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特色小鎮產業現狀及營造路徑研究

2023-05-31 01:44李越單敏桐張路路鄧菁石
中國市場 2023年15期
關鍵詞:京津冀地區產業布局

李越 單敏桐 張路路 鄧菁石

摘?要: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類型以三產導向型為主,未來特色小鎮建設重點仍將在以旅游發展型特色小鎮為主流的現代服務業。三地特色小鎮產業類型結構差異較為顯著,農業主導型特色小鎮注重產業融合程度在部分不均衡;應不斷優化特色小鎮產業布局,依托當地特色健全特色小鎮與城市群交流共享機制,不斷提升特色小鎮影響力。

關鍵詞: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類型;產業布局

中圖分類號:F1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特色小鎮發端于浙江實踐,已成為城市群發展的關鍵支撐節點和培育產業體系的新戰略選擇。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型小城鎮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口-產業-文化多維一體集聚與示范意義。特色小鎮的規范健康發展對舒緩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負外部效應和協同高質量發展具有多重效應,但面臨著孤立發展、同業同態、根植性不強的現實困境。

目前的分類方式有學者認為過于強調特色小鎮特色產業的技術先進性,而對特色小鎮所在區域的產業根治性考慮不足[1]??枴げㄌm尼提出的根植性理論引入到特色小鎮的分類中,作為特色小鎮分類的總體原則。根植性理論認為社會是根植于社會制度中的。社會經濟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進一步將根植性理論具體化到社會關系之中,開始用于經濟行為分析[2]。一般認為,根植性是當地基于歷史文化等原因,長期積累的地方特有屬性。這個屬性與特色小鎮所講的特色有著相同的內涵[3]。本研究參考陸佩等從自然資源根植和社會資本根植性角度,將特色小鎮按照產業類型分為四種產業類型,再依據各產業部門對產業的定位、特征與特色小鎮培育合理性相結合,將特色小鎮分成4個主類、8個亞類、15個基本類型。研究兼顧特色小鎮自身屬性和資源本底,形成了基于根植性理論的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小鎮的產業類型結果,并據此提出了營造路徑,為促進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小鎮空間秩序優化和空間效率提升提供理論參考。

1?特色小鎮的產業類型劃分標準

為尋求到特色小鎮的特色,需要根據產業生長與所在地域的天然聯系找到根植性[1]。根據地理學中克魯格曼(Krugman)提出的空間發展影響觀點,可劃分為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其中第一自然包括氣候、地貌、自然等代表的自然稟賦差異,這是區域和城市發展的基礎條件,第二自然主要是以人為活動為代表的人文環境、技術基礎等聚集機制,這“兩個自然”的作用共同導致了區域空間的分異。陸佩等從自然資源根植和社會資本根植性角度,先將特色小鎮按照產業類型分為一產、二產、三產、四產四個基本類型。再將各產業部門對產業的定位、特征與特色小鎮培育的合理性相結合,將特色小鎮分成4個主類、8個亞類、15個基本類型[4]。這種分類方式將市場與人文相結合,還兼顧到了特色小鎮自身的屬性和資源本底。

其中,一產導向型即以農林牧漁業等傳統農業為支撐的農業依托型。既可吸附農村剩余勞動力來增加農民收入,又可推動就地城鎮化,驅動農業生產方式向綠色生態和可持續轉型。具體分為基礎農業主導型和農旅結合主導型。

二產導向型指依靠工業發展的類型,具體包括制造業依托型和采礦業依托型。前者的特色核心是以生產機械制造或是手工制作生產產品,并根據傳統和高端劃分為傳統制造業主導型和高端制造業主導型;后者主要是根植于當地的能源儲備,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能源開采的產業,包含煤炭開采主導型和石油、天然氣開采主導型。

三產導向型是以服務以或商業為產業依托的特色小鎮,例如文旅小鎮和金融貨幣小鎮。旅游發展依托型已成為特色小鎮培育的首要方向,借助于當地的旅游資源和環境優勢進行旅游開發,帶動城鄉資源交流和統籌。依據旅游資源特色分為生態資源型、康養健康型、歷史文化型。交通倉儲依托型和貨幣金融依托型,將傳統產業與物流、金融等新興產業結合,衍生出商貿流通主導型和金融服務主導型特色小鎮。

四產導向型指涉及和以精神產品再生產為基礎的類型,依靠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等電子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的類型,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儲存,為用戶提供經加工、分析、整理的信息資源的培育信息技術依托型,教育行業依托型則是依托前者,為其提供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場所和機會。

2?京津冀特色小鎮的產業類型特點分析

擁有符合當地自身特色的產業對于建設特色小鎮尤為重要,選擇符合地域特質的主導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首要任務。借鑒陸佩等人的研究[6],結合產業部門劃分,將178個建設特色小鎮名單(89個創建類,89個培育類)進行重新分類,形成了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小鎮的產業類型體系(表2)。

2.1?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類型以三產導向型為主,現代服務業是建設重點

從產業類型的劃分結果來看,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的類型以三產導向型為主,分布最多,共計95個,占比達53.37%。具體來看,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一產導向型33個,主要以農業為依托,向農旅結合型發展,占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比重的18.54%。二產導向型42個,占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比重的23.60%,四產導向型特色小鎮共有8個,占比為4.49%??梢钥闯?,京津冀地區三產導向型特色小鎮最多,未來的特色小鎮建設重點仍將在現代服務業。

2.2?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特色小鎮產業類型結構差異較為顯著

從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情況來看,三個地區的特色小鎮產業結構比例有所差異。北京市第三產業的特色小鎮占比達到66.67%,要高于京津冀地區的平均水平,其次是一產導向型,占北京市特色小鎮產業比重的23.81%,二產和四產導向型比較低。從河北省來看,第三產業數量比重占比和京津冀地區水平持平,達到54.76%,其次是第二產業導向型,這與河北省工業發展有重要關系,一產導向型和四產導向型較低。天津市地區的一、二、三產業相對比較均衡,第三產業類型布局比例比較高,占天津市特色小鎮數量的40.39%。

2.3?旅游發展型特色小鎮是京津冀地區現代服務業培育創建主流類型

新型城鎮化意味著當前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服務經濟的崛起是其表現之一。這是因為旅游業的涵蓋范圍較廣,發展旅游型特色小鎮可以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提高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從而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從由現代服務型特色小鎮的數量優勢可見一斑,旅游發展型小鎮在京津冀地區三產導向型中占比95.78%,成為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培育創建主流類型,這與全國對旅游發展型特色小鎮培育熱度持高不下的規律相一致。而貨幣金融依托型和交通倉儲依托型則相對較少,可能是由于這兩種類型對于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根植性比較強,比較依賴于當地的區位和產業基礎。從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來看,北京地區三產導向尤為突出。從現代服務型特色小鎮內部來看,康養健康主導型、歷史文化主導型和綜合旅游主導型比較均衡,分別為26個、27個和25個。

2.4?農業主導型特色小鎮注重產業融合

一產導向型小鎮以農旅發展型為主,占到農業依托型小鎮的66.7%,表明京津冀地區在進行農業特色小鎮建設中,注重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價值。受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方式改變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驅動等影響,農業呈現出功能多元化和復合化的趨勢[8]。從京津冀地區的特色小鎮產業布局來看,突破了傳統的單一的功能與價值,農業與其他產業特別是旅游產業的融合,產業融合越發密切。從地區的多功能的融合發展來看,河北省與北京市、天津市相比,農業依托型小鎮的比重仍比較低,基礎農業主導型占比較高,未來在培育和創建的過程中要考慮農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來提升農業型小鎮的附加值。

2.5?制造業依托型小鎮的產業有待升級

二產導向型小鎮全部是制造業依托型小鎮,且主要以傳統制造業小鎮為主,占制造業小鎮比重的71.42%,表明當前制造業的水平仍以傳統的傳統動力機械制造或手工制作生產新的產品來支撐當地小鎮經濟發展。從地區分布來看,河北省制造業類型小鎮數量最多,達到46個,占京津冀地區制造業特色小鎮數量的61.90%,形成了一些農副食品加工(廣平縣健康食品小鎮)、輕工業(安次區印創小鎮)、飲料制造(昌黎縣干紅小鎮)、家具制造(家具小鎮)、金屬制造(安平縣絲網小鎮),通用設備制(曲周縣童車小鎮、廣宗縣自行車小鎮)等特色小鎮,多基于當地的產業特色形成了小鎮發展優勢的類型。未來,在綠色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小鎮的產業產值以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仍然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2.6?特色小鎮尚有未培育的小鎮類型等待開拓

當前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覆蓋了基礎農業依托型、農旅結合主導型等?12個類型,但從產業高級化和完整度來看,目前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仍以相對成熟的旅游業和傳統制造業為主導產業,這說明特色小鎮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努力提高更高階段的高端制造業、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產業等高新產業主導的特色小鎮所占比例。小鎮產業類型覆蓋不全面且分布不均,仍有尚未培育的小鎮類型等待開拓,如采礦業依托型、創新創意主導型等。對于現代服務業中分布較少的商貿流通主導型、金融服務主導型、信息技術主導型等也應在地域特性的基礎上,有側重性的進行培育。尤其是創意創業類小鎮和信息技術類小鎮占比太小,這類小鎮比較適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發展,京津冀地區應充分發揮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優勢,積極促進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特色小鎮進行產業互動,創立更多的創意創業類小鎮和信息技術類小鎮。

3?京津冀特色小鎮產業營造路徑

由于特色小鎮社會、經濟與資源條件千差萬別,并沒有統一固定的發展模型和營造路徑。京津冀區域特色小鎮建設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且各地區發展階段、自然資源環境和基礎不同,特色小鎮發展的路徑也就各有選擇。

本研究根據前述特色小鎮類型和產業類型的劃分,結合影響因素,提出特色小鎮的四類發展模式:一產主導的農業依托型發展模式,二產主導的制造業依托型發展模式、三產主導的旅游發展、交通倉儲、貨幣金融等發展模式、四產主導的教育業、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模式。

3.1??一產主導型特色小鎮營造路徑

一產主導型特色小鎮主要以農業生產、農旅結合為產業依托,這類特色小鎮產業的營造路徑應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突破農業的束縛,使產業多元化,借助農業科技和周邊龐大的市場形成集生產、加工、展覽、銷售等多種方式的特色農業。一般情況下農業型特色小鎮的以現代農業為主,融合當地的文化元素,有些農業特色小鎮還兼具度假康養等旅游功能。營造路徑應立足農業挖掘特色、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文化創意農業、疊加旅游功。

3.2?二產主導型特色小鎮營造路徑

二產主導型特色小鎮指的是以制造業為依托的特色小鎮,這類特色小鎮又分成了傳統制造業主導的小鎮和高端制造業主導的小鎮。如果把這些特色小鎮按照其所處的領域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分為食品加工業、化工業、紡織業和裝備制造業等產業類型。對于高端制造業而言,應多利用北京、天津的區域科技領先優勢,結合河北地區人力及相關資源的儲備優勢,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提高產品質量和可以優勢的同時,降低產品的成本。對于傳統制造業而言,京津冀地區應發揮協同發展的優勢,盡量使產業供給空間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匹配,利用多元空間優勢來降低成本。同時深刻挖掘傳統手工業的工藝工法和文化內涵,結合旅游業進行建設和發展。

3.3?三產主導型特色小鎮營造路徑

三產主導型小鎮主要以旅游發展為依托的特色小鎮為主,還包括了一些以貨幣金融和商貿流通為依托的特色小鎮,該類鄉鎮多數具備發展第三產業的文化基礎和文化底蘊,部分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一些小鎮具備商貿金融等相關服務產業的文化積淀。這類特色小鎮的發展能夠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充分發展旅游產業,但有些特色小鎮過于追求旅游開發,城鎮綜合發展程度一般。此類特色小鎮需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壯大經濟規模,承接北京、天津地區產業轉移,促使特色小鎮的多樣化發展。此類特色小鎮還應加強區域內分工協調,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城融合,進一步滿足人們對特色服務產業及旅游產業的需求,使特色小鎮保持活力,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3.4?四產主導型特色小鎮營造路徑

第四產業指的是本身無明顯利潤但是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的公共產業,第四產業主導型小鎮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及以教育為依托的特色小鎮。對于由第四產業主導的特色小鎮,應積極把握時代的潮流,根據國家最新政策進行營造。在小鎮的建設過程中也不能忽略文化挖掘對小鎮的影響,特色小鎮的特色資源除了其特色產業外,還包括了根植于當地區域的文化資源,其特色應該是產業資源于文化資源的結合。[9]除此之外還應把握好小鎮的核心文化以及核心產業與周邊環境的聯系,利用旅游業聯系周邊其他產業,打造有核無邊的生態產業鏈,從而保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結論與政策建議

從社會資本的根植性以及自然資源的角度出發,對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進行分類,其中主類4個、亞類7個、基本類型12個。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類型以三產導向型為主,現代服務業是建設重點,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特色小鎮產業類型結構差異較為顯著,旅游發展型特色小鎮是京津冀地區現代服務業培育創建主流類型,農業主導型特色小鎮注重產業融合,制造業依托型小鎮的產業有待升級,但尚有未培育的小鎮類型等。

一是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進行提檔升級。當前京津冀地區特色小鎮覆蓋了基礎農業依托型、農旅結合主導型等?12個類型,但從產業高級化和完整度來看,仍以相對成熟的旅游業和傳統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特色小鎮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從根植性理論視角,挖掘特色小鎮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尤其未來在綠色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鼓勵各地市加強對傳統業態的升級,要充分融入科技要素,打造高端制造業、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產業等高新產業小鎮,提升小鎮的產業附加值。

二是優化特色小鎮產業布局。特色小鎮產業類型覆蓋不全面且分布不均,建議從當地經濟的根植性出發,形成差異定位、細分領域、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互補共生格局。如創意創業類和信息技術類小鎮比較適合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發展,可借助北京國際大都市優勢,積極與國際高端資源對接,打造以高端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集群帶。對于現代服務業中分布較少的商貿流通主導型、金融服務主導型等也應在地域特性基礎上,有側重性進行培育。

三是建立健全特色小鎮與城市群交流共享機制與平臺。建議編制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小鎮產業鏈名錄。通過特色小鎮開展產業鏈式合作,搭建產業分工、合作體系,為投資主體提供參考。打造特色小鎮協同發展的溝通交流平臺,鼓勵同處于一條產業鏈的特色小鎮共同開展品牌創建和營銷策劃,促進小鎮與產業、企業品牌的良性互動。

四是彰顯生態、文化旅游特色。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堅持生態優先,根據地形地貌和生態條件做好整體規劃、形象設計,與產業特色、當地自然風貌相協調,借助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擦亮特色小鎮文化品牌底色,積極提升影響力。

參考文獻:

  • 付曉東,蔣雅偉.基于根植性視角的我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軟科學,2017(8):102-111.
  • TANG?H,?WEI?Z,?XIAO?H.?Interactive?mechanism?of?characteristic?town?construction?and?industrial?upgrading?in?coastal?areas[J].?Journal?of?coastal?research,?2020,?103(1):47.
  • 陸佩,章錦河,王昶,等.中國特色小鎮的類型劃分與空間分布特征[J].經濟地理,2020,40(3):52-62.
  • CROLL?P.Researchers?from?university?of?reading?provide?details?of?new?studies?and?findings?in?the?area?of?education?and?research[J].Energy?Business?Journal,2011(31):6-7.

[基金項目]河北省大中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專項項目,“稱;京津冀特色小鎮產業空間分布及其適應性營造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H011309)。

猜你喜歡
京津冀地區產業布局
我國天然花崗石臨礦產業布局初見端倪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產業布局特征研究
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多產業布局就業扶貧車間
隆力奇 加速“一帶一路”產業布局
水利工程對京津冀地區環境的影響及生態化建設探討
碳減排絕對量約束目標下京津冀低碳經濟發展路徑分析
滬杭高鐵經濟帶城市產業布局研究
加快推進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的對策研究
區域用水布局與產業布局協調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