識邊界,主動掌握多學科基礎理論,了解相關學科前沿進展,為之后的研究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吳愛華,楊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創新變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

[2]侯天順,裴振偉.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指導工作的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21(3).

[3]侯天順,張博,楊秀娟.基礎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10).

[4]侯天順,崔奕翔.基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學業生涯規劃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1).

[5]侯天順,韓晨曦.基于校內科教平臺的研究生實踐教育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6).

[6]侯天順,黨進謙,楊秀娟.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途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9).

[7]侯天順,朱敏.大學生科技創新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10).

[8]侯天順,郭鵬斐.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育人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2).

[9]徐禮華,傅旭東,彭華,等.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6(1).

[10]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 究,2017(2).

猜你喜歡
研究生教育新工科培養模式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