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材中物質民俗文化的教學策略

2023-06-12 19:00王若裕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

王若裕

內容摘要:民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質民俗又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物質民俗涵蓋了建筑民俗、生產民俗、飲食民俗、服飾民俗以及商業、交通民俗,它們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都得以體現。正確認識物質民俗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有利于積極探究初中語文中物質民俗文化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物質民俗文化底蘊,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物質民俗文化,積極開展物質民俗文化專題活動,促進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植學生民族精神,提高學生人文底蘊。

關鍵詞:統編初中語文教材 物質民俗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于2022年4月21日頒布施行,其亮點之一是用語文學習任務群建構全新的語文課程內容體系,同時將課程內容主題聚焦為“三種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進一步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地位。民俗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物質民俗文化,分析統編教材中物質民俗文化內容及教學策略,有利于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一.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物質民俗文化的內容

有關物質民俗的概念,鐘敬文在《民俗學概論》中指出:“物質民俗是指一個國家、民族的特點社區、社會群體的大眾,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所創造的、共享和傳承的物質文化現象。①”它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是與可感可見的建筑、服飾、飲食、生產、交通、商貿等物質文化傳承相伴隨的民俗事項的總稱。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物質民俗可以分為生產民俗、建筑民俗、飲食民俗、服飾民俗以及商業交通民俗。

1.建筑民俗

建筑民俗是我國物質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中國建筑藝術深刻體現著中國人的倫理觀、自然觀、倫理觀和價值觀,從建筑民俗當中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文化思想。例如,《天凈沙·秋思》中提到“小橋流水人家”就反映了我國江南地區的建筑風格,江南地區水資源豐富,河流湖泊眾多,尤其是在浙江烏鎮一帶,江浙一帶的人溫婉細膩,“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江浙一帶人的性格,同時也是這些地區的人的思想的體現?!短K州園林》提到了我國園林建筑風格,從古代地宮殿到現在的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體現了國人的中庸思想,也體現出封建社會中人們心中皇權的至高無上,這表現出濃厚的封建等級觀念。除此之外,《植樹的牧羊人》中“這個荒涼的高地砌起一棟石頭房子”描述了西北地區的建筑;《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到大門外”體現了了北京東四八條胡同的特點;《中國石拱橋》描述了了各大石拱橋的特點;《回延安》提到“團團圍定炕上坐”,炕是北方的特色;《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中的牛毛帳篷是雪域高原的特色居住建筑;《一滴水經過麗江》中的“三坊一照壁”是納西人的居住特色;《送友人》中“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體現中國古代建筑特色;《水調歌頭》中“朱閣”、“綺戶”朱紅色的樓閣、雕花的窗戶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劉姥姥進大觀園》描寫了大觀園的構造。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這些課文中的建筑民俗不僅體現了建筑的地域特色,還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審美。

2.生產民俗

生產民俗,指有關農業生產、涉獵、游牧生活等方面的民俗,是物質民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短一ㄔ从洝肪吞岬健皶x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捕魚是當地人們的生產方式;《臺階》中提到的“晚稻收倉,春花種下地”,是我國傳統農耕的過程;《回憶我的母親》提到了作者的母親種地、砍柴、挑水等生產生活過程;《關雎》中的“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體現農耕生產文化;《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的“破舊的老水車”屬于生產工具;《十五從軍征》中的“舂谷持作飯,采薇持作羹”涉及農業生產民俗,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以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為美德,這些生產民俗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3.飲食民俗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民俗非常豐富多樣。我國由于地域遼闊,地形差異,候差異,各地飲食差異較大,我國北方旱地較多,多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北方人民飲食上也以面食為主?!痘貞涺斞赶壬分刑岬降摹熬虏撕凶?、餃子、油條”都是面粉制品,是北方的特色食品?!独ッ鞯挠辍诽岬降呐8尉?、雞樅、雞油菌、火炭梅等是昆明的特色菌菇,這是由于昆明地區夏季高溫多雨,氣候濕潤,非常適合菌菇生長?!肚锾斓膽涯睢诽岬搅送愣裹S兒;《回憶我的母親》提到了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這是當時農村地區常見吃食;《回延安》提到了米酒、油饃;《桃花源記》中的“設酒殺雞作食”體現了對客人的友好熱情;《劉姥姥進大觀園》提到了賈母吃飯有小丫鬟拿著著漱盂麈尾巾帕伺候;《孔乙己》提到了鹽煮筍和茴香豆。這些飲食民俗不僅體現著地域特色、時代特點,還體現著中華民族人們的一些人文情懷。

4.服飾民俗

我國的服飾文化歷史悠久,從夏商周時期至今已有五千年歷史,從服飾中可以挖掘出很多內涵。例如在《孔乙己》提到“孔乙己史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身著長衫表示他是讀書人的身份,而文中的“短衣主顧“指的是下層勞動,不同的服飾體現了不同的社會角色。服飾的不同顏色也體現著不一樣的含義,白色為喪,紅色為喜?!赌咎m詩》中“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中的花黃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飾;《昆明的雨》中的“扳尖繡滿幫花的鞋”說的是苗族姑娘的傳統服飾;《春望》中“渾欲不勝簪”體現了古代人們用簪子固定頭發;《背影》一文中的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掛,深青布棉袍,這都是符合當時時代特點的裝扮;《回延安》中的“白羊肚手巾紅腰帶”體現了陜北地區人們的服飾裝扮;《故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是少年閏土的服飾打扮;《范進中舉》提到張鄉紳頭戴紗帽,身穿葵花色員領,金帶、皂靴,這都是舊時官員常穿的服飾;《三顧茅廬》寫到諸葛亮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這是漢代文人服飾的特色;《孔乙己》中穿長衫的孔乙己和外面的短衣主顧體現了不同的社會角色;《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天下縞素,今日是也”體現了白色服飾的意義;《蒲柳人家》提到了大紅肚兜,這是用來祈禱孩子平安的;《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體現了明朝貴族子弟的打扮;《江城子·密州出獵》“錦帽貂裘”: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這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提到了“狐裘”,指狐皮袍子;《定風波》提到了“芒鞋”,指草鞋。服飾背后蘊含的文化價值非常大。

5.交通、商業民俗

商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工具,而交通運輸工具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交通工具都有其特色?!洞伪惫躺较隆分小靶兄劬G水前”指以船為交通工具;《天上的街市》中“街市”屬于商業民俗;《木蘭詩》提到東西南北四市分別售賣不同的商品是商貿民俗;《賣油翁》中“賣油翁”涉及商業民俗;《夢回繁華》中的茶坊、酒肆體現商業民俗,還有有毛驢駝隊、轎乘車隊還有船等不同形式的交通體現交通民俗;《渡荊門送別》中“萬里送行舟”涉及交通工具;《賣炭翁》的“市南門外泥中歇”、“半匹紅紗一丈綾”體現商業民俗;《周亞夫軍細柳》提到“將以下騎送迎”中的“騎”是指以馬為交通工具;《社戲》中的“白篷的航船”也是交通工具;《敬業與樂業》一文中的黃包車是交通民俗;《溜索》一文中以溜索為交通工具過河;《天下第一樓》提及了不少交通工具,汽車、馬車、綠呢大轎還有火車,體現了街道的繁華和交通民俗。自古以來,交通和商業發展都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例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經濟發展,唐朝時,中國與國外貿易往來也得依靠著交通發展。

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物質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

1.了解物質民俗,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②”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相關選文展示了許多一定時代、一定地區的物質民俗,從課文中了解這些物質民俗,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轉朱閣,低綺戶”,意思是月亮照到了朱紅色的樓閣,雕花的門窗。在宋朝的宮殿、樓閣建造中,油漆得到大量使用,顏色十分突出。窗欞、梁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由此可見,《水調歌頭》中體現了我國優秀的建筑民俗文化?!度櫭]》中提到孔明“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綸巾是指古代用青色絲帶做的頭巾,三國蜀諸葛亮在軍中服用,故又稱諸葛巾。鶴氅是用鳥羽制成的外套,是漢服的一種,這體現的是我國的服飾民俗,學生從課文中了解這些相關物質民俗的歷史淵源和由來,從而認識到燦爛紛繁的中華服飾文化?!洞伪惫躺较隆泛汀端陀讶恕分卸继岬搅恕爸邸边@一交通工具的民俗現象?!短一ㄔ从洝贰蛾P雎》《十五從軍征》都涉及了中國傳統農耕生產的民俗文化。在語文教學中,講解課文中的物質民俗文化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而不衰且歷久彌新的優秀物質民俗文化,從中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從而傳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2.感受物質民俗,有利于陶冶學生審美情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由此可見,審美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感受教材中的物質民俗內容,從而進行審美情趣的陶冶。例如《木蘭詩》中的“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云鬢”意思是女子鬢發盛美如云,“帖花黃”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化妝款式,把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或在額上涂一點黃的顏色。從《木蘭詩》這篇課文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南北朝時期女子的妝容和發型,了解中國傳統的服飾民俗文化,從而感受傳統的東方審美。再如李白的《送友人》中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意思是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整座城依山伴水,體現了傳統東方的建筑審美。因此,語文教材中物質民俗中蘊含的審美文化非常豐富,在教學中將其作為切入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3.學習物質民俗,有利于培植學生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的精神,隱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中。學習語文教材中的物質民俗,不應僅僅學習其中的知識點,而是要讓學生感受物質民俗背后蘊含的巨大精神力量,從而吸取精神養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送東陽馬生序》中提到“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這里提到“綺繡”指的是華麗的綢緞衣服,“朱纓寶飾”指紅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裝飾品,“腰白玉之環”指腰間懸著白玉圈,“容臭”指香袋子。作者說他同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這是明朝的貴族子弟服飾打扮特點。而在教材中這篇課文的重點并不是讓學生了解明朝的服飾文化,而是作者將自己的“缊袍敝衣”與同舍生的“皆被綺繡“作比較,體現出作者不為物質所動,一心求學,教師借此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在艱苦條件下也自強不息的精神。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提到“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通過描寫隨從的裝扮,表達了作者豪情壯志和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許多人忽視自己本國的優秀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物質民俗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物質民俗文化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讓學生逐漸內化中華民族精神。

三.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物質民俗文化的教學策略

物質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物質民俗的學習中,學生能夠了解燦爛的中華民俗傳統優秀文化,陶冶自身審美情趣,培養中華民族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采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感受到物質民俗的獨特魅力,從而促進他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1.改變教學觀念,增強民俗文化底蘊

許多語文教師認為考試不考民俗文化相關的內容,平時就可以不教,而語文教師自己也因此放松對民俗文化的學習,這是不應該的,所以語文教師要及時轉變這種觀念。語文教師的學習不應局限在語文教科書中的知識以及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而是應該廣泛的學習,拓寬知識領域,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從思想上認識到民俗文化對語文教學的價值,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再將民俗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搜集有關物質民俗文化的資料,閱讀相關著作,學習物質民俗文化的知識,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自己民俗文化修養和底蘊,正確認識民俗文化對語文課堂教學和課文學習的作用?!罢Z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陶行知也曾說“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師要遵循“大語文”的教育理念,將物質民俗知識與學生的實踐生活與真實生活結合起來,考慮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和內心世界,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拓展學生對物質民俗文化的認知視野,從而增強學生對物質民俗文化學習的意識和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優化教學方法,滲透物質民俗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在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物質民俗的內容非常多,且都是隨文分布,幾乎每一單元都會看到物質民俗文化的影子。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看到課文中的物質民俗文化就滔滔不絕地講,這就背離了課堂教學的主題,因此,老師在教學課文的時候,要發揮好物質民俗文化的輔助作用,做好滲透工作,在教學時要分清主次,以教學課文主要內容為主,講解物質民俗為輔。例如《送東陽馬生序》中提到“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在教材中這篇課文的重點并不是讓學生了解明朝的服飾文化,而是作者將自己的“缊袍敝衣”與同舍生的“皆被綺繡“作比較,體現出作者不為物質所動,一心求學的精神。同時,在教學物質民俗文化內容時,不能光干巴巴地講解,而是要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教學《木蘭詩》時,學生可能對“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不是很了解,光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也很難想象真實的模樣,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古代女子貼花黃的圖片呈現在多媒體大屏幕上,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魏晉時期女子妝容特點,從而感知花木蘭男裝與女裝的形象差異,從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物質民俗文化,既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能讓學生理解物質民俗文化背后的深刻意蘊。

3.開展專題活動,領會物質民俗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遍_展物質民俗文化專題活動作為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對調動學生學習物質民俗的積極性有重大作用。例如,《范進中舉》《三顧茅廬》《送東陽馬生序》《江城子·密州出獵》《木蘭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定風波》等課文都提到了古代的服飾民俗,學??梢耘e辦“古代服飾民俗文化”一系列專題講座,系統地給學生們介紹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再如,《昆明的雨》《秋天的懷念》《回憶我的母親》《回延安》《劉姥姥進大觀園》《孔乙己》等課文中描寫了大量的飲食民俗文化,學校就可以舉辦“各地飲食民俗”的專題講座,介紹中國因地區不同而產生的飲食民俗差異。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校園物質民俗文化展,學生們可以在展會上呈現實物、圖片,同時加上自己的解說,讓他們積極參加到文化展的活動中去,在這種展覽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互相交流,對民俗事象做出精彩評價,此外,每個地區由于歷史文化、地理環境不同,當地的人們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也不同,例如北方人除夕夜喜歡包餃子,南方卻是做出各種精致的菜式來當年夜飯,湖南、四川、貴州等地由于處于內陸地區,氣候濕冷,這幾個地區的人們喜愛食用辣椒,且由于這幾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他們覺得飯菜口味咸一點能夠更下飯,節省買菜的錢,而江浙一帶地區的人們口味偏甜,這是因為江浙地區經濟條件較好,人們烹飪時習慣享受食物原本的味道。所以學校在開展物質民俗文化的專題活動時,可以考慮當地特色的物質民俗,例如岳陽汨羅的學校開展物質民俗專題活動,就可以以當地特色的龍舟文化為主題,還可以呈現粽子的歷史,也可以就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甜粽子和咸粽子的口味之爭展開辯論,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展此類語文實踐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語文教科書內容的鞏固,同時也能讓學生領悟物質民俗文化背后深刻的內涵,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物質民俗文化內容豐富,紛繁多樣,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物質民俗都有所體現,這些物質民俗反映了背后更深刻的文化內涵,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從民俗文化時開始挖掘十分便利。近年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越來越強,正確認識物質民俗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恰當的物質民俗文化教學策略,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薛曉蓉.民俗文化在語文教材中的教育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1).

[3]李湘.將民俗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建設,2017,(18):7-8.

[4]曹雅妮.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民俗知識的教學研究[D].延安大學,2022.15-17.

[5]龐玉玲.高中語文古詩詞中物質民俗的教學意義及策略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5-6.

[6]曾曉蘭.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民俗呈現和教學適應研究[D].集美大學,2020.10-13.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注 釋

①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