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

2023-06-04 20:37何雨虹
南北橋 2023年8期
關鍵詞:數智化課程思政

何雨虹

[摘 要]本文以“數字化、智能化”(以下簡稱“數智化”)為背景,旨在探索高職院校教師思政能力提升的路徑,并針對教師思政能力評價體系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性研究,其意義在于提出高職院校教師思政能力提升的具體措施,為高職院校落實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形成可供其他高職院校借鑒的參考模式。借助“數智化”平臺,以學生評價、教師自身評價以及同行評價為數據基礎,運用粗糙集模型,創建決策表,利用特征選擇技術,得到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指標,重構教師思政能力評價體系。

[關鍵詞]數智化;課程思政;教學育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共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高等職業(以下簡稱“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實施課程思政是構建高職院?!暗录疾⑿薰W結合”育人模式的重要舉措,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有非常準確的把握,對課程思政的特點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探究高職院校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尤為關鍵。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是“主力軍”,課程是“主戰場”,以“數智化”融合發展為理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增強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從而構筑意識形態的“防火墻”和思想理論的“主陣地”。教師應闡述教學理念,研究新媒體技術,拓寬教學工作視野,提升自我學習能力,閱讀經典文獻著作,從而增強教學能力[1]。運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凝聚團隊精神,建立正向與互促的團隊關系。通過分析教學能力,提出優化路徑[2]。分析內容拓展、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等課程思政能力的表現形式,通過促進維度融合與轉化、強化教學手段、營造維護教學氛圍等措施,優化思政能力的路徑[3]。針對專業課教師,分析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并從培養方案制訂、教學大綱撰寫、教案設計等方面,提出思政教育的具體舉措。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從課程思政、辦學理念、課程建設以及學情調研等方面,提出課程思政的改進建議[5]?,F有研究多是研究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運用“數智化”技術在課堂應用的研究并不多見,主要集中在分析課程在思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從信息技術的角度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相關的研究缺乏亮點。同時,現有文獻多是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缺少課程思政中對教師思政能力建設的分析,特別是忽略了“數智化”技術對思政育人的推動作用。

應通過“數智化”手段,挖掘思政元素,開發思政資源,提升思政素質,促進思政協同,建立高職院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教師思政能力培訓制度,進而打造高水平教師思政團隊。其具體研究目標如圖1所示。

1 “數智化”挖掘思政元素,凝練德育內涵新方法

借助“數智化”平臺,充分挖掘教學過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思政元素探索課程思政中凝練德育內涵的方法。首先,聯合學校各部門,啟動部門間的協作機制,通過對線上線下數據共享渠道的調查分析,利用“數智化”技術挖掘思政元素,提出課程思政賦能初步方案。其次,開展針對高職院校政治素質、思想價值和文化內涵建設的調查研究,初步考慮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差異化特點,開展“線上”思政資源融入育人實踐的研究,包括“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育人合力形成機制的分析,“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促進教法迭代升級路徑等。最后,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使用“數智化”技術確定每個教學內容的思政主題,以項目為核心,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具體的思政元素,構建出在課程思政中凝練德育內涵的新方法。

2 “數智化”開發思政資源,重塑能力評價機制

利用“數智化”手段,開發“線上+線下”思政資源,以課程思政育人為載體,對教師思政能力的評價機制進行重構。結合科學精神、創新思維、技術技能等教學目標,從目標達成性、學情評估、思政引入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組織、思政實效性、課程標準一致性等潛在變量中,對潛在指標進行刻畫。一方面,以課前、課中及課后育人的時間維度,探究思政能力時間維度的變化。從專家咨詢問卷的統計分析、意見統計分析等維度,構建思政能力評價決策表,形成專家咨詢指標體系,再從教學屬性、思政屬性、評價屬性等方面,對指標因子進行一致性分析和差方檢驗,從而對指標因子進行分析和構建。另一方面,依托課程的情境創設,結合課程開設模式,選取實驗對象并設計調查問卷,以驗證思政育人實效性評價為手段,從教師的職業理念、專業能力、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素養等方面,驗證教師思政能力評價體系。根據實踐教學過程實際,推動思政能力評價研究進一步完善。

3 “數智化”提升思政素質,建立思政培訓體系

通過“數智化”措施,探索教師教學過程中思政素質提升的關鍵要素,建立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培訓體系。依托“數智化”教育平臺,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選取高職院校教師數據樣本,分析高職院校教師的個性化特點,以提高教師思政能力為切入點,研究強化教師思政素質的具體舉措。同時,利用“數智化”技術深入分析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和思政能力培養二者之間的聯系,通過數據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不同點,并就專業能力和思政能力的培養路徑進行對比,進而研究增強教師專業能力和思政能力雙提升的具體對策措施。另外,根據教師的職業成長的特點和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有利于增強教師思政素質的在職培訓制度和繼續教育制度,進而構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培訓體系。

4 “數智化”促進思政協同,打造專業教師思政團隊

依托“數智化”方法,探究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協作機制,打造高水平專業教師思政團隊。結合對專業知識的自覺思考,主動研究,培養專業思維能力,以更新教師思政理念為引導,制定合理的教學團隊思政目標。擬從信息安全專業課教學團隊的目標特點為切入點,推動成員選擇機制研究,推動團隊建立的規范性研究,并對團隊類型、團隊工作方式以及決策機制等內容進行研究,結合團隊環境、溝通機制、學習成長等因素,從良好的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等方面,研究有效溝通、分工合作的長效機制。從團隊的人員學歷構成、年齡、職稱以及成員優勢等方面,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結構,建立增強協同育人和團隊協作的機制。根據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對團隊成員的課程思政角色進行定位并對其承擔的職責進行明確。以技能大師、專業(學科)帶頭人為優先人選,明確課程思政目標,促進教學團隊成員發展,發揮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帶頭人作用,制訂有利于思政教學團隊成長的計劃與方案,切實提升團隊思政育人成效。

首先,梳理關于課程思政建設、教學能力提升、“數智化”技術應用在教學中的現有文獻。在理論上,厘清思政課程內涵,思政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情況。從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方面,分析增強思政素質的必要性,建立高職院校教師思政能力提升培訓新體系。其次,分析思政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建立思政能力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以及保障機制。最后,通過“數智化”技術賦能“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分析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探索思政資源賦能專業課新路徑,確保隱性思政育人取得成效。同時,提出高水平專業教師思政團隊建設的對策措施。

具體來說,整個過程可以采用以下三種做法。第一,數學建模與經驗總結相結合。根據指標評價體系,利用線上平臺收集數據,創建決策表。運用粗糙集模型,采用特征提取算法,提取有效特征和重要特征,并通過經驗分析和專家打分等原則,依據特征重要度,對指標進行排列分類。第二,文獻歸納與實地調研相結合。歸納并梳理大量文獻是保證研究順利進行的根基,深入開展關于教師思政能力情況的調研。研讀前人研究文獻為本研究路徑的框架設定、思路演進、模型設定提供經驗,將收集的實地調研數據和資料進行統計綜合,采用實證方法,使得論據更有說服力。第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在評價指標中,對教師態度、專業知識水平、教學能力等指標,采用定性方法;對教師年齡、學歷、學生測評等指標,采用定量方法。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有利于全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5 技術路線

本路徑研究重點依托“數智化”背景,擬采用文獻歸納、數學建模、行動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厘清高職院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幾個影響因素,建立高職院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高職院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培訓制度,具體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5.1 重點難點

重點:研究重點是借助“數智化”資源,探索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一是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定性和定量評價指標,運用粗糙集模型,創建決策表,建立課程思政能力評價體系。二是使用 “數智化”平臺,以教學內容作為載體,將思政資源融入教學內容,分析教師思政能力提升的關鍵環節,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和建議。

難點:首先,由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發布的時間相對較短,可參考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因此可以在專業網絡教育平臺上,設計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高質量的回收問卷是開展研究的難點所在。其次,從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角度,剖析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構建思政能力提升的動態培訓體系,建立以“數智化”技術為基礎的思政能力評價體系,確保各指標的合理性,這都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5.2 創新點

5.2.1 學術思想

第一,擬建立教師課程思政能力評價標準指標體系,為教師考核考評提供規范性評價依據,為改進思政能力提供培訓標準支撐。

第二,結合“數智化”資源,從挖掘思政元素、開發思政資源、提升思政素質、打造教師團隊等方面,提出增強教師思政能力的具體對策、措施。

5.2.2 學術觀點

第一,理論創新。首先,探索思政能力評價標準指標體系,為解決思政能力提升的關鍵點這一根本問題,提供了規范性、標準性指南。其次,改革創新思政能力評價方法,為解決評價什么、如何評價等具體實踐提供了方法論支持。

第二,對策創新。運用思政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對高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實證研究分析,為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發展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徐玲.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略[J]. 河南教育(高教),2017(12):100-101.

[2]戴健.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構探析[J]. 江蘇高教,2020(12):100-103.

[3]何源. 高校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表現及其培育路徑[J]. 江蘇高教,2019(11):80-84.

[4]匡江紅,張云,顧瑩. 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 管理觀察,2018(1):119-122.

[5]楊雪琴. 對高職院?!罢n程思政”改革路徑的若干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1-43.

猜你喜歡
數智化課程思政
“數智化”的綠色物流
數智化物流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煙草商業企業“數智化”精準服務模式研究應用
“數智化”時代會計人才供需情況及短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