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文化多媒介外宣策略探析

2023-06-04 05:25王晨晨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文化價值

王晨晨

內容摘要:本地文化外宣是本地文化走向世界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針對襄陽名城文化外宣媒介形式單一、宣傳效果欠佳等問題,提出通過圖文、影音、音視頻等多維傳播媒介方式,提升大眾對襄陽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進而提升襄陽文化的影響力,實現襄陽名城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襄陽文化 多媒介外宣 文化價值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10月29日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件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1]本地文化建設是整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本地文化外宣不僅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多樣文化自信和認同感。本文基于襄陽厚重的文化底蘊、現代信息技術媒介以及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針對文化外宣什么、如何宣傳等問題做出相應的對策。首先,創新襄陽文化外宣媒介途徑,通過圖文音頻等新媒介多方位、立體化繪制襄陽文化外宣新藍圖,挖掘襄陽文化的潛在價值;其次,提升大眾對襄陽文化的認同感,即“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加大文化海外傳播力度,推進襄陽文化國際化交流與合作,增強襄陽名城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綜上,這既呼應和支持了當下文化強國戰略,也有益于襄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實現其潛在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襄陽文化外宣現狀

學者姜洋在《北京奧運后中國政府文化外宣的策略研究》中,對北京文化外宣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問題提出了未來中國開展外宣的戰略目標、原則和策略。[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參考已有文化外宣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對比襄陽文化外宣的現有策略,初步分析表明,宣傳媒介形式單一和大眾接受度較低是影響襄陽市文化宣傳的兩個主要問題。

首先,襄陽文化的宣傳媒介形式較單一。宣傳媒介作為文化外宣的技術支撐,起著渠道、橋梁的獨特作用。然而,現有宣傳媒介正面臨著對外傳播覆蓋率較低、渠道創新慢、媒體文化外宣品牌少、投入與認識不足等眾多問題。一方面,新型跨媒介外宣形式層出不窮,以數字和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崛起。例如抖音、快手等普遍被大眾接受的短視頻平臺,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紙媒,即圖文宣傳方式,成為當代營銷宣傳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我國的跨國際文化交流受阻,在文化體驗方面常常被排除在外。比如,日本的試聽率調查系統就將包括我國傳媒在內的一些外來頻道或頻率排除在外;在部分歐美國家,因華人為非主流人群,所以試聽率調查也往往忽略華人受眾和頻道。因此,文化跨媒介外宣首先要解決宣傳媒介的創新問題,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平臺,精準定位,制作具有吸引力、簡潔易懂的視頻,更好地宣傳襄陽名城文化。此外,需要更多本地學者進行文化外宣的經驗性描述與理論性分析,研究更有效地講好本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更多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其次,襄陽文化的大眾接受度較低。一方面,襄陽文化外宣的接受主體傾向于有較高文化水平和學習能力的群體,對不同階層的接受能力還缺少調查和了解。實際上,地域、年齡、文化背景等都會影響文化接受度和認可度,在宣傳過程中應該考慮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另一方面,襄陽文化時常拘泥于傳統、嚴肅、刻板的語言符號和文字宣傳形式,對新型受眾群體的接受能力缺乏深入研究。這要求我們將宣傳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適量修改,通過對語言的整合,運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表達方式進行解讀,塑造獨特的文化形象,從而吸引更多人對襄陽文化產生興趣,激發大眾的求知欲和分享欲,在無形中促進襄陽文化的外宣。此外,文化認同直接影響大眾接受度。雖然全球化時代掀起了國際的、本土的文化交流熱潮,但是文化認同仍然會成為成功交流的藩籬,國際受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存在新的文化身份訴求。盡管如此,身份認同問題也促使大眾急需找到文化的相通性,進而進行新的身份定位。無論怎樣,襄陽文化外宣的方式和策略也需要考慮文化認同因素。

通過對多媒介文化外宣現狀的分析,可更準確、具體地對文化多媒介外宣得出深刻認識,從而探索出最適合襄陽文化外宣的方式。

二.襄陽文化多媒介外宣條件

襄陽歷史文化氛圍濃厚,具有較大的外宣潛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傳播條件,發揮特色文化優勢,值得歸納總結。

第一,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能夠給文化外宣創造機遇。襄陽擁有眾多文化遺跡和名勝景點,如古隆中、廣德寺、唐城影視基地、米公祠、孟浩然故居、襄陽歷史文化博物館等,具有獨特的地方文化內涵,可供我們深入挖掘,分析其中與當代世界文化傳播產生共情的主題內容,加以創新、改造,打造襄陽文化新名片。除此之外,諸多現當代學者留下的外宣文獻資料,如《傳播學下的外宣翻譯》[3]、張麗坤的《傳播學視角下地區特色文化外宣翻譯策略研究》[4]等,為襄陽古城文化外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極具借鑒參考價值。

第二,新型的科學技術條件能夠促進襄陽文化多元傳播。在湖北日報《襄陽全力推動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勢見效》一文中,襄陽產業基礎設施和建設已成功更新換代,高科技孵化園帶來創造了初步效益,產學研一體化融合創新,這些都為襄陽文化外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5]襄陽市正逐步創新文化宣傳策略,充分利用創新科技手段和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進行文化外宣。近期,襄陽市致力于完善科技服務體系,通過全面提升“漢江科聯網”服務功能,高標準建設科技服務產業園,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不斷強化文化宣傳手段,多方面創新文化宣傳途徑,逐步加速襄陽文化外宣進程。

第三,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夠促進襄陽特色文化穩步發展。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表明要牢牢把握文化發展改革指導思想、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文化發展和改革的全過程的總要求。[6]這體現了國家對于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有利于為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襄陽日報對市政府關于《襄陽市加快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解讀中提到,大力獎勵文化宣傳突出的產業和個人,鼓勵宣傳襄陽文化,從而為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創造了更明朗的前景。[7]

三.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策略

在文化外宣的策略選取中,歷史文化是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襄陽市文化研究會關于《試析襄陽歷史文化研究的相關問題》一文中,指出了襄陽文化外宣的三個主要問題。[8]一是如何有效地凝練襄陽歷史文化內涵精髓;二是怎樣達到襄陽歷史文化的大眾認同問題;三是如何體現襄陽文化建設中的特色問題。它們反映了大眾文化認同感不強和宣傳媒介單一等問題。這就需要創新跨媒介宣傳的方式方法,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傳播,真正達到文化跨媒介多元宣傳、大眾對襄陽文化認同感提高的效果。

首先,借助圖文形式,準確直觀地表達宣傳內容。圖文宣傳指的是通過編輯多語言宣傳文章,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圖片,以圖文形式對襄陽文化進行宣傳。宣傳內容可從特色文化入手,開設歷史遺跡、古書記載等不同板塊,靈活運用本土化的表達方式對襄陽文化進行介紹,進而達到宣傳目的。此方式可解決多媒介外宣中文化不準確、不全面和地區語言歧義等方面的問題。襄陽市文旅局現已開通文化宣傳板塊,利用文化遺產和地標建筑等吸引大眾眼球,同時與多方具有歷史文化元素的平臺緊密聯系合作,讓接近“失活”的文化標志重新煥發生機,提升了文化宣傳廣度和深度。

其次,運用影音手段,全面高效地體現文化創新。影音宣傳指的是以視聽結合的方式當面或借助媒介,向文化受眾呈現作品。影音宣傳可以是現場表演,也可以是通過錄制視頻、紀錄片、宣傳片、電視劇等方式傳播。當前,短視頻流量熱度居高不下,為順應文化傳播趨勢,我們應當創新傳播方式,充分利用影音手段,將襄陽文化高質量、高效率地傳播出去。以襄陽唐城為例,它對內是演出平臺,對外是取景平臺。唐城內設有“盛世唐城景區”,培訓了專門的演員班子負責表演《大唐百戲》《異域風情》等節目,使前來的國內外觀眾在視覺盛宴下沉浸于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唐城內的“影視基地”,基于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吸引了影視組織前來取景,漂洋出海的《夢華錄》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電視劇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園林建筑,很難不引起海外人民的喜愛和向往,是很好的文化傳播案例。

最后,結合影音圖文方式,真實立體地呈現風土人情。在進行襄陽文化外宣中,可以通過拍攝襄陽的歷史遺跡、人文風情等,利用數字化技術在視聽方面展現襄陽文化的魅力,更加立體地向國際傳播襄陽文化。例如,《你好,李煥英》在襄陽市宜城區衛東廠取景拍攝,電影宣傳了上世紀70年代的勞動風貌,描繪出襄陽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是襄陽文化宣傳的良好示范。除此之外,對于經典的歷史故事,可以借助畫冊、畫報的形式宣傳。畫冊能夠做到圖文并茂,并且可供反復閱讀查看,使人經久不忘。

信息碎片化、多元化的當下,我們必須跨越媒介宣傳創新和增強文化認同感的兩重關山,在文化外宣工作中努力革新,與時俱進,增強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和國際社會平等對話。

四.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的潛在價值

襄陽文化的對外傳播實踐不僅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文化認同,同時能夠作為潛在索引,帶來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連鎖效益,推動襄陽的城市發展建設和創新變革。

一是增強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2021年7月12日,參加2021年湖北港澳臺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的近30名在鄂臺生赴襄陽宜城市張自忠將軍紀念館、殉國處紀念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處參加“尋訪抗戰史跡襄陽行”活動,深切緬懷民族抗戰英烈。張自忠將軍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作為優秀文化力量,可以促進襄陽文化對外交流。通過對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的研究,可達到三方面預期成果:一是通過多媒介宣傳的方式,增加大眾對文化的認同感,使其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襄陽歷史文化;二是通過建立外文網站,還原襄陽文化歷史風貌,更好地向外界展示歷史文化,讓襄陽文化走向世界舞臺;三是通過研究襄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對其進行深入且全面的調查和收集,以完整的時空主線呈現,同時方便后期相關學者的了解。

二是促進經濟貿易合作和發展。襄陽文化跨媒介研究具有實施意義。在商業價值中,襄陽市擁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和歷史信息,通過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創造自己的特色優勢,逐步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良性互動的大旅游格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例如唐城影視基地的開發,一方面作為襄陽市著名景區吸引諸多游客來訪,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作為大型影視拍攝基地,促進周邊第三產業的快速建設,繼而拉動經濟可持續發展。襄陽市諸多歷史文化景區附近都開展了第三產業,如唐城、襄陽市博物館等,周邊常設有餐館、酒店等產業,這在為廣大旅客提供良好食宿行環境的同時,也拉動周邊收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是推動特色文明城市建設。通過文化外宣,可以不斷增強市民的文化幸福感、歸宿感和自豪感,從而形成熱愛家鄉、獻身家鄉以及發展家鄉的城市理念,提升整個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文化傳播價值方面,有利于提升襄陽市城市建設品味,處理好城市建筑保護和發展的問題,從而在各方面保留發展襄陽城市建設品味,打造特色城市品牌。

文化滋養著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根基,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終價值。本文的研究成果對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提出了創新策略,響應了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有利于推動創造出更高的社會理論價值和時代傳播價值,挖掘襄陽優秀文化資源潛力,推動襄陽文化“走出去”。

參考文獻

[1]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J].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2019(10):3-13.

[2]姜洋.北京奧運后中國政府文化外宣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0.

[3]李衛.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張麗坤.傳播學視角下地區特色文化外宣翻譯策略研究[J].文化產業,2021(28):108-110.

[5]湖北日報.襄陽全力推動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勢見效[OL].襄陽全力推動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勢見效-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ubei.gov.cn).2021 -11-03.

[6]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14):5-21.

[7]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襄陽市加快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J].襄陽市人民政府公報,2019(03):10-12.

[8]襄陽市文化襄陽研究會.試析襄陽歷史文化研究的相關問題.襄陽市文化襄陽研究會.[OL].試析襄陽歷史文化研究的相關問題_課題成果_襄陽市文化襄陽研究會(xysww.com).2022-02-15

本文屬湖北省2022年大創訓練項目《襄陽文化跨媒介外宣研究》(S202210519021S)階段性成果。感謝指導老師范司永的全程指導、陳婧茹師妹的文字協助工作!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價值
論苗族史詩《亞魯王》作為口頭傳統的文化價值
被人情綁架的鄉村酒席——記憶鄉村文化
中國傳統義利觀下的市場經濟主體探討
承德外八廟的文化價值與保護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