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情景課堂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應用研究

2023-06-15 21:56林梅王應汶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大思政情景教學應用策略

林梅 王應汶

[摘 ?要]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陜西科技大學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紅色舞臺劇作為其中組成部分,嘗試以舞臺戲劇藝術為渠道,以紅色精神為內涵,將情景教學與藝術創作相結合,通過多樣的傳播手段,打造了一條學生自主吸收、自主創作、自主傳播的思政教育新通路。本文就紅色舞臺劇在陜西科技大學的應用經驗進行探索,在系統闡述紅色歌舞劇內涵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其實踐路徑并總結優勢與不足,由此提高紅色舞臺劇在高校應用的認識,以期探尋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有機結合方式,提高二者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紅色舞臺劇 ?情景教學 ?應用策略

基金項目:2019年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陜西對外文化傳播能力提升研究》(立項號:2019N002);2022年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一帶一路”視域下中華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模式研究》(立項號:ND0290)。

引 ?言

新時代以來,我國的社會矛盾、社會環境、外部條件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發展水平、發展要求更高,這不僅要求我們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工作上持續發力,同時還應在政治、文化建設方面有協同跟進、穩步向前的意識。為了讓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發活性,保有力量,“大思政”教育觀揭示了一條全面而細致、理論結合實踐、全方位一體化的道路。本文以陜西科技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紅色情景課堂中的紅色舞臺劇板塊為例,展示該項目的內涵特征與應用過程,探討將紅色革命文化有機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以及舞臺劇如何繼續緊密結合時代特色,繼承并發揚新中國戲劇藝術紅色傳統,以期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藝術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列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路徑方案。

紅色舞臺劇的內涵特征

1.內涵

舞臺劇泛指一切舞臺戲劇藝術,其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從喜劇、悲劇、正劇到歌劇、舞劇、話劇、啞劇、詩劇等,不一而足。正因為舞臺劇概念的概括性,更有利于其分化發展,已分化出不同的且相對成熟的舞臺戲劇藝術門類。紅色舞臺劇大類的出現,就是建構在紅色舞臺戲劇藝術的長期發展之上的。

自革命斗爭早期的文明新戲劇開始,有別于中國傳統戲劇的話劇,在引入時便被賦予了鮮明的民族觀念和危機意識,這無疑給之后的中國現當代戲劇發展史奠定了濃重的政治底色??谷諔馉帟r期,不論是國民政府的“國防戲劇”還是革命蘇區的“紅色戲劇”,都錨定救亡圖存的第一目標進行創作宣傳。新中國成立以來,“十七年”戲劇,甚至是后來存在程式化、臉譜化問題的“樣板戲”,基本都自覺地將紅色革命主題牢牢放在首位。在整個流變過程中,話劇、街頭劇、歌劇、舞劇……紅色題材戲?。閰^別于蘇區“紅色戲劇”,下文未標引號的均默認為紅色題材戲?。┰谒囆g形式上也得到豐富發展。舞臺戲劇藝術在藝術素養提高、藝術手段擴充、藝術門類相互促進的今天,紅色舞臺劇自然也成為了一切以紅色題材為內容,不限舞臺形式的戲劇藝術的統稱。

2.特征

(1)時代性

任何文藝創作,都不得脫離生活,根本上而言是不得脫離其時代?;谖乃噭撟饕幝?,時代是藝術創作靈感及素材的來源,也是藝術接受的評價衡量歸宿。時代性本身就蘊含在藝術最樸素的本質當中,但作為政治性的時代要求,會更多地體現一種目的和任務,給戲劇藝術創作增加框架與軌道,使其從出發起就預先了解自己的終點,雖然整個運行過程中仍服從戲劇原則,但它的最后目的是符合該時代要求任務的假想性感召或滿足的。譬如抗戰時期,戲劇的時代任務是緊緊圍繞著如何激發廣大人民自覺參與對日本侵略者的全面斗爭,以及對內部投降派、漢奸走狗的甄別打擊這一系列主題;而“十七年”的“工農兵文藝”則要激發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意識……紅色舞臺劇的政治時代性歸根結底就是反映民族的根本矛盾、詢喚民族的自覺參與、呈現民族的全面奮斗、凝聚民族的共同意識。

(2)真實性

舞臺戲劇藝術在沉厚的歷史傳統和“無限”的未來可能中似乎臻于完美,但這種豐富嫁接的寬容度也導致戲劇本來的專屬特征面目模糊。早在20世紀60年代,對于戲劇本質意義的思考便受到美國戲劇家的關注,戲劇理論家理查·謝克納提出“環境戲劇”這一術語。相較之影視更為廣袤的時空界限和豐富的表現技法,舞臺的真實性雖然局限了自身表現力,使得它難以在“敘事策略的自由轉換”和“視覺效果的奇觀呈現”上比肩前者,但矛盾的同一性也恰好預示著舞臺戲劇的真實性特點,這也是其無可替代的本質特征。

戲劇真實不是假定性中的概念真實,而是舞臺戲劇的感受真實,雖然故事時空未必真實,但不論是觀眾還是演員,整場表演的現實時空是共享的,不容跳脫的。不論發生任何(假定)情節,觀眾如不離場,則必須一同體驗,甚至一同完成。這意味著傳統戲劇標志性的“第四堵墻”可以被打破,觀眾和演員的單方關系可以解構、轉變,甚至舞臺之所以成為舞臺的意義也可以延伸,從聚光燈下,轉移到箱式舞臺之外的任何地方。

高校紅色舞臺劇的實踐路徑

1.形式探索

近年來,在陜西科技大學項目化實踐教學改革中,應紅色情景課堂教學要求,設計與藝術學院在校話劇團甄選態度積極、能力良好的成員成立紅色話劇小組,主要負責話劇、戲劇類的紅色題材劇本創作、舞臺排練、校內展演,目前已經成功排演的劇目有《開天辟地》《長征》《青春之歌》《藝術團的故事》等。此外,學院還開展了紅色朗誦比賽,針對其中涌現的優秀朗誦作品,藝術團聯合原創學生將其改編成短篇詩劇《新興之火耀曾今》。

除卻傳統的舞臺形式,陜西科技大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舉辦了《不忘初心》快閃舞蹈秀,將常規舞臺轉換至升旗臺下,用歌舞替代臺詞,用鏡頭引導情節,用動作抽象出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歷史滄桑和新時代國家富強、人民昂揚的盛世畫卷。

2.內容創作

2019年,陜西科技大學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以“向祖國70華誕獻禮”為主題進行紅色情景課堂展演活動。學生集中呈現了以“回顧黨的歷史”為主題的《那一年(1921)》《映山紅》《長征》,以“懷念革命先烈”為主題的《忠誠的靈魂》《趙一曼》《胡蘭精神永流傳》,以“激發愛國情感”為主題的《我和我的祖國》《可愛的中國》《我愛你,我的祖國》《保衛黃河》《歌唱祖國》等優秀作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陜西科技大學舉辦以“學黨史、跟黨走、建強國”為主題的紅色情景課堂。該校數百名青年學子自編、自導、自演了《開天辟地》《星火燎原》《英雄史詩》《豐衣足食》《新的紀元》《兩彈元勛》《春天腳步》《百年團聚》《中國力量》《人間奇跡》《不忘初心》等11幕紅色舞臺劇,通過演唱、舞蹈、朗誦、情景劇等方式串起中共一大、井岡山會師、萬里長征、軍民大生產、開國大典、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等百年黨史中的11個大事件,引導師生以“第一人稱”沉浸式學黨史,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這些紅色情景課堂的集中展演都在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產生了廣泛影響,受到西部網(陜西新聞網)、陜西省廣播電視臺、中國教育在線、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3.傳播策略

常規思政課實踐教學多存在覆蓋面不廣、參與度不高、重形式輕實效以及泛娛樂化等問題,紅色情景課堂針對本科四門思政課程的特點,有的放矢,精準打造內容不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項目,強化學生對不同思政課程的實踐認知,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紅色舞臺劇作為陜西科技大學紅色情景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教學功效的高低關鍵取決于其傳播效果的優劣,因而在創作選題環節就必須將后期傳播納入制作考量中來。

首先,校院積極鼓勵學生自發獨立或成組選擇紅色題材,進行相關創作,參與評優評獎。從傳播角度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紅色歷史、了解紅色故事,接受紅色文化的內向傳播,使學生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不自覺地主動吸收黨史、革命史、新中國發展史的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若有疑惑或困難時,會以問題為導向,自發地通過各種力所能及的方法和途徑找尋答案,如仍然難以解決再求教于思政教師。這樣的教育路徑讓傳統的,具有以一對多、以點對面、漫灌式特點的“思政”大課教學模式,部分轉變為主動出擊、興趣引領、問題導向、教師幫扶的內循環自主模式。

其次,在紅色戲劇展演中引入學生評比機制。一方面促使原創學生更有動力地在戲劇全要素上悉心打磨,以期誕生完成度更高、創新度更佳的優質作品;另一方面,將評獎評優的話語權、決定權交給每個學生,不僅使思政內容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還能在學生之間形成討論,達到人際傳播和二次傳播的效果。

最后,將各個獲獎話劇以視頻的方式進行數字保存并在網絡傳播,在官方賬號成系列地上傳、播放,允許其他個人賬戶和自媒體自由地進行下載、剪輯、傳播等非營利性操作。這樣不僅可以利用新興媒介渠道的流量池將學校學子的藝術風采在大眾接受中內化成學校的“青春活力”“家國情懷”“銳意表達”“關心現實”等符號化形象,還能基于原創首播、校方流量的基礎上,授予大眾對學校紅色話劇視頻資源二次創作的權利,以最大程度地發掘紅色舞臺劇的表達可能、內容價值和傳播潛力。

紅色舞臺劇在“大思政”背景下的建設反思

1.缺乏問題導向

新時代,大學生肩負著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的重任,在該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針對年輕學子所表現出更強的文化素養、更高的精神需求等諸多新特征、新要求,如何既保有傳統思政課程教學所具有的過程“穩定性”、成效“可量化”等優點,又能避免填鴨式教學形式單調、標準唯一、與現實聯系不足等弊端,真正將青年力量吸引過來、喚醒起來、團結起來,這是思政教育改革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紅色舞臺劇在高校實踐過程中,會出現部分重說教、輕故事,重口號、輕實效,重數量、輕質量的情況,使得紅色舞臺劇存在偏離教改目標的可能,難以發揮應有的感染作用。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項目在落實中缺乏問題導向,導致作為教改任務之一的紅色情景劇被任務化、簡單化、表面化。

2.創新動力不足

陜西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輕工特色的高等學校,以工科為主,政史基礎相對薄弱,藝術積淀也有一定局限,而優質紅色舞臺劇從創作到傳播的全過程涉及多學科交叉,對所需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且受制于高校平臺條件限制,難以提供充足的外部獎勵刺激。劇目推陳出新在編導播音專業作為結課作業,主要以課程任務要求出現,難以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創作熱情,因而學生大都會保守地選擇舊有劇本排練,或者對現存紅色影視的片段進行翻排,致使紅色舞臺劇原創程度有限、創新動力較弱,每學期的編排劇目會在主體上出現“炒冷飯”“熱剩菜”的現象。

3.參與范圍有限

紅色舞臺劇在陜西科技大學內的實踐對藝術專業覆蓋較全,但就全校范圍而言,其他學院各專業師生的實際參與度并不夠廣,且參與深度也只有原創或排演學生能得到相對充足的挖掘機會,更多的學生只能以觀眾的視角較為被動地接受。就這一問題,雖然在傳播策略中可通過機制設計進行一定的補充,但也難以改變傳統傳播模式中信源至信宿的基本位置結構。

4.教學模式多變

目前,高校開展的情景化教學普遍屬于教學創新項目,具有實驗性和分散性的特點,下屬的各種課程形式都處于非體系運作和不穩定開展的狀態,紅色舞臺劇亦然。雖然衡量課程的效果建立在學生習得知識的多少與技能掌握的生熟,但課程本身開設和維持成本的高低是該項目能否持續存在的先決條件。紅色舞臺劇的生命力建立在紅色文化資源上,但對紅色文化、革命文化和時代文化的發掘和創造性結合、闡釋等都需要較多的時間成本和創意支撐,如果高校沒有落在實處的常態化運轉教學體系與之相匹配,紅色舞臺劇甚至情景教學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無本浮萍的狀態下,難以做到真正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1.扎實思政教育改革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是為廣大青年知識分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篤學篤行,砥礪奮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社會發展進步貢獻力量。一切思政教改形式的探索都為這一目標服務,因而該目標實現程度的高低也可作為衡量思政教改成效優次的標桿。紅色舞臺劇的特征就是將學生自覺、主動的舞臺劇創作和帶有主題規定性、價值引導性的政治要求進行有機結合。教師“主動讓位”給臺下有想法、有表達意愿的學生,即轉移教學主體,這一方面雖能夠有效釋放思政課堂形式的可能性和內容呈現的多樣性;但另一方面,思政課程負責人和思政課堂主導者身份的分離也讓價值觀念與表現傳達二者間出現了不容忽視的間隙。新興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青年學生,其求新求變的自由創作若缺乏高校思想教育的基礎,可能會出現個性表達與課程要求相偏離的問題。對此,一定要扎實思政教改工作的要求,對紅色舞臺劇項目中的教育任務要有清晰認識,配合建立創作前專題教育、創作中關注指導、創作后綜合評價的成套教育體系,將高校紅色舞臺劇始終作為思政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項目,抓實抓牢舞臺劇的教育性和政治性。

2.重視“情景”教育理念

紅色舞臺劇意在強調“紅色”主題的要求與舞臺劇形式的多樣,而作為情景課堂分支之一的高校紅色舞臺劇,在開展過程中需注重“情景”教育理念的規律性運用。在《物色》篇中,劉勰從客觀外物對人情感的影響作了生動形象的闡述,他指出:“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觀外物的影響之深。王國維則明確指出:“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一切景語皆情語”。前人的洞見道出了“情景”的核心要素:心?,F代情景教學理念的成型也正是建立在心理學教育領域的應用上,將一直以來對科學教育的關注和研究,從教育內容、教學模式、師者素質、學生能力、培養結構等傳統層面轉移到一切要素最終的接受上來,將受教者本身的心理接受規律和不同年齡階段天然形成的接受習慣作為教育方式變更和確定的標準線,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而做好紅色舞臺劇,讓學生有想法、有動力、有成果,首先要做到讓學生有興趣,無論是前期提升紅色舞臺劇教學的趣味性,還是在后期表演中利用舞臺豐富的表現力和自由的假定性吸引學生,都應圍繞學生的“心”開展教學任務。

3.強化舞臺教學基礎

紅色舞臺劇首先是一種教育方式,其次才是藝術創作,它是相對成熟的能夠情景化的文教模式。在陜西科技大學的實踐案例中我們發現,對于紅色舞臺劇創作方式的開發,校方采取的方式普遍歸于同質化的“任務下達”和“比賽評比”。這種具有高度自由的創作引導方式,雖然賦予了學生較強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但最后的舞臺呈現效果往往會受制于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上限和藝術實現能力的下限,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創作中會受到自身藝術素養高低和學?,F有條件的雙重制約。對于后者,外部條件總會處于相對不足的情況,然而舞臺藝術恰恰有還原現實的寬容度,不論是利用有限的道具還是配合細膩的表演,都是對舞臺藝術能力的挑戰。所以要想講好“紅色故事”,講述故事的敘事方法和表現故事的視覺化本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此,高校應該配備相關指導教師,組織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使學生心中的好想法、好點子能在聚光燈下有好效果、好結果。

結 ?語

紅色舞臺劇具有時代性和真實性的特點,將該藝術形式作為情景教學的內容之一,有機融入實踐教學,通過情景創設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有助于推進第一課堂理論教學與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大學思政教育中,可以舞臺劇藝術為渠道、以紅色精神為內涵,將情景教學與藝術創作相結合,通過多樣的傳播手段,探索一條學生自主吸收、自主創作、自主傳播的新通路。高校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一些代表性的問題,依據實際經驗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對策,促使紅色舞臺劇教學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岳婷婷.情景教學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效研究——以“紅色情景課堂”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1):37-39.

[2]賈冀川.論20世紀中國“紅色戲劇”[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109-115.

[3]徐明君.紅色戲劇表演的文化解析[J].戲劇文學,2014(5):41-44.

[4]儲德峰.高?!按笏颊苯逃J降奶卣骷袄砟頪J].中國高等教育,2012(20):34-36.

[5]陶媛.校園紅色舞臺劇以美育人的價值及實踐創新研究[J].四川戲劇,2022(4):166-168.

(林梅、王應汶: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大思政情景教學應用策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模擬情景 重在參與
有效創設“情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提高
運用情景會話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性研究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的應用淺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