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指人類詞綴的主觀性傾向

2023-06-16 19:53焦立群
今古文創 2023年20期
關鍵詞:主觀性

焦立群

【摘要】 語言的主觀性在語言中普遍存在,指人類詞綴“控”在使用過程中便存在主觀色彩濃厚的特點。本文選擇對類詞綴“控”進行研究,探究發現其詞綴化過程體現出的語言的主觀性傾向,以及在構詞過程中其語義的變化,并分析其主觀性傾向變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由原本的貶義色彩向褒義色彩轉變。

【關鍵詞】 類詞綴“控”;詞綴化;主觀性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0-012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41

類詞綴是一種相較于傳統詞綴的較為新穎的語言形式,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類詞綴在網絡語言中不斷豐富與發展,在不同語言的碰撞中推陳出新,推動了諸多新詞語的產生,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有著極強的靈活性,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語言表達。

在諸多的類詞綴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類詞綴是專用來指稱某一類人的,例如“×盲”(法盲、電腦盲);“×奴”(房奴、車奴);“×貨”(吃貨、慫貨)等。這些指人類詞綴在使用過程中呈現出主觀色彩濃厚的特點,本文著重對指人類詞綴“控”的詞綴化過程以及其中的主觀性傾向特點進行描述,探究其在具體的語篇運用中所承載的主觀色彩和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對指人類詞綴的主觀性傾向的成因進行簡要探析。

一、類詞綴的界定與語言的主觀性

(一)類詞綴的界定

1.語義上的虛化與泛化

部分學者認為類詞綴在語義上有著虛化的特點,這個特點在趙元任的《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1968)中便有提及,但是這種虛化不等同于詞綴的語義虛化,是一種不完全的虛化,王洪軍(2005)通過對比“鯉魚、鯽魚”中的“魚”和“數學家、語言學家”中的“家”,指出后者的抽象程度是高于前者的,因為既可以說“鯉魚只吃了一半”,也可以說“魚只吃了一半”,但是“語言學家只來了一半”卻不能說成“家只來了一半”[1]。但同時,類詞綴語義抽象程度并沒有像詞綴一樣高,比如我們問一位學家說“你是一個什么家”,但是像“刀子”的“子”這種詞綴卻不能說“這是一個什么子”,因為“子”在這里只具備語法意義。因而類詞綴介于詞根和詞綴之間,某種程度上能體現出詞根向詞綴的過渡。

但對于一些語義本就抽象的類詞綴來說,用語義虛化對它進行定義則顯得不妥,因此學界提出了類詞綴語義泛化和類化的說法。

語義泛化“就是把本適用于甲事物的詞義推演到乙事物或其它多種事物上;或把本適用于個別事物的詞義演進到用于一般事物?!盵2]例如“癥”的本義是“病象,病癥,泛指疾病”,如“癥候”“癥狀”“不治之癥”。隨著社會環境變化,以早先的“某癥”為模板而產生了一系列“×癥”詞,例如“強迫癥”“恐高癥”“拖延癥”“社交恐懼癥”,很明顯我們無法界定“強迫”“恐高”“拖延”“社交恐懼”到何種地步才會需要醫治,甚至其中的“拖延”“社交恐懼”談不上需要醫治,因而“癥”在這里的語義便發生了變化,從原本的需要醫治能夠醫治的“疾病”隱喻引申為“身心出現較為異常的現象”的意義,這是在本義的基礎上抽象得來的。

2.形式上的定位性

多數類詞綴在結構中的位置都較為固定,但是需要注意對同形異義單位進行區分,例如“黨”在構詞時可以產生“黨員”“黨派”“鄉黨”這一類的詞,也可以產生“考研黨”“學生黨”等這一類的詞,但是這兩組詞中“黨”并不屬于同一義位。前一組中“黨員”和“政黨”中的“黨”都是“某一政治黨派”的意思,此義位下的“黨”在構詞上是非定位的,屬于詞根;而后一組中的“黨”指的是“某一類有著共同屬性的群體”,此義位下的“黨”在構詞上是定位的,屬于類詞綴。

3.功能上的依附性和高能產性

類詞綴只能依附于詞或是詞根上才能成詞,不能單獨使用。比如類詞綴“×狗”只能與“單身”“考研”結合成“單身狗”“考研狗”,而不能單獨作為句法成分出現,一旦單獨作為句法出現,此時的“狗”便不再是表示“具備某一種屬性的人”的類詞綴。這顯示出類詞綴的“詞綴”特點。

類詞綴的類推造詞能力非常強,尤其是在當下網絡發展的環境下,一些新的類詞綴在網絡用語中被頻繁地用于構造新詞中,例如類詞綴“×帝”,在網絡環境中產生了大量的類似于“表情帝”“預言帝”的詞,此時的“×帝”不再指古代帝王,而是指在某方面有特長的人,只要是出現了符合該特點的人,便可以在“×帝”的基礎上類推出一個新的詞,這展現出類詞綴在構詞上具備高能產性的特點。

(二)語言的主觀性

語言的主觀性主要表現為話語中包含說話人的主觀立場、態度和情感即“自我”的印記[3]。 E · C · Traugott(1988,1993,1995,2002)認為主觀化是一種“語義——語用”的演變過程,話語中的某些語言成分不僅能夠傳達語義信息,而且能夠傳遞一定的語用信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這種語音信息凝固在該語言成分中,使得該語言成分具備了主觀性[4]。語言的主觀性是通過其主觀化形成的,沈家煊(2001)指出,語言的“主觀化”便是指語言為表現這種主觀性而采用相應的結構形式或經歷相應的演變過程[3]。

類詞綴作為網絡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交際功能,人們在使用含有類詞綴的話語進行言語交際時,不可避免地會將自己的立場和情感態度滲透其中,這使得類詞綴在形成過程中,“意義變得越來越依賴于說話人對命題內容的主觀信念和態度”[4]。而指人的類詞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表現說話人主觀性傾向的特點。比如用來比喻女性的“×花”如“班花”“警花”“廠花”等,往往帶有說話人贊美和欣賞的主觀性傾向;用來描述某項技能很強的人物的“×神”如“學神”“股神”“考神”等,往往帶有說話人崇拜和敬佩的情感;用來形容各種有不良嗜好的人物的“×鬼”如“賭鬼”“酒鬼”“煙鬼”等,則含有說話人鄙棄和否定的態度?!翱亍弊鳛橹溉说念愒~綴,在具體的語言使用中也存在著包含說話人主觀態度的特點,這與其類詞綴化的過程密切相關。

二、類詞綴“控”的主觀性傾向的產生過程

類詞綴“控”的主觀性通過其主觀化過程實現,而其主觀化過程又體現在其類詞綴化過程之中,已經成為類詞綴的“控”在語言交際中包含著使用者的主觀情感和態度。

(一)類詞綴“控”的產生

類詞綴“控”最初的原型是英語的“Complex”一詞,來自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洛麗塔》(Lolita Complex),“Complex”一詞進入日語后,被標記為“コン”,讀若“控”,并被廣泛應用于各類日本動漫中,多指對動漫中少女的熱愛的一群人。隨著國際文化的交流,大量日本動漫流入中國市場,仿音造詞“蘿莉控”便應運而生[5]。

在仿音造詞過程中,“控”的選用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漢語中原本的“控”有“掌握”“控制”的語義特征,這種語義與日語中的“コン”在語義上有相似的特點,“對動漫中少女的熱愛”可以引申為“被動漫中少女掌控自己的心情”,人們通過聯想和引申,使得“控”與原本的日語詞“コン”形成了語義上的等值,而二者恰好又存在讀音相同的特點,這種讀音和意義上的一致性,使得用“控”進行仿音造詞變得順理成章了。二是語言中的經濟原則,法國著名語言學家馬丁內(周紹珩,1980:7)指出“人們在保證語言完成交際功能的前提下,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盵6]要盡可能地“節省力量的消耗”,在語言交際中,人們會趨向于使用已經存在的、熟悉或是習慣的語言單位,用最簡便的方式盡可能達到理想的交際目的,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本動漫流入中國市場過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語中產生了對于如何描述“對動漫中少女的熱愛的一群人”的交際需求,若是專門為此種語義造一個嶄新的漢字,顯然不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因此通過“本無其字,依聲托事”的方式,將讀音相同、意義可引申相通的語素“控”拿過來,賦予其新的含義,利用漢語原本的材料使它顯示出濃厚的漢語特色,顯示出漢語強大的包容性。

(二)類詞綴“控”的語義拓展和抽象

類詞綴“控”作為由日語音譯而來的類詞綴單位,無論是語義方面還是語法方面,都與漢語中原本的“控”大相徑庭,而是更多保留著原本日語“コン”的特征。

由于網絡用語的發展,“×控”的具體運用領域擴大,從原本只出現在動漫語域,發展到涉及生活的多個方面,如身體部位愛好者“腳控”“手控”;人物類型愛好者“正太控”“御姐控”“大叔控”;生活物品愛好者“鍵盤控”“車控”;時尚領域“格子控”“條紋控”等。隨著“××控”在網絡用語中的不斷應用與發展,其使用領域不斷擴大,同時在語義方面,在繼承了原本的“對動漫少女熱愛的人”的基礎上,擴大為“對某事物極度喜愛的人”。

在語義拓展的同時,類詞綴“控”表達的意義也更加的抽象化,從原本的特定指向“對動漫少女熱愛的人”這一類群體較為具體的意義,逐漸變成表達[+迷戀、程度很深、熱愛、年輕人]這一類抽象意義。例如:

(1)果然我只是單純的顏控和聲控吧?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喜歡一個人?。。ㄎ⒉?/p>

(2)格子是不變的經典,我是格子控。(微博)

(3)提起存錢,你是“月光族”還是“儲蓄控”?(新華網《左腦思考者善理財,你是月光族還是儲蓄控?》)

在以上幾個例句中,“××控”表達的抽象意義是“喜愛的心理傾向”,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將類詞綴“控”附綴在其他詞后,此時的“控”不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且形式上位置固定,上述例句中,不論是“顏控”“聲控”,還是“格子控”“儲蓄控”,話語的焦點均聚焦在“控”前的語素上,類詞綴“控”則傾向于成為標志人們一種態度和心理傾向的標識,表達的意義更為抽象。

(三)類詞綴“控”的主觀性傾向情感的變化

最初的類詞綴“控”在情感色彩上含有貶義,其源頭《洛麗塔》反映的是被精雕細琢的文辭掩飾的人性畸態的丑陋,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披著悲劇美學外衣的不倫之戀[7]。而日本動漫中的“蘿莉控”也常常被人們拿來和“戀童癖”做比較,此時,“控”的語義與“癖”也頗為接近,都表示對某類較為特殊的事務有著不同于常人的偏執性質的迷戀,給人以變態的感覺,含有“怪癖”的意義,但隨著類詞綴“控”在網絡用語中的發展,其搭配的要素不再局限于特殊事物,原本的“蘿莉控”中的帶有“怪癖”義的貶義色彩也隨著運用領域變廣而逐漸淡化,“××控”也更傾向于僅僅表達人們對某個事物的喜愛,因而與“××癖”劃清了界限[8],類詞綴“控”的貶義色彩淡化,但在使用過程中卻不難發現,新的主觀性色彩已經加入,在以下例句中:

(1)SinglesKoreaApril2011送給波點控、條紋控們簡約而不簡單的小吊帶,高檔的網紗面料和混色印染設計都很大氣,外搭小西裝很百搭白領款。(微博)

(2)我算是個資深“香水控”了,去一個國家都會先跑到機場柜臺或者百貨大樓聞香水。(《“香水控”的家中私藏簡直就是香味天堂》)

“格子控”與“條紋控”可以理解為喜歡格子/條紋衣服的人,格子/條紋衣服并非全部都是時髦的流行品,但是在例句(1)具體使用中,通過后面對時尚單品的描述可以看出,說話人已經主觀上默認“格子控”與“條紋控”都是追求時尚的人,“格子控”與“條紋控”在主觀評價上也傾向于追求新穎和時尚的情感傾向?!跋闼亍敝傅氖窍矚g香水的人,在例句(2)中,標題中的“香味天堂”足以表現出敘述者對“香水控”的欣賞態度,而文章中的說話人將自己稱作“資深‘香水控”也表現出其主觀上認為“香水控”是帶有褒義色彩的詞。

在以上幾個例句中,“××控”表達的抽象意義是“對某種事物的喜愛”,各種“控”的發燒友們雖然對某種事物的喜愛略有過度,但是卻遠遠達不到“怪癖”的變異程度?!啊痢量亍钡氖褂谜吆蛣撛煺叽蠖技性谧非髽诵铝惖哪贻p人群體,往往是年輕一代的網民對自己的一種自稱。對于這類人群而言,使用和創造網絡用語成為一種個性化表達的體現,在表達個性和追求新穎感的同時,創造者和使用者們更愿意將自己與褒義色彩或含有積極意義的詞聯系在一起,而遠離含有貶義色彩的詞匯,“××控”作為指人的詞,在使用其作為自稱的過程中,使用者會傾向于用其傳達褒義色彩,長此以往,“××控”的便脫離了貶義情感,變得更為積極,人們在主觀上更傾向于用肯定的情感態度去看待“××控”,具有了增強認同感的效果,并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時尚感”“新穎”等主觀性情感態度。

(四)類詞綴“控”對群體范圍的主觀性確立

在運用類詞綴“控”進行表述時,說話人視角下“控”的范圍會進行再度劃分和確立的。沈家煊(2001)指出,“視角”就是說話人對客觀情狀的觀察角度或是對客觀情狀加以敘說的出發點[3]。一般來說,敘述者會受其生活經歷以及思維習慣的影響,在表述時會摻入個人一定的主觀性評判?!啊痢量亍钡恼Z義為“對某事物極度喜愛的人”,但是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敘述者會傾向于將其所限定的人群范圍進行主觀性再度確立。在以下例句中:

(1)為了保持自己的肌膚健康,保持年輕,所以就開始接觸護膚知識,了解膚質,了解產品成分的作用,逐漸地從一個“品牌控”變成了追求效果的“成分控”。(《在護膚品的選擇上,你是大牌控還是成分效果控?》)

(2)我的第一印象好的人一般是金牛雙子巨蟹,沒辦法,我就是個妥妥的星座控。(微博)

例句(1)中“品牌控”和“成分控”指的是在選擇護膚品時更注重品牌/成分,雖然注重消費/成分這類消費者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但敘述者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上,用這兩個詞來形容年輕人,主觀上便傾向于這兩個詞適合描述上述消費群體中年輕一代。例句(2)則是因為相比較起中老年人,年輕人更喜歡用星座去解讀人的性格和運勢,在這種既定邏輯的影響下,話語接收者也會主觀性認為“星座控”指的是某一類年輕人,從而對敘述者進行一種主觀評判——說話人是年輕人。上述例句中,“××控”所指的群體并非原本語義下的群體,敘述者均在“××控”原本所指的群體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習慣,將“××控”所表示的群體范圍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主觀縮減,從而導致“××控”在實際運用中所表示的群體是在原本嚴格語義下群體的一部分。同時,又因為“××控”多數最先出現在網絡用語里,流行于年輕人群體中,因而人們對其范圍的進一步主觀性確立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指向為年輕人群體,那么敘述者和接收者對“××控”的主觀性理解便傾向于是“對某事物極度喜愛的一群年輕人”。

三、指人類詞綴的主觀性傾向的認識

現代漢語中,指人的類詞綴往往在指人語素前加上其他成分,通過框架提取和語言填充后變成流行詞語——[×][指人語素][9]。從前文中對“控”的主觀性傾向的分析來看,指人類詞綴主觀性傾向的形成與填充成分和指人語素本身相關。

(一)指人語素主觀色彩的傳遞

在上述的指人類詞綴中,絕大一部分其語素本身的色彩義便很突出,比如“鬼、棍、盲、奴、狗”等。語素本身含有的褒義或貶義,由此類類詞綴組合形成的詞語,人們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會將對原本語素的主觀情感態度,遷移到后來形成的詞語中。比如用來描述某項技能很強的人物的“××神”如“學神”“股神”“考神”等,“神”在作詞時,有“能力強、統治力”等語義,含有褒義色彩,因而在成為類詞綴后構成的詞往往帶有說話人崇拜和敬佩的情感;用來形容各種有不良嗜好的人物的“××鬼”如“賭鬼”“酒鬼”“煙鬼”等,“鬼”在作詞時指的是“邪惡、恐怖的東西”,具有濃厚的貶義色彩,因而在成為類詞綴后構成的詞往往含有說話人鄙棄和否定的態度。指人類詞綴中,因原本語素的情感色彩,而導致類詞綴構詞后具備類似主觀性情感態度的還有“×狗”“ ×奴”“ ×盲”等,由它們構成的詞語往往具有調侃、嘲諷、鄙棄等主觀性情感態度。

(二)填充成分語義的影響

指人類詞綴中,有一部分其語素本身并無明確的褒貶色彩,如類詞綴“手”,其原本的語素的語義色彩是中性但是在與填充成分搭配后,“×手”具備了強調他人在某方面擅長和精通的語義,如“球手、寫手、槍手”,“球手”具有敬佩等主觀性情感色彩,而“寫手”和“槍手”則帶有明顯的貶義,含有說話人鄙棄的主觀情感。還有一部分類詞綴,其語素本身具備色彩義,但是與填充成分搭配后,其色彩義發生了變化。如類詞綴“霸”,其語素本身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在與填充成分搭配后,色彩義發生了變化,如“學霸”指學業非常優秀的人,“×霸”與“霸”相比,色彩義從貶義變成了褒義,帶有羨慕、敬佩等主觀性情感態度。以上兩種情況均是受填充成分語義及其搭配習慣影響,導致主觀性傾向發生變換。

四、結語

主觀性是語言傳遞敘述者情感和態度的屬性,在交際中,主觀性傾向往往成為實現交際目的重要因素之一。類詞綴“控”是網絡用語中被廣泛使用的語言形式,而這種高活躍度的特點與其具備的主觀性傾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通過分析類詞綴“控”的詞綴化過程,探討了其主觀性傾向的形成過程以及主要表現,探究過程中發現其主觀性傾向的表現受到類詞綴原本語素的語義和搭配成分及使用者的思維習慣的影響,因而在此基礎上對指人類詞綴的主觀性傾向的動因進行了初步探究,分析了類詞綴原本的語素和填充成分對指人類詞綴主觀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洪君,富麗.試論現代漢語的類詞綴[J].語言科學,2005,4(5):3-17.

[2]吳登堂.詞義的泛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32-33.

[3]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268-275+320.

[4]馮光武.語言的主觀性及其相關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5):26-33.

[5]尹露.ACG時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日源流行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6]徐志民.馬丁內及其語言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3):62-66.

[7]蔡莉莉.《洛麗塔》:迷失在欲望與時間中的永恒悲劇[J].外國文學研究,2006,(2):129-134.

[8]郭洪義.試析“控”的詞綴化演變[J].文山學院學報,2011,24(4):77-79.

[9]俞燕,仇立穎.框填式流行語何以如此流行?[J].修辭學習,2009,(6):71-80.

猜你喜歡
主觀性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話語標記“真是的”主觀性及其等級
Nuyts的(交互)主觀性理論評述
從整一手法窺探外國喜劇藝術的主觀性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話語標記語的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探析*
主觀性在口語構式中的非常規表達——以口語構式“V+他2+NumP”為例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國內外語言的主觀性研究概覽
酒石酸唑吡坦片聯合艾司唑侖治療主觀性耳鳴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