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科融合教學”到“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深度變革

2023-06-11 07:52孫衛華劉娓楠王曉張倩
體育教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主題跨學科學習

孫衛華 劉娓楠 王曉 張倩

摘? 要:跨學科主題學習被稱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三個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因何提出的、對實際的教學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本文從學科的發展歷程談起,推進到如何理解新課標所強調的“主題學習”,最終目的是指導教師更好地設計與組織跨學科主題學習。

關鍵詞: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5-0020-05

新時代意味著中國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變革,新的歷史時期需要我們從“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真正強大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來解決各種開放的、復雜的社會問題,這就意味著教育要承擔著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的歷史使命??鐚W科主題學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綜合課程建設,完善綜合課程科目設置,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

一、學科間“合—分—合”的歷史進程

從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科學發展的初始階段各個學科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也沒有明確的學科之分,都包含在哲學范疇,如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孔子,在思想、經濟、藝術、體育領域均有所涉及;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思想、政治、數學、教育多個領域也都有深入研究。

15世紀末,人們認識到學術研究的深入要求必須對科學知識分化和細化,相對系統的若干學科分別從哲學中逐漸分離出來。20世紀初,最終確立了如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歷史、音樂、美術、體育等經典學科獨立的學科地位。

不久后,人們很快發現很多復雜的問題很難被細分后的單一學科解決,需要多個學科的知識共同完成,因此在20世紀中期又開始出現了學科相互融合的趨勢,細分后學科間的界限被不斷打破,學科的邊界被重新劃分,一些交叉學科(如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等)開始大量出現。諾貝爾獎作為全世界公認的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獎,幾乎囊括了20世紀以來全世界科學領域最具原創性的重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據統計,從1901年到2008年授予的356項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獎項中,交叉研究成果共有185項,占52.0%。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大部分成果是屬于單一學科的,而在50年代以后,大部分成果則是交叉性的,最近8年這一比例已達到66.7%。在這種現狀下,國內要想在復合型人才培養和交叉學科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教育中跨學科主題學習至關重要。

二、學科融合教學到跨學科主題學習

2003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明確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系,賦予學校開發選修Ⅱ課程的權力,要求學?!案鶕數厣鐣?、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明確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3年共計15學分。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這是最早的在課程方案中明確提出的綜合學習概念。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各學科要拿出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什么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呢?七個字里有三層含義:跨學科,顧名思義就是不局限于一個學科內,而是多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主題,是指每一個學習單元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習,不是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和輔助完成的學習過程(圖1)。

以跨學科為目的的項目學習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不確定”,過程和結果都不確定。不確定就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令人期待,充滿魅力;因為不確定性,才有了探索的可能性,學生才覺得有意義;因為不確定,就會有主體介入,因為各類因素而多變,這樣就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分科教學只是內容的組織方式,內容組織是以學科的邏輯組織起來的,而全人教育是我們的目標追求。用分科教學去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要把分科的內容轉變成學生的現實活動起來。一旦學生活動,一定是跨學科的。

三、怎樣設計與組織跨學科主題學習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基于學科主動跨界??鐚W科最終還是要回到學科本身的,要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才有能力進行更高水平的跨學科的學習。因此,學科教師應該成為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發起者、引導者和輔助者。

(一)明確跨學科主題學習八要素

學習要立足課堂、放眼課外,扎根學校、滲入家庭,潤澤生活、融入社會??鐚W科主題學習的設計理念應著眼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因此設計思路、教學目標、活動設計與實施方法和評價都應該更突出通過“跨”所產生的質變過程。一個成功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應該包含八要素(圖2),圍繞“主題”的思路進行單元設計,從發現問題、聚焦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檢驗四個步驟(圖3)設計,而問題一定是核心學科亟需解決、且需要其他學科知識與方法輔助解決的復雜的、開放的真問題。

(二)厘清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四步驟

以體育與健康學科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例,在設計與組織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過程中需圍繞體育真問題,通過發現問題、聚焦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檢驗的步驟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八大要素。最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和活動的主人都是學生。學生發現和亟需解決的問題是與其密切相關的,這種“相關”與“亟需”成為在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內驅力、挖掘內在潛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合作精神的“催化劑”。

(三)巧用跨學科主題學習三時段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對開放性、復雜性的問題進行探索、研究的過程,強調學生主動并跨界的學習,因此學習與研究過程因不拘泥于課中時段完成小組的活動,更需要通過課前時段和課后時段任務的布置來完成對課中活動開展的有利補充與實踐檢驗。從課堂向課外延伸打破了跨學科學習的時間界限,有利于解決課堂上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實現真正的學科融合。在課前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掌握相關內容,學生課前可通過導學案、微課等方式自學,課堂中留給學生時間反饋質疑,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后以作業、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獻計獻策,常見形式有撰寫論文、提出建議、制作模型等。

(四)構建具有結構化特點的主題單元

在課時方面跨學科學習并不局限于單一課時,可嘗試進行單元設計,更加結構化、系統化地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鐚W科學習的場域也不只停留在教室學習書本知識,更強調走向自然、社會、生活,認識真實場景中的現象,解決真實的復雜問題,更好地建構完滿生活。

在以往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徒步作為一項戶外運動幾乎在校園中不曾開展,面對三年疫情學生身體與心理在居家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境(如近視、缺少與同伴與家人的交流、鮮少走到戶外感受自然等),家長和學生都更關注個人的身心健康。在徒步中,可以到海灘、沙漠、森林、叢林和山脈,遠離紛繁的城市,也會接觸到很多的人,可以和他們分享彼此的生活經歷。雖然身體有些疲憊,但可以盡情釋放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壓力,放空自己的心靈。通過徒步,可以發現自己能做到很多事情,并且還可以做得更好。根據學生對徒步中所遇到問題的歸納,了解徒步的鍛煉與教育價值,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四步驟設計出主題為“毅路同行”——學練徒步知識與技能,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徒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的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單元(圖5)。通過主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的目標。

運動能力:能說出徒步穿越的基本知識、鍛煉價值、注意事項以及突發運動損傷的急救措施,能主動提出問題、聚焦問題,并用多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能與家人完成一次5~10千米自選路線的徒步體驗;發展耐力、力量、柔韌、協調、上肢、下肢、腰腹等身體素質;在小組比賽或展示過程中,給予對手鼓勵和肯定,認真欣賞小組成果。

健康行為:與親友分享所學徒步知識與技能,一起進行體能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能遷移戶外運動損傷知識,有效預防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并能及時正確地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能及時與同伴交流,學會調控情緒;合理選擇適宜的徒步路線進行鍛煉,能適應不同天氣及不同路線的徒步并能合理解決徒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安全鍛煉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戶外生存能力。

體育品德:通過徒步課程的學習,理解徒步對個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徒步運動,遇到困難或挑戰自身身體極限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克服困難、努力拼搏、堅持到底;在小組展示或比賽過程中,相互尊重,誠實守信,具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在分組合作、比賽中,互相協作,出現問題時,勇敢面對,及時處理,有責任,有擔當。

在完成此主題單元學習過程中,要關注開放學習環境的創設,滿足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段開展學習與活動,并真正做到走進生活,將知識與方法進行遷移用以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物質環境:校園、公園、體育器材(攀巖機、小墊子、大體操墊、小跨欄架等)、長條凳、地圖、樓梯音樂、手機、多媒體設備。

人文環境:1.小組合作式的練習方式,和諧的競爭氛圍,構建相互協作、共同挑戰的環境。2.多學科教師積極參與,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進階之路上的障礙,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課后任務,家長積極參與。徒步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家長鼓勵孩子去思考如何避開,逐漸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需要手腳并用的危險路段,親子協作完成,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配合更加默契。

(五)制定具有跨學科特色的單元計劃

根據跨學科主題學習具備的多學科融合和課前課中課后三時段的特點,在單元計劃的制定中要明晰且凸顯,這樣不僅體現“跨”的方法,更體現“跨”的價值(表1)。

(六)設計體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單元評價

學習評價在跨學科教學設計中是學習目標達成、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證??鐚W科主題學習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因此在進行終結性評價的同時更要關注過程性的評價,客觀對每節課的三個時段進行評價的同時,關注單元評價的整體設計(表2)。從評價主體角度來講,應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積極性做好自評與互評,同時與師評相結合。從評價方式來講,可開發表現性任務、量表、記錄單、問卷、試題等多樣化的評價載體體現“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從評價內容角度來講,要關注從學科核心素養層面設置評價內容,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

跨學科主題學習符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能夠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助力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此需要更多的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為之努力,推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理論提升與實踐落實。

猜你喜歡
主題跨學科學習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家庭習得環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