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端閱讀在媒體融合時代的廣泛應用

2023-06-05 23:29鄭牧野
新閱讀 2023年5期
關鍵詞:網絡學習碎片化媒體融合

鄭牧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移動設備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端的學習成為人們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平臺。移動端閱讀極具個性化、碎片化,為廣大移動用戶學習海量知識帶來了的極大的便捷,在人們利用移動端閱讀的同時,也會產生諸多的弊端,要適當的規避這些相對不利的因素,讓自身的學習更加正向和高效。

關鍵詞:移動端閱讀? 媒體融合? 網絡學習? 碎片化

隨著現在科技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除了作為通訊工具被廣大民眾使用,它強大的多媒體功能更是為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手機不再是簡單的聯絡溝通工具,它就像是移動的圖書館、數據庫,有海量信息。在快節奏、壓力大的都市中,各行各業的人群,除了本職工作要完成,更需要不斷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系統性地學習對于大部分時間的職場人士來說,是無法實現的。隨著技術的發展,使得獲取知識不再局限于校園教室,通過移動端網絡閱讀獲取知識,成為便捷、高效、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方式。

移動端網絡閱讀學習的內涵與特性

人們對知識的需求是持續而又廣泛的,同時也是迫切的,而移動互聯恰恰為這種需求提供了溫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拿起手機查閱、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移動端閱讀已然成為一種常態。

著名的國際遠程教育專家,愛爾蘭學者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于2000年在上海電視大學40周年校慶上作了題為《從遠程學習到數字學習,從數字學習到移動學習》的報告,拉開了我國移動學習的序幕。2001年北京大學現代教育中心啟動了為期四年的“移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這是我國首個移動學習研究項目。此后,我國對于移動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全面展開。黃榮懷教授認為:“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在非固定和非預先設定的位置下發生的學習,或有效利用移動技術所發生的學習?!奔夹g的移動性是指移動設備能夠連接互聯網、提供學習內容和指令,使學習者可以用相同群體普遍認可的方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學習者的移動性是指學習者與移動設備和無線互聯網連接,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習的移動性是指學習是在學習者所處的特定學習情境中進行的,這一情境不同于傳統的教室,而是學習者個人專屬的移動學習情境。因此,移動學習可定義為“在考慮技術移動性、學習者移動性和學習本身移動性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空間中發生的任何形式的學習”。

移動學習、閱讀雖然打破了傳統的教材、紙筆的束縛,但是需要網絡、設備支撐,這也催生了移動閱讀學習的技術發展。移動學習的歷史并不很長,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標志性事件:1968年,艾倫·凱(Alan Kay)及其學習研究小組的同事開發了Dyna book,這是一種用于教育的書籍大小的計算機。1975年,IBM 5000成為第一臺可用的便攜式計算機,為移動教育奠定了基礎。1996年,Palm發行了Palm OS,可以訪問手機設備上的學習和組織軟件。2001年,歐盟委員會資助啟動了“移動學習項目”,以探索移動教育。

由于移動閱讀、學習方式的特性,其特點也逐漸凸顯:一是內容碎片化,二是隨時隨地的便捷化,三是內容展現模式的多元化,四是滿足個性化需求,五是形成教與學的交互性。移動閱讀學習,為學習者在繁忙的工作生活當中更好地提升個人能力提供了便利。這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這些信息化時代的傳播新模式讓學習方式對傳統學習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移動端網絡閱讀學習的利與弊

由于移動閱讀學習巨大的便利性,以及閱讀內容不斷豐富和極具個性化,而被廣大受眾所喜愛、接受,并頻繁的使用。部分人群缺乏合理運用這種學習模式的能力,而是沉迷于其趣味性,所以,其日益凸顯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

閱讀方式的碎片化,不利于對知識的整體性把握?!八槠瘜W習”是相對于系統化學習提出的概念,目前學術界并無統一的定義,主要指將學習這一完整、系統性的活動變成不系統、零散的形式。這種零散的,不成系統的知識信息的泛濫,會讓學習者產生吸收了過多的零碎知識,但是沒有把這些知識系統化,不知道這個原理背后的理論背景,淵源。會讓人無法靜下心來去思考,鉆研。而是趨于表面化、數量化,成為膚淺的知識搬運工,卻遠遠沒有掌握知識本質,大大降低了學習的質量。所以,移動網絡的碎片化學習,只能是一種對系統知識結構的補充。

隨時隨地閱讀、學習,讓學習更加便捷。智能手機使得人們可以在工作之余、上下班路上、就餐時等零散時間隨時打開各種你所需要的APP或者小程序進行閱讀、學習。只要有網絡、有設備,不需要教室,不需要桌椅紙筆,就可以開始學習了,當然,這當中也存在無法掌控學習者的注意力和技術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問題。

內容展現模式的多元化,讓不同的受眾有各自適合的閱讀方法?,F在很多數字產品生產企業所提供的學習模式是不斷創新的,有純文字模式,也有視頻講座、紀錄片等視頻慕課模式,還有音頻形式的學習模式。對于有閱讀障礙的人群,純文本文字的學習模式會讓其很難接受,這時候他可以通過視頻、音頻的模式來學習。對于視力障礙的人群,音頻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比如喜馬拉雅專業音頻分享平臺、懶人聽書等很多學習APP都提供了為你讀書、音視頻功能。這為很多無法接受文字閱讀方式而又想學習的人群帶來了福音。

滿足個性化需求及交互性閱讀與學習。在個性化需求上,移動互聯學習也為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完成正規的校園學習的人群,或是想得到職業技術學習的訓練人群等提供了學習平臺。對于溝通障礙人群、社交恐懼人群來說,獨立的移動端閱讀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可以通過自己專屬空間,不受外界干擾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個性化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用戶可以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和學習。而交互性,更是為移動學習帶來了便利性,學習者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與老師、其他同學通過學習平臺的聊天區、評論區或者彈幕、微信群等進行思想觀點的學術溝通、探討,這種個人對多人或者個人對個人的移動媒體交流方式,讓受眾不再單純的接收信息內容,而是有了與發布者、學習者探討的機會。這樣學習內容的制作者可以根據受眾的需要對內容進行調整,形成發布者、學習者的一個隨時隨地溝通的閉環性通道。

結語

“網絡社會”重要支持技術的移動寬帶,其強勁發展勢頭在未來幾年仍將繼續。截至2021年底,全球移動用戶數達到82.5億?;谝苿娱喿x與學習所具備的便捷性、泛在性和個性化等優勢,不但能為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提供完整的閱讀、學習體驗,而且能夠滿足學習者不同需求,從而幫助學習者最終達到其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能的目的。我國數字生產單位,在產出移動電子知識內容上,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內容的權威性、專業性,進一步開發需求量大、實用性強的閱讀、學習內容。同時要嚴格審核,不能讓不科學、不適宜的內容在互聯網上流出。在移動閱讀的技術上要加強完善,更便于使用,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移動互聯網閱讀、學習方式朝更加合理、高效的方向發展。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數字出版部副主任,中國理論網副總編輯

參考文獻

[1]董志友,黃晶偉. 移動學習理論探析與發展趨勢[J]. 綏化學院學報,2020(5).

[2]初春玲. 上海海關學院基于移動學習終端的《大學英語》課程綜合實訓模式初探[J]. 大學英語,2020(7).

[3]秦藝源. 移動互聯時代如何高效進行碎片化學習的探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6(21).

猜你喜歡
網絡學習碎片化媒體融合
平行的個體與垂直的世界
微時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MOOC時代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研究
網絡學習行為背景下的慕課教學策略研究
高職院校開展基于云平臺網絡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
實施三三戰略 強化內容生產 推進媒體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