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2023-06-20 14:28蘇雅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新課標初中語文

蘇雅

摘要: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充分融合。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學校要在教學模式方面大力創新,引進新技術、滲透新理念,為實踐教學開展提供發展平臺,與新時代人才培育要求相符,為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教師要發揮較強的引導作用,了解學生各項能力與實際需求,通過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扎實掌握學科知識,提升學科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語文 生活化教學

一、引言

生活化教學是初中語文學科現階段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紤]現階段初中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處于發展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科能力,從生活中挖掘學科知識,運用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通過教學內容生活化、趣味化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靈活運用學科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對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使用,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拓寬學生視野,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增強學生學科素養。同時,在智力開發方面發力,考慮不同場景下知識拓展及應用,為新一代人才培養帶來積極影響。

現代語文教學核心目的之一是解決傳統化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陷,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設計還是實踐活動的開展,均要有較強的實用性、實踐性,促進語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對語文教學進行生活化處理,也是初中語文課堂要特別考慮的課題。教師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多方面的生活化處理,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為學生健康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前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課前導入綜合成效,只是把教材中的基礎內容按部就班地闡述,以“填鴨式”教學方法講解學科知識,內容枯燥無趣,課堂氛圍僵硬,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有鑒于此,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考慮學生生活體驗性,對教材文本處理要與學生日常生活關聯起來。再加上生活化教學場景的創設,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使教材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習及掌握學科知識,在生活化教學場景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對于《濟南的冬天》相關知識教學,就可以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設計,教師在課前導入過程中對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記憶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你是否感受過冬天的濟南?”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熱情,讓學生靈活運用“對比修辭”方法。再加上教師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技術,提前完成微課軟件設計,為學生介紹北方冬天的時候附有具體圖片或視頻拓展練習。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深度探究學科知識,對比北方的冬季情形,大部分學生的腦海中都會呈現出白雪皚皚、滴水成冰、呼嘯的北風等情景。關于濟南冬天獨特景色的分析,單純依靠想象無法保證學生的理解程度,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讓學生感受到,濟南的冬天并沒有給人帶來像北方冬季的寒冷感覺,更像是一幅水墨畫。通過課堂導入增強學生生活體驗感,突出課堂教學主體,為后續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資源

新課改所提出的“大語文”觀點,明確了育人原則及目標,讓學生學習更多知識,更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各階段影響學生思維、行為、情感等,幫助學生達成良好的人文修養。進行初中語文知識生活化設計,要了解學科知識源于生活,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產生較強的關聯性,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及應用更多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有較強的貼合性。

例如,關于朱自清《春》相關知識教學,教師就能考慮生活化教學活動開設要求及綜合成效,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多渠道獲取教學資源,真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在備課階段就能對此項工作加以重視,設計完整的微課軟件,成為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的必要條件之一。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提問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每位學生既能對學科知識進行學習與掌握,拓展課程知識,又能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在生活中發掘學科知識、運用學科知識,鍛煉綜合能力與素養。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適當增加教學內容難度,運用具體的圖片、視頻詳細講解,保證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產生強烈共鳴。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避免浪費資源與時間,提升綜合成效。

(三)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語文教學倡導生活化,課堂教學主體明確,生活中學生不自覺地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各種問題,更好地服務社會;學習過程中學生培養實踐能力、學科能力,在親身參與過程中有較強的感受,主動探索生活中豐富的人文知識。生活化教學是語文學科的起點,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及校園文化環境,為各類學習活動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四、新課標下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生活化設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導入生活素材,也是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想象力,把學科知識與個人實際情況充分結合,便于直觀化地理解學科知識,并有較強的實踐性、體驗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掘語文知識,提升學習興趣,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語文教師對生活化場景的創設,能夠滿足學生心理需求,再加上求知欲、好奇心的促使,學生課堂上會主動與教師交流,理解課程內容,增強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化的觀察,從教材體系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數據,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注重教材內容整合、發掘,創新生活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海燕》一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對于海燕在暴風雨之前“自由飛翔”的生活場景比較陌生,難以發揮想象力,教師在此方面重點考慮,了解學生對學科知識理解不到位,情感方面有待加強。通過教學內容生活化處理,創設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學,在課堂上展示視頻、圖片等,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與教學內容近距離接觸,了解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的形象,深層次地分析及挖掘學科知識,提升綜合能力與素養。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往往不具備較強的生活化教學意識,日常教學過程中忽視生活化教學內容及素材的挖掘,過分依賴教材,課上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關聯性不足,影響教學成效。關于此問題的處理,要從初中語文教師能力與素養提升方面入手,與學生主動交流,掌握每位學生實際情況及學習需求,引導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在生活及學習中真切地感受到知識源于生活,主動挖掘學科知識,靈活運用學科知識,提升教學價值。

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朱自清的《春》等課教學,教師采用借景抒情方式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確保學生精準把握文章主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教學過程生活化,促進學生體驗生活

傳統化教學模式以課本內容為主,教師以“填鴨式”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與新課標要求不符。初中語文課程生活化教學,主要強調的是教學過程的處理,學生有較強的體驗感,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必要條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將語文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保障學生學會在多個層次深度挖掘學科知識與內涵,激發與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例如,在《故鄉》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日常調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先是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故鄉的景色、物產、風俗等,以引導為前提,保證學生有較高的積極性,自主發言及討論;其次,選擇小組教學模式輔助教學,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大膽發言,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與想法,加深對故鄉的認識,激發熱愛故鄉情感;最后,隨著學生學習需求的增加,引出魯迅先生心中的“故鄉”,情感濃烈,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四)作業布置生活化,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作業布置生活化,主要考慮傳統作業設計方式是以書本知識練習為主,雖然能夠有較強的鞏固作用,但單純的練習會使學生產生枯燥感,無法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作業生活化處理,能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掘學科知識、運用學科知識,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在解決生活難題的同時,也會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人文素養。

例如,語文課后作業通常選擇書面練習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但書面練習量的增加,使學生產生煩躁及抵抗情緒。作業知識的生活化處理,考慮課后作業內容布設的合理性,引導學生運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難題。在《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學完成后,以“家鄉的冬天”為主題讓學生實踐調查,了解不同地區冬天的氣候特點、具體景象等;設置特殊的活動課程,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家鄉冬天與濟南冬天的不同之處或相同點,便于學生了解及掌握濟南冬天的特點。

在《范進中舉》相關知識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為學生布置生活化作業:“你所認為的科舉制度是怎樣的?”學生探究目標明確,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多個渠道獲取與科舉制度相關的資料,了解古人生活及習慣,激發了學習興趣,扎實掌握學科知識。

(五)教學評價生活化,引導學生多維評價

為促進初中語文課程持續開展與學生健康發展,還需對教學評價方面進行有效調整,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之一。為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格,在教學評價方面生活化設計,建議從教、育兩方面入手。

教的評價,在于教師對教學行為及質量的考查;學的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定,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提升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水平,無論是評價內容還是形式、結果,都能促進學科知識生活化改革。

例如,以單元化教學內容為主,教師對學生掌握文學知識的程度詳細考查,設計“你了解我嗎”課堂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掌握更多文學常識,在課堂上以快速記憶的方式調動積極性。再隨機選擇兩名同學互相說明對方的基本情況,也能了解學生對文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保證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更貼近,引導每位學生自主參與,提升學生學科能力。

五、結語

新課標下對初中語文知識進行生活化設計及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語文課堂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還能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建議教師對此高度重視,對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生活化處理,促進學生體驗生活,以幫助學生理解及掌握基礎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再輔以引導學生多維評價,打破思維限制,課堂上增強互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羅勇敏.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44-45.

[2]欒平玉.尋生活中的語文元素——分析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思路[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2):32.

[3]劉竹節.基于新課標下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讀書文摘,2015(24):285.

[4]杜丹.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4(5):5.

責任編輯:黃大燦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新課標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