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應實現的三個轉變

2023-06-12 16:13尹海霞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三個轉變中職語文教學中職

尹海霞

內容摘要: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正確地指引語文教學實踐,而目前尚未成熟的中職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也亟待在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不斷完善。筆者認為,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新時期背景之下,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應實現以下幾個轉變:一、變偏重學習語文知識、技能的結果的“功利型”評價為更重學習過程的“發展型”評價;二、變重課內課本教學的“孤立型”評價為兼顧課內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的“聯系”型評價;三、變專制型的評價方式為以民主型的自評為主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中職 中職語文教學 三個轉變

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一經教育部發布,就引發了中職語文教育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新課標中關于中職學校語文教學評價工作的表述,更成為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為“評價體系”是語文教學的“指導棒”,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正確地指引語文教學實踐;而目前尚未成熟的中職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也亟待在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不斷完善。筆者認為,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新時期背景之下,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應實現以下幾個轉變:

一.變偏重學習語文知識、技能的結果的“功利型”評價為更重學習過程的“發展型”評價

首先,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評價的目的來說,應實現這樣的轉變。以往,評價的目的以甄別和選拔學生為主,用量化的分值來檢測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技能的結果。這使教育成為一種“英才”教育,殘酷的、優勝劣汰的教育,常常是一考定終身。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的后果是放棄大部分學生,而少數被甄別和選拔出來的學生未必就“高分高能”。但新時期的教育應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應是為了一切學生的不斷完善和進步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更體現在對受教育者的人文關懷和為受教育者的未來發展作出負責任的準備等方面。美國著名的教育評價學專家斯塔弗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鬃娱_展教育時,講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都體現了教育者應有的關愛博大的教育理念。因此,新時期之下,我們要明確,教育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我們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時,更應關注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否經歷了一個不斷嘗試、探索、修正、提高、升華、創造的過程,是否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今后獨立而創新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和為未來的發展作出了準備。也就是說,評價師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做了沒有和做了什么比評價師生是否走捷徑得出了結果更重要。

其次,從語文課程的性質來說,應實現這樣的轉變。新課標認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現代漢語詞典》)這就將語文教學的范圍拓寬了,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學因有了更廣闊而肥沃的土壤而更顯生命力。它不僅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還包括對人類自身及其文化現象、文化觀念、文化價值的關注、學習和探索。像講《雨中登泰山》,不講“泰山文化”,不講其中涉及的歷史、文化、生命理念等話題,教學可能就顯得單薄而缺少生命力。語文教學評價如果只重知識技能的結果,那是將語文課程的廣度和高度狹窄化和低矮化了。

最后,從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來說,應實現這樣的轉變。語文學習的一般過程,是體驗、感受、領悟、內化進而升華,然后自己有所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學生進行著知識、思想、情感、態度的學習和交流,學習方法和品質的探尋和磨練,在借鑒中有所創造,等等,這是一條漫長的不斷曲折上升的道路。如果只重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結果,就是只看到了學習過程的末端,沒有看到之前更長的不斷曲折上升的學習道路。例如筆者教《再別康橋》,盡量避免將這首離別詩“神圣”化,而是盡量使之“平民”化,因為離愁別緒,確實也是人人都會經歷的一種平凡的情緒。我強化學生對詩中離別情緒的情感體驗,弱化寫作技巧和修辭技巧的理性分析。重視朗讀,先由學生朗讀,然后先后播放由黃磊、任飛、雅坤朗誦的錄音,讓學生比較各種朗讀的優劣之處,揚長避短。學生在反復朗讀、比較和借鑒中不斷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然后,又播放范廣惠演唱的歌曲版《再別康橋》,學生被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完全沉浸到詩的意境之中,獲得了完美的審美感受。許多學生上完這一節課,就自然而然地能背誦下這首詩歌,這首詩也將伴隨他們的一生。就像許多學生記住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并不是因為哪位老師的精彩分析,而是被王菲的同名歌曲深深感動,從此只要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就能自如地從記憶庫里調動出這首詩來,體會越來越深厚。反思這次教學,我強烈地感到,觸動學生真情實感的教學設計,重視體驗、感受、體驗的教學過程,符合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比許多理性的分析講解更能在學生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記,也更利于培養、熏陶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情趣。所以,語文教學評價不能輕過程而只重知識、技能的掌握結果,否則,是違背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的。

二.變重課內課本教學的“孤立型”評價為兼顧課內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的“聯系”型評價

語文,不應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陽春白雪”,而應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歸于生活的“下里巴人”。周先慎在《簡筆與繁筆》一文中寫道:“(文章)無論繁簡,要拿‘無可削、‘不得減作標準,就都需要提煉。但是,這提煉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筆時的字斟句酌?!灰獊碜陨?,發諸真情,做到繁簡適當并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边@段話,說明寫出好文章,主要還不是語言技巧的問題,更主要是深入生活,當思想感情積聚于胸,就往往能自然而然發諸于外。同樣道理,語文教學,不是孤立的語言文字的教學,而要聯系生活來教學。語文教學評價,也應遵循這一原則,檢查教學是否將課內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首先,評價語文課的知識技能教學是否可以在生活中學以致用。中學語文教學不是學術性的研究,教學應為現實服務。聽的方面,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能把握重點信息,這方面,可從學生是否善于做課堂筆記看出來;說的方面,要培養學生大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有些教師抓“課堂前幾分鐘”,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在人前訓練和表現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讀的能力,許多教師做得較全面、深入,但要注意既要“入得課文”又要“出得課文”,就是不能只沉浸在對原文的分析上,還要借鑒升華為我所用;寫的能力,特別要注意別寫那些華而不實的文章,提倡寫內容符合中學生思想情感心理特征的真實文章,不寫虛假文章。評價語文教學的優劣,不為某一節課的熱鬧歡騰所蒙蔽,從學生未來發展的長遠角度來考慮某一節課的價值,可能會更明智些。

其次,評價語文教學是否由課內教學拓展開去,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設現實生活情景,分析身邊的語文和文化現象,從中吸取語文養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語文教學不僅要有教材作為教學藍本,更要將現實生活作為教學的大藍本,從中吸取語文教學的資源。像廣東臺山,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曲藝之鄉和排球之鄉,風景旖旎,民風獨特,文化資源豐富。引導學生收集民風民俗、故事傳說等資料,對學生就是一種良好的語文和文化的教育。另外,組織學生創辦校報、廣播站,開辦語文講座,組織報刊投稿活動等,都是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最后,評價語文教學是否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指導了學生的人生。比如語文課起碼要培養學生具備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審美情趣,客觀科學的思想態度和方法,并用這些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使學生熱愛生活,自覺地追求真善美,擯棄假惡丑,達至思想與行動的統一和諧與完美。中學階段,是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學生面臨許多思想、心理、情感的困惑。語文,具有豐富各色的感性資源,是引導學生思考、疏通、解決這些問題的好資源。評價語文教學,要看是否充分利用了這些資源,為學生在未來有價值、有尊嚴地生活提供了幫助。如《沁園春·長沙》的教學,其中“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和“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等詩句,不由使人聯想到當今青少年的生活,想到以毛澤東青少年時代昂揚的生活態度激勵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生活,才不虛度青春的美好時光。

三.變專制型的評價方式為以民主型的自評為主的評價方式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敝挥挟攲W習和自我反省、評價成為一種自覺的、經常的、科學的活動,學生才會有持久和高效的發展。接受自外而內的他人教育畢竟是暫時的,只有自內而外的自我教育才可伴隨一生,時時處處地進行。

并且,自我評價活動能提高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指人自己對自己的意識,其主要心理成分有:自我認識(如自己對自己的知覺、觀察、思考、想象、判斷、分析評價等),自我體驗(如自己對自己的接納、肯定、喜愛、尊重的情況等),自我控制(如自我動機、自我理想、自我監督、自我塑造、自我克制等)。自我意識是人類意識的最具本質的特征,正因為人有自我意識,人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擺正自己在人群中的地位,清醒地對待成功與失敗,善于控制和修正自己,使自己不斷完善。這些能力,不僅對學習有利,而且對整個人生有利。一個人如果只依賴他人給自己作出評價,或長期處于專制、劃一的評價之下,會傷害受評價者的心志,使他們優柔膽小、人云亦云。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墩撜Z·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記載的孔子評價學生的態度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在與學生暢談理想志向時,孔子多次以平等、和藹的語氣引導學生消除顧慮,暢所欲言。他說:“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就不敢說?!边€說:“有什么關系呢,只是各自談自己的志向而已?!彼麤]有直接評價學生的發言,只是在學生散去,曾皙特意留下來詢問他的意見,他才給予了學生簡潔的評價,這種評價,顯然不是甄別和選拔式的評價,更沒有一點專制的意味,只是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而已。對四個學生的志向,他都是理解和尊重的。對與之一樣以傳授禮樂為志向的曾皙,他給予了最高評價,因為他似乎從曾皙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贊賞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即使是不贊成子路不謙遜的態度,也不妨礙他對子路的志向本身的肯定。由孔子與學生的一席談話,我們看到,孔子就像是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和“首席”,他并不以評判官的角色出現,所以,他與學生建立了教學相長的關系,融洽而和諧。

孔子曾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保ā墩撜Z·子罕》)即當有人向孔子提問題時,他不以先知的身份而是扮演未知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從問者的疑難處出發,從正反兩面提問引導,然后使提問者通過積極的獨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在教學評價中,評價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先知者的角色,而是被評價者的幫助者,是一個清醒的“旁觀者”的角色,幫助被評價者從散亂無序的狀態走到整齊有序的狀態,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和反省,提出改進的意見,目的是繼承優點,擯棄缺點,利于未來的完善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被評價者是評價的主體,是自我評價活動的主要實施者。

有人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筆者認為,令人自知者尤其可敬。評價者營造寬松和諧的評價環境,引導被評價者客觀全面地開展自我評價,對培養和提高人的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民主意識,培養和提高人的自信心,擺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具有深層的意義。這時,評價的意義,就超越了單純的語文教學活動的評價,而延伸到人生發展的各個層面,對促進被教育者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自覺地檢查和反省自己從而及時修正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具有重要的意義。

說到自我評價活動的開展,筆者認為填寫自我評價手冊比較可行,它比量化和客觀化的評價更具體,自我評價者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是切實地作了細致的反思的。比如設立自我評價手冊,圍繞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得失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定期的(一周或一個月)反思和總結,堅持填寫,點點滴滴,積少成多,必有收獲。

事實證明,為適應社會、時代、教育、語文教學發展的新趨勢,認真學習新課標,拓展思路,消除以往語文教學評價中的一些弊端,以科學、務實、寬愛的態度去開展語文教學評價工作,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必能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ISBN:978-7-04 -052623-3.

[2]《評估模型》:斯塔弗爾比娒,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01-01,ISBN:978730 1114735.

(作者單位:廣東省臺山市培英職業技術學校)

猜你喜歡
三個轉變中職語文教學中職
實現“三個轉變”切實落實監督責任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