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朗讀教學中語感培養的策略

2023-06-15 00:56陳穎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4期
關鍵詞:品讀語感培養朗讀教學

陳穎

[摘 要]良好的語感需要學生長時間接觸語言文字并且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朗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在小學朗讀教學中,教師注重語感的培養,引導學生以朗讀者、講述者、傾聽者的身份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脫口朗讀、講讀、聽讀、品讀、誦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不同的語感內涵,能夠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感培養;講讀;聽讀;品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2-0037-03

在小學朗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需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不同層面、不同情境中進行感悟,從而獲得個性化的思維發展和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就能運用合適的語氣、語調、表情等參與到朗讀學習之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诮y編語文教材開展有效的朗讀教學活動,能夠將教材文本的特色與教育作用展現出來,使朗讀體驗充滿樂趣,使學生的語感得到發展。

一、重視脫口朗讀教學指導,培養學生的基礎語感

脫口朗讀,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通過脫口朗讀的水平能夠判斷學生的語感能力。脫口朗讀是從朗讀者的角度,以響亮的聲音、清晰的誦讀方式進行朗讀。這也是一種自然的朗讀形式,學生不必思考過多的內容,完全是自主地張開嘴巴朗讀,是學生進行語言感知最直接、最基礎的一種方式。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朗讀者的身份進行脫口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大聲朗讀的自覺意識,同時重視對學生朗讀過程中節奏、語音、語調等的指導。脫口朗讀不需要學生深層次挖掘文字的意韻,只需要朗讀流利、語音正確、語調恰當、語速適中即可。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的教學目標是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內容。作為一篇融童真童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這篇課文是脫口朗讀訓練的極佳素材。教師組織一年級的學生進行脫口朗讀訓練時,要做到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朗讀習慣。首先,要保證學生的語音正確。教師先示范領讀,再挑幾個學生分別朗讀,針對學生的發音問題進行糾正。這篇課文里出現的“群”“竹”“牙”“幅”等都是生字,教師要引導學生先把生字詞讀正確,再進一步朗讀全文。尤其是“睡著”的“著”字是多音字,教師要提醒學生把字音讀準。其次,要引導學生控制好語速。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朗讀的過程中,流利并不是越快越好,如有些學生很快就讀完了一篇課文,卻只能聽清幾個字,這種現象就要及時糾正。一年級的學生各方面能力還比較弱,因此提倡朗讀以慢為主,慢下來才能有更多思考的時間,才能避免讀錯音,而且慢下來之后才能更準確地把握節奏。最后,要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調。作為一首兒歌,這篇課文本身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如果能按照節奏律動讀下來,加上語調的配合,就能形成不一樣的效果。比如,“下雪啦,下雪啦!”在讀的時候要強調一種愉悅、驚喜的心情。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看到下雪時的心情,帶著感情來朗讀這句話。再如,“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边@兩句話可讓學生兩兩對話,將課文朗讀當成兩個人的一問一答,讓學生將生活經驗融入朗讀之中。

脫口朗讀訓練是提升學生朗讀基本功的重要途徑,能夠規范學生的朗讀行為,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朗讀習慣,從而在朗讀中培養語感。

二、重視講讀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語言總結能力

在學生能夠正確把控朗讀的節奏、語音、語調之后,便可引導學生有邏輯地進行講讀了。講讀是以講述者的身份來朗讀,要將事情講清楚、說明白。學生從講述者的角度在課本中找出最為重要的語句,如課文中的過渡句、祈使句、中心句等,以快速精準的方式,提煉出課文的關鍵信息,并通過講述的形式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要為學生選取教材中具有描述性、說明性、情節性的朗讀素材,指導學生提煉重點、捋順邏輯,捕捉語言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語感。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散文,是訓練學生講讀的極佳素材。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首先關注教材“全面把握關鍵詞”的教學要求,引導學生默讀、齊讀、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找出課文中的過渡句、中心句、祈使句,幫助學生捋順作者描寫的順序。比如,“一路迎著溪流”“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等,通過對這些句子進行梳理,學生就會形成一定的方位感。其次,教師通過雙龍洞的實景圖片結合立體地圖進行引導,讓學生化身小向導,以講述者的身份,以向導的語氣,有條理、有邏輯地朗讀課文,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帶著大家感受一遍雙龍洞的景觀。最后,脫離實景,讓學生再次講讀。在講讀的過程中,學生腦海里便有了具體的方位和圖景。教師再對學生的轉折、總結等語句的表達方式進行及時指導,讓學生的講讀更加標準、流暢。

講讀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講與讀的融合,啟動了思維,拓展了想象力,語感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培養。

三、重視聽讀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在朗讀過程中,情感融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情感氛圍的營造要借助聽覺、視覺、感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聽讀便是幫助學生把控作者思想感情、強化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草原》的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聽讀的形式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帶著感情朗讀的能力。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能力,情感逐漸豐富,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以傾聽者的角色進行聽讀訓練。一首經典的草原輕音樂《風吹草原》緩緩響起,伴隨著風吹草原的陣陣沙沙聲,教師飽含情感地朗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薄澳切┬∏鸬木€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睂W生閉上眼睛,跟隨教師的朗讀去想象“一碧千里”的壯觀,想象“翠色輕輕流入云際”的柔美。朗讀結束后,教師提問學生:“你們在聽的時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的語言表達豐富具體:“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有幾個蒙古包?!薄坝袀€牧羊的姑娘在唱歌?!薄拔液团笥言诓菰向T馬?!薄跋﹃栂碌牟菰謱庫o?!薄坝幸蝗盒∨笥言诓菰戏棚L箏?!薄處熂皶r總結:“大家都看到了壯麗的景觀和愜意的情境?,F在,大家帶著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边@樣,在朗讀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強化,語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共情力與想象力,是提升學生朗讀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師通過聽讀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更適合抒發情感的氛圍,能夠實現文字、音樂、環境、情感與情緒的融合,提升學生對語言深層意蘊和情感的感知能力。

四、重視品讀教學指導,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

品讀是認真細致地揣摩字詞并準確深入地把握字詞的內在含義的重要手段,亦是充分發揮想象力、感悟語言美及文本主題的重要方法,同時還是提高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語感的培養與認真品讀、合理想象息息相關,要讓學生在認真細致地品味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形成“內心視像”,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走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的閱讀境界中。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散文,以時間為序,分別描述了春、夏、秋、冬的景色,指出了不同季節最美的時辰。這篇散文最鮮明的特點是用語簡潔、易于理解,字里行間充滿了嫻靜安逸的氣息,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及對生命的敬重之情。在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品讀每一詞、每一句,在品讀中發揮想象,想象自己就處于特定的時節中,從而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節不同的美。首先,春季最美的時刻是黎明。它有著哪些獨特的美呢?主要表現為天空的顏色呈魚肚色,同時點綴著一些“紅紫紅紫的彩云”。教師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想象這一美好的畫面,增進其對春季的感知。而在夏季,作者認為最美的時刻是夜晚,主要表現為月美、飛舞的螢火蟲美,它們在細雨飄揚的夜晚無憂無慮地飛行,令人感到靜謐和淡雅。按照這樣的思路,教師讓學生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想象秋季、冬季的美景,體會不同季節的最美時刻,使學生真切地感知四季的獨特韻味。在審美體驗中,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逐漸形成并發展。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以經典的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細心咀嚼字詞,真正融入文本語境之中,使學生在審美體驗中準確理解文本的內涵和主題,深入洞察語言的張力,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實現語感的培養。

五、重視誦讀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巴金先生曾指出:“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 也就慢慢體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边@與我們通常所講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同一個道理。隨著朗讀次數的增多,學生對文本內容愈加熟悉,繼而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了流暢背誦,積累了大量的語言材料,為出口成章夯實了重要基礎,也為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感知其獨特的意蘊,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對文章反復誦讀。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逐步完成從有意識到無意識的升華,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及應用能力,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他像一棵挺脫的樹》是一篇典型的描寫人物的文章,將主人公比喻為一棵挺脫的樹。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涵,在誦讀的過程中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人物形象,在別具深意的肖像描寫中感知主人公的生長環境和成長經歷,在典型事例的敘述中感受主人公的脾氣秉性、性格特征。在授課時,教師首先帶領學生認識生字詞、理解生字詞的含義;接著,要求學生大聲地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標注出描寫主人公性格特點的詞句,鼓勵學生根據文章內容總結出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和脾氣秉性,由此理解“挺脫”一詞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講述主人公脾氣秉性與“挺脫”之間的共通之處,促進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及基調;最后,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文章反復朗讀,爭取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即能夠獨立完成對文章的背誦或者復述。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夠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素材、強化語言感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感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經典課文進行朗讀與背誦,在積累詞匯、豐富素材的基礎上夯實學生的語言表達基礎,促進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含義、深入領悟文本主旨,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主動積累、梳理基本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領悟語言文字運用規律?!薄霸谡Z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苯y編語文教材中包含有許多文字性材料,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去感受。當學生面對不同的教材文本,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以不同的身份進行朗讀時,學生的感悟就會具有開放性,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學生的思想、情感相互融合,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個性化語言思維就會得到發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需要有組織、有計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并積極嘗試新穎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王麗娟.多角色誦讀,培養學生語感[J].小學教學參考,2021 (7):53-54.

[2] 凌琳.“語用”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的困境與突破[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 (11):60-63.

[3] 馬躍.請找回失去的瑯瑯書聲:反思當前小初語文教學的非理性表現[J].語文教學通訊,2020 (8):25-26.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品讀語感培養朗讀教學
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
優化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策略淺談
如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