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

2023-06-15 06:08蔡婉琪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3期
關鍵詞:混合模式混合式教學

[摘 ?要]作為近年來的教學改革熱點,混合式教學經常被簡單等同于融合了線上資源與線下授課方式的教學,這一理解顯然是片面的。常見的混合式教學包括以下四種混合形式:翻轉課堂、流動式學習中心、整體流動、彈性混合。有效的混合式教學必須具備以下五個要素:科技應用——運用科技手段改變學習方法。線上融合-——將線上、線下活動進行整合。數據實踐——利用數據實踐的結果指導教學。個性學習——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在線互動——通過互動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五項要素中,科技應用為基礎要求,其他四項要素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混合有效性 ?混合模式

引 ?言

雖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在前數字時代已經足夠了,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大數據時代的全面來臨,傳統的教學已經無法最高效率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萍歼M步不可逆轉的趨勢增加了對更多數字時代特定教育手段的需求。在新冠疫情全球性暴發之前,數字教育就已經在各國的教育領域展開,疫情的來臨只是加速了學校對于教育方式的改革。由于新冠病毒的傳播強制要求人們保持社交距離,這一結果對包括教育在內的每個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學生和教師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從而產生了有助于避免社交互動并同時確保繼續進行優質教育的方法,如微課、虛擬教室、在線知識庫、直播授課等。不可否認,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疫情加速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融合,這場危機同時為傳統課堂引入數字學習打開了大門。

現階段各大高校的混合式教學已經證明,混合式教學對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都更具靈活性,未來混合式教學終將成為教育領域常態的組成部分,以確保學生獲得更加實用和便捷的學習體驗。

混合式教學的概念、優勢、模式

1.混合式教學的概念及優勢

混合式教學作為教師并不陌生的概念,經常被片面理解為融合了線上資源與線下授課方式的教學就是混合式教學。那么,混合式教學就是“線上+線下”嗎?答案是否定的。想要探究一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是否有效,就必須從明確“混合式”這一概念開始。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的優勢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它具備以下3種特點:①部分學習活動發生在線上,學生在學習的時間、地點、路徑、速度上有一定的控制權;②部分學習活動發生在受監管的實體位置;③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路徑與未來發展。

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可以歸納為“The 7 Ps”,即“Participation人人參與”、“Pacing學習速度可調節”、“Personalization課堂設計個性化”、“Place地點不受局限”、“Personal Interaction強調個人互動”、“Preparation課堂準備更充足”、“Practice with Feedback及時反饋優化學習”。

2.混合模式

混合式課堂具有多種模式,常見的有以下四種:翻轉課堂、流動式學習中心、整體流動、彈性混合。

翻轉課堂。這一模式的特點為:①學生在線上進行知識輸入。②學生和教師在線下討論、活動、反饋。其優勢可以概括為三點:①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②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③便于進行形成性評價。

流動式學習中心。這一模式的特點為:①課堂分為數個學習中心。②學生在規定時間流轉。③至少一個學習中心為線上學習。其優勢為:①課堂容量由大變小。②活動、任務形式多樣增強學生參與度。③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性強,方便給予學生個性化反饋。

整體流動。這一模式的特點為:①學生進行兩點流轉。②學生以班級為整體流轉。③便于教師操縱,方便課堂管理。其優勢可以歸納為:①將線上資源融入整體課堂。②節省流轉時間,容易控制流動節點。

彈性混合。這一模式的特點為:①絕大部分學習發生在線上。②需要教師進行大量課前準備工作。③沒有固定的線下學習時間、地點、形式。其優勢為:①學生決定線下學習的時間、形式,自主性強。②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教師可進行一對一輔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該模式下學生具有高度主導性,教師需要設置線上考核,由考核結果決定線下學習的對象、規模、形式、時間等,以保證學習效果符合預期。

混合式教學的有效要素

基于以上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如何才能保證在實踐時自己的混合式教學是有效的呢?一門有效的混合式教學必須滿足“4要素+1基礎”,即線上融合、數據實踐、個性學習、在線互動、科技應用,其中科技應用指運用科技手段改變學習方法。

1.線上融合

有效的混合式教學必須將線上、線下活動進行整合。選擇課堂活動時,需要保證線上與線下活動相互輔助,不能獨立存在。教師在選擇課堂活動后,需要用PICRAT框架評估混合式教學活動是否有效,以調整混合比重、形式、內容等(如圖1)?!癙IC”為該評價框架的縱軸,指向學生與線上活動的關系;“RAT”為橫軸,指向線下活動與線上活動的關系,教師可以按照自己教學活動的特點將活動定位在坐標系中,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活動應處于該坐標系的右上角。

2.數據實踐

有效的混合式教學能夠利用數據實踐的結果指導教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數據平臺,并將這一平臺融入到課程考核中,以平臺提供的考核結果來優化調整教學。調整教學的步驟可以概括為“AAA三步法”:第一步,Ask——問數據問題;第二步,Analyze——數據分析出答案;第三步,Act——用行動調整教學。

3.個性學習

有效的混合式教學必須能夠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這里的個性化分為目標個性化、考核個性化、活動個性化,教師可以采用前測以了解學生,并在前測結果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基于這些個性化的目標配備不同的考核與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與發展。

4.在線互動

有效的混合式教學能夠通過在線互動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常見的互動類型為:①學生——學習內容;②學生——教師;③學生——學生。教師可以根據這三種類型來設計課堂互動。如何才能保證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參與討論,認真思考?這就需要教師明確以下兩點:①學會提問;②合理分配學生角色。首先,有效的互動與討論必須由合適的問題為引導,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為了避免小組討論時部分學生的“搭便車”行為,教師需要在開始討論前賦予每位學生一個小組角色,保證學生完成自己角色內的任務。問題可以分為10種,由易到難分別是總結類、優先類、假設類、擴展類、因果類、行動類、診斷類、對比類、挑戰類、探索類;角色可以分為5種,分別是總結者、發現者、連接者、質疑者和推進者。與布魯姆目標分類相對應。

需要強調的是,想要確保在線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給予學生有意義且及時的反饋。有意義的反饋可以形象地概括為“反饋漢堡Feedback Hamburger”(如圖2),教師在給學生反饋時,需要遵從“稱呼學生姓名以建立紐帶——準確夸贊任務完成中的優點——提出所需改進的地方——總體評價——給予學生幫助”的順序。

基于差異教學的混合式課程改革

《英語教學法》是英語專業技能類必修課程,其授課對象為英語專業已經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能夠無障礙地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交流的大三學生。該門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具備中外教學方法與技巧、設計新型英語課堂、進行跨學科英語教學、成為具有人文素養和國際化視野的英語教師。

1.進行學情分析,確定采用差異教學和混合式教學

在課程設計之初,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發現學生普遍關注英語教學問題,希望學習實用、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動力不足,教師無法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原有的課堂模式、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單一老舊,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提出的思路是:改變課堂模式,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目的地分組進行差異化教學,同時采用翻轉課堂和流動式學習中心將課堂變為混合式;調整考核形式和內容,強調形成性評價和學科融合英語教學,讓英語教學走出“學英語”,突出靈活性、實用性、挑戰性、創造性。(見下表)

根據調研結果,教師調整了課程目標和授課內容,增加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話題,如怎樣讓第一堂課不冷場、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吸引學生興趣等。整個課程設計以就近發展區、多元智能、建構主義、內部動機作為理論支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了差異化教學與混合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按照學生調研結果把一個班的學生按學習能力水平劃分為5組,保證每組都有學習能力較強的推進者和學習能力較弱的總結者。接著,老師將課程考核內容劃分為語言描述類、繪畫設計類、動手制作類、文字呈現類、演講辯論類、視頻總結類。按照該課程的項目式考核要求,學生需要以組為單位在課程結束時提交兒童英語教室設計模型。整個課程中依次分步驟完成題目確定、文獻搜集、題目展示與辯論、設計草圖繪制、動手制作模型、文字呈現設計理念、現場辯論比賽與投票、制品總結反思。在授課方式上,本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關于教學方法理論知識部分,采用教師錄課與觀看名師名課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完成理論知識輸入與吸收,依托于暢課平臺監管學生的線上學習過程,再在線下課堂通過課堂活動檢驗學生的線上學習效果;第二,采用流動式學習中心的模式,將課堂分為3個30分鐘,第一個30分鐘用來進行教師講授,第二個30分鐘用來進行小組制作,最后一個30分鐘用來進行線上信息搜集與教師答疑。通過這樣的混合模式縮小課堂規模,將原本1名教師在固定時間段教授1個班的現狀優化到1名教師在固定時間段教授1個組,從而幫助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了教學效果。

2.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形式設計課堂活動

線上線下融合的課堂活動是保證混合式教學有效性的第一要素,為了確保教師選擇的課堂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與成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多挑選學生參與度高、反饋積極的幾類混合式課堂活動,如虛擬辯論、幕后采訪、解決熱點問題、視頻回憶重塑等。以虛擬辯論為例,學生在網上搜集名人觀點,理解并總結觀點后,自己撰寫辯論稿,將該名人作為自己的虛擬對手進行辯論,最后將自己的辯論過程錄制為視頻上傳到網絡,與原版名人視頻作對比,學生在這項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影響力。除此之外,視頻回憶重塑是一項有趣的檢驗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制作不帶教師講解原聲的視頻,再由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給視頻重新配音,教師通過觀看學生的配音視頻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進行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課堂活動時,學生不再是被動參與,而是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提升了線上學習的學習效果,教師也能從學生的表現中及時調整下一步教學內容和方式。

3.課程改革效果評價

學生成績提升。對比采用傳統授課形式的2016級學生,參與混合式教學改革的2017級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增長,課程平均分為82分,63%的學生成績位于80分以上。

學生的學習投入度高。改革前本課程的學期總訪問量維持在4000到6000。改革后的課程一學期的總訪問量達到142052,參考資料查看及下載次數達到10307,音視頻教材觀看次數達到4128,作業提交次數達到1015,發表帖子的次數達到964。

結 ?語

實踐證明,采用混合式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且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已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在當下的大數據時代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及學生的學情,選擇適當的線上學習平臺融于課程。當然,在混合式教學的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一,建立完整的評價方式。由于混合式教學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在監控和評估他們的學習效果時需要有清晰明確的量規,通過提供明確的期望和清晰的路徑可以幫助學生監控他們的進度。第二,保證線下學習和交流。由于在線學習使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遠程交流較多,有時會導致教師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關注。教師應該平衡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關系,保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營造有粘性的學習氛圍。第三,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受學習環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并非所有學生都具有在線學習或使用必要技術的經驗。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確保學生可以正確使用線上學習平臺觀看學習資源,進行討論并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陳小崢.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高職英語課堂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以U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實踐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0):187-188,193.

[2]王欽富,劉怡軒,王耀.學生主體視角下免疫學翻轉課堂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190-191.

[3]張志敏.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10):181-183.

[4]DAVIS B.Tools for teach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9.

[5]GRAHAM C,BORUP J,SHORT C,ARCHAMBAULT L.K-12 blended teaching: a guide to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online integr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19.

[6]TOMLINSON C,MOON T,CALLAHAN C.How well are we addressing academic diversity in the middle school[J].Middle School Journal,1998(3):3-11.

[7]TUCKER C,WYCOFF T,GREEN J.Blended learning in action:a practical guide toward sustainable change[M].Thousand Oaks:Corwin Press,2016.

(蔡婉琪:西安歐亞學院)

猜你喜歡
混合模式混合式教學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整合突破,奮勇前進
探討創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職業教育課程的現代教學策略的實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