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問題及建議

2023-06-04 01:24曾卓夷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朝花夕拾初中語文教學魯迅

曾卓夷

內容摘要: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的落地,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成為初中生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然而,目前《朝花夕拾》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依舊存在閱讀計劃針對性不強、未依照散文集的特點進行教學和對閱讀反饋不夠重視的問題,針對《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明確“這本書”的閱讀主題、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與構建教學評一體的整本書閱讀教學。

關鍵詞:《朝花夕拾》 魯迅 初中語文教學 整本書閱讀教學

整本書閱讀,即師生圍繞某部經典作品展開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與作者的多主體對話過程?!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指出,學生需要“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定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盵1]由此可見,初中生要學會制定讀書計劃、學習讀整本書的方法?!冻ㄏκ啊肥菍W生升入初中階段面臨的第一個整本書閱讀任務,其部分散文“漫筆”的題材“漫”無邊際、行文結構隨意更是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因此,教材將《朝花夕拾》的學習任務定為“消除與經典的隔閡”是十分合理的。

本文著眼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新增的拓展型任務群中的“整本書閱讀”板塊,探究《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建議。意圖在目前已有的實踐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提供思路。

一.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與《朝花夕拾》

1.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

有別于語文傳統的單篇教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應具有完整性、語文課程性和教學價值性[2]。完整性,即整本書閱讀教學要立足整體,把握整體的結構脈絡,把握每一章節在整本書里的地位和作用;語文課程性,即教學中應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生在學習閱讀該書的時候,應學習其中的語言運用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在閱讀中陶冶身心,提升自身精神境界。教學價值性,即教師所選的書目應具有教學價值。教師應基于該書的特點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挖掘出書中的教學價值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閱讀課標中有關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相關部分可以看出,課標中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整體呈現由淺入深的趨勢。首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在前期階段先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對整本書的輸入與輸出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對書本內容的簡單概括,還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與評析。其次,學生所讀書目的類型也在逐漸增多并加深難度。低年級段旨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以童話、神話等有趣淺顯的故事與兒童名著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需要開始閱讀科普、科幻等更難的作品。由此可見,課標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2.《朝花夕拾》與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板塊

以往的語文教材中只有單篇或名著節選作為課文,造成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只讀單篇而不讀整本書。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不能掌握讀整本書的方法與技巧,在面對整本書時容易產生畏難的情緒或不知該如何讀,甚至用以往讀單篇的方法讀整本書,導致割裂了書本內部編排的整體性,無法讀懂整本書。針對這樣的問題,語文教材中加入了整本書閱讀的任務供教師和學生學習,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培養讀整本書的興趣,養成讀整本書的習慣。

從《朝花夕拾》自身來看,它是魯迅在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其中收錄了十篇散文,皆記錄其幼年時期到青年時期所經歷之事。錢理群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指出《朝花夕拾》“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活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與復雜性,這自然又是從更好地發揮‘溝通心靈的文學功能的目的出發的”[3]。與魯迅的其他作品不同,《朝花夕拾》盡管沒有那么強的批判性,但這并不代表這其中并沒有魯迅對現實的思考。魯迅把他對現實的批判融入到了看似隨意而漫無邊際的文字中,是現在的“自己”在反思過去中,“真誠地袒露自己生活與內心的秘密、真實的快樂與痛苦,希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聯想、議論與詰難,達到精神的互補?!盵3]

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要求要完成十二本書的閱讀教學,每個學期分別學習兩本。在七年級階段,學生在閱讀整本書中,主要學習讀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在八年級階段,學生要學習紀實類作品與科普類作品的閱讀方法,讀書的范圍相比七年級要擴大一些。九年級階段,學生的讀書范圍進一步擴大,要學習如何讀詩、古典小說、諷刺作品和外國小說。因此,初中生學習如何讀《朝花夕拾》是十分重要的,這為他們未來學習讀更多的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整本書閱讀教學作為新的學習任務群,許多學校紛紛實踐,卻存在許多問題。筆者在閱讀了許多與《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有關的文獻、觀摩許多《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課程后,總結出《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閱讀計劃制定的針對性不強、未依照散文集特點進行教學、對閱讀反饋不夠重視的問題。

1.閱讀計劃制定的針對性不強

學生在面對一整本書的時候,不知道該怎么讀、產生畏難的情緒是正常的,因此在讀整本書之前,需要老師進行指導。沒有老師指導下的整本書閱讀是“放任自主”的[4],看似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閱讀方法、閱讀內容,實際上學生只是漫無目的地閱讀,甚至只是在書本內涵的邊緣轉圈沒有真正深入到書本中,此時便體現出老師指導制定閱讀計劃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老師在實際制定閱讀計劃時僅僅只是許多本書套用同一個方法,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對于不同的書本類型,老師自己也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和《范愛農》四篇都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出現,教師在制定閱讀計劃的時候就可以將這四篇進行整合,或依據其他主題將有內在聯系的散文整合在一起,適當的打亂目錄順序。然而有些教師在指導《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時忽視了各篇散文的內在聯系,僅僅盲目地依照目錄今天布置學生讀里面的一篇散文、明天布置讀另一篇散文,再隨意做一下讀書筆記便結束了。在這樣的閱讀指導下,學生無法抓住不同散文之間內在聯系,每篇散文依舊是孤立的。

2.未依照散文集的特點進行教學

閱讀方法是學生讀懂整本書的關鍵,一個好的閱讀方法能夠幫助學生開啟讀懂書本的大門,讓讀書更加順利,學生更容易走進書本中收獲新知。但不合適的閱讀方法對讀懂“這本書”毫無幫助,甚至會讓學生閱讀越糊涂。因此,一種閱讀方法是否適合“這本書”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在教學《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時,教師更多應該指導學生如何透過散文中“高度個人化的言說對象和言說方式”來“感受、體認、分享它所傳達的豐富而細膩的人生經驗”[5]。因此,教學重點應該更多放在書中的語言和情感上,學生得以在學習中掌握閱讀散文、閱讀經典著作的方法。

教學方法應該為教學內容服務,錯誤的教學方法只會導致教學內容出現偏差。例如,部分教師在《朝花夕拾》導讀課上會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導讀,然而,思維導圖法更適合閱讀思維性較強的書目,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分析書本里面的內容、人物關系等,這對于學生理解本書是沒有太大幫助的。還有一些教師將《朝花夕拾》里的散文當做小說教學教情節、教人物形象,如在精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訓練學生概括故事情節的能力、將更多的教學放在了分析壽鏡吾老先生的人物形象上等。閱讀方法指導上出現偏差很容易導致學生理解《朝花夕拾》出現偏差,最后也是自以為讀懂了“這本書”。

3.對閱讀反饋不夠重視

閱讀反饋,即學生在讀完整本書之后,對自己的整本書閱讀成果進行匯報,包括自己的思考與感悟,針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和匯報成果,教師、學生、家長等主體進行評價。閱讀反饋包括對學生閱讀的過程和匯報成果兩方面進行評價,需要同時兼顧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只有進行及時的閱讀反饋,學生才能更好地閱讀。

《朝花夕拾》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缺少及時的閱讀反饋,學生很容易因為無法理解散文而厭倦。閱讀反饋不是簡單的讀書筆記,一些教師會用一些市面上隨處可見的讀書筆記本要求學生將讀后感受記錄在上面,然而里面僅僅只是簡單的好詞好句摘抄、讀書感受和困惑的記錄,學生并不能針對《朝花夕拾》的獨特之處得到獨屬于這本書的收獲。甚至有一些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的閱讀反饋,對學生的閱讀困惑視而不見,例如學生在讀《狗·貓·鼠》的時候,由于魯迅先生比喻之隱蔽,學生難以理解狗、貓、鼠究竟指的是什么樣的人,他對狗、貓、鼠這樣的人是什么態度。而針對這樣的問題,老師也很少做精細處理,只請部分學生起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接著就告知答案,這種忽略過程只重結果,甚至以普遍的閱讀經驗取代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的做法,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困惑甚至放棄思考。

三.對《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建議

1.明確“這本書”的閱讀主題

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編者對每一本書的閱讀都提出了不同的閱讀方法要求。所以教師在處理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需要仔細研讀教材提出的需要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要求,緊扣主題制定閱讀教學計劃展開教學,力求“一書一法”[6]。因此在教學《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本書的主題:“消除與經典的隔閡”,讀書方法的指導也著重在如何消除與經典的隔閡上,圍繞這個主題教材中也給出了三個專題探究:魯迅的童年、魯迅筆下的人物與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7],教師便可以以此為參照,指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專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并依據不同的專題指導學生制定閱讀教學計劃。針對《朝花夕拾》目錄里的十篇散文,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特點將散文歸入“魯迅的童年”、“魯迅筆下的人物”與“兒童教育觀念”專題。針對學生選擇的不同的專題,教師可以安排選擇同一專題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重點精讀對應的文章,略讀剩下的文章。其次,教師再依據不同的專題制定相應的讀書任務,如針對“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這一專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找出每篇散文里對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以及魯迅對此抱有什么態度,找出原文進行佐證,并思考現實中是否還有類似的現象并談談你的觀點。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指導學生聯系實際,打破經典與學生生活的隔閡。

2.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在讀不同的書都會有不同的困境和煩惱,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應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指導,否則很有可能與學生學情脫節,變為無效指導,學生讀整本書依舊有很大的困難。例如在教學《朝花夕拾》時,教師可以先書名入手,解讀“朝花”與“夕拾”分別為何意,總領學生對書中散文的理解。朝花,即魯迅童年、青年時期的回憶;夕拾,即魯迅在晚年回憶往昔,這之中必然會涉及雙重視角的問題,而這也是學生困惑的來源和解讀《朝花夕拾》的關鍵。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魯迅的過往經歷和感受分開,尤其引導學生注意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句子,將這些句子找出并共同探討。除此之外,針對學生難以理解《朝花夕拾》的深層含義的困境,教師可以引入“批注式閱讀法”,指導學生將有感觸的、有困惑的句子以不同的方式畫出來,并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書邊或將問題記下,或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記下[8]。也可以以問題帶讀的方式,學生帶著思考去閱讀,避免泛泛而讀。最后,教師也要時時收集學生共同的閱讀問題和困惑,并及時地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3.構建教學評一體的整本書閱讀教學

在《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構建教學評一體的整本書閱讀,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評價學習成果有機的融為一體,更好地提高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9]?!冻ㄏκ啊氛緯喿x課可以分為導讀課、精讀課和成果展示課。在導讀課上,教師應該針對《朝花夕拾》散文集的特點教給學生讀書的辦法,并根據不同的專題指導學生制定小組閱讀計劃。在讀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跟進各個專題的任務完成進度,檢查學生所做的閱讀批注和讀書筆記,并選擇普遍反映有閱讀難度、專題與專題重合的精讀文本或具有精讀價值的文本放在精讀課上教學,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不僅是兩個專題的精讀文本,還是教材選入的篇目,《狗·貓·鼠》《無?!愤@兩篇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以按實際情況選擇是否精講。在整本書讀完后,教師還可以開展閱讀成果匯報課,各個閱讀小組針對自己的專題進行成果匯報,如在“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專題匯報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歸納的書中出現的兒童教育觀念以及魯迅的態度是否正確?專題匯報中是否有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歷進行解讀?學生的理解是否還存在哪些問題?

綜上所述,目前整本書閱讀教學在教學改革中處于實踐摸索階段,各一線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都在積極研究實踐中。針對《朝花夕拾》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教師還是要重點抓住“這本書”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不同的專題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閱讀與理解,并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的整本書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徐鵬.整本書閱讀:內涵、價值與挑戰[J].中學語文教學,2017(1):4-7.

[3]徐燕霞.基于新課標的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2(9):108-110.DOI:10.3969/j.issn.1008-3561. 2022.09.035.

[4]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王榮生.散文教學教什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曾曉燕.“一書一法”:初中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指向——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8):4-6.DOI:10.3969/j.issn.1673- 9884.2020.08.003.

[7]教育部組織.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8]錢忠敬.批注式閱讀法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有益嘗試——以《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半月),2022(2):40-44.DOI:10.3969/j.issn.1004-0498.2022.02.008.

[9]嚴冬梅.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評一體的探索——以《簡·愛》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22,35(4):36-38.DOI:10.396 9/j.issn.2095-5995.2022.04.010.

(作者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朝花夕拾初中語文教學魯迅
魯迅《自嘲》句
興趣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