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引入社會資本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

2023-05-31 01:44李亦飏
中國市場 2023年15期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PPP模式

李亦飏

摘?要:文章將介紹PPP模式及相關理論,詳細闡述其曲折發展歷程。如今,PPP模式在借鑒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獲得了發展,為我國公共服務領域注入活力,也將切實解決民生問題。PPP模式的應用,促進了包括養老行業在內的多行業高質量發展。該模式改變了原先供給端由政府主導的模式,通過招標、中標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不僅有效提高了公共服務質量和數量,提高居民獲得感和滿足感,還對政府簡政放權、促進職能轉變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PPP模式的一些潛在的風險也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責任加以規避,從而更好發揮該模式對惠民生、促改革的積極作用。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PPP模式;養老行業

中圖分類號:F0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1?引言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為促進經濟高質量平穩運行,我國仍然需要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長期進行,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層次需求。為此,國內制造業應以高效的管理、高質量的技術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以滿足內需。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或將為改革提供推動力。

PPP模式,即Private?public?partnership,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成公共服務設施或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在此過程中,政府和社會資本將對該項目共同承擔潛在風險,減少單方面壓力。明樹數據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前,累計成交PPP項目規模達217766.7億元,累計成交項目13049個。

2?文獻綜述

根據知網數據,雖然以“PPP模式”為關鍵詞的文獻有逐年下降趨勢,但其仍然有一定熱度,僅去年(2021)就有1256篇文獻發表。PPP模式應用廣泛,研究分散于各個行業,如養老行業、環保產業、交通運輸等。而相較之下,結合供給側改革分析PPP模式的研究卻比較缺乏,其中以養老行業為例的分析占較大比重。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實體經濟結構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在這種情況下,單從需求側發力無法解決這些難題,必須更多從供給側發力(2020黃守宏)。因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于如何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PPP模式提供了一條解決路徑。根據過去的研究,PPP模式對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許多積極影響。反觀傳統供給模式,供給的數量和質量都難以完全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后期管理也存在很大弊端。以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為例,養老院出現供給端產能過剩而需求端不能被滿足的情況(巢瑩瑩、張正國2016)。社會資本的引入將會為公共服務注入活力。PPP模式的應用,不僅擴大了公共服務和設施供給,還改變了社會公共服務的傳統供給方式(顧永超2019)。另外,PPP模式對于調整政府監管市場力度,融洽政企關系,整合資源也具有重要意義。(張玉2015)。

但PPP項目由于操作中涉及的利益相關方較多、資金總額較大,實際操作中面臨著巨大風險。因而,從承包商角度進行全面風險管理,對于提高PPP項目的運作效率等具有較好的意義。(張智勇2016)

文章將結合具體案例,分析PPP模式的優勢與潛在風險,并嘗試找出預防風險的可行性措施,使得PPP模式最大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PPP模式的理論依據

4.2?逐漸繁榮

2013年以來,由于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以及實踐經驗的豐富,PPP模式逐步走向正軌。在實際案例中,PPP模式較多應用于交通運輸、市政工程及城鎮開發中,但其他領域,如養老、旅游、科技等也有涉及。

對于PPP項目占多數的交通運輸、市政工程領域,其項目基本都有投資回報周期長、風險高、成本巨大的特點。但同時,這些項目又與經濟發展、民生福祉聯系緊密。社會資本的參與不僅可以減輕政府債務負擔,還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雖然養老行業PPP項目的數量占比不大,但其發展潛力不容小覷。首先,由于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人民對于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數量要求越來越高。根據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最新數據,我國65歲以上老人共有19064萬人,占人口總額14.1178億的13.5%左右。而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65歲以上人口僅占8.87%。由此可知,養老行業內需不僅強勁,而且有不斷擴大趨勢。其次,從供給端來看,現有養老院不僅從質量還是數量來看,都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政府資金投入能力有限、整體運營能力不足。社會資本本身具有專業醫療技術、高素質護理人才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其在推動養老服務中極為關鍵。

5?PPP模式的現實優勢5.1?改善公共服務品質

首先,SPV公司自身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一方面,由于市場自身的競爭機制,優勝劣汰,中標企業自身必須具備高效完成項目的能力才能在競標中勝出,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自身能力不斷完善。而且,一些SPV公司由多家企業聯合組成,具有充足的資金、良好的信譽、龐大的人才庫。另一方面,PPP項目多為復雜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運營各個環節都對專業性、技術性的要求較高,企業必須滿足要求才能在競標中勝出。

其次,政府履行監督職責。市場具有自發性,而PPP模式下政府與企業共擔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項目的質量以及順利進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為代表的專業性政策出臺,PPP項目的操作流程逐步走向規范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難題在于資源配置不當。根本上,是由當前供給能力不足造成的。引入社會資本后,企業將在政府監督下,通過自身具備的優勢為公眾提供更高質量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的需求。

7?應對風險的建議7.1?建立和完善制度規章

從以往的失敗案例中總結得出,完善的PPP專門法是政府和社會資本雙方開展項目合作的支撐。建立新法與完善舊法應該同步進行,過程中,普遍性與特殊性應該共同關注。

一方面,專門的PPP法律法規要包括對PPP模式下的操作流程進行規范化說明。而且,由于PPP模式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以及風險承擔需要有相關規定。雙方應該基于公平公正、互利共贏的理念,獲得收益與承擔風險相匹配。

另一方面,由于PPP模式適用范圍廣,法律法規制定者還需運用相關專業知識,針對PPP項目的具體領域進行更加細致的規定。地方政府也應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政策,讓PPP模式本土化,從而更好地促進各地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PPP模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海爾的影響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