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

2023-06-11 04:57李望軍賀訪文馮圖何斌
高教學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課程改革課程思政

李望軍 賀訪文 馮圖 何斌

摘? 要: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是當前高等院校環境生態工程、林學、生態學等相關專業開設的熱門課程,針對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將有利于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谫F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開設的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教學大綱的調整、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及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探索等方面展開研究和探討,以期為高校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提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環境生態工程;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生態文明;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7-0139-04

Abstract: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ourse becomes popular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estry, ecology and other relativ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nt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the course would be beneficial to students for forming a favorabl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stablishing a correct view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mastering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ased on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ourse offered by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the paper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revision of talent training scheme, the adjustment of syllabus, the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urriculum reform

課程思政是指思政課以外的其他課程,通過合理、多元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學過程,最終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1]。推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同向同行,是深入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內容[2]。在“大思政”背景下,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打破長期以來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之間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3],賦予專業課程嶄新內涵,構建高?!叭恕贝蟾窬?。

生態監測與評價是源于環境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的一門新興課程,是環境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的延伸和發展,隨著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該課程已成為當前高等院校環境生態工程、林學、生態學等相關專業開設的熱門課程[4]。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與生態文明理念、可持續發展戰略、美麗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國家大政方針都具有天然緊密的聯系,在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針對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將有利于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本文基于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開設的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等方面展開研究,以期為高校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提供思路。

一? ?課程概況

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在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開設于第4學期,學時數為32理論學時加24實踐學時,參考羅文泊、盛連喜[5]主編的《生態監測與評價》教材開展課堂教學。

理論學時包含7個章節,第一章概述生態監測與評價的定義、意義、發展歷程、理論依據、分類和基本方法;第二章講述微觀生態監測中指示生物的選擇、指示方式及指標,指示生物法在土壤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及大氣質量監測中的應用;第三章講述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的宏觀監測,以及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概念、內容、目的、意義和方法;第四章講述生態監測計劃的任務、內容、基本要求、監測報告的撰寫,以及環境污染生態設計的原則、方法、指標體系構建等;第五章講述生態評價的定義、意義、基本原則、發展、法律法規及蘊含于生態評價工作中的生態學理論和數學模型;第六章講述生態風險評價的概念、目的、特點、意義和方法,并輔以相應的流域生態系統、轉基因作物、入侵物種的生態風險評價案例;第七章講述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及針對這些問題開展監測與評價工作的目標、任務、意義及指標體系構建等。

實踐教學在野外開展,主要教學內容是針對不同植被、景觀、生態系統設置樣方開展群落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撰寫簡易的監測與評價報告,旨在加強學生對不同植被、景觀、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學生對生態監測與評價方法步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野外群落調查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

二? 課程思政改革實施途徑

(一)?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思路和框架,也是專業教學理念改革的重要體現,作用于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直接影響[6]。以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為例,在培養方案的修訂過程中,為了凸顯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的專業重要性,將其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并匹配生態監測與評價野外實習的實踐教學課程。

在培養目標中著重體現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強調樹立生態環保意識,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生態監測與生態評價的基本原理、方法、技能,以便充分發揮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的思政育人潛力。

在本專業培養方案的畢業要求指標中,專門設置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要求,包含生態文明意識、監測評價技能、發展理念三個模塊。其中生態文明意識部分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監測評價技能部分要求學生制訂正確的監測評價方案評估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發展理念部分要求學生在工程實踐中推廣使用高效和節能環保的新方案、新工藝、新材料,具備節能、環保、綠色施工等新的發展理念。各項畢業要求通過設置相應課程體系提供支撐,構建課程對畢業要求的支撐矩陣。在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對生態文明意識、監測評價技能、發展理念三個模塊的支撐強度分別為強支撐(H)、強支撐(H)、中等支撐(M)。

(二)? 調整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是基于課程性質、教學內容、進度計劃、教學目標和考核機制等制訂的教學基本綱要,是順利開展課程教學、課程建設、教學評估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將直接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7]。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基本要求,綜合考慮生態監測與評價的思政教育優勢,在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大綱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十分必要。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大綱中融入思政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課程的主要任務

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多種理論與方法融合的專業課程,本課程的開設旨在使學生了解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監測與評價的關鍵方法技術及其特點與適用范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多種方法開展監測、評價工作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該部分還需要強調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與基礎生態學、生態文明教育等課程的相互關聯和不同側重,便于區分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的各項思政內容與其他生態類課程思政內容的差異。

2?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夠了解生態監測的概念、意義、進展、理論依據和分類,了解指示生物的監測作用,掌握各類生態系統監測的指標和基本方法,并應用于生態監測與評價的樣點設置、指標選取、方案制訂、專題圖繪制和報告撰寫等過程中,具備在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領域從事環境監測與評價工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課程組在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大綱制訂中設置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求學生了解生態監測的概念、意義、進展、理論依據和分類,了解指示生物的監測作用,掌握各類生態系統監測的指標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標要求學生能夠設置土壤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大氣質量監測及各類生態系統監測的監測樣點,篩選監測指標,制訂監測計劃,編寫生態監測報告,統計分析區域植被和土地利用變化數據,結合3S技術繪制植被和土地利用變化專題圖;通過設計野外調查方案、基于生態學理論及模型開展簡單的生態評價工作;制訂生態風險評價計劃,預估潛在生態風險。素質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3? 課程考核方案

合理的課程考核方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8]。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考核方案部分應該針對課程思政教育制訂可量化的考核評價指標,建立學習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評價考核機制。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大綱中,一方面將教學大綱中明確的素質目標分解到具體課程教學章節,并以此為依據命制期末考試試題;另一方面在平時考核中通過小組研討、文獻匯報等方式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選題和申報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內容,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三)? 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1? 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篩選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對課程思政建設內容作了如下界定: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9]。歸功于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的知識背景,可供該課程選用的思政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但是我們在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時要防止陷入一個誤區——將所有與生態文明教育、可持續發展理念、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等與生態類課程相關的知識全部納入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中。合理評估每一個思政知識點與課程專業知識內容的關聯度和契合度,成為了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優化的一個重要環節。

2? 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分配

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合理分配能夠保障課程教學進度計劃的順利實施,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有助于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協同前行、相得益彰”[10]。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分配時應綜合考慮如下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權衡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在整個課程教學內容中的占比,這個占比過低很難發揮課程思政育人的主體作用,占比過高又不利于課程專業知識體系的梳理,最終影響課程教學進度和效果;二是應該綜合參考各章節的課時數及其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合理匹配各章節的思政教學內容。

(四)? 豐富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在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課程組始終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基于新型的教學平臺,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教師主動教”為“學生主動學”。

隨著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新型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課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將新型的網絡教學平臺應用于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成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根本需求[11]。除教材和課件外,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需充分利用雨課堂、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慕課國家精品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和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等新型網絡教學資源和平臺,輔助教師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引起情感共鳴[12]。在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中,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營造開放式的課堂學習氛圍,篩選緊扣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內容的典型思政案例,啟發學生總結和思考,有助于實現“潤物無聲”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13];研討式教學法能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培養學生梳理、凝練和表述課程知識內容的能力,將課程思政元素通過教師布置研討主題、學生查閱文獻、分組研討和教師總結評議等流程無痕地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14];辯論式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水平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辯論技巧,基于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知識點提煉出具有良好德育價值的辯題,讓學生在思辨中感悟和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15]。

(五)? 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課程考核評價是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達成課程思政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16],具體包含評教和評學兩個部分的內容。評教部分主要通過學生填寫調查問卷、管理部門開展教學督導、同行聽評課等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思路、教學方式和課堂氣氛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改進建議。評學部分主要是教師根據課程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標,評估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針對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思政部分的素質目標,課程組根據教學大綱確定的達成度計算公式計算了課程目標達成度,基于計算結果編寫達成度評價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制訂持續改進措施,以此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

根據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教學質量評價結果,開展課程思政改革的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總分86分,達到良好水平。根據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達成度計算標準,該課程(2021年度)總達成度為0.82,課程總體目標良好達成。課程目標1(知識目標)達成度為0.83,目標良好達成;課程目標2(能力目標)達成度為0.79,目標中等達成;課程目標3(素質目標)達成度為0.85,目標良好達成。

三? 存在的困難

針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

1)豐富多樣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及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增加了課堂組織和管理的難度,同時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課程組在期末考試試題中融入了與專業知識緊密相關的思政知識考點,這類試題的得分率可作為思政教學內容學習效果的直接評價依據。然而,在平時成績的計算過程中,如何針對思政部分的教學內容建立單獨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標體系和學習效果評價標準仍需進一步探索。

四? 結束語

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作為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教學大綱、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和豐富思政元素融入方式開展課程思政改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真正實現“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李東坡.“課程思政”建設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運用研究[J].高校輔導員,2020,63(4):19-23.

[2] 馬英紅.課程思政建設: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三大工程”[J].山東教育,2021,43(3):11-13.

[3] 郭銳,李永濤,袁曉明,等.高校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線[J].教師,2021,38(2):9-10.

[4] 李江榮.生態監測與評價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西藏大學農牧學院為例[J].西藏教育,2013,7(3):29-31.

[5] 羅文泊,盛連喜.生態監測與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6] 蔡忠兵,羅三桂,郭碧乃.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路徑選擇[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3):65-67.

[7] 魏澤.高校本科課程教學大綱編制的現狀考察[D].重慶:西南大學,2010.

[8] 邱誠,傅倩,景江,等.“課程思政”在《環境監測》課程中的應用[J].廣東化工,2020,47(15):236-237.

[9]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0] 尹亞沖,孫琳瓊.“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及其實踐路徑[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35(2):106-109.

[11] 張春霞.高校網絡教學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的優勢及功能擴展途徑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2):11-13.

[12] 佘新松,董麗麗,馬明海.《生態學》課程思政改革實踐[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3):67-69.

[13] 鄭淑芬.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實施環節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教育探索,2008(4):56-57.

[14] 辛仁臣,李桂范.試論本科教學中的研討式教學法[J].中國地質教育,2006,15(2):53-56.

[15] 張昌輝,王晶晶.論辯論式教學法在本科法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6):48-50.

[16] 陳艷.高?!皩в螛I務”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6):81-85.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課程改革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