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熱點與趨勢分析

2023-06-09 08:24黃建毅諶麗張景秋
大學教育 2023年2期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黃建毅 諶麗 張景秋

[摘 要]文章借助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我國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的研究熱點與趨勢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研究發現,國內高校的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五個方向: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內涵思辨、課程教學目標的探索、新工科領域的教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以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結合關鍵詞突現圖譜和時區變化圖譜分析,推進過程性評價、持續改進課程教學模式,將分散的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系統整合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深化探索實踐教學環節的新模式,切實提升學生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成為未來我國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熱點方向。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知識圖譜;CiteSpace;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2-0057-05

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以及社會人才需求模式的改變,傳統的過程式教育模式和灌輸型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滿足社會實際的需求[1]。在此背景之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廉姆·斯派迪(William Spady)開創性地提出了成果導向教育理念[2]。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體系為導向”教育理念不同,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占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范式由“內容為本”向“學生為本”的根本轉變,在教學過程中,依托社會或行業現實需求,“反向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體系,從而幫助學生清晰明確地定義學習目標以及學完課程后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的知識體系與需求相匹配,實現教育的真正價值和目的[3-6]。

目前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已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而我國高校的成果導向教育相對起步較晚。自2013年我國簽約《華盛頓協議》以來,國內相關研究呈現高速增長趨勢[7-9]。學者們已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模式、評價體系等多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改革實踐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10]。然而通過梳理發現,目前我國學術界雖然在高校開展了大量成果導向教育的實踐工作,但以成果導向教育為主題的綜述類研究相對薄弱??茖W知識圖譜分析將傳統的文獻計量學與應用數學、圖形學、信息可視化技術等學科有機融合,是當前最常用的文獻梳理方法之一[11]。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成果導向教育研究成果進行圖譜化和定量式分析,以期對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現狀、熱點以及知識演進特征等進行探討,從而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庫??紤]到論文質量的權威性、代表性與認可度,僅選取數據庫中的核心期刊、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以及CSCI(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期刊作為樣本遴選范圍。就“成果導向教育”主題或者關鍵詞“OBE”“成果導向”,以2020年12月為截止時間進行文獻的精確檢索,剔除會議綜述、報道以及書評訪談等非研究性論文后,最終篩選出312篇論文作為本文要分析的文獻樣本。經過格式轉換后,將樣本數據導入CiteSpace進行處理分析。本文采用CiteSpace 5.6.R3 版本,選擇時間段為2003—2020年,時間分區設置為1a,選取各時間分區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前50個樣本數據,進行知識圖譜分析。

二、結果分析

(一)發文數量特征

文獻發表的數量時間變化可以反映成果導向教育研究主題的動態變化,以及該領域的研究歷史和現狀,顯示該領域的重要性和受關注度。圖1展示了2003—2020 年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主題核心期刊發文量情況。國內相關文獻的發文量呈現增加趨勢,最早的文獻發表于2003年,從2003年到2015年,發文數量呈波動緩慢增長態勢,高等教育中的成果導向教育研究處于引入學習階段。從2015年開始進入迅速增長階段,成果導向理念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大量學術研究成果開始涌現。

(二)高頻關鍵詞統計分析

通過對312篇成果導向教育主題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得出關鍵詞知識共現圖譜(見圖2)可發現,就關鍵詞共現次數而言,圍繞成果導向教育、OBE、成果導向等核心關鍵詞,延伸出學生中心、人才培養、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新工科等關鍵詞,這些議題也正是當前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熱點內容。

(三)關鍵詞聚類分析

借助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進一步對研究內容進行聚類分析可知,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主題研究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五個方向(見圖3):

1.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內涵的思辨。學者們詳細梳理了OBE理念的產生背景、概念內涵以及與傳統教學模式間的差異[3],圍繞“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學了有什么用”等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學者們一致認為,OBE作為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內涵是“以生為本”[5];實施OBE的三個關鍵環節在于:反向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實施、持續改進的教學評估[12-16]。

2. 課程教學目標的探索。與傳統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不同,成果導向教育要求課程首先要定義學生的學習結果框架,基于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實施彈性的課程教學安排,制定非競爭性的學習成果評價標準,以期達到人人皆可成功的目的。因此,學者們重點圍繞課程目標設計、教學組織和評價實施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17-21]??傮w上來看,學者們關于OBE教學的改革探索逐步跳出單一的課程改革視角,逐步聚焦于學生自我反思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并期待所有學生都能夠通過專業學習獲得成功[22]。

3. 新工科的實踐探索,即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在工程教育研究中的應用和發展。成果導向教育中的“以學生為中心”“結果導向”“反向設計”等理念被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接納吸收,并且在世界國際工程專業認證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23-25]。2016年,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成員,學生中心、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也伴隨著中國工程專業認證的發展而成為影響高校發展與改革的重要理念。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提出OBE不能等同于工程專業認證,二者在操作層面上有著一定的差異性(見表1)。

4. 教學改革的探索,即如何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層面落實OBE理念。目前多數成果導向教育研究,限定在個別課程或者一部分教學活動中的現象,國內高校普遍開展以行業標準引領整體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以實踐應用的價值取向為核心,以課程群為抓手重構專業課程體系[26-30]。將成果導向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從學科導向向目標導向轉變、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和從質量監控向持續改進轉變成為學者們的共識。

5.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OBE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設計和落實好實踐教學體系是保障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手段?;诔晒麑蚪逃菍W生核心能力開發和面向未來的職業需求的學術共識,國內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者們重點討論探索了如何將行業需求的能力有機地導入實踐教學各模塊中,將學科系統化和綜合實踐任務課程相結合,強調“實踐課程”與“工作世界”的關聯承接性[31-33],從而將職業需求的知識、技能、態度有機整合,而不是讓學生掌握孤立的、缺乏實踐聯系的知識和技能[34-35]。

(四)關鍵詞突變及研究趨勢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內容在不同時段的變遷,本文采用突變詞分析和時區圖相結的方式進行識別。突變詞是檢測學術熱點關注情況變化的重要指標,學者們通過觀測追蹤突變詞的變化,能夠較好地發現該研究領域主題在不同時段的變化趨勢。筆者在CiteSpace中繪制出突變率前23位的關鍵詞圖譜(見圖4)。由于受文獻樣本量較小、我國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相對起步較晚、多方面研究同時開展等因素的影響,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關鍵詞的突變率不是很高,但是結合突變詞圖譜和關鍵詞時區圖譜分析可以發現,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趨勢總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見圖5)。

第一階段為2003年至2012 年。在這一階段,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相對較少,且相對單一。部分學者基于國外開展成果導向教育實踐取得的突出成效,以及對國內傳統教育模式問題的反思,開始接受成果導向教育這一先進教育理念,并從理念、設計和案例借鑒等方面開展了一定的引入和學習工作,研究的關鍵詞以教育評估、南非、改革、需求導向等為主,其中畢家駒、姜波、李光梅等是較早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入中國的研究者[36-38]。

第二階段為2013 年至2016 年。在這一階段,我國高校的成果導向教育研究進入了以工程教育認證為主的探索發展階段。2013年中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加快了我國工程教育認證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因此以工程教育為主要方向,OBE教育理念在國內得到廣泛推廣。2014年,李志義首次在教育部引入成果導向教育,并嘗試將其應用到教學改革實踐中[39]。在此背景下,學者們開始重點圍繞課程教學設計、工科專業認證、反向設計等議題開展國內的探索研究,但研究多局限于對理念的認知和單純的課程教學改革。

第三階段為2017年至今。在這一階段,我國高校全面推進成果導向教育發展,研究內容和主題日益豐富,應用型人才、專業認證、課程群、能力培養、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課程評價、教學模式等關鍵詞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內容。2018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其原則和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教育、持續改進。成果導向教育開始從早期的工科教育認證拓展到其他學科領域。隨著研究的深入,OBE的內涵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突破傳統的課程的視角,聚焦于學生自我反思、問題解決以及期待所有學生獲得成果,成為開展成果導向教育的重要方向[40]。因此,推進過程性評價、持續改進課程教學模式,將分散的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系統整合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深化探索實踐教學環節的新模式以切實提升學生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日益成為未來我國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熱點方向。

三、結論與展望

本文對CNKI數據庫中的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主題文獻開展知識圖譜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自2003 年以來,國內學術界開始對成果導向教育進行探索研究。隨著時間的推進,關于成果導向教育的研究數量呈快速遞增趨勢,相關文獻所涉及的學科廣度也“由少及多”,從最初的工程教育認證拓展到其他學科領域。目前國內高校開始進入全面推進成果導向教育發展階段,研究內容和主題日益豐富。

第二,通過對成果導向教育研究內容進行梳理發現,學者們圍繞成果導向教育、OBE、成果導向等核心關鍵詞,延伸出學生中心、人才培養、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新工科等關鍵詞?;陉P鍵詞聚類分析,國內成果導向研究可以劃分為成果導向目標內涵思辨、課程教學目標的探索、新工科領域的教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以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等五個方面,且各領域內也都具有較為豐富的研究內容。

第三,通過關鍵詞突變率分析發現,國內高校成果導向教育研究大致經歷了引入學習、工程教育認證探索和全面推廣三個發展階段。結合關鍵詞的時區圖譜發現:隨著OBE理念的深化和發展,如何通過推進過程性評價和持續改進課程教學模式,將分散的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專業人才全面培養有機融合,并面向行業和社會需求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日益成為我國學者關注的熱點方向。

總體而言,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高校在成果導向教育研究方面已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但是就研究的程度而言,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成果導向教育作為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已經突破傳統的知識技能教育層面,強調學校存在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符合未來公民取向的知識、能力與特質[5]。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已經不再局限于基礎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如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具備良好道德素養與職業素養的綜合型人才,成為當前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未來高校需要積極探索如何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與“三全育人”體系有機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從而完成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也是未來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的重要議題。

[ 參 考 文 獻 ]

[1] 張男星. 以OBE理念推進高校專業教育質量提升[J]. 大學教育科學,2019(2): 11-13.

[2] SPADY W C.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J].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2,26(2):123-143.

[3] 張紅峰.高等教育中成果為本教育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復旦教育論壇,2017,15(4):69-75.

[4] 王金旭,朱正偉,李茂國.成果導向:從認證理念到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7(6):77-82.

[5] 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論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5):47-51.

[6] 李志義.對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之一:我們應該堅持和強化什么[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10-16.

[7] 申天恩,申麗然.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中的學習成果界定、測量與評估:美國的探索和實踐[J].高教探索,2018(12):49-54.

[8] 苗耘,劉莉,張艷萍.“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成功應用ACGME能力模型的經驗和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11,9(5):92-96.

[9] 祝懷新,毛紅霞.南非“以結果為本的教育”課程模式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6(4):34-38.

[10] 常志英,崔維淼.國內成果導向教育研究主題及脈絡演進[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4(5):59-67.

[11] 陳悅,陳超美.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5.

[12] 鞏建閩.實施基于成果教育OBE的原因及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48-53.

[13] 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14] 李春美.成果為本的成人教育教學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36):21-23.

[15] 李玉梅,葛育新.論需求導向的高等教育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1(11):58-59.

[16] 姜波.基于結果的教育:原則及策略[J].比較教育研究,2003(8):40-43.

[17] 殷鴦,張生祥.基于成果導向的英語混合式教學重構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9(18):110-112.

[18] 孫紅福,趙峰華.基于OBE模式的“水文地球化學”特色教學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18):54-56.

[19] 劉雅賢.基于OBE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持續改進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4):209-213.

[20] 夏維波.基于OBE的新聞傳播專業深度教學框架[J].青年記者,2019(13):62-64.

[21] 湯俊.面向OBE模式的“GNSS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測繪工程,2018,27(10):71-75.

[22] 朱國軍,張宏遠.高校無邊界課堂構建的探索[J].江蘇高教,2018(11):64-67.

[23] 楊毅剛,王偉楠,孟斌.以提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為目標的工程教育培養模式改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63-67.

[24] 顧佩華,胡文龍,陸小華,等.從CDIO在中國到中國的CDIO:發展路徑、產生的影響及其原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24-43.

[25] 吳秋鳳,李洪俠,沈楊.基于OBE視角的高等工程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97-100.

[26] 瞿英,范默苒,邵冬,等.基于灰色綜合評價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與解析[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9,49(11):254-260.

[27] 瞿英,范默苒.基于ANP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解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5):71-76.

[28] 丁原春,李紅梅,韓雙,等.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食品類專業課程地圖繪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8(18):241-243.

[29] 李擎,崔家瑞,閻群,等.工程教育認證下自動化專業實踐類課程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2):225-228.

[30] 李志義,袁德成,汪瀅,等.“113”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8(3):57-61.

[31] 鄭大鋒,陳礪,王秀軍.OBE工程教育理念與化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5):154-157.

[32] 張立巍.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經管學科實踐課程體系優化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3):106-109.

[33] 楊秋波,王雪青.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育人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6):556-561.

[34] 耿曉偉.基于OBE理念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以安全工程專業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7):192-196.

[35] 姚頌東,方志剛,陳林,等.虛擬仿真在OBE實踐教學及創新創業中的作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6):229-233.

[36] 畢家駒.中國工程教育應加速與國際接軌[J].復旦教育論壇,2003(2):33-36.

[37] 姜波.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03(3):35-37.

[38] 李光梅.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及其應用[J].教育評論,2007(1):51-54.

[39] 李志義.適應認證要求? 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4(6):9-1.

[40] 張男星,張煉,王新鳳,等.理解OBE:起源、核心與實踐邊界:兼議專業教育的范式轉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責任編輯:雷 艷]

猜你喜歡
成果導向教育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協同育人理念引領下成果導向式教學在“旅游消費者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電子商務》教學探討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高校人才培養探索及研究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