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2023-06-04 03:43肖和清
江西教育C 2023年5期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學策略

肖和清

摘? ?要:“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壓縮作業時間和數量,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如何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助力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是當前教研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探究了“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以期給廣大一線數學教師落實“雙減”政策提供具體可行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數學? ?教學策略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考試成績的提高,課堂教學以知識技能傳授為主,而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從本質上而言,“雙減”政策的目的在于將學生從“成績論”中解脫出來,確保教育能夠服務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幫助學生從繁重的學業、課外輔導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在新型教育環境中實現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雙減”政策的目標、內容和要求出發,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

一、巧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雙減”政策下,數學教師要想真正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就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發展特征,以及數學學科內容特點,巧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雙減”政策落地和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賦能”。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增添教學趣味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然而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發展階段,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并且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容易對數學學習感覺乏味、無趣,從而產生懈怠心理,甚至是抵觸情緒。對此,數學教師應注重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創設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小數的認識”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大型購物商場場景,創設真實、形象、具體的生活化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密切聯系生活,降低抽象知識的理解難度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是由抽象難懂的數字符號構成的,其運算原理十分煩瑣,導致部分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可以密切聯系生活,通過數學知識與生活場景的連接,引導學生從生活化的視角去理解數學知識,從而降低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難度。例如,在教學“認識負數”相關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入超市盈利與虧損問題,幫助學生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比如,當凈收入大于成本時,也就是凈收入減去成本是正數時,說明超市是盈利的;而當凈收入小于成本時,也就是凈收入減去成本是負數時,說明超市是虧損的。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案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負數的概念,并學會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負數,從而鍛煉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加強作業管控,提高作業質量

優化作業設計是“雙減”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既是學生“減負”的關鍵,又是數學教學“提質”的基礎和保障。因此,數學教師應加強作業管控,不斷提高作業質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優化數學作業設計。

(一)設計分層作業

數學作業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顯著的差異,因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數學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并設計針對性的數學分層作業,以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這種數學分層作業能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客觀認識到自身數學學習的不足,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鞏固與復習活動提供依據,進而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具體而言,在設計數學分層作業時,教師應摒棄傳統“一刀切”的統一作業,采取“兩做三層”的方式進行作業設計。其中,“兩做”包含“必做”“選做”兩種;而“三層”則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設計基礎性、綜合性、提高性三個層次的作業。其中,基礎性作業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綜合性作業是一些難度偏高且可以發掘學生潛力的綜合變式習題;而提高性作業則是一些高難度的作業,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設計生活拓展性作業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應用到生活中去。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在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教師應注重生活拓展性作業的設計,以數學內容為抓手,選取相應的生活元素,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實踐能力。以植樹問題為例,在設計復習鞏固作業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排隊這一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高效理解植樹問題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實用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設計調查研究性作業

調查研究性作業是數學學習和實踐探究的結合,是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形成知識的過程。這種作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實踐能力。以扇形統計圖相關知識教學為例,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家庭各項支出的占比,并制作相應的扇形統計圖。在此過程中,學生往往要尋求父母的幫助,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家庭支出情況,還可以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了解父母的辛苦,進而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雙減”政策的落地雖然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但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習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數學知識。這意味著,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具體包括以下兩種習慣:第一,要引導學生養成預習、復習的良好習慣。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的方式,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習慣。第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首先,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在審題時,要看清數字、符號,并了解其含義;其次,引導學生養成在草稿紙上先書寫、后計算的良好習慣;最后,引導學生養成自我檢查習慣,在完成題目后,應再次核對數字、符號是否有誤,確保計算準確無誤,切實提高計算的準確度。

總之,“雙減”政策符合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基本導向。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減負”“提質”“增效”,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促使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常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減負提質的策略[J].家長,2022(4):116-118.

[2]辛芳.“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J].寧夏教育,2022(3):45-46.

[3]李虹虹.“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減負增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第二課堂(D),2022(2):87-88.

[4]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8):29-34..

猜你喜歡
雙減政策教學策略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助企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