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氣副詞“必定”和“勢必”的語義韻研究

2023-06-15 07:20葉明慧周靜
現代語文 2023年2期
關鍵詞:主觀性

葉明慧 周靜

摘? 要:以北大CCL語料庫、國家語委語料庫的語料為素材,從語義韻角度出發,對現代漢語中表推測的語氣副詞“必定”和“勢必”的主要差異進行探討。兩者的差異體現在四個方面:類聯接特征、語義趨向、主觀傾向性、語篇分布及特征?!氨囟ā焙汀皠荼亍彼w現出的差異性,是影響其語義韻強度和語義韻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需要著重加強訓練的部分。

關鍵詞:“必定”;“勢必”;語氣副詞;語義韻;類聯接;語義趨向;主觀性

1987年,Sinclair首先從動詞短語“set in”的典型搭配方式中發現了語義韻(semantic prosody)這一現象[1];1993年,Louw對語義韻概念進行了界定[2]。目前,學界廣泛認可的語義韻分類主要是來自于Stubbs的觀點[3],將之大體分為三類:積極語義韻、消極語義韻和中性語義韻,也可以稱為“語義韻極性”。值得注意的是,語氣副詞是對國際中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詞類,也是中高級別學習者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從語義韻這一角度出發,探索現代漢語語氣副詞教學,對于學習者更加準確地理解同義副詞的差異、把握同義副詞的用法,均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的各種漢語詞典解釋中,“必定”和“勢必”都可以表達必然性的判斷,表示客觀事物發展的確定不移,或者是主觀推測的確鑿無疑。兩者在詞典解釋中的主要差別為:“必定”還可以表示意志的堅決,而“勢必”在作出推斷時往往是“根據形勢”。同時,我們也發現,大部分詞典只對這類語氣副詞進行了意義上的解釋,有時還采用了互釋的方法,但并未對其搭配上的異同進行描述或比較。有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對“必定”和“勢必”的對比考察,探討它們在類聯接、語義趨向、語篇分布等方面的語義韻特征及差異性。

一、類聯接特征

語義韻傾向對共現詞語有一定的限制,在類聯接上能夠通過高頻搭配詞顯現出來。所謂“類聯接”,是指詞類、句子類以及其他語法范疇間的內在關系。建立詞語的類聯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詞語在句中的位置,共現詞語的詞類,關鍵詞共現的詞類或結構。在這三個方面中,我們考察了“必定”和“勢必”的高頻搭配,并總結出典型搭配的形式和特征,由此發現“必定”的類聯接要多于“勢必”。

(一)“必定”的類聯接特征

在CCL語料庫中,“必定”共有5210條語料;在國家語委語料庫中,“必定”共有216條語料。結合兩個語料庫的數據,可以得出其右側高頻搭配詞頻率。具體如圖1所示:

根據圖1中的相關數據,可以得到“必定”的右側高頻搭配詞及其詞性,從頻率高低來看,“必定”的類聯接主要有四種。

1.必定+V/VP

該類聯接在“必定”的總語料中占比最大,它所搭配的高頻動詞有兩類:能愿動詞和表存在或趨勢動詞。例如:

(1)他堅信那塊地從長遠來看必定能賺大錢。(張劍《世界100位富豪發跡史》)

(2)一個工業部門生產方式的變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門生產方式的變革。(馬克思《資本論》)

該類聯接中的能愿動詞與后面的結構共同構成某種趨勢,“必定”所在的部分或小句成為對前提情況的趨勢判斷,如例(1)所示。另一類常用動詞是表示趨勢或引向結果的動詞,主要有“存在”“導致”“引起”“成為”等,它們與其后的成分共同構成“必定”推斷的某種趨勢結果,如例(2)所示。

2.必定+判斷動詞+NP/AP/VP

該類聯接中的高頻動詞主要以“是”和“有”為代表,例如:

(3)人太奸詐了老用心思琢磨別人,就不可能長胖,必定是尖嘴猴腮;只有心眼厚道的人才能心寬體胖,腆出大肚子來。(陳廷一《宋氏家族全傳》)

(4)這種設地自限、畫地為牢的結果必定是坐井觀天,夜郎自大。(《人民日報》,2002-04-25)

(5)凡有基督教的地方,就必定有十字架。(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在該類聯接中,如果“是”后面是名詞性結構或動詞性結構,“必定”所在的小句一般是判斷的某種結果,前面往往有得出這一結果的條件,如例(3)所示。如果“是”后面是形容詞性結構,那么“必定”所在的小句往往是對前述情況的某種評判,如例(4)所示?!坝小焙竺鎰t往往是表示某種存在的成分,“必定”所在的小句是對前述情況作出的肯定推斷,如例(5)所示。

3.必定+adv.+VP/AP

該類聯接中的高頻詞主要有否定副詞“不”,時間副詞“已”“已經”“將”,程度副詞“更”“很”。例如:

(6)西門玉霍然起身,反手拔劍,動作干凈利落,大家雖然還未看到他出手,已知道他劍法必定不弱。(古龍《小李飛刀》)

(7)我本來以為他必定已飽經滄桑,誰知他說來話卻那么天真,那么老實。(古龍《小李飛刀》)

(8)如心一向是個小大人,換一個比較天真的女孩,也許會以為將來的人必定更好,不,如心卻知道不一定。(亦舒《紅塵》)

在該類聯接中,“必定”所在的小句表示對某種結果或趨勢的否定性推斷,常用否定副詞“不”,如例(6)所示。對已然或未然情況的推斷,則常常使用時間副詞“已”或“將”,如例(7)所示。當表示對肯定性判斷在程度上的加強時,則多使用程度副詞,如例(8)所示。

4.必定+prep.+V/VP

該類聯接在“必定”搭配的總語料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中,介詞往往是“在”“為”“對”等,表示產生某種肯定推斷的范圍或作用。例如:

(9)李子若是到路邊采山楂時,孫四海必定在旁邊緊緊守護著。(劉醒龍《鳳凰琴》)

(10)祖國大陸綜合力量持續發展,必定為最終實現兩岸統一創造更為雄厚的基礎。(中國新聞網,2001-12-25)

(11)他每天走入書房,或是由外面歸來,必定對三幅像分別行注目禮,同時口中念念有詞,那情景是令人感動的。(陳廷一《蔣氏家族全傳》)

(二)“勢必”的類聯接特征

在CCL語料庫中,“勢必”共有4196條語料;在國家語委語料庫中,“勢必”共有155條語料。結合兩個語料庫的數據,可以得出其右側高頻搭配詞頻率。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勢必”的典型搭配詞及其共現頻率

根據圖2中的相關數據,可以得到“勢必”的右側高頻搭配詞及其詞性,從頻率高低來看,“勢必”的類聯接主要有三種。

1.勢必+(V)+VP

該類聯接特征十分明顯,“勢必”所搭配的高頻動詞主要有兩類:能愿動詞和表趨勢或效果動詞,一般位于句中位置。例如:

(12)比如公司員工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而你卻非要按時來按時走,一分鐘都不愿在公司多呆,這種工作習慣勢必會影響你在其他員工心目中的印象。(沈倩《生活健康密碼》)

(13)如果他繼續讀書勢必要給母親增加負擔,于是他悄悄動了外出謀生的念頭。(竇應泰《李嘉誠家族傳》)

(14)新年一過,組織就要擴張,到那時候沒有經理無論如何是不行的,勢必影響業務部門。(李可《杜拉拉升職記》)

(15)英國政府認為,盡管這個方案可能有別的一些優點,但它勢必引起英國政府所提建議要避免的那些困難。(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該類聯接中的高頻能愿動詞主要是“會”和“要”,能愿動詞所在的動詞結構是基于前述情況的推斷,如例(12)、例(13)所示。其他高頻動詞往往是引出后面表示趨勢或效果的成分,主要有“影響”“造成”“導致”“引起”“受到”“出現”“產生”“帶來”等,在“勢必”之前一定有對作出這一判斷的交代,如例(14)、例(15)所示。

2.勢必+adv.+VP

該類聯接的顯著代表是“勢必+將”的形式,往往用于對未來趨勢的肯定性推斷或對某種假設所造成的結果的肯定性推測。例如:

(16)因此,你的計算結果勢必是以一系列嵌套的假設為基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引起爭議。(比爾·布萊森《萬物簡史》)

(17)可以預料,在非統組織和非洲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趨勢必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人民日報》,1996-07-10)

在該類聯接中的高頻搭配中,既有表示強調的“是……的”形式,如例(16)所示;也有引出趨勢結果動詞或相應成分的,如例(17)所示。

3.勢必+prep.+N+VP

該類聯接中的高頻介詞主要有“對”“給”“在”,前面一般有引發某種推斷的條件。例如:

(18)這次戰斗勢必對最近地中海地區的戰局產生重大的影響。(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19)萬一發生此事,便將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潛在的危險,而且勢必給德國人控制這兩艘艦只開辟道路。(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20)這位先生倘若定全年的報紙,勢必在第二年的除夕才看得了上一年的新聞。(施蟄存《浮海雜綴》)

這種搭配也經常出現在假設復句中,往往表示對某一對象或在某種范圍內即將發生的趨勢的肯定性推斷,“勢必”所在小句的前提條件可以是已經發生的某種情況,如例(18)所示;也可以是對某種假設性條件所造成的后果的推斷,如例(19)、例(20)所示。

二、語義趨向

可以說,意義往往不僅是屬于單個詞語的,而且是存在于整個語境中的。在語義韻研究中,關鍵詞本身可能受到褒貶詞性影響而具有的積極或消極的特征并非關鍵,重要的是整個環境內典型搭配詞所顯示出的語義特征,該特征能夠揭示出關鍵詞的語義趨向,并指向一定的語義韻。盡管語義趨向和語義韻的研究對象不同,但它們之間的確是密切相關:一方面,關鍵詞的語義韻轄制了搭配詞的選擇;另一方面,搭配詞的語義趨向又決定了關鍵詞的語義韻。通過上文對“必定”和“勢必”各自的類聯接考察,可以發現,經常與該類語氣副詞搭配并且呈現出差異性的詞語主要有三類:能愿動詞、引出某種趨勢或結果的動詞和表示時間的副詞。在具體的搭配上,“必定”和“勢必”又呈現出不同的語義趨向,并直接影響到兩者的語義韻特征。

(一)能愿動詞

在與能愿動詞的搭配中,兩個關鍵詞與“會”“要”的搭配都較為顯著。其中,“會”在句子中主要是預示某種不好的情況即將發生,是對前述情況的消極性推測;“要”往往表示對某種行為或措施的希望,在語句中偏于中性。在CCL語料庫中,“必定會”有787例,“勢必會”有583例,“必定要”有494例,“勢必要”有367例。綜合兩個詞語在CCL語料庫中的總語料數來看,搭配頻率大體相當。

在與“能”的搭配上,兩詞則具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在CCL語料庫中,“必定能”有159例,其搭配較為常見;而“勢必能”僅有5例,其搭配并不多見。能愿動詞“能”往往具有達成某種結果或愿望的積極性語義成分,從而使整個推斷語境呈現出積極態度,就此而言,“必定”在語義趨向上要比“勢必”更為積極一些。

(二)引出某種趨勢或結果的動詞

通常情況下,這類動詞在句子中主要是用于引出后面的某種趨勢或結果。在與“必定”和“勢必”的搭配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本身較為中性的動詞和本身具有消極語義傾向的動詞。所謂“較為中性的動詞”,是指后面既可以引出積極結果、又可以引出消極結果的動詞,如“存在”“產生”“發生”等,這類詞語在與兩個關鍵詞的搭配中沒有明顯的差別。

所謂“具有消極語義傾向的動詞”,是指引出的結果往往是不利的、負面的,如“導致”“遭到”“造成”“影響”等,從而使整個語境呈現出一種消極性或批判性的意味。在與這類詞語的搭配上,“必定”與“勢必”體現出較大的差別。在CCL語料庫中,“必定導致”僅有15例,“勢必導致”則有131例;“必定影響”僅有8例,“勢必影響”則有288例。由此可以看出,“勢必”在語義趨向上要比“必定”更為消極。

(三)表示時間的副詞

這類副詞在與推測類語氣副詞的高頻搭配中主要有兩種:表示已然的時間副詞和表示未然的時間副詞,前者以“已”“已經”為典型代表,后者以“將”為典型代表。在CCL語料庫中,“必定已”有23例,“勢必已”僅有5例,這表明“必定”更多用于對已發生情況的推測。同時,“必定將”僅有12例,“勢必將”則有148例,這表明“勢必”通常用于對未然情況的假設性推斷。結合兩種時間副詞的情況來看,“勢必”的語義趨向具有較強的“表未然”特征。

三、主觀傾向性

沈家煊指出,“主觀性”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成分,即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和情感,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印記[4]??梢哉f,詞語的主觀性同樣是一種語言的自我印記,在表現形式上亦有差異。語氣副詞往往從意義上表達說話者的意見或態度,它本身就體現出一定的主觀性,這也是語氣副詞與其他副詞的根本區別所在。推測類語氣副詞表示的是說話者根據一定情況作出的推測,這其中既有客觀依據也有主觀判斷,因此,在該類詞的使用中往往帶有語言的自我印記和客觀依據。所謂“主觀性標志”,就是指語句中能夠體現出其主觀傾向的標記。結合語義韻研究對于關鍵詞左右搭配詞的考察方法及現代漢語虛詞的使用特點,“必定”的主觀傾向性要明顯高于“勢必”。這一結論主要是通過對三個主觀性標志詞的考察而得出的,這三個主觀性標志詞是:人稱代詞、心理動詞和句末語氣詞。

(一)與人稱代詞的共現

推測類語氣副詞是說話者對某種趨勢或情況的肯定性推斷,同時也是說話者表達確定性判斷時所采取的一種語言手段,因此,它們往往出現在說話者分析判斷的言語中。我們對CCL語料庫中人稱代詞與“必定”“勢必”的共現頻率進行了統計,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必定”與人稱代詞的共現頻率要高于“勢必”。為了進一步驗證數據的可信度,我們又對國家語委語料庫中的所有庫存語料進行了統計,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勢必”與人稱代詞的搭配幾乎沒有,這也說明了“勢必”一詞在客觀性上的表現最強。這一結果和CCL語料庫中數據所反映的趨勢基本一致。

(二)與心理動詞的共現

心理動詞是反映人們心理活動的動詞,也是一種表示心理意義或認知意義的動詞。當這類詞語與“必定”“勢必”共現時,前面往往有該心理動作的主語。當“想”“認為”“知道”“相信”“覺得”等出現在謂語之中時,該語句便具有了較為明顯的主觀性色彩。根據葉明慧對推測類語氣副詞的統計方法[5],對“必定”和“勢必”與主要心理動詞的共現數據進行統計,得到了二者與心理動詞在共現情況上的頻率差異。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在與心理動詞的共現上,“必定”的共現比例遠大于“勢必”,這也反映出“必定”的主觀性傾向要大于“勢必”。

(三)與句末語氣詞的共現

就漢語而言,語氣詞往往依附在句子之后,表示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其中,句末的語氣詞能夠表達各種感情,對它前面的句子起著賦予主觀語氣的作用。典型的句末語氣詞包括“啊”“嗎” “吧”“呢”“了”“的”等。我們分別通過CCL語料庫和國家語委語料庫,對“必定”“勢必”與句末語氣詞的共現情況進行了考察。具體結果如表4

所示:

在表4中,“+”表示存在該類共現情況,“++”表示該類共現情況較多,而“-”則表示不存在該類共現情況??梢钥闯?,“必定”與句末語氣詞的共現范圍非常廣,基本上所有的句末語氣詞都能與之共現?!皠荼亍钡墓铂F范圍則很小,只有“了”和“的”能夠與之共現。其中,具有高度確信功能的語氣詞“的”,往往出現在典型的“語氣副詞+是+名詞性結構/形容詞性結構”的類聯接句型當中,但“勢必”與之搭配的情況也較少。就此來說,“勢必”在體現主觀語氣的句子中并不常見。

綜合三種主觀性標志的考察結果,可以發現,在主觀傾向性上,“必定”要強于“勢必”,“勢必”受到的限制較多,客觀性也相對較強。

四、語篇分布及特征

丁金國指出:“語篇一經產生,就天然地伴隨著三種東西:語義、語體和風格?!盵6]在語篇中,不同的語體和風格會造成語篇表達功能的不同,這也會影響到其語境中單個詞語的語義韻。詞語的語義韻也因語篇類型的差異而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對于說話者的認識的考察,我們主要是針對詞語所在語篇所體現出的客觀描述和主觀認識來分析其主觀傾向性。

基于本文語義韻研究的需要,筆者將所考察的語篇類型定為三種:新聞報刊、文學作品和應用文。筆者對CCL語料庫中的語料來源進行了語篇類型的統計,得到了“必定”與“勢必”的語料數量。具體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勢必”在新聞報刊語篇中的使用要多于“必定”,而“必定”在文學作品和應用文語篇中的使用均多于“勢必”。在具體的語篇分布中,兩個詞語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并對其語義韻特征產生了一定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前文中我們提到的主觀性標志詞語,如“我們”等,在新聞語篇中,多是交際主語標記語。正如董育寧所指出的:“這里的標記語與對話中的人稱代詞不同,它們只是虛指,并無命題意義,作用是語用的?!盵7]

(一)“必定”的語篇特征

我們通過考察CCL語料庫中“必定”的使用情況,得出它在各種語篇類型中的大致分布情況,具體如圖4所示:

從圖4可以看出,“必定”在新聞報刊與文學作品中均占有較大的比例。同時,在新聞報刊和文學作品中,“必定”要相對口語化一些。例如:

(21)不管出現什么情況,中方都將堅定不移地按照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辦事,“一國兩制”必定能夠實現。(《人民日報》,1994-09-20)

(22)分析家們認為,共和、民主兩黨圍繞經濟刺激計劃的數額和具體內容必定還有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新華社,2001-10-24)

(23)燕南飛道:“你讓我走,只因為你知道我必定會來?”(古龍《天涯·明月·刀》)

(24)他又高興起來,以為只要自己省吃儉用,再加上神佛的保佑,就必定會一順百順,四季平安?。ɡ仙帷墩t旗下》)

在例(21)、例(22)中,“必定”所處語境雖然都是新聞,但卻有一定的主觀性標記;到了例(23)、例(24)中,其主觀性就更加明顯了??梢?,在這兩種語篇的使用語境中,“必定”往往沒有強烈的客觀性,而是易于受到說話者主觀的影響,其語義傾向也體現出一定的主觀判斷性。

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語篇中,“必定”受到語篇科學性和客觀性的限制,在主觀性上面并沒有明顯的體現,整體語境也偏向于客觀實際,呈現出一種中性趨勢。例如:

(25)實驗已經證實電磁場的響應傳遞速度等于光在非實物空間中的傳播速度,采用電磁場來增加電子的運動速度,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必定小于光在非實物空間中的傳播速度。(程穩平、程實平《21世紀的牛頓力學》)

(26)由于哲學講的是內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學必定與政治思想不能分開。(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二)“勢必”的語篇特征

我們通過考察CCL語料庫中“勢必”的使用情況,得出它在各種語篇類型中的大致分布情況,具體如圖5所示:

由于“勢必”的客觀性特征較為顯著,因此,在實際的使用中,它體現出更多的限制。與“必定”相比,“勢必”在新聞報刊和經濟理論語篇中具有較強的區別性?!皠荼亍蓖\用在較為正式的場合,因此,它在政治經濟性論著和政論型新聞稿件中經常出現,多是外交事件、國計民生報道或國家決策判斷。例如:

(27)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問題上推行的擴張政策不僅嚴重破壞中東和平進程,而且勢必使中東地區重新回到動亂和恐怖之中。(《人民日報》,1998-07-30)

(28)經驗表明,不顧條件地盲目擴大鎮的建設,勢必給農民造成危害,給國家造成損失。(新華社,2003-03-08)

(29)毫無疑問,當人民貧病交加的時候,地主階級的錢袋勢必受到損害。(曼昆《經濟學原理》)

在上述用例中,“勢必”的使用語境帶有很強的客觀性色彩和批判性色彩,有顯著的標志性詞語,如例(27)中的“嚴重”“動亂”“恐怖”,例(28)中的“盲目”“危害”“損失”等,都是負面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聞報刊語篇中的“勢必”具有明顯的消極語義韻特征。在經濟理論的相關語篇中,“勢必”呈現出和新聞報刊語篇的相似一面,但整體語境要比新聞報刊更為中性和緩和一些,如例(29)雖然也是對消極趨勢的推斷,但并沒有強烈批判的意味。

五、語義韻強度及差異性比較

所謂“語義韻強度”,是指關鍵詞表達積極或消極索引行頻數與總頻數的相對比值。這里主要是采用了李芳蘭、衛乃興等學者的計算方法[8],其計算公式為:PS(pos)=Fpos./Fn.;PS(neg.)=Fneg./Fn.其中,PS表示語義韻強度,Fpos.表示積極傾向索引行的頻數,Fneg.表示消極傾向索引行的頻數,Fn.則是關鍵詞的索引總頻數。

在國家語委語料庫中,“必定”作為語氣副詞的索引行共216行,其中,43行顯示明顯積極傾向的態度意義,41行顯示明顯消極傾向的態度意義,其余無明顯態度意義的132行則作為中性處理。據此,“必定”的積極語義韻強度為0.20,消極語義韻強度為0.19,中性語義韻強度為0.61?!皠荼亍弊鳛檎Z氣副詞的索引行共155行,其中,僅2行顯示明顯積極傾向的態度意義,93行顯示明顯消極傾向的態度意義,其余無明顯態度意義的索引行則作為中性處理。據此,“勢必”的積極語義韻強度為0.01,消極語義韻強度為0.60,中性語義韻強度為0.39。在計算出兩個詞語的語義韻強度基礎上,得出了語義韻強度對比圖。具體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盡管中性語義韻在整體中占據主要地位,但三種語義韻在“必定”和“勢必”的使用中體現出明顯的差異:“勢必”的消極語義韻最強,“必定”的積極語義韻多于“勢必”。這樣的差異性與每個詞語所體現出的具體語義韻特征有關,結合上文中所提到的典型搭配、語篇分布等因素來看,“必定”與“勢必”的語義韻特征與它們的類聯接、語篇語境密切相關。其中,主觀性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該類詞語所體現出的語義韻強弱,如“必定”既有主觀性又有客觀性,整體上呈現出較為中性的語義韻特征,而“勢必”的客觀性最強,其消極語義韻特征也最為明顯。同時,“必定”的主觀性要高于“勢必”,因此,在積極語義韻中的體現也比“勢必”更加突出。

總之,“必定”和“勢必”在語義韻考察中具有比較明顯的區分度,我們對兩個詞語的主要差異進行了歸納,具體如表5所示:

通過一系列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在類聯接特征方面,“必定”和“勢必”體現出一定的共性,它們都能夠與能愿動詞、引發趨勢或結果的動詞和時間副詞搭配使用。但在具體的搭配中,“必定”的類聯接特征要更為靈活一些。在語義趨向方面,“必定”多與中性和偏積極傾向的語言結構搭配,而“勢必”則多與消極傾向的語言結構搭配。同時,“必定”在主觀性傾向上明顯強于“勢必”,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勢必”往往出現在新聞報道語篇中,整個語境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批判色彩。

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籠統的解釋或是互釋容易造成二語學習者的理解失誤,從而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出現偏誤。以本文所研究的語氣副詞為例,對外漢語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先展示具體詞語的本義,然后創設語境,讓學習者領悟詞語所要表達的內涵義。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例句為學生營造識記該詞語的語境,比如,在講解“勢必”一詞時,要著重強調其消極語義韻特征,提醒學生該詞的使用語境和場合,避免出現將“勢必”用于口語化或者較為積極的表達中。針對存在一定使用差異的同義詞語,要進行在不同語境中的替換對比設計,通過比較這一方法,讓學生感受不同詞語間語義韻的差異,從而更準確地指導學生在實際寫作中的遣詞造句。例如,將“必定”和“勢必”進行對比,讓學生學會在更為口語化的寫作中使用“必定”一詞,而在具體的應用文寫作,尤其是較為嚴肅莊重的新聞寫作中使用“勢必”一詞。也可以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將同義詞的不同用法進行語篇類型的區分,讓學生了解不同語篇類型所需要的不同語言風格,從而在使用詞語時能更好地與語篇類型相結合。

參考文獻:

[1]Sinclair,J.The Nature of Evidence[A].In Sinclair,J.(ed.).Looking Up: An Account of the COBUILD Project in Lexical Computing[C].London:Collins,1987.

[2]Louw,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A].In Backer,M.,Francis,G. & Tognini-Bonelli,E.(eds.).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

[3]Stubbs,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6.

[4]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

[5]葉明慧.現代漢語推測類語氣副詞的語義韻研究——以“必”類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6]丁金國.語篇學的構建及其分析原則[J].當代修辭學, 2016,(4).

[7]董育寧.新聞評論語篇的語用標記語[J].修辭學習, 2007,(5).

[8]李芳蘭,衛乃興.語義韻屬性再探究——基于漢語語料庫的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4).

The Semantic Prosody Research of the Inference Modal Adverb “Biding(必定)” and “Shibi(勢必)”

Ye Minghui1,Zhou Jing2

(1.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2.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10, China)

Abstract:Building on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and semantic prosody theories, this research studies speculative tone adverbs by drawing upon data from a large-scale corpus. More specifically,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wo representative tone adverbs, “biding(必定)” and “shibi(勢必)”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ds rhyme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colligation, semantic trend, subjectivity,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our part, “biding(必定)” and “shibi(勢必)” is the differences embodied by its semantic strength of rhyme and the semantic rhyme polarity,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also a part of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teaching can strengthen training.

Key words:“biding(必定)”;“shibi(勢必)”;modal adverbs;semantic prosody;colligation;semantic trend;subjectivity

基金項目:華僑大學華文學院課題“語義韻視角指導下的留學生副詞教學研究”(HW201803)

作者簡介:1.葉明慧,女,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助教,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2.周? 靜,女,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

猜你喜歡
主觀性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話語標記“真是的”主觀性及其等級
Nuyts的(交互)主觀性理論評述
從整一手法窺探外國喜劇藝術的主觀性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話語標記語的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探析*
主觀性在口語構式中的非常規表達——以口語構式“V+他2+NumP”為例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國內外語言的主觀性研究概覽
酒石酸唑吡坦片聯合艾司唑侖治療主觀性耳鳴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