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無短期理財產品的原因探析

2023-05-31 01:44王伊玟雷御寒
中國市場 2023年15期

王伊玟 雷御寒

摘?要:作為世界聞名的金融中心,香港擁有極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規使得其金融市場的運行得到制度保障。但香港地區作為與紐約、倫敦共同三分全球的亞洲金融中心,短期理財產品在其金融市場里卻鮮少存在。文章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探討并分析形成“香港地區無短期理財產品”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香港金融市場;短期理財產品;匯率制度

中圖分類號:F8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1?引言

香港地區長久以來作為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跳板橋梁,與絕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發行法償貨幣制不同,從1983年開始,香港地區開始實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根據規定,貨幣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的支持,也就是說基礎貨幣的任何變動都必須與外匯儲備的變動保持一致,這項制度保證了港幣幣值的基本穩定性。香港地區具備發展成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極佳區位和條件,在此基礎上香港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其對亞洲金融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都具有不可輕視的重要意義。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股市股權的融資金額約為7436.53億港元,其募資總金額排名全球第三,排名第一的是美股,滬深A股市場則緊隨美股之后,排名第二。

經濟的發展使得全球居民財富增加、文化水平提高,在中國大陸,居民更偏好兩類理財工具:一是銀行定期,二是網絡金融公司,如螞蟻金服集團旗下的余額寶。余額寶對外宣傳其特點為:“轉入余額寶的資金不僅可以獲得收益,還能隨時消費,非常靈活便捷,讓您賺錢花錢兩不誤”。而在中國香港,香港作為低息環境下的亞洲金融中心,在非定投的情況下,大部分香港居民的資金流向了投資與理財,如基金、債券、股票、房地產、資產管理服務等,這類理財產品的特點為時間短、收益可觀、不保本,除此之外,香港地區還有一項名為強積金(MPF)的理財項目,即強制性公積金:?18-65歲月收入超10,000HKD的香港就業人口需要繳納強積金,繳納費用由個人收入的5%與公司承擔的5%構成,這些金額用來購買增長穩定的低風險基金或增長潛力較大的高風險基金,并以購買的基金作為退休后的理財方式。與中國大陸的養老金不同的是,強制性公積金的理財風險由繳納人自己承擔。截至目前,香港居民沒有短期、保本的理財產品可以選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對香港地區沒有短期理財產品的原因進行探析。

2?關于香港投資理財的既有研究

迄今,既有研究主要從政策、理財產品種類、銀行、香港與內地的投資來往、市場需求等角度對香港的理財產品進行分析。

在政策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市場經濟制度不斷發展與完善,香港與內地長期互為戰略投資伙伴。在1997年至2003年間,香港受國際經濟大環境與港內經濟小環境的影響進入了經濟低迷期。為恢復香港經濟、滿足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的需求,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給內地與香港間的投資往來建立起政策保障。自CEPA實施以來,香港的GDP與其對內地的投資呈現增長趨勢,但前者的增幅遠大于后者的增幅(王靜,2012)。在CEPA政策實施的大環境下,香港的投資理財得到迅速恢復與發展。

在對理財市場的監管方面,香港和內地通過CEPA加強了經貿往來,其中在證券投資行業香港對投資者的保護優于內地,其發展歷史長、制度較完善。香港對證券投資行業的監管呈現出由“不干預”到“集中監管”的發展模式(王坤,王澤森,2005),相關法律法規(如《證券及期貨條例》)的制定更加符合市場運行規律,且實用性更強,緩解了當時的法律剛性與投資彈性間的現實矛盾帶來的法律落地問題。

在理財產品方面,2002年,《對沖基金指引》出臺,由此對沖基金得以在香港進行公募。私募對沖基金給基金經理的主觀個人操控留下了巨大空間,具體表現為基金經理的投資靈活性、信息披露的非必要性、高杠桿性。與傳統的基金理財比起來,私募對沖基金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更加考驗經理的理財能力,理財能力越強,所獲業績費用就越高,報酬與業績是緊緊相扣的,對沖基金在投資市場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陳肇強,2003)。公募對沖基金要求經理進行信息披露,盡管如此,其在理財市場仍存在極強的競爭力。

除了公募對沖基金外,香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同樣為投資者帶來高收益,但與前者不同的是,投資后者所需承擔的風險較低。香港REITs是西方舶來品,是在自由港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方的市場經驗,再結合港內實際建立起的一個既為房地產注入金融活力、又為投資者提供理財渠道的投資信托基金,其在降低理財風險方面頗有成效,吸引了大量港內居民投資理財。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香港經濟進入低迷期,以購買基金和股票為主要理財方式的港內居民對于理財風險的重視進一步深化,因此,部分居民開始偏向選擇低風險、穩收益的理財產品,“保本基金”順應市場需求快速發展。保本基金風險極低,且投資者有可能在獲得該當收益的基礎上獲得潛在收益,很快成為了香港的投資熱點(魏中奇,2005)。

在發行理財產品的主體方面,商業銀行與金融機構的產品供應也是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的主要決策參考之一。發行理財產品可以讓商業銀行從市場監管中獲利,銀行所募集的資金又稱為“表外資金”,即當銀行面臨利率管制與貸款等情況時,“表外資金”不作為對銀行評估的主要參考指標,因此,商業銀行有發行理財產品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完善銀行的存款業務體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規避利率管制與貸款限制最大化獲利。銀行吸引居民存款的能力與其發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呈反相關(胡詩楊、祝續高、陸正飛,2019),即當銀行吸引存款的能力越低時,其發行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越高,尤其是在短期理財產品中呈現出更強的相關性。

回顧既有研究,其主要從香港理財產品的種類、風險與收益、各個理財主體、市場需求等角度對理財現狀進行一般性描述,且各個研究間缺乏聯系統一的方法論,尤其表現在香港無短期理財產品原因方面的研究。文章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以“香港無短期理財產品的原因”為研究中心,彌補既有研究存在的空白,并深化議題,為香港投資理財行業提供學術參考。

3?香港無短期理財產品的原因分析

(2)香港地區投資人口基數較小,且投資理念與內地不同。

香港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公里,人口750.07萬人,參與金融市場投資的人數若按50%計算,則不足400萬人,參與投資的人口基數較小并且缺少閑錢投資。能夠購買短期理財產品說明購買者本身沒有房貸車貸的壓力,資金靈活。而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社會財富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只有小部分人擁有財產自由,大部分人可供短期自由支配的資金少,所以短期理財產品的目標客戶少,難以運營。

因為香港金融監管制度嚴格,且投資手續費用高,所以香港居民更愿意尋找金融機構進行投資,而不是以個體的身份獨自購買理財產品。一方面,香港外埠來港投資的主體大部分是國際大型金融投資機構,其投資額度龐大、交易繁瑣且產生較多的手續費,投資者對投資產品的要求近乎苛刻;另一方面,香港居民習慣了傳統的理財產品,例如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資產管理服務等,對短期理財產品認知較淺。香港的大型金融機構則能夠認識到短期理財產品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其風險披露比較充分,投資人能夠充分意識到風險,不會像國內的投資者認為其隱含了剛性兌付的特征。所以香港投資偏好以長期理財產品、大型金融產品為主,對短期理財產品需求較少,因此短期理財產品缺乏發行的市場供需基礎。

(2)香港金融市場匯率穩定,存款利率極低

香港采取低息的貨幣利率,與美元的匯率制度聯系緊密,隨其變化而變化。內地人民幣的貨幣匯率不與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匯率掛鉤,不同貨幣匯率即時變化,有一定靈活投資的空間,而香港金融市場匯率穩定,因此從利率的角度來說,香港缺乏適合短期理財產品存在的條件。

香港的存款利率在緊盯美國存款利率的基礎上完全市場化。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的數據,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香港存款總額上升1.1%,港元存款上升2.2%。2022年3月份認可機構的存款總額下降0.3%,其中港元存款和外幣存款分別上升0.4%和下降1.1%。但是存款利率極低,港幣活期利率是0.001%;定期存款在100萬港幣以上,且存款期為12個月的銀行利率大部分都在0.3%-1%之間。如匯豐銀行為0.3%,招商銀行為0.35%。在年期定存方面,恒生銀行、匯豐銀行等銀行只對存款金額超過1萬元的客戶計付利息。而中國大陸大部分銀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在1.75%-2.25%之間,如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均為1.75%,東莞銀行為2.025%。并且在中國大陸,無論存款額為多少,存款期限為多長,均不收取手續費,但在中國香港,部分銀行如果賬戶余額低于最低存款額還將按月收取管理費,例如,在匯豐銀行,如果理財賬戶存款金額低于1萬港元或其等額人民幣,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因此資本沒有獲得利差的機會,短期理財產品沒有發行的需求。

(3)香港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低

影響短期理財產品發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國家或地區貨幣的供應量。如果貨幣發行量過大,引發通貨膨脹,將導致大宗商品、稀有商品、急需商品等價格起伏率增大,即有短期投機炒作獲利空間。比如委內瑞拉,即便是簡單的短期活期存款,也可以有10%的利率。而在貨幣發行制度比較成熟的香港,港幣存款利率低,幣值穩定,如圖1所示。受香港采取的自由貿易經濟政策的影響,除了煙、酒、甲醇或者若干碳氫油類產品外,其余產品不設進口關稅,各類貨物供應豐富,價格穩定,缺乏資本短期炒作套利的基礎。

(4)香港金融政策及監管制度成熟完善

香港特區政府注重香港金融市場質量,維護市場質量依靠健全的監管制度,這是其金融體系的組成基礎,也是其金融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香港金融市場的監管體系呈現出分業監管、與國際標準接軌、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并重三大特點。香港在每次的金融風暴和危機中,都能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手段平穩度過,使得香港金融監管體系不斷得以發展和完善。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有著被稅收調查的壓力,來源不明、稅收不明的資金幾乎難以入賬。相較來說,中國大陸內金融監管則存在一些漏洞,更容易產生“金融創新”,但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例如在中國大陸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短期金融理財產品操作手續簡易,收益較高,安全性能有保障,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余額寶的現金流量必須保持在一定的規模范圍內,如果提現大于其現金流量的金額,將會導致其無法在一定期限內兌付,造成違約、客戶恐慌。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斷措施,也可能會導致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引起極端風險。但是對于香港的貨幣基金而言,由于政策制度完善,市場投機者沒有鉆漏洞的機會,也就不能通過非法途徑獲得所謂“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機會。

(5)香港地區貨幣基金發展緩慢,持有期短,年化收益率低

據Wind數據網站統計,香港大約有140只場外貨幣基金可以通過銀行等渠道認購,但是沒有一只場內市場基金。并且其貨幣基金發展緩慢,原因有很多:在獲取客戶方面,香港沒有大型支付機構推廣貨幣基金,比如支付寶、PayPal,就沒有獲得理想收益的客戶渠道?,F有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很低,以渣打銀行香港為例,其在售的一只港幣貨幣基金三年平均收益率為0.35%,管理費用為每年0.25%,費后收益極其有限(0.1%)。此外,貨幣基金投資產品的期限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收益率。中國大陸的貨幣基金的剩余期限能達到將近400天,平均剩余期限最多為180天,而在香港,貨幣市場基金平均剩余期限最多為90天,美國則最多為60天,并且隨著美元加息,港元利息將進一步提高。在相差無幾的投資條件下,中國大陸的貨幣基金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香港貨幣基金市場的現狀。

4?研究結論基于文章上述分析,得出以下造成香港地區缺乏短期理財產品的若干影響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