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

2023-06-04 02:01林志美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關鍵詞:深度學習教學方式小學數學

林志美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推動課堂教學由表象的符號學習轉變為深層次的思想方法滲透?;谏疃葘W習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既是教學本質的回歸,也是教學改革的深化。但就目前而言,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模式的實施仍處于探索階段,淺學淺教問題普遍存在,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認知做出科學預判,通過調整課堂引導方式,激發學生潛能,促進數學能力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9-0171-03

1.小學數學實施深度學習的意義

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實施深度學習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快核心素養教學要求的落地具有積極意義。具體而言,第一,深度學習將成為深化改革的支點。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數學不再僅限于數學符號知識的傳遞,而是借助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知識背后蘊含的數學邏輯與數學思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更具包容性,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而教學方式更加靈活,突出教學的啟發性與引導性。在深度教學理念加持下,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進程,加快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教學目標的落實。第二,深度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限制,形成了依賴于教師的被動學習狀態,與核心素養教學要求相背離。而深度學習依賴于學生的主體自覺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快深度學習的落實,促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轉變結果式教學思維,將教學過程與學習感知作為重中之重。在此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有效提升,能夠運用現有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再加工,使所獲取的知識由片段化向體系化轉變,提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在素質教育新時期,小學數學實施深度學習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

2.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設置存在局限性

小學數學教學存在依綱為教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規范性有余而創造性不足。具體而言,其中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大部分教師能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層次性地再現教材內容,有條不紊地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然而,很少有教師能融合生活實際、學生需求而拓展教學資源。教材成為構建課堂教學內容的唯一出發點與落腳點,教學活動的開展完全以教材為中心,將小學數學教學局限于特定的框架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意義。第二,小學生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認知能力均存在局限性,難以一步到位地進入學習狀態,要教師注重課前的鋪墊與新知的激活。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單刀直入的課堂設計,教學的開端欠缺有效的課前預習以及必要的課前導入設計。在學生思維并未完全被調動的情況下機械地傳遞數學知識,不利于學生接受,影響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探究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投入度,影響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2)教學方式存在淺學淺教問題

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得到較大改觀,但是理論知識講解與題海訓練相結合的講練式教學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淺學淺教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雖然講練式教學對夯實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削弱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而且阻礙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導致小學生過于依賴于教師的引導,欠缺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此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過于淺顯,認知不清、記憶不牢、欠缺融會貫通的能力等問題難以根除,影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此外,小學數學各知識點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單一的講練式教學將知識拆分為分散、瑣碎的節點傳遞給學生,與此同時,小學生并不能通過自我加工對知識點進行重塑,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存在局限性,難以實現學以致用。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運用不當,使課堂教學停留于知識表層,而學生的學習停留于強化記憶與機械模仿,不利于學生數學高階思維的建立,影響數學教學有效性。

3.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策略

(1)注重課前預習,激活已有經驗

預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開端,也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對小學數學而言,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激活有利于新知識學習的固有經驗,對落實深度教學目標具有推動作用。小學數學各知識點呈現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螺旋式上升特點,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編排優勢,引導學生學會溫故而知新,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為例,第一,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教師立足知識的整體性以及學生學情,合理地判斷學生的哪些經驗對新知識學習能夠產生推動作用。例如,分數的運算要建立在對分數定義與性質的正確理解上,因此,教師的課前預習可以劃分為舊知識的復習以及新知識感知兩個模塊。讓學生復習回顧關于單位“1”的理解,借由分數的意義與性質嘗試推導計算法則,并以簡單的計算題目進行練習,以檢驗復習情況以及預習結果。第二,設置課前分享環節。積極反饋是激發學生預習自主性的有效手段。在新課講解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對預習結果進行展示,分享預習心得。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實現課前預熱,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聯想,對新知識形成心理預期,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堂學習。通過課前預習明確學生認知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與差異,為小學數學的精講精練奠定基礎,師生能圍繞重點知識與難點問題展開數學活動,在保證學生基本認知的同時嘗試能力的拓展與提升。

(2)結合生活實際,加強深度應用

由于知識儲備與認知層次的差異性,在教師看來簡單的數學知識,對小學生而言是難以攻克的阻礙。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視角與教學思維存在一定偏差,演變為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應以小學生視角審視教學內容,采取深入淺出的課堂組織形式呈現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并加強知識的深度運用,打造接收、內化與輸出的良性知識循環。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為例,第一,形象化的知識傳遞。教師借由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紙盒作為道具,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建立理論概念的初步認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展開長方形的邊長與長方體邊長之間的關系,探索表面積的求解方法。以生活事物為載體將抽象化的數學思維過程可視化,加深學生的感知。第二,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對所學內容進行反思。如怎樣得出長方體表面積的求解方法的?回憶一下轉化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有序反思梳理知識推導過程,促使學生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內涵。第三,生活問題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實現知識的深度應用。例如,教師可以將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相關知識與生活中的包裝禮物相結合,讓學生思考如何實現包裝精美且又節約用紙的方法。將以往枯燥的題海訓練轉變為富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學會將理論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3)引導合作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課堂教學不在于全盤授予,而是向學生傳遞高效的學習方法及科學的學習思維。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應著力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培養,給予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更多的關注。小組合作學習是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有效模式,對深度學習目標的達成具有促進作用。以“小數除法”教學為例,小數除法與學生已經掌握的正數乘法算法存在一定的契合性,為學生的合作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合理的分組是推動小組合作學習順利、有效進行的關鍵。教師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不同能力特點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小組,有意識地引發知識性與思維性的碰撞,深化數學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設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卡,為每個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如設置以下探討任務,整數除法知識的回顧,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討論,商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關系等。讓學生借助固有知識經驗與大膽猜想獨立解決問題,而教師作為引導者,提供必要的指導。通過小組合作強化認知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新知識與固有認知的遷移與融合,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關聯與層層遞進,促使學生構建正確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4)調動認知沖突,培養高階思維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最終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能對所接收到的數學知識與數學信息進行再加工,轉化為素養,促進數學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轉變按部就班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認知沖突,活躍數學思維。以“梯形面積的計算”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認知梯形面積時,提出思考問題“梯形的面積總和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對該說法是否合理做出判斷。教師可以采取辯論方式,根據學生的理解劃分為兩方陣營,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找出相應的理論知識支撐。如正方學生將一個平行四邊形沿中線切割后得到兩個相等的梯形。而反方學生找出兩個大小迥異的梯形與平行四邊形作為反駁,最終得出等底同高條件下,該說法是成立的。讓學生在你來我往的思維交鋒之中,由質疑、分歧再到達成統一認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建立更為深刻的理解及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以及嚴謹的數學學習觀念,促使學生在數學求知過程中勇于質疑,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5)創設適宜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應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尤其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一改傳統教育“傳導式”的教學形式,在實踐課堂教學中,要融合新課改和“雙減”政策,不僅要為學生在課后作業上減壓減負,還要在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趣味性,這樣才能讓小學生主動愛上學數學。為此,需要教師采用現代教學方法打造優質課堂,讓學生在適應情境和趣味互動的環境中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以“位置與方向(一)”課堂教學為例,課堂教學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八個方向,能都快速辨認和說出物體所處的方位,不僅要求學生會辨認、會表達,還要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方向意識和空間觀念。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在物體所處空間中,教師可以先標出東和南兩個方向,然后根據課件情境,讓學生自由思考并表達該物體西邊有什么物體,北邊有什么物體,這樣更能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和方向意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學生已知生活經驗或事物變化規律創設適宜情境展開課堂教學。比如,小學生都知道太陽從東方升起,標有日出的方位就是東,這樣就可將已知方位隱藏在情境中,激發學生探究知識趣味性,從而借助簡單的問題條件入手,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快速參與到課堂學習和師生問答中,借此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6)注重課后總結,促進深度學習

課后總結是教師開展教學實踐中的重要一環,不僅是教師歸納總結課時中難點內容和學生課堂表現的有效教學手段,也是讓學生明確理解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和進行課后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課后總結,借助課堂知識和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深度學習和預習,這樣才能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以“多邊形的面積”相關教學為例,本單元多邊形面積包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以及組合圖形的面積,面積知識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但知識間具有一定的遷移性和關聯性。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三角形的面積課堂總結中,結合上一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引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梯形面積求算,通過幫助學生建立三者圖形之間的特殊性和關聯性,讓學生明白梯形可由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組成后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即增加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度,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由此可見,課后總結環節,并不只是本課時知識的總結和對學生學習表現的點評,也可以通過知識遷移和關聯性,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知識,這樣才能發揮教師指導效用,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深度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推動下形成的全新教學思維,對加快核心素養教學要求的落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數學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科目,實施深度學習以夯實理論基礎、培養數學思維尤為重要,對學生數學技能的長足發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師應立足素質教育新時期的人才需求,積極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回歸教育本質,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葉惠云.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2018(31).

[2]余慶燕.促發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2018(27).

猜你喜歡
深度學習教學方式小學數學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