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狀況與發展對策

2023-06-05 12:23甘甜
新閱讀 2023年5期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甘甜

摘要:城市書房是一種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是公共圖書館在數字時代創新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打通公共閱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滿足群眾閱讀需求的重要一環。文章基于對武漢城市書房建設狀況、特點的分析,探討城市書房建設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城市書房? 公共圖書館? 閱讀空間

2021年,文旅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同年,文旅部發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創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文旅部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中也提出,要“創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間”。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發布,表明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和升級正受到國家的重視。

城市書房是一種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由浙江省溫州市于2014年首創,以“嵌入式”布局、高品質空間、現代化配置,適應了人民對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期待[1]。近年來,城市書房的發展從初期探索起步階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迎來了建設熱潮,2023年初,僅“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享機制”官方平臺收錄國內各地區的城市書房就有1694家。

由于城市書房是公共圖書館業界創新實踐的產物,還未進入發展成熟階段,因此現有的針對城市書房的研究以案例分析居多,理論成果較少。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分為四個方向:城市書房建設與管理模式,城市書房作用與意義,城市書房與公共圖書館關系,城市書房未來發展路徑[2]。本文基于武漢市城市書房的實踐案例,通過網絡調研和實地觀察結合的方式,從文旅融合的角度探究城市書房建設功能的發展前景。

城市書房的定義和功能

城市書房的定義。城市書房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依托各級公共圖書館共同建設的,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提供文獻借閱、閱讀推廣、公眾交流等多種文化服務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房的發展,本質上是公共圖書館在數字時代創新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更好地滿足群眾閱讀需求的關鍵環節。

城市書房的功能作用。公共圖書館在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文化象征,記錄著城市的文明和記憶。城市書房的發展、建立與完善離不開市區公共圖書館提供的管理和技術支持,因此城市書房天然地具有公共圖書館的促進閱讀、提供教育、傳承文化的功能作用。[3]同時,城市書房作為公共圖書館傳統服務的延伸,打通了服務公眾的“最后一公里”,彌補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缺陷,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進行了有益補充。

城市書房的空間環境優美,業態多樣化,注重個性設計和人文體驗,展示著城市的文化品味和情懷溫度,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更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城市書房在展示本地文化信息之外,還為讀者創造了以“閱讀”為紐帶的人際互動空間,通過讀者之間的互動,加深讀者對閱讀的感知與體驗。因此城市書房能極大促進閱讀推廣。

武漢市城市書房的發展狀況

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歷程。武漢市現代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十三五”時期已有顯著成效,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公共圖書館16個,數量居副省級城市第四位,建成街頭24小時自助圖書館50個和地鐵自助圖書館147個。2021年,武漢市文旅局發布的《武漢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創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間,推動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業態,將打造城市書房列入工作清單。同年,武漢發布《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指導標準》,對城市書房的選址條件、運營管理、服務提供三個方面提出了詳細要求,并劃出專項資金對城市書房進行扶持補助,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城市書房的試點建設。至2023年1月,武漢市城市書房達到了32座,武漢市下轄的13個行政區平均至少擁有2座城市書房,為武漢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發展增添助力。

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模式。武漢市城市書房的建設模式不同于溫州城市書房的自助圖書館模式和深圳羅湖的小型圖書館模式,而是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依托現有的社會空間設施,快速設立各具特色的城市書房,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延伸,承擔公共圖書館分館的任務與職責。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形成了市級進行指導和考核,各區負責本地區城市書房的建設和管理,支持企業和其他組織投資建設或管理運行的體制機制。這種建設模式的特點在于:首先是控制了成本,提高建設效率。公共圖書館資金單純依賴財政支出,在運營本館的基礎上,能投入城市書房建設的資金有限。依托現有的社會空間設施,可以避免前期房屋裝修等硬性支出,為建設資金減輕壓力,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有限的資金建設更多的城市書房。其次是因地制宜,促進特色發展。

武漢市城市書房的特點

武漢市城市書房目前一共有32家,入網的有28家。從武漢市各區的城市書房數據來看,武昌區、漢陽區、東湖高新區的城市書房數量最多,各為4家;其次是江岸區、江漢區、漢陽區、蔡甸區,各為3家;東西湖區為2家;硚口區、洪山區、青山區、黃陂區、新洲區、江夏區,各為1家,總體上呈現出中心城區較為密集的特點。各區城市書房的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而城市書房在選址和服務方面,則很好地體現了文旅融合的特點。

選址特點。武漢市城市書房是根據各區人口數量、人口分布、環境和交通條件等因素,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因地制宜確定城市書房、城市閱讀空間的數量、規模和分布。城市書房的分布遵循普遍均等原則,按照服務半徑1.5km或服務人口5000人的要求布點,同一服務范圍內不重復設點。這28家城市書房分散在武漢市各個地區,服務半徑沒有重疊。

通過查詢28家城市書房半徑1.5km以內的目的地,可以發現有14家城市書房的周邊存在公共文化空間或者旅游目的地,通常包括旅游景區、旅游街區、博物館、文化地標、歷史建筑、公園等。其中,8家城市書房選址在旅游目的地。比如江城書房,是根據武漢市中山大道的一棟百年老建筑大孚銀行舊址改造的,大孚銀行舊址于2017年改造為物外書店,同時作為武漢圖書館服務延伸的公共文化空間使用。2020年受疫情影響,物外書店撤店,但大孚銀行舊址的室內裝飾修繕的硬件基礎仍然保留下來,于是在建設城市書房時,該點位被武漢圖書館優先考慮。百花書房選址在花博匯景區內,花博匯景區是武漢市郊區的賞花景點,以自然風光為主,人文景觀較為缺乏,百花書房由景區濕地邊的老式漁棚改建而成,修舊如舊,保留了原有鄉村土坯房外觀,與景區的整體風貌保持一致,而它不僅為景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配套設施,也提升了景區的人文內涵。云曰書館選址在曇華林,曇華林是武漢市的一條歷史文化街區,600米長的老街坐落著56棟老建筑,十幾年來這里發展成了武漢著名的文藝打卡地,這里有許多運營成熟的文化空間,因此非常適合建設城市書房。

服務特點。武漢城市書房在提供服務上存在共性,即遵循平等、免費、開放、共享和便利原則,公眾可憑借身份證、讀者證等有效證件或通過移動互聯網身份認證等方式免費進入。城市書房除了提供自助文獻信息查詢、借閱服務和提供學習、交流的空間場所外,還開展公益性講座、展覽等閱讀推廣活動,以及提供醫藥箱、便民雨傘等常規便民服務。同時,各城市書房在具體的服務上存在差異。

首先,城市書房開放時間不同。開放時間由城市書房的運營主體決定,因此各城市書房的開放時間略有不同。所有城市書房的開放時間都超過6小時,有2家城市書房是24小時開放。大部分城市書房采取彈性開放時間,周末比工作日延長0.5—1小時,保證讀者的閱讀需要。

其次,城市書房打造主題不同。城市書房面積雖不如公共圖書館,但藏書涵蓋了中圖法的22個基本大類,大部分城市書房也考慮到了武漢地方文獻的設置。除此之外,有些城市書房在館藏圖書和閱讀推廣活動上有其自身特色。比如蒹葭城市書房,開設在漢口江灘公園,毗鄰長江是其區別于其他城市書房的最大特色,因此它主打自然博物主題,在常規閱讀活動之外還開展了保護江豚公益活動。位于漢陽區的琴臺書院不負其“琴臺”之名,充分融合了漢陽區代表性的知音文化。云曰書館是依托一家影視類文化企業建立的,該書館以電影文化為特色,藏有大量與電影、攝影相關的圖書,定期開展劇本研讀、創作分享活動,每周還會固定放映公益電影。

最后,城市書房空間業態不同。除了江城書房是由武漢圖書館打造的城市書房之外,其余的城市書房都鼓勵和引入優質企業、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書房的創建、運行和管理,是依托書店、咖啡館、茶館、寫字樓、景區、文化產業園區、社區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等地建設而成。因此,大部分城市書房都是復合型空間,除了公共文化服務外,開展了不同的業態。如外文書館位于外文書店四樓和五樓,外文書店原本就有圖書和文創零售、兒童教育培訓等業態。洪山城市書房@我們咖啡書店原本是一家咖啡館,39文化書房原來是一家茶館,因此這兩家城市書房本身也是品味咖啡或茶的交流場所。

武漢市城市書房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武漢市城市書房通過打造小而美的閱讀空間,促進了武漢市的閱讀推廣,營造了城市書香氛圍。但在城市書房建設中依然存在缺少制度標準體系指導、文旅公共服務融合不足、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加強城市書房建設。

首先,要加強城市書房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目前發布的《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指導標準》還不夠完善,還沒有上升到地方標準的層次。武漢市城市書房剛剛開始發展,目前與社會力量合作的城市書房還在合約期內,合約期結束后,社會力量有撤銷合作的可能,屆時城市書房何去何從會成為一個難題。從武漢市城市書房的建設來看,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各區忙于完成自己的建設任務,缺少共建共享機制,缺乏交流合作共享。武漢市作為一個整體缺乏城際交流合作,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標準,確保城市書房的穩定延續發展。

其次,要促進公共服務的全面融合。目前武漢市城市書房體現出了一些文旅融合的特點,但在公共服務上不管是圖書借閱還是閱讀推廣活動,更傾向于本地居民,很少考慮到外地游客。實際上,武漢市有很多城市書房就建設在旅游街區、景區,可以考慮增加對游客的閱讀服務,比如在閱讀供給上,做好地方文獻資源庫建設,集中陳列以武漢為主題的各類書籍,方便游客閱讀與武漢相關的書籍;在空間營造上,制作文化墻,適當增加武漢文化旅游簡介、旅游線路地圖,提供旅游文創產品,讓城市書房真正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幫助更多的人讀懂武漢這座城。

最后,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雖然武漢市城市書房建設如火如荼,但是線上宣傳推廣十分冷清。新媒體平臺是市民游客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市區兩級文旅部門、圖書館的新媒體很少發布城市書房相關內容,尤其是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官微作為全國影響力前十的旅游政務公眾號,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只發過3條相關推文。雖然武漢市城市書房已有32家,但所有新聞平臺都未見對32家城市書房名錄的報道,使得市民游客無法了解完整的城市書房情況。因此建議加強新媒體推廣,創新宣傳思路,整合城市書房建設發展信息,及時推送城市書房活動消息,讓城市書房活躍在公眾的視線里。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吳蛟鵬. 城市書房——“都市15分鐘文化圈”建設的探索和實踐[J].圖書館與理論實踐, 2015(7).

[2] 陳偉. 溫州“城市書房”運營管理與服務研究[D]. 福建: 福建師范大學, 2021.

[3] 葉帆. 公共圖書館打造“城市書房”案例研究[D]. 安徽: 安徽大學, 2018.

猜你喜歡
公共圖書館
淺談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免費服務面臨的問題以及對策
公共圖書館在引導青少年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政策研究
基于圖書獎評選的公共圖書館采訪創新研究
MOOC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探索研究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談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自助服務推廣長效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