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外宣翻譯中譯者的主題性探析

2023-06-15 05:17李羅藝方慧
西部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外宣翻譯譯者主體性

李羅藝 方慧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廣東高等教育成為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樞紐。高校網頁簡介作為外界了解高校的窗口,其翻譯的有效性對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從譯者主體性視角出發,分析廣東高校網頁簡介的英譯策略,可以看出譯者在了解翻譯的交際目的以及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的基礎上,發揮了主體性,樹立“目的”意識、“跨文化”意識和“讀者至上”意識,靈活采用意譯、釋義、刪減、重組等翻譯策略,有效溝通原文的信息,但仍有部分譯文存在文化障礙,可作適當刪改。

關鍵詞:外宣翻譯;高校網頁簡介;譯者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6-0095-04

引言

作為高校對外宣傳的窗口,高校英文簡介是外國友人了解中國高等教育文化的重要途徑,在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化合作辦學、中國訪學或留學的外國學生教育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的英文簡介是對其中文簡介的翻譯與改寫,這就要充分考慮譯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讀性。譯者作為翻譯的主體,既是不同語言文化之間橋梁的建造者,更是對外傳播中國教育文化的使者。譯者主體性的發揮直接影響譯文的質量,進而影響高校國際形象的樹立。本文通過典型例證探究高校外宣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表現形式,以期給高校外宣翻譯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外宣翻譯與譯者主體性

傳統翻譯觀將翻譯視為語際的轉換行為,主張譯文忠實傳達原文信息,并最大程度縮小譯者對譯文的影響,譯者的主體性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隨著20世紀80年代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譯者的主體性逐步受到關注并成為研究的新熱點。宮軍認為,“翻譯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的動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主宰就是譯者?!保?]查明建等將譯者主體性定義為“為達到翻譯目的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所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2]。

近年來,外宣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受到國內學界的廣泛關注。杜麗娟和王晶等探討在外宣材料英譯過程中靈活運用釋義、替代、刪減等翻譯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認為譯者應具備主體創造意識,切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3-4]。孫潔瓊以《十九大報告》英譯本為例,從外宣翻譯的三個原則,即內外有別原則、目的原則和讀者意識原則來分析譯者主體性的表現,認為譯者應具備語言意識、政治意識和國際意識[5]。

文獻調查可知,目前國內對譯者主體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學作品、古詩詞、政論文等文本翻譯上,高校外宣文本的翻譯研究尚未得到足夠重視。謝立團以地方高校官方網站“學校簡介”的英譯為研究對象,探究譯者主體性在高校外宣翻譯中的作用,認為譯者需要在抓住原文主旨、領會原文精神,充分發揮譯者的主體性,讓外宣材料成為高校發展的助推器[6]。廣東高校是大灣區重要的教育國際交流陣地,其外宣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未有研究探索廣東高校外宣翻譯過程中的譯者主體性。本文通過評析廣東高校網頁簡介的英譯文,探析如何在高校外宣翻譯中充分發揮譯者的主體性,以達到對外宣傳高校文化、促進教育國際交流的目的。

二、廣東高校外宣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高校外宣翻譯是以互聯網為媒介,以提高學校的國際競爭力和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為目的,向國際教育領域宣傳本校發展動態及辦學理念的翻譯活動。高校網頁簡介作為高校主要的外宣文本,一般包括學校概況、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合作交流、招生就業等信息,屬于紐馬克文本類型①中的信息型文本和呼喚型文本,具有傳遞信息、反映客觀事實、促使讀者按照作者的意圖去感受、思考、行動的功能。根據高校網頁簡介的文本類型和翻譯目的,譯者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譯者對源語文本內容的分析和歸納,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并根據受眾心理和閱讀習慣對原文進行調整或重組之上,這就需要譯者必須具備“三大意識”,即“目的”意識、“跨文化”意識和“讀者至上”意識。本文以五所具有代表性的廣東高校網頁簡介為例,從這三個方面分別探究如何發揮譯者的主體性,并評析譯者主動選取的翻譯策略是否達到了外宣翻譯的目的。其中,“跨文化”意識和“讀者至上”意識從屬于“目的”意識,因為高校外宣翻譯的重點是要達到對外宣傳高校、吸引目標讀者的目的;而“讀者至上”意識又從屬于“跨文化”意識,這是因為讀者閱讀習慣上的差異主要由不同國家所處的文化所決定的。這三種意識共同影響著譯者主體性的發揮,僅在具體翻譯中有所偏重而已。

(一)譯者的“目的”意識

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譯者在翻譯前必須明確譯文在目標語受眾中所要達到的交際目的,最終實現源語的跨語言、跨文化交流,滿足目標語受眾的閱讀期待[7]。高校外宣翻譯過程中,譯者首要具備“目的”意識,這是由外宣翻譯的目的所決定的,即以真實完整的對外宣傳中國為出發點,最終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例1A是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

譯文:A,which is based in Shenzhen,Chinas first Special Economic Zone and a key city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is distinctively known as an Experimental Un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例1 中,對于不熟悉中國行政區域劃分或地域特色的讀者而言,直譯“特區大學、窗口大學”無疑難以達到翻譯的交際目的。譯者兼顧源語宣傳高校的意圖和對受眾背景知識的考量,將其意譯為對學校所在地深圳的描述,并闡釋“窗口”的內涵意義,以突出學校優越的地理位置,使譯文達到對外宣傳學校特色的效果。

例2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薄敖逃看髮W英語教學改革示范?!薄皬V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和“廣東省文明校園”等稱號。

譯文:In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awarded such honors as “The Advanced Unit of Nation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he Advanced Unit of National Mass Sports”“The Advanced Group of National Afforestation”“National Model School of School Manage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 and “National Model Schoo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nam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as well as “Advanced Unit of Guangdong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and “Civilized Campus of Guangdong Province”.

例2原文羅列了學校獲得的各類榮譽稱號,譯者采取逐字逐句的翻譯方法,使得譯文過于冗長,可讀性低。一方面,外國讀者對此類榮譽的認可范圍有限,易引起疑惑。另一方面,諸如“先進單位”“先進集體”等黨政機關頒發的榮譽容易引起不同意識形態的外國讀者的誤讀,這恰恰與高校簡介對外宣傳的目的相悖。據此,譯者應具備敏銳的“目的”意識,對原文中體現政治、意識形態的相關內容進行適當刪減和重組,在翻譯上做到“內外有別”,以消除跨文化障礙。此外,“National Afforestation”不知所云,而“Civilized Campus”更是錯譯,這如何達到對外宣傳高校實力和特色的目的?建議改譯為:

In recent years,it has gained numerous national and regional awards in areas such as mass sports organization,green and harmonious campus,school management,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etc.

(二)譯者的“跨文化”意識

高校網頁簡介翻譯不僅是語言表層結構的轉換,更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方式。因此,做好網頁簡介的英譯工作,譯者須具備跨文化意識。吳越民等認為,跨文化意識是指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譯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一種認知標準和調節方法,或是譯者所特有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以及對交際過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性[8]。

例3新發展階段,B將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例4C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例3和例4中,譯者主體性體現在對政治性表達的省譯上。受國情的影響,國內高校網頁簡介中不乏政治色彩的詞句,若在英譯過程中保留這些具有鮮明政治特色的內容,容易讓受眾產生文化誤讀。西方國家大多將大學視為一個遠離政治活動、不受黨派影響、專注學術的“象牙塔”,若高校網頁簡介中出現政黨對辦學的直接影響,這在西方文化中是難以被理解的。譯者應遵循“內外有別”的外宣翻譯原則,選擇省譯部分政治性表達,以體現譯者的“跨文化”意識。

例5畢業生扎根粵西,挺進珠三角,深入京、津、滬、寧、藏等地就業,被國內主流媒體譽為“粵西過江龍”和“援藏良駒”。

譯文:A great number of graduates are employed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nd some exceptional students are employed in Beijing,Tianjin,Shanghai,Nanjing and Tibet.They enjoy a high reputation in the human resource market,so that D is hailed by domestic mainstream media as a “Migrant Powerhouse in West Guangdong”?and “Good Helper to Tibet”.

原文用“粵西過江龍”和“援藏良駒”來形容畢業生的實力和奉獻精神,以宣傳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突出其辦學實力。其中,“過江龍”用來比喻外地來的、有影響力的人,而“良駒”用來比喻人才。若將兩者直譯成“dragon”和“horse”,那么勢必會引起缺乏類似文化意象的外國讀者的疑惑甚至誤讀。因此,譯者主動選擇了意譯法,用“Migrant Powerhouse”和“Good Helper”來彌補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鴻溝,有效傳遞原文信息并實現外宣翻譯的目的。

(三)譯者的“讀者至上”意識

“讀者至上”是指把讀者的需求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讀者的立場考慮問題。方夢之認為,根據目的論,受眾是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他們不僅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還有對譯文的期待和交際需求,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眾[9]。高校網頁簡介的受眾包括海外學生、學者、研究員和高校工作者等。譯者的主體性體現在靈活地使用翻譯技巧,不拘泥于字詞句,使譯文在內容和形式上盡可能貼近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等。

例6E堅持“育人為本,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理念。

譯文:E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to foster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by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and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

此例中,譯者的主體性體現在對原文四字連珠語的重組上。譯者深諳中英文表達習慣上的差異,即漢語多重復和排比故并列結構頗多,而英語重視句子各成分之間的層次感和內在邏輯。翻譯過程中,譯者兼顧形式的同時,突出了“全面發展”和“學以致用”兩個語義重點,并把“育人為本”(by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和“因材施教”(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作為方式狀語分別修飾這兩個動詞,使得譯文主次分明、邏輯清晰、語意連貫,這樣更符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語言習慣,體現了譯者的“讀者至上”意識。

結語

高校網簡介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渠道,對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外宣翻譯的一種,高校網頁簡介的英譯要求譯者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積極樹立“目的”意識、“跨文化”意識和“讀者至上”意識。通過分析得出,譯者應當深入了解翻譯的交際目的以及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靈活采用意譯、釋義、刪減、重組等翻譯策略,有效溝通原文的信息,生產出能夠為目的語讀者理解和接受的譯文。筆者還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開始利用網絡和現代技術制作多模態文本展示高校文化。如何有效翻譯包括文字、視頻、聲音、圖片等在內的多模態文本,已然成為高校外宣翻譯的新熱點。本文堅持“譯有所為”,只有充分發揮譯者在高校外宣翻譯中的主體性,才能更好地實現外宣翻譯的目的,為促進世界高校交流作出貢獻。

注釋:

①紐馬克文本類型: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1916—)為當代著名的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認為應該有針對性地對文本進行翻譯。1981年其在著作《翻譯問題探析》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翻譯理論,即文本類型翻譯理論,將文本功能主要分為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 Function)和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同時提出針對文本類型選用語義翻譯或交際翻譯的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宮軍.從翻譯的不確定性看譯者主體性[J].外語學刊,2010(2).

[2]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1).

[3]杜麗娟.譯者主體性在外宣翻譯中的彰顯[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

[4]王晶,郭佳.新時代外宣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譯本為例[J].長治學院學報,2019(4).

[5]孫潔瓊.外宣翻譯視野下譯者主體性的表現及其合理性——以《十九大報告》英譯本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

[6]謝立團.譯者主體性在高校外宣翻譯中的作用——以河北省高校官方網站的“學校概況”英譯為例[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7]谷峰.目的論視角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宣翻譯研究——以徽州民歌、黃梅戲的英譯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18(9).

[8]吳越民,吳潔.新聞英語翻譯與跨文化意識[J].山東外語教學,2008(6).

[9]方夢之.譯學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262.

作者簡介:李羅藝(1998—),男,漢族,廣東茂名人,單位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研究方向為專門用途語言。

方慧(1983—),女,漢族,江西南昌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翻譯學。

(責任編輯:楊超)

猜你喜歡
外宣翻譯譯者主體性
國際傳播視閾下的外宣翻譯特點探析
特定歷史語境下外籍譯者群譯者主體性研究
從譯者主體性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試題
文學翻譯主體的詮釋學研究構想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詩歌翻譯
從譯者主體性解讀曾樸的翻譯思想
江西省高校門戶網站外宣翻譯現狀研究
目的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英語實用翻譯研究
跨文化意識下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