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的預期與情緒

2023-06-04 05:25范仲怡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語用功能預期

范仲怡

內容摘要:“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的前件P為已然發生的事件,后件Q為由非P推導出的結果。該句式具有強調、釋因以及情緒功能,具有強調突變原因的表達特點。預期的不同會帶來情緒的變化,不同條件下的預期能讓人在語境中表達特定的語用功能,產生慶幸、不滿、意外的情感。當預期為負向,實際情況為正向時,會使人產生慶幸的情緒。該句式有“要不是”+指稱性命題或敘事性命題兩種形式,具有運用范圍廣、表達不同主體情感的功能,符合中國人內在的文化特征。

關鍵詞:“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 預期 語用功能

袁毓林、張馳(2016)將反事實思維定義為“把過去實際發生的事件想象成另外一種樣子的心理過程”,它常常用條件復句的形式來表達,即反事實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常用來表達與實際情況相反的虛擬狀態,它的前件一定為假、后件一般為假,能夠通過否定形成反事實。如:

(1)要不是你們醫術高明,認真負責,我這個家就散伙了!

例(1)中,前件用“要不是”整體否定了其后引導的小句“你們醫術高明,認真負責”,后件是在前件的基礎上推導出的結果,與現實截然相反,構成了反事實條件句。

在語用方面,“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具有以下三種作用:反證釋因,加強句子容量和論證性;反證強調,突出前件中的事情對后件的關鍵性影響;反映說話人的主觀態度。(邢福義,1984;馬明艷,2005)

前人已定義了漢語的反事實條件句,在古代漢語、方言和普通話中找到諸多用例,推翻了Bloom對說漢語的人缺乏反事實思維的假設,細致研究了反證釋因、反證強調的語用功能背后的邏輯關系,但關于其反映說話人主觀態度的研究不足。我們認為“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表達情緒的功能主要與預期有關,由于說話人的預期與事實結果不一致,存在反預期、超預期與無預期三種情況,因此產生的情緒也不同,如慶幸、遺憾與意外情緒。本文將主要從慶幸與感謝的角度,分析慶幸情緒的表達形式、產生原因,以及用于感謝的語用功能。

本文用于統計的語料共148條,主要來源于華中師范大學語言所漢語復句語料庫。

一.預期

(一)預期及相關內容的定義

當前,學界對于預期接受較廣的定義是:“預期是一種與人的認識、觀念相聯系的抽象世界,通常與一定的社會常規、言談事件中說聽雙方的知識狀態以及特定的話語語境密切相關?!保▌㈧?,2022:34)

無預期范疇,指的是言者對突然發生的事件沒有任何預期準備。超預期范疇,即事實的結果在程度量上超過了預期。(王林哲,2018:22)

單威(2017)在對反預期范疇下定義時,將其分為狹義與廣義兩類。狹義的反預期范疇,是指與說話人在特定情境中所持的預期相反;廣義的反預期,是指與預期不一致的信息,即包含反預期、超預期與無預期。本文采用反預期的狹義定義。

(二)預期與情緒的關系

根據決策影響理論(Decision Affect Theory),“人們對事件的感受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結果與預期的比較?!保ㄖ禧惼?,2011:8)當預期和結果相反時,如果預期是負性的,結果是正向的,則會使人的愉悅度增強,產生慶幸(此處僅指因劫后余生而產生的慶幸情緒)的情緒;反之,則會使人感覺更糟糕,產生遺憾的情緒。

當預期與突發的事實產生強烈對比時,能夠引起說話人的意外情緒。其中,反預期與超預期是引起錯配式驚訝的原因,無預期則引起震驚式驚訝。意外往往是產生其他情緒的第一步,是一種中性情緒。此時,說話人關注到事實與預期不同,其對比結果無關正向或負向。

我們按照情緒的種類,對收集到的148條語料進行分類,得出以下結果:慶幸情緒類共103句,頻率為69.59%;遺憾情緒類共29句,頻率為19.59%;意外情緒類共16句,頻率為10.81%。

由上可知,這三種情緒的出現頻率極不平衡。說話人最常用“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表達慶幸的情緒,其次是遺憾情緒和意外情緒。其中,慶幸與遺憾均因反預期產生,意外的產生則與反預期、超預期、無預期都有關系。本文主要論述慶幸情緒的相關內容。

二.慶幸與感謝

“慶幸”通常出現于絕處逢生之時。當說話人在遇到危險或棘手的事情,且內心認為無可避免之時,突然出現了某種有利的條件,讓說話人免于災禍或處理好事情,會使說話人產生慶幸的情緒。

(一)“要不是”表達慶幸情緒的形式

“要不是”用來表示慶幸出現的情況較多,前件的形式非常豐富,總體上可分為指稱性命題和敘事性命題。

1.指稱性命題

包括“‘要不是’+人稱代詞”與“‘要不是’+名詞”兩種形式,由“要不是”直接引入說話人感謝的對象,即使說話人擺脫困境的施事,例如:

(2)要不是他們,別說我母親,可能連我也早已累得沒命了。

(3)要不是雷鋒,我到今天還是文盲。

(4)那時要不是你們,我們的損失就更大了。

當“要不是”后為第三人稱代詞或名詞時,說話人通常不是與該事件的施事直接交談,如例(2)、例(3)。但聽話人在說話人的前期介紹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了解言語中的“第三人稱代詞”所指稱的對象,及其具體行為。由于該施事對說話人的作用十分重大,因此言語中的感謝并不會因為他的不在場而減少。

此外,還存在事件的施事與聽說雙方同時在場的情況,如例(2),也可能被感謝人即交談對象,如例(4)。此時,說話人會將自己的感激之情附著在對聽話人的敘事過程中。

由于指稱性命題具有簡短的特征,所以常常用在總結發言中,以進一步點明自己慶幸情緒,并向對方致謝。

2.敘事性命題

“要不是”+敘事性命題的用例最多。在此類表達中,前件為“‘要不是’+偶然發生的事件”,其中,事件可由主謂短語、動賓短語或小句描述?!耙皇恰庇脕硪胝f話人表示慶幸的事由。

具體分為三種情況,其一,被感謝人與說話人不一定在同一情景中,例如:

(5)要不是李總幫助,我們家就完了!

(6)要不是遇到這么多的好人,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7)要不是過路的兩個農民趕車把他送回家,早就凍死了。

由于缺乏明確的代詞特征,我們不能明確判定被感謝的對象是否在場,典型的例子如例(5),因為此處的“李總”可能既用于面稱,又表示施事;也可能僅表示施事。后面兩例則明確反映出被感謝人不在現場,因為“這么多的好人”與“路過的兩個農民”不具有面稱的功能。

其二,說話人與被感謝人處于同一情景中。相較于第一種情況,增加了稱謂語,并且在感謝事由中,增加了第二人稱代詞“您”,復指前面的稱謂語,比如:

(8)馬所長,要不是您救了我們,我們就完了!

(9)董醫生,要不是您救了我的棉苗,就要失誤一季莊稼!

其三,僅用來表示慶幸,不表示感謝。如:

(10)沒想到就在當晚,發生了英國財長發表什么講話,客戶還來不及反映,期貨公司也來不及代客戶買賣,英鎊已經一瀉千里,這是對中國第一批炒外匯者的第一次迎頭痛擊,輸個幾百萬、幾千萬不在少數,要不是公款居多,恐怕就該有跳樓的了。

據語料庫顯示,“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不僅僅出現在談話語體中,還出現于文藝語體、新聞語體等語篇中。因此,除說話人、聽話人外,還常常出現敘事者。在例(10)中,敘事者不是事件參與者中的任何一方,其情緒也與事件參與者的不同。無論是英國財務部長,還是中國第一批炒外匯者、期貨公司,無一會感到慶幸。敘事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縱觀全局,才發出幸好沒有發展到最糟糕情況的感嘆,但此時的情緒與感謝的語用功能無關。

綜上可知,當“要不是”后為指稱性命題時,說話人一定表達了對施惠者的感謝;當“要不是”后為敘事性命題時,未必用于表達感謝。說話人具體選擇哪一種表達方式,與他的語用意圖有關。

(二)“要不是”句式的表達特點

“幸虧”也常用于表達說話人的慶幸情緒,但它與“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存在區別。如:

(11)幸虧河水不太深,狗在河里掙扎半天,才爬上岸來。

(12)幸虧場長正好趕來,否則我們就要走冤枉路了。

就形式而言,“幸虧”句的前件直接交代使結果實現或使后果避免的有利條件,后件搭配“才”時,用于敘述正向的現實情況,此時,前后件均為真;后件搭配“否則(不然、要不)”時,用于表述未實現的設想,此時,前件為真,后件為假。而“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的前件假設災禍避免的有利條件不存在,后件敘述自己的預期,即不存在有利條件時,說話人最先在腦海中預設的最差的結果,前后件均為假。

就表達效果而言,二者同樣強調了對受惠者而言,影響重大的有利條件,表達了對施惠者的感謝,反映了說話人的慶幸情緒。

總而言之,它們的表達效果大體類似,形式的差異反映了各自背后邏輯的差異。

(三)“要不是”表達慶幸情緒的原因

當“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用來表達慶幸時,說話人是事件的受益方,敘事參與者是看到了事件向好一面的人。在前件的條件中,會運用減法式假設,即設想減去某種條件;在后件的結論中,會運用下行性假設,即“假設不具備某種條件就可能出現比事實更壞的結果”。(袁毓林,2015:140)兩相比較下,產生了慶幸的情緒。如:

(13)馬所長,要不是您救了我們,我們就完了!

(14)要不是鹽步法庭,我們損失就慘了。

(15)要不是人民法院公斷,我這房子是要不回來的。

當遇到危機時,說話人以慣常經驗為預期參照點,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在腦海中得出必死無疑、損失慘重的預期,且在心理世界已經完成了該預期,因此產生絕望、痛苦的情緒。但在現實中,因為意外出現了新的充分條件,如“馬所長出手相救”“鹽步法庭、人民法院公平斷案”,使說話人得到了與預期截然相反的結果。

在新的條件出現之前,說話人沉浸于因預期而產生的負性情緒之中;當改變事件的充分條件出現時,則瞬間扭轉了說話人所處的境地。說話人可謂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從悲到喜的過程,因此產生了慶幸的情緒。

(四)表達感謝的語用功能

1.受到焦點表達驅動

劉鑫民(1995)認為,焦點是說話者在心理上認為它們對完成交際任務比較重要的成分,因而說話者有意突出強調,主要的表達手段包括語音手段、詞匯手段、語法手段。由于“要不是”后不可能大篇幅敘述先前發生的事情,說話人一定會在前文做好鋪墊,所以“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中的焦點并非新信息,而是說話人講這段話的重點、出發點。在該句式中,運用語法手段,通過連詞凸顯焦點。

不同的表達形式具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指稱性命題突出被感謝的人,敘事性命題更突出被感謝的事。指稱性命題將人與事件打包為一個整體,施事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關鍵要素;而敘事性命題中,盡管人是事件的施事,但相比之下,該事件對結局產生了關鍵性影響。

“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交代了相關背景信息,為說話人提供了感謝的大語境,突出了感謝的重點。

2.受到社會交際需要驅動

用“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表示感謝,是一種間接言語行為。采用了假設式的感謝輔助策略,受惠者將施惠者置于恩人的地位,通過假設沒有施惠者的行為,會造成的后果,來表達受惠者的感謝,這樣的表達習慣也源于中國人內向的民族文化特征。根據李麗娜(2004)的調查發現,事情難度越大,受惠程度越高,也就越少使用直接感謝方式,而是通過更深層的無明顯標志的間接形式來傳達真誠的感謝之情。若采用直接言語行為表達感謝,雖然也陳述了感謝事實,但是表達十分正式,當用于對說話人有重大幫助的恩人時,略顯生分。而“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則能自然地拉近對話雙方的關系,并且維護雙方面子,使“感謝”的語用意圖能夠得體表達。

3.可用于當面感謝及轉述

“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表達慶幸情緒的形式可知,無論施惠者是否在現場,說話人均可使用該句型表達。

用于轉述時,間接言語行為不能隨意變換為直接言語行為,如:

(16)媽媽,我掉到水里去了,要不是叔叔救了我,我就淹死了!

(17)媽媽,我掉到水里去了,感謝叔叔救了我。

直接言語行為是指說話人通過自己的言語,達成自身目標。感謝言語行為的目標是“受惠者對他人的施惠行為表示認可、謝意或感激之情”。(李麗娜,2004:93)當說話人進行轉述時,若施惠者在場,則聽話人包含施惠者,此時可用直接言語行為表達感謝;若施惠者不在場,說話人則難以通過這句話,讓施惠者了解自己的感激,無法達成“感謝”言語行為的目標,因此不能變換。

4.表達敘事者的主觀態度

“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除用于表達受惠者自己的感謝外,也可以表達敘事者的態度。前文曾提及敘事者用此句型表達慶幸,但不表達感謝的情況。但有時,敘事者與事件參與者的主觀情緒相同,并且同樣用于感謝,如:

(18)而這條街又恰恰是兩邊高中間凹的街道,那瘸腿子從高堆上哎喲一聲直栽下來,正橫在前抬轎杠的一個轎夫身上,轎夫一個趔趄,便滑了肩,要不是同杠硬撐著,綺荃非被掀出來不可。

該句中,敘事者明顯是從綺荃的角度出發,表達了慶幸的情緒。

本文歸納了“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表達慶幸情緒時的形式,并與“幸虧”句式進行對比,找出二者的差別,分析了產生慶幸情緒的原因,以及表達感謝時的語用功能。

我們發現,“要不是”反事實條件句能夠表達慶幸,是因為說話人內心本存在一個預期,后來突然出現一個新情況,改變了結果,而結果相較于預期是正向的?!耙皇恰狈词聦崡l件句強調的就是這一變化,其具有的反證釋因、反證強調功能,都突出了句中突發事件對結果的影響。并且,這樣的表述使得說話人在遵循禮貌原則的前提下,有理有據地向聽話人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適時表達感謝。

參考文獻

[1]袁毓林,張馳.中國大學生反事實思維及其表達的樂觀主義傾向[J].漢語學報,2016(04):27-40+95-96.

[2]邢福義.“要不是p就q”句式及其修辭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01):4-12.

[3]馬明艷.“要不是”句式的三維考察[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6):15-18.

[4]劉焱.預期的性質、參照點和作用及表達手段[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22,36(04):34-41.

[5]王林哲.現代漢語意外情態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6]單威.現代漢語偏離預期表達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7.

[7]朱麗萍.負性刺激的預期對個體情緒和認知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1.

[8]袁毓林.漢語反事實表達及其思維特點[J].中國社會科學,2015(08):126-144+207.

[9]劉鑫民.焦點、焦點的分布和焦點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5,0(1):79-84.

[10]李麗娜.漢語感謝言語行為分析及其教學探討[D].暨南大學,2004.

[11]李麗娜.漢語“感謝”言語行為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4(09):93-95.

[12]N.J. Roese, The Functional Basis of Counterfactual Think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66,no.5,1994.

(作者單位: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猜你喜歡
語用功能預期
語用失誤與外語教學
關于大學英語語音的語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