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攤經濟與城市的兼容發展

2023-05-31 01:44王婧瑤
中國市場 2023年15期
關鍵詞:哈爾濱市受訪者經濟

摘?要:地攤經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經濟現象,是城市經濟繁榮的前兆。在享受地攤經濟帶來的便利時,市民也體會到其帶來的城市社會問題。本報告以哈爾濱城區為例,從地攤經濟城市社會熱點問題入手,分析其存在的機遇與矛盾,如何與城市兼容發展。

關鍵詞:地攤經濟;邊緣經濟形式;哈爾濱城區

中圖分類號:F2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1?地攤經濟的概念

地攤經濟主要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的一種經濟形式,由于其合法性存在爭議以及對城市社會風貌的消極影響被視為邊緣經濟形式。[1]地攤經濟對一個城市起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居民的生活。實踐證明,通過合法手段規范、引導地攤經濟發展,對促進城市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2?城市治理地攤經濟發展階段

2.1?近現代時期城市對地攤經濟治理

1840年后,我國各地政府開始實行警察管理制度,維護地區治安。1914年,上海政府頒布《上海工部局治安章程》,里面記載種種對游動商販的壓制措施,但物極必反,在底層人民生存都受到壓制時,必然聯合反抗。1946年迫于壓力,上海政府政府在指定范圍內實行地攤經濟以緩解矛盾。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國民經濟低迷。國家對商販經濟形式進行了社會主義形式改造。至1956年,地攤在全國范圍內基本絕跡。文革時期,地攤經濟被看作資本主義的尾巴,將地攤經濟排除在當時經濟體制外,以最嚴厲的政治手段進行取締。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前,地攤經濟不被允許時有專項罪名,叫“投機倒把罪”。這個罪名直到1997年才被徹底廢止。

2.2?改革開放后,城市對地攤經濟治理的發展變化

1978—1998:地攤經濟復蘇,十二大報告中個體經濟受到認可,地位顯著提升,數量倍數式增長,作為公有制經濟的補充,此時期政府幾乎不干預地攤發展。游動商販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但其負面效應也逐步顯現。

1998—2008:弊端顯現。游動商販從業人員總數再次擴大,政府關注起城市面貌給社會帶來的影響,為構建更加美好的城市,城市管理部門對游動商販提出新規范要求,但此時針對商販攤販的法規并不健全,城市管理的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

2008年以后,我國城市化進程再次提速,群眾對于生活環境的需求更高。城市管理者的執法隊伍規范度提高。不同地區在具體的管制措施中,分別采取取締、疏導、寬嚴并濟...多樣化措施表明各個城市都在探索合理的地攤經濟治理方法。

3?哈爾濱市解決城市地攤經濟問題的基本對策

3.1?哈爾濱市地攤經濟發展背景及現狀

身處東北,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哈爾濱,經濟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下開始復蘇。雖然國家出臺支持地攤經濟發展政策,但是并未落實到各個城市。哈爾濱市工商部門還是采取了固有思維模式,采取取締、驅趕等方式,但收效甚微,最終根據中央的文件精神,在不影響交通市容的條件下,逐漸開放了一些集貿市場。

2020年6月2日,哈爾濱市政府印發《哈爾濱市利用城市公共空間搞活流通促進消費的“十條措施”的通知》,決定自即日起至2020年年底,利用城市公共空間實施搞活流通、促進消費工作,并制定拓展市場攤區范圍、開辟臨時攤點攤區、開辦小區臨時市場等“十條措施”。[2]在此之后,哈爾濱的大街小巷不少“路邊攤”都回來了,便民夜市一下子熱鬧起來,冰城又見煙火氣。

3.2?哈爾濱城區地攤經濟與城市兼容發展相關問卷評價

由于疫情原因,作者以居住區為中心、以長期生活在街道附近的當地居民為對象,向附近哈爾濱市市民隨機發放問卷調研并采訪市民對于地攤經濟對城市發展影響的看法。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一是調查并統計地攤經濟的優勢及存在的負面影響;二是調查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面臨哪些挑戰。以下為針對110份《地攤經濟與城市兼容發展——以哈爾濱城區為例》調查問卷分析:

(1)對于地攤經濟相關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見圖1):

有71.82%的受訪者表示一般了解,有15.45%的人認為非常了解,12.73%的人對于相關政策并不了解。由此可看出絕大部分人對地攤經濟的城市管理政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認知,并且存在少部分人不了解相關政策,城市管理政策直接影響居民生活。

(2)在統計受訪者在地攤一次性消費金額時(見圖2)。有超過80%的人會在地攤一次性消費超過20元,其中單次消費金額超過50元的占比35.64%,單次消費不足20元的占比19.09%??梢姶蠖鄶等嗽诘財偟南M投入較多,體現群眾對于地攤的需求性。

(3)在統計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相比其他銷售形式存在的優勢描述中(見圖3),認為在地攤購買方便、價格實惠的占比均衡,達74.55%。34.45%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就業門檻低,還有不超過20%的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的優勢在于流動性強、銷售質量好。

(4)在統計受訪者更傾向的購物形式時(見圖4),實體店、網店、攤販三種購物形式中實體店占比最低為29.09%,但總體來看三種購物方式占比差距不大。隨時代發展與隨之而生的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實體店經濟的式微可以窺見,但實體店的必要性不會被否定,其占比只會小幅度波動。

(5)在統計受訪者在地攤所購買的商品種類頻率時(見圖5),選擇餐飲小吃的受訪者占比最高。同時也有許多人選擇在地攤購買日用品以及服裝,比例分別為47.27%和43.64%。受訪者購買電子產品的占比最小,僅為4.55%,體現了地攤經濟中交易物品大多為低消費必需品,消費者更傾向于在地攤購買食物。

(6)作者將地攤市場的評價分為9個方面、五個維度,讓哈爾濱市居住區周邊街道受訪者為這些方面進行打分。評價結果見圖6。在設置的九個方面中,評價最好的為服務態度與興趣度,兩者得分不相上下。評價最差的為市場監管與售后保障。受訪者普遍認為地攤經濟的經濟實惠與趣味性是地攤經濟的特色之一,而售后保障、市場監管以及安全衛生等方面是目前地攤經濟普遍存在的問題。

(7)在統計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存在的弊端時(見圖7),認為地攤影響城市交通秩序、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無法得到保證的受訪者占比均衡達53.64%。45.45%的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會對實體店經濟產生沖擊,還有占比均在30%左右的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會影響市容市貌、增加城市管理難度。認為地攤產生的噪聲擾民的占比較少,為20.91%。

(8)在統計受訪者對地攤經濟完善方向的描述中(見圖8),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應當固定擺攤時間以及擺攤位置。其次認為應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序經營,以及加強市場監督、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受訪者占比較多,分別為54.55%和42.73%。還有33.64%的受訪者認為地攤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規范管理,以及15.45%的人認為應當限制攤販經營數量并登記在冊。

(9)通過對生活在居住區附近街道的居民隨機訪問后,經整理數據提煉關鍵詞整理生成云圖具體見圖9??芍蠹腋M財偨洕l展過程中攤販們能夠重視環境衛生保障,以及擺攤過程中的有序擺放。面對城市管理者更希望他們在支持地攤經濟的前提下加強監管。

3.3?解決地攤經濟所帶來的城市社會問題的基本對策

3.3.1?借鑒境外的地攤經濟發展對策

地攤經濟確實存在問題,但是不能徹底取締。在對地攤經濟進行城市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成功做法。法國對“跳蚤市場”約法三章:即定時、定地,輪流開辦。韓國,將地攤打造為“道路文化”,將五花八門的攤位規整為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在我國香港地區,也采取了一系列法制化手段管理小商小販。[3]

3.3.2?發揮文旅產業優勢,打造夜間經濟文化品牌

地攤經濟可以結合所在城市自身的飲食文化和風土人情,形成獨特的地攤旅游文化,刺激百姓消費。通過結合自身傳統文化優勢,打造獨具本地特色的地攤經濟商圈,產生獨特品牌效果。文化旅游與地攤經濟相互促進,借助旅游者的親身感受并加以宣傳,可以使地攤經濟進一步發展,進而帶動城市文明的深一步傳播,將地攤經濟的優點最大化,實現城市與地攤的雙贏。

3.3.3?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實施雙向管理

如何讓地攤經濟兼顧市場活力與質量保證,達到建設文明城市的要求,是城市對地攤經濟進行政策寬松后的治理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在國家逐步放開市場政策、響應地攤經濟的同時,哈爾濱市作為中等城市,政府也要同時完善并強化對地攤活動的規范管理。

4?結論

后疫情時期,哈爾濱市制定相應政策支持地攤經濟發展,即定點規劃相關區域,設置攤位攤點,以柔性管理和教育引導的方式取代以往嚴懲的方式。哈爾濱市作為二線城市地攤經濟的發展潛力較大,可以重點推行與城市定位相結合的特色經營,打造夜市文化品牌;地攤經濟將會長期存在不會改變,平衡城市治理與民生需求,將地攤經濟政策完善并貫徹落實,是未來地攤經濟與城市兼容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滿珍.議地攤經濟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以樓底城區為例[J].北方經貿,2015(9):51-53.

[2]?馬佩瑛.疫情對流動攤販的影響和“地攤經濟”政策[EB/OL].(2021-09-14).https://www.taokecoco.com/page/2021/0914/8856958.shtml.

[3]?何棟艷,方婧舒.地攤經濟背景下警務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21,37(1):90-96.

[作者簡介]王婧瑤(2002—),女,本科。

猜你喜歡
哈爾濱市受訪者經濟
哈爾濱市天豐工具研究所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失而復得的玉桂葉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第一中學校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哈爾濱市市政工程設計院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