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

2023-06-18 23:45張斯琦高書睿
客聯 2023年2期
關鍵詞:儒學儒家文化

張斯琦 高書睿

一、引言

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起源于東周春秋時期,在漢唐時期作為一種思想形態不斷發展和完善,宋明時期在吸納了佛道兩教的思想觀點后儒學完成了自身的理論化體系。從古至今,它既為維護封建君主專制提供了理論基礎,又為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指引與精神支柱 [1]。

儒學經典主要指儒學十三經。十三經之稱,歷經數朝才得形成。漢代確定《周易》、《毛詩》、《尚書》、《禮記》、《春秋左傳》為五經;唐代加上《周禮》、《儀禮》、《公羊傳》、《谷梁傳》四部書稱為九經;到了開元年間,又加上《孝經》、《論語》、《爾雅》,稱十二經;宋代再加上《孟子》一書,直到明代共十三部統稱為十三經 [2]。涵蓋內容非常廣泛,有詩歌集、占卜書、歷史禮制和文件匯編,有著極其尊崇的地位和影響力。

儒學思想的海外傳播

秦漢以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壯大,朝鮮、日本、越南等鄰國接連派使臣來訪,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國文化隨之被引入東亞各國,使儒家文化在東亞得到傳播和發展。朝鮮、韓國、越南和日本至今仍然保留著儒家學說的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尊奉孔子、設立文廟、定期舉辦大典進行祭祀,紀念創立儒家學派的孔子及眾多儒家圣賢。越南與新加坡訪宋之后也參照中國開科取士,考察儒學。越南官方還刊刻儒學經典,頒給國子監和學校。新加坡將儒家思想引入國家意識之中,實施“儒家倫理”教育。

16世紀,大批傳教士出于傳教的目的學習中文,對儒家經典進行了系統的翻譯與傳播,將儒學思想引入西方國家。1582年,意大利傳教士瑪竇奉命來到中國,創作了《利瑪竇中國札記》一書,詳盡地論述了儒學及其影響力。至18世紀中葉,傳教士翻譯了大量的儒家著作寄回西方。例如羅明堅的《大學》和《孟子》的部分譯文。耶穌會士向法國寄回了4000種中國經典著作,以《四書》、《五經》、為主,是如今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最早特藏[3]。

如今,隨著各國文化的不斷交融,各國對儒學的認知不斷深入,儒學經典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通過國際傳播,儒學思想與當地文化融會貫通,實現本土化發展,成為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儒學的國際傳播:2008年舉辦了世界儒學大會;2018年成立孔子研究院海外儒學研究與傳播中心;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世界儒學傳播,中國要保持充分話語權”的重大目標,儒家思想的海外傳播,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文明交流,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儒家思想海外傳播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基石,具有世界性意義。儒家是關于人和社會的哲學,而從實際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思想,加深了世界人民命運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的宏偉主題,符合儒家‘天下大同的思想觀念,必然成為天下共識,成為戰勝當今世界‘現代性危機的有力思想武器,成為全人類一起向前進步的信仰和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源[4]。中國民族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 [5],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是世界人們共同的精神文明財富,有助于當今世界的和平發展。

二、存在問題

翻譯是系統完整地傳播儒家文化的唯一途徑,對儒學經典的對外傳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客觀地說,儒學經典的對外傳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譯者群體的構成。在16世紀至19世紀末期間,儒學經典的譯者群體幾乎全部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翻譯水平受限于認知水平、學識能力、傳道目的等諸多因素,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其次,他們的翻譯方式多采取節譯或改寫的形式,使其翻譯按照文化和政治利益而有所取舍,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斷章取義和歪曲原意的情況。最后,從翻譯的組織形態來看,在歷史上,傳教士的翻譯工作基本上都是以獨立發、的方式進行的個人行為,并無任何組織機構的專業支撐。

近年來,部分西方學者將儒學經典進行了重譯,但由于譯者中國古典文學的造詣不夠,對于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并沒有很好的了解,重譯質量并沒有太大改觀,甚至還無法超過之前的譯作。

上述問題對儒學經典在國際的傳播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多方研究表明,英、美及其他西方國家對儒學思想存在認知上的缺失,接受度也很低。這說明,儒學經典未來的翻譯傳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之路,不僅要規劃翻譯策略,還要制定傳播戰略,并切實有力地付諸實施。

三、未來構想

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必須在全球視角開展:要在世界范圍內開展對儒家學說的研究,從世界多元文化的大局觀看儒家學說對世界各國的意義與價值,以推動儒學經典真正走出去。在全球化進程日益深化的今天,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愈發緊密,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各國去除文化差異和文化偏見,共同面對、解決世界性問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促進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應該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要堅持求同容異,在認可全人類具有相同的價值判斷的同時,接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二是堅定文化自信,把“中國性”當作儒學國際傳播的根本立足點[6]。除此以外,為推動儒學經典更好地進行國際傳播,應具體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深入透徹地解析儒學經典,對儒學經典的深入了解是客觀準確翻譯的前提基礎和先決條件。儒學經典的翻譯是促進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的一種主要方式。儒學經典翻譯要著重注意實現兩種語言的跨文化表達。運用深度翻譯的方式,增加注釋、詮解等,把文章的內容與豐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情境結合起來,注重詮釋兩國文化差異,深度闡釋儒學經典的經義及其話語機制等,使受眾能夠更好地理解語境,搭起貫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此外,應著力培養具有高超的外語水平、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和對方國家文化、把握時代需要和國際傳播規律的綜合專業隊伍,為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提供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撐。

二是構建儒學對外話語體系。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息息相關。促進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需要打造能代表中國文化且為西方所理解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戰略性傳播系統,形成一個多元化、立體化的新對外傳播模式。

三是充分發揮新時代數字技術的優勢。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向智能化方向深入發展,傳播中華文化的載體不僅僅局限于書籍報刊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還延伸到了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電子設備。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轉型升級,儒家思想的國際傳播途徑和渠道日新月異,其傳播形式也在逐漸朝著全媒體的方向發展。儒學經典能夠通過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載體實現多模態的傳播模式。儒學經典的國際傳播要充分利用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創新傳播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并制定有針對性的翻譯傳播戰略。

參考文獻:

[1]胡洋敏.論儒家文化在國際中的傳播[J].北方文學,2019(11):145.

[2]楊廬.十三經[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84(04):27.

[3]朱仁夫,魏維賢,王立禮.儒學國際傳播[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56.

[4]李玉良.儒家經典翻譯與儒家文化傳播[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1.374.

[5]習近平.創造中國文化新的輝煌: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重 要 講 話[EB/OL]. http: / /theory. people. com. cn/n1/2016 /0914 / c40531-

28714201-2.html,( 2016-09-14) [2022-03-04].

[6]常檣.何以“儒行天下”——論儒學國際傳播的主體、立場及原則[J].華夏傳播研究,2022(01):62.

猜你喜歡
儒學儒家文化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儒學交流在路上
誰遠誰近?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