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院校經管類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2023-06-11 22:04張帥張文宇黃小玲
高教學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

張帥 張文宇 黃小玲

摘? 要:該文針對財經院校經管類碩士生培養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跨學科賦能、導師指導能力存在短板以及日常管理松散三方面問題,構建基于跨學科團隊協同的經管類碩士生培養藍圖,詳細探討學科破壁促賦能、團隊協同補短板、精細化培養出實招等具體的改革方法和舉措,實現新興信息學科對主流經管學科碩士生培養過程中所需的學科融合化、知識復合化、技術智能化的跨學科賦能,取得顯著的人才培養成效。

關鍵詞:財經院校;經管類碩士生培養;跨學科賦能;團隊協同;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7-0034-0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three ke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master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blueprint for th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master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The study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reform methods and measures such as breaking discipline barriers, team collaboration and refined management, so as to meet the interdisciplinary enabling needs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knowledge compounding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training of master students in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refor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students.

Keywords: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erdisciplinary empowerment; teamwork; refined management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和重塑了經管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外延[1],財經類院校亟需探索一套符合學科融合化、知識復合化、技術智能化趨勢的經管人才培養新模式[2-3]。在此背景下,浙江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人工智能學院(以下簡稱信智學院)從2012年起,主動聯合校內的工商學院、公管學院、財稅學院等主流經管類兄弟學院,在企業管理、行政管理、財政學等傳統經管類二級學科下共建了企業數智化管理、電子政務與智慧城市、財經大數據分析等跨學科的碩士點特色方向,開展經管類碩士生的跨學院聯合招生與共同培養,以實現新興信息學科對主流經管學科人才培養的賦能。

因此,我們從2013年起先后牽頭組建了5個緊密協作型的跨學科導師團隊,并針對以上特色方向的經管類碩士生開展聯合指導,強化計算機建模、數據分析、算法設計、編程開發等信息能力與素養的訓練,注重引導經管類碩士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硬科學技術來分析和解決經濟和管理場景中的軟科學問題,培養了一批掌握新興信息技術、具備跨學科協作能力、樹立長期學術志向的復合型經管類拔尖人才,為促進財經院校主流經管學科與新興信息學科的跨學科協同人才培養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模式和經驗。

一? 經管類碩士生培養亟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經過廣泛的調研和分析,我們認為財經院校在經管類碩士生培養過程中亟需重點解決以下三方面問題。

問題1:如何破除學科壁壘以實現新興信息學科對主流經管學科碩士人才培養的賦能。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社會經濟與管理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財經院校主流經管學科的人才培養迫切需要新興信息學科的賦能。但是由于兩類學科在學位點歸屬、學科思維、硬件場地和導師歸屬等方面存在著較多壁壘,導致新興信息學科難以滿足主流經管學科碩士生培養對學科融合化、知識復合化、技術智能化的賦能需求。

問題2:如何破解經管類碩士生培養的全面性與導師學術領域的專一性之間的矛盾。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和重塑了經管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外延,對經管類碩士生知識與能力培養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傳統經管學科與新興信息學科日益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導師個體由于學術領域的專一性導致其指導能力存在明顯的短板,難以從理論、模型、算法、實驗及寫作等各個層面給予經管類碩士生全面的學術指導與訓練。

問題3:如何加強經管類碩士生的日常管理。與理工類碩士生相比,財經院校經管類碩士生大多沒有固定的實驗室場地歸屬,加上90后學生的吃苦能力不夠、抗壓能力偏弱、心理問題頻出,且經管類碩士生的思維比較發散,更加注重個性自由,畢業壓力偏小等原因,導致日常管理比較松散,難以按照理工科的團隊模式進行有組織的嚴格管理,“導師不想管不敢管,學生不愿學不必學”的問題比較突出。

二? 經管類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具體方法與舉措

針對以上三方面問題,浙財大信智學院在長期的碩士生培養實踐中構建并實施了如圖1所示的基于跨學科團隊協同的財經院校經管類碩士生培養藍圖。下面從學科破壁促賦能、團隊協同補短板、精細化培養出實招三個方面詳細介紹我們在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方面的具體方法和舉措。

(一)? 學科破壁促賦能

針對如何破除學科壁壘以實現新興信息學科對主流經管學科碩士人才培養賦能的問題,我們以“學院聯合、課程復合、場地聚合、優勢整合”為抓手,打破學位點歸屬壁壘、學科思維壁壘、硬件場地壁壘和導師歸屬壁壘的阻礙,以激發學院、學科、學位點、導師等不同層級組織和個體的內生動力,自底向上地推動依托跨學科賦能的碩士生聯合培養,注重引導經管類碩士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硬科學技術來分析和解決經濟和管理場景中的軟科學問題,從而滿足了主流經管學科碩士人才培養所需的學科融合化、知識復合化、技術智能化的賦能要求。

1)學院聯合:信智學院以跨學科賦能為導向,先后與工商學院、公管學院、財稅學院等經管類學院聯姻合建了企業數智化管理、電子政務與智慧城市、財經大數據分析等碩士點特色方向,并以“結婚養孩子”組成命運共同體的方式開展碩士聯合招生與培養,以打破學位點歸屬壁壘。

2)課程復合:信智學院聯合經管類學院重組現有專業性課程,開設出經濟大數據可視分析、商務數據挖掘與智能決策等一批利用新興信息技術來解決經管場景問題的復合型課程,引導經管類學生掌握信息學科的思維模式和研究范式,以打破學科思維壁壘。

3)場地聚合:信智學院對本院1/3的實驗室場地進行了門禁改造,增加APP共享預約功能,吸引了全校每年200多人次的經管師生進駐使用,并與本院師生聚合成跨學科團隊,以打破硬件場地壁壘。

4)優勢整合:鼓勵導師跨學院定期發布財經數據分析、智能投顧等財經與信息交叉領域課題的合作需求,從而整合經管導師的場景優勢與信息導師的技術優勢開展聯合攻關,實現“1+1>3”的整合效應,以打破導師歸屬壁壘。

(二)? 團隊協同補短板

針對經管類碩士生培養的全面性與導師學術領域的專一性之間存在矛盾的問題,我們構建了一套基于導師協同、校企協同、跨國協同、本碩協同的團隊協同機制,以彌補導師個體的單一學科知識短板、高校導師的工程實踐經驗短板、國內導師的英文論文寫作短板、經管類碩士生的算法編程能力短板,確保從理論、模型、算法、實驗和寫作等各個層面給予經管類碩士生系統的學術指導與訓練,從而解決了經管類碩士生培養所需的知識與能力的全面性與導師學術領域的專一性之間的矛盾。

1)導師協同:以“軟科學硬化、硬科學軟化”為導向,由信息、計算機、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應用經濟學等多學科導師組成以“課題共研、成果共創、經費共享、學生共導”為特征的“四共”型導師團隊開展聯合指導,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與經濟、管理等傳統優勢學科的深度交叉與融合,以彌補導師個體的單一學科知識短板。

2)校企協同:依托我校在財經領域厚重的校友資源,與信雅達、盈陽資產、半云科技等知名企業通過共建AI實驗室以及聘請實務導師等方式開展校企聯合培養,以彌補高校導師的工程實踐經驗短板。

3)跨國協同:即堅持學術國際化導向,定期邀請國外特聘教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碩士生開展全英文的學術指導和訓練,以彌補國內導師的英文論文寫作短板。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德州大學等知名大學學者建立緊密的科研合作關系,并借助“浙財大-德州大學”中美暑期夏令營的有利條件,由中美學生組成跨國團隊共同完成小型課題或項目,以培養碩士生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和良好的跨國協同能力。

4)本碩協同:即每年定期從大二學生中擇優選拔編程能力強且有志于讀研的本科生參與課題組的學術研究。碩士生負責發現問題、數學建模以及論文撰寫工作,本科生則負責協助碩士生完成數學模型的算法編程和實驗驗證工作,從而共同發表高水平的學術成果,以彌補經管類碩士生的算法編程能力短板。

(三)? 精細化培養出實招

針對財經院校經管類碩士生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日常管理松散的問題,創新并實施了一系列面向精細化管理的碩士生培養舉措和制度,強化思政引領、過程管控、人文關懷、學術導向,努力營造緊張、活躍、團結、友愛的學術氛圍,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注重激發學生強大的內生學術動力,確保對整個碩士培養過程加以科學組織和嚴格管理,進而促進了經管類碩士生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1)堅持思政引領,即引導碩士生逐步樹立學術報國的宏偉志向,以激發出學生強大的內生學術動力,主要舉措有:①團隊師生懇談會制度,即導師組成員定期與團隊學生進行平等且坦誠的懇談,逐步明確未來的長期學術規劃,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②榜樣的力量——博士學長報告會制度,即定期邀請在“985”高校讀博的優秀學長返回團隊給在讀碩士生做主題報告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幫助學弟學妹樹立投身科研、終身學術的遠大志向;③科技熱點研討會制度,即定期組織團隊學生針對當前科技領域的熱點問題(如美國封殺華為、中國芯之痛等)進行專題研討,以激勵學生刻苦鉆研,勇攀科學高峰。④對話名企首席技術官(CTO),即定期邀請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的CTO來學院與研究生開展技術講座和面對面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學術興趣,并從中發掘出科學研究的學術樂趣。

2)強化學術導向,即在學院和團隊內部努力營造崇尚學術、勇于創新、潛心研究的良好學術氛圍,主要舉措有:①早鳥先飛搶跑計劃,即每年6月本科生畢業離校后,動員碩士新生提早來團隊報到,系統學習團隊積累的100多個算法案例、10余個科研項目代碼,同時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系統的文獻閱讀強化訓練,并要求學生在9月份開學前撰寫一篇文獻綜述小論文;②本碩連培播種計劃,即對有志讀研的本科生予以研究經費專項資助,并指派導師組成員從本科階段就加以專門的學術指導,以幫助其在本科階段與碩士生合作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同時提升其對本團隊的學術認同感,進而在其內心播下報考本團隊讀研的種子,進而改善團隊碩士生源的質量;③優碩升博登頂計劃,即設置讀博專項基金,激勵學生攀登學術頂峰,想方設法在團隊內部營造出濃郁的讀博氛圍。對于那些有明確讀博意愿的碩士生,加大學術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以激發學生的學術潛能,進而指導學生在碩士階段發表2篇左右高質量的SCI/SSCI學術論文成果。

3)倡導人文關懷,即通過多種人文關懷幫助碩士生減輕高強度科研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努力營造緊張、活躍、團結、友愛的團隊氛圍,主要舉措有:①“每日水果餐、每月集體生日會、每季聚餐會”制度;②每年兩次團建活動制度;③學術減壓休假制度, 即當學生感覺科研強度超過了自己的承受力時,允許學生申請1~4周左右的“學術減壓假”進行狀態調整和修復。

4)加強過程管控,即對整個碩士培養過程加以科學組織和嚴格管理,主要舉措有:①“996”考勤制度,即要求周一到周六進行打卡考勤,并要求學生每天用于學習和學術研究的時間原則上不得少于10個小時;②“每日QQ匯報、每周研討會、每月學術報告會”制度,即要求學生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通過QQ向導師匯報當日的學習和研究進展以及碰到的問題,每周抽出半天時間召開一次團隊研討會,每月抽出一整天時間召開一次團隊學術報告會;③寒暑假留校制度,即除了寒暑假各放一周探親假外,其余時間要求學生留校開展學術研究。

三? 經管類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效

自2013年我們開展改革探索以來,信智學院依托與經管類學院共建的企業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統計學等二級碩士點,跨學科培養了7屆總計71名經管類碩士畢業生,成果豐碩:①26人進入“985”高校和境外名校讀博,5人進入“211”高校和一般大學讀博,升博率高達43.7%,遠超我校6%左右的平均升博率,中國教育網、新浪網、今日頭條等新聞媒體連續四年對信智學院碩士畢業生讀博深造進行了報道;②以學生一作或通訊,或學生二作且導師一作發表學術論文139篇(生均2篇),其中SCI/SSCI期刊論文89篇(生均1.3篇,JCR-1區論文50篇)、EI檢索論文12篇;③主持各類課題62項(生均0.9項),其中浙江省“新苗計劃”課題15項、校級研究生科研課題47項;④以學生二作且導師一作申請發明專利2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1項;⑤5人獲省優碩士學位論文獎,11人獲國家獎學金,7人獲省優畢業生,6人獲我校研究生最高榮譽——卓越之星獎(全校共14人獲此殊榮),獲國家級學科競賽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獲其他各類省級或校級獎學金和榮譽73項。⑥信智學院碩士生的生均科研績效為190分,是全校碩士生生均科研績效的15倍,高居全校第1名。

與此同時,信智學院參與建設的各學科實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①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信智學院協同建設的公共管理學科從上一輪排名前70%大幅上升至本輪排名前40%,另一個協同建設的工商管理學科從上一輪排名44%上升至本輪排名前30%;②以信智學院為主體的工程學學科從2020年起進入ESI全球前1%,且排名穩步提升;信智學院參與建設的社會科學總論學科也于2021年進入ESI全球前1%;③信智學院依托管理統計碩士點參與申報的統計學一級學科于2021年成功獲批博士點。

四? 結束語

基于跨學科團隊協同的經管類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成效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多次獲得中國教育在線、錢江晚報、今日頭條、青年時報等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如圖2所示)。英國劍橋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美國德州大學、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的研究生先后慕名前來學院進行了訪學和交流,并與我院碩士生合作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SCI期刊論文。近年來,西南財大、江西財大、吉林財大、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和浙大城市學院等省內外高校的導師團隊多次就研究生跨學科協同培養主題赴信智學院進行調研和交流。導師團隊負責人多次應邀在全國財經高校信息學科院長論壇和浙江省本科院校計算機學院院長論壇以研究生跨學科協同培養為主題做大會主旨報告,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2019年,基于跨學科團隊協同的財經院校碩士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成果獲浙江省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獎。

參考文獻:

[1] 任保平.人工智能時代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9(9):35-38,44.

[2] 王維國,徐健,蓋印.新文科背景下經管類專業數智化升級改造的研究與探索——以東北財經大學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2):95-100,143.

[3] 王維國,徐健,蓋印.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數智化升級與教學方法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2(3):31-36.

猜你喜歡
精細化管理
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
基于精細化理念的沈陽市鄉村規劃編制與建設管理模式研究
醫院精細化管理下的預算支出控制
試論高校三公經費公開與財務精細化管理
淺談現代企業實行精細化財務管理的路徑
論醫院如何完善精細化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建設
房地產開發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強化高職院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推行細節管理方法 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