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2023-06-16 12:08王可心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關鍵詞:綜合英語家國情懷立德樹人

王可心

摘要:“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目標。各類課程都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共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以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文章立足應用型本科教學的這一培養目標,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從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四個維度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會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文化。

關鍵詞:課程思政;“綜合英語”;英語教學;“立德樹人”;家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6-0109-04

課程思政指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三全育人”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等院校應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積極構建大思政課程平臺,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全方位行動,持續性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在現代人才觀、教育觀的指導下,構建出來的滿足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其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熬C合英語”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要在充分體現應用性特征的基礎上,發揮育人價值,高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面,筆者從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四個維度對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策略進行探討,以期給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課程思政的含義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各高校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各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態度塑造統一起來,共同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態度目標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思政課程是主渠道,課程思政是分渠道。思政課程是顯性教學方式,需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共同承載教學內容,而課程思政是隱性教學方式,需要專業課教師充分挖掘專業課知識點和技能點背后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這意味著除思想政治理論課外的所有課程都可以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載體,學校的每個部門、每個教職員工都有育人職責,都要參與其中。課程思政是實現全員皆教、人人皆師、全員育人,真正落實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任務的有效手段。

二、在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目標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的目標主要包括教學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兩部分,這兩方面目標都含有豐富的課程思政要求?!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時,必須明確這兩方面目標中的課程思政元素,以保證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教學目標

在研究一門課程時,教師首先要明確的就是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那么,教學目標從何而來呢?對于本科課程來說,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來源于這門課程對于該專業畢業生要求指標點的支撐關系和國家教學質量標準中對于該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根據2020年4月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以下簡稱《專業教學指南》)要求,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為: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場,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培養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精神、思辨能力、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及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外語類專業人才。

2.課程思政目標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道德、情感、審美、批判性思維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實現終身發展的必備素養,是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現代公民的目標方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是要培育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是要在提升學生知識技能等這些硬實力的基礎上,在學生思想品德、政治素養、審美意識、創新思維等軟實力上下功夫,以此為學生未來能夠有效應對社會發展變化預留足夠空間。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很多職業開始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是道德、情感、審美、批判性思維這些內容都是人工智能所無法替代的。因此,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這些方面的素養,以保證學生未來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大一、大二的專業基礎課程,其課程教學目標除了包括其所支撐的畢業生要求指標點外,還應包括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而這些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正是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目標中涵蓋的課程思政元素。

三、在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設計中把握課程思政主題

課程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按照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并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的授課流程。提到教學內容,就必須引入一個概念———課點。課點就是課程的最小單位,是由態度點、知識點、技能點等通過具有互涵關系的數量、質量、序量單獨或組合構成的、相對獨立的信息單元。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只按照教材原有的編排順序進行授課,或者只是簡單地調整教材章節的順序進行授課,這樣的授課形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顯然,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要求,“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必須做出改變。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呢?可以用逆向思維來考慮這一問題,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就業,是在實際工作中進行運用,為有效達成這一目標,“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將真實的工作項目引入課堂,這樣學生就能直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提高實踐能力?!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打破原有學科體系的內容編排順序,將真實工作項目引入“綜合英語”課堂,根據項目所需,將學習內容重新排列組合形成課點,分配到各個項目之中,這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專業真實工作問題。如果利用項目和課點來進行課程設計,那么課程思政的落腳點———思政課點(指態度點、知識點、技能點的融合)就能更加高效地發揮作用。由于不同的教學目標涵蓋不同的課程思政要求,每個教學目標都有相應的課點對其進行支撐,那么各教學目標之下的課點就應為達到所支撐的教學目標發揮作用。這樣,各教學目標中所涵蓋的課程思政要求就會成為一個風向標,引領其所支撐的課點達到課程思政主題的要求。例如,如果教學目標1里含有對家國情懷的課程思政教育要求,那么支撐教學目標1的課點中,就要有足夠的能夠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思政課點對其進行支撐。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技能點的時候,可以使用能夠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篇章、例句、視頻等來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這樣,整個教學設計就能夠保證教學內容,即課點對教學目標的支撐,也就為最終達成教學目標找到了切入點。

四、在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實施中多途徑落實課程思政

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的具體方法為:教師基于課程特點,依據學生學情,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路徑,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依據應用型本科課程特點,采用多種途徑實施課程思政,讓學生“動起來”,使課程思政“如鹽入水、潤物無聲”地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思辨能力,涵養家國情懷。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綜合英語”課程教師絕不能像“插播廣告”一樣,生硬地加入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的課程思政故事,否則只能是畫蛇添足,效果只會適得其反。那么,如何能夠使課程思政如鹽入水、潤物無聲呢?這就要依靠“課點”這一載體,也就是依靠在課程設計中所設計的思政課點進行教學?!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要深入挖掘知識點、技能點背后的課程思政元素,在講解知識、培養技能的過程中將知識、技能背后的課程思政元素傳輸給學生,使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如鹽入水、潤物無聲。

1.組織故事分享

“綜合英語”這門課程具有人文性特點,其知識點和技能點背后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綜合英語”課程教師要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從而有效落實課程思政。例如,在講解篇章閱讀方法類課點時,“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挖掘篇章背后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作者的生平故事等課程思政元素。在講解詞匯類課點時,“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挖掘詞匯的來源故事等課程思政元素?!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還可以將講述蘊含課程思政元素的故事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思政故事的搜集、討論、整理和講述,這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思政內容的理解和領悟。例如,在進行外國作品教學時,“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將作品中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標注出來,然后與同組其他學生共同討論,分析作品的寓意,并以這篇文章為例將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在學生進行對比結果展示時,“綜合英語”課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組織話題辯論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話題辯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所有的課點,如詞匯、語法、聽力、口語表達、篇章結構分析、篇章理解方法等,基本上都可以通過辯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只需選取與下一次課教學內容相符的主題作為辯論話題,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辯論,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具體來說,首先,“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將話題辯論作為每節課的固定環節,然后在課程結束前預留話題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辯論。其次,學生可以根據“綜合英語”課程教師預留的話題,自行組建辯論團隊,并分成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再次,在課堂上,“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進行辯論結果展示,并對學生的觀點和整體表現情況進行點評、總結,以此拓寬學生的思路和視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辯證思維從事情的正反兩個方面考慮問題。最后,“綜合英語”課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觀點合理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并對學生表達的觀點進行正面引領,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組織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是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在實際教學中,“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演講、寫作、故事分享等活動,有效落實這項學習任務。在此類活動中,“綜合英語”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理想和命運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緊密聯系到一起,以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促使學生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五、在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課程評價中體現課程思政成果

課點是依據教學目標確定的,而教學目標是依據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的,因此要想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學生需要達成每一個課點學習產出的要求。這就需要“綜合英語”課程教師為每一個課點設定可操作、可測量的學習產出標準。從課程考核方式來說,“綜合英語”課程教師應將考核方式設定為過程性和終結性相結合的方式,并且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具體來說,“綜合英語”課程教師要在授課前制定詳細的平時成績構成和獲得各項成績的評分標準,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有效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課程思政成果來說,“綜合英語”課程教師應基于教學目標中所要求的課程思政目標和思政課點的學習產出標準進行教學設計,以便形成多樣化的課程思政成果,最終達成課程思政目標。

1.在專業競賽中展現思辨能力

基于英語專業的特點,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有很多機會參加各種類型的學科競賽,如筆試類的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的寫作閱讀比賽,實踐類的全國英語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這些比賽都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以“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為例,初賽和復賽都需要學生定題演講和即興演講,復賽還需要學生現場回答教師的提問。這些環節無一不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可針對學生這一學習需求,對學生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以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不斷提升思辨能力,進而能在各類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2.在崗位實習中體現家國情懷

英語專業學生最常見的實習崗位是教師和翻譯,教師這一崗位責任重大,肩負的是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學生只有具有正確的三觀,才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而翻譯類的實習崗位則需要面對大量的外文稿件,學生在面對這些稿件時,只有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才能保證我國文化的正確傳播,并將我國優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做到用英語講述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熬C合英語”課程教師可根據學生這一崗位實習需求,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以使學生未來能夠在這些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3.以賽促學融合育人

“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課點為載體,積極開展“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活動,并在每一個學習內容完成后進行測試,以此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來說,“綜合英語”課程教師可以英語學科社團為依托開展競賽活動,并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顯性+隱性”相結合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效創設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落實全方位育人目標。

六、結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每一名高校教師都應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有效落實“立德樹人”重任。對于應用型本科“綜合英語”教師來說,其可以從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維度全方位進行課程思政整體設計和實施。具體來說,第一,“綜合英語”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育人主體作用,積極與職業生涯導師、輔導員等進行配合,以便形成育人合力,有效實現全員育人。第二,“綜合英語”教師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好“綜合英語”課程教育載體,在教學、活動、管理、服務等方面實現教學聯動,以此提升課程思政實效,有效實現全程育人。第三,“綜合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課程思政方法,不斷總結課程思政經驗,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效果,從而有效達成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實現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曹勇安,任志新.應用型課程建設的原則、方法與評價[J].職教論壇,2020(12).

[2]董洛銘人.產出導向法視域下的“綜合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

[3]吳越.從文化素養到文化自信:“綜合英語”課程思政的融入[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1(24).

[4]李紅梅.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路徑探析———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J].學科探索,2022(20).

[5]付曉燕.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有效融合的實施策略[J].甘肅開放大學學報,2022(32).

[6]楊希,劉緣媛.論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本科教學中的運用———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

[7]鐘秋媛.思政教育融入英語專業課程的可行性及實施路徑探討———以專業核心課程綜合英語Ⅱ為例[J].海外英語,2021(24).

[8]陳瓊.新文科視域下“綜合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效果分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23(01).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Wang Kexin

(Basic Department, 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5, China)

Abstrac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ll types of courses should go hand in han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joint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focus on the word "application", with the main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strong social adaptability. Based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urriculum goals,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with a view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teaching student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and inheriting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patrioticsentiment

猜你喜歡
綜合英語家國情懷立德樹人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PBL的高職綜合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信息化與高職《綜合英語》的深度融合探究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