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搭支架 訓練表達 提升素養

2023-06-20 23:06劉晗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關鍵詞:自信表達支架

劉晗

摘要: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巧妙搭建支架,可以幫助學生穿越“最近發展區”,提升潛在的發展水平。通過搭建思維導圖支架、匯報支架、示意圖支架、情境支架、填空支架、提綱支架等方式,降低表達的難度,增加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支架 自信 表達 素養

表達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核心素養。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每個學段對學生的口頭表達都有明確的目標:“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樂于用口頭、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愿意與他人分享,增強表達的自信心”“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說清自己的觀點”。但是,真正在課堂上愿意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總是少數,大多數學生還是不愿意開口或是不敢開口。如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一關鍵性素養呢?教師可以借助支架來實現。

一、巧搭支架,促進口頭表達

讓學生敢于開口表達、樂于開口表達,是每個語文老師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難題。如果在學生說之前給予一定的輔助,降低表達的難度,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就大大增加了。

(一)設計思維導圖支架

思維導圖是學習者進行知識建構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支架,能夠激發大腦的潛能,化空洞為具體,變抽象為形象,簡潔有趣,利于厘清文章的思路。

在教學《騎鵝旅行記(節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閱讀提示中的關鍵問題:“說說小男孩尼爾斯變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弊鳛閷W習本文的突破口。但是本文是一篇有48個自然段、近三千字的長課文,直接讓學生說出尼爾斯的變化,不僅使信息的提取零碎,而且很難全面地把握人物的變化。針對這樣的學情,在學生說之前,我先讓學生圍繞“變”設計思維導圖,展示尼爾斯的變化。整個思維導圖設計的過程就是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過程,一個個零碎的信息在思維導圖上凝結成一個整體,最終呈現學生各自富有創造性的、多元化的閱讀理解。以自己設計的思維導圖做引領,學生表達的欲望很強烈,一個個說得既清楚又全面。設計思維導圖,既提高了學生整合文本的能力,又降低了表達的難度,增強了表達的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二)搭建匯報支架

多角度評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是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體現。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以《騎鵝旅行記(節選)》為例,怎樣引導學生更全面有效地評價尼爾斯的人物形象?我們要求學生關注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并通過圈畫批注對人物進行全面的分析。這個環節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謂輕車熟路,可往往到了交流評價環節,不少學生就望而卻步了。追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學生有想法卻不敢表達或是不會表達,導致交流環節成為少數人展示的平臺。為了降低學生表達的難度,使交流更加簡單有效,我為學生搭建了這樣的匯報支架:我認為尼爾斯是個______________的孩子,我從課文第______________自然段中看出來的,他______________(做了什么?)。有了匯報支架的引導,學生很容易把心中的想法梳理成一段有條理的語言。比如,一位同學這樣回答:“我認為尼爾斯是個體貼父母的孩子,我從課文第44自然段中的語句‘他想:父母從教堂回來時,發現雄鵝不見了,他們會傷心的看出來的?!睂W生有了支架輔助,既能夠輕松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又使班級其他同學能夠迅速找到學生的評價依據,使得交流反饋環節更加真實、全面、有效,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也在一次次的交流評價中發展起來。

(三)繪制示意圖支架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冀中的地道戰》一文主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的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一種作戰方式。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地道的結構,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鬼子很快就要來掃蕩了,請你繪制一份地道的示意圖,然后向前來支援的武工隊介紹一下我們地道的巧妙之處?!?/p>

學生們興致昂揚,畫的示意圖既貼合課文內容,又有自己獨特的創造。仿佛他們真的穿越時空,來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正在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與敵人進行戰斗。有了示意圖,學生介紹起地道特點就十分輕松了,“大洞”“小洞”“氣孔”“出口”“陷坑”“孑口”,一個個學生原本不熟悉的名詞,在示意圖的幫助下,被介紹得詳細而又準確。學生們一個個侃侃而談,仿佛他們就是英勇的戰士,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此時,無須老師多言,一個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在精彩的講述中一步步提高。

(四)創設情境支架

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在古詩詞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境可以將學生帶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追尋作者的情感生發點?!妒緝骸肥菒蹏娙岁懹闻R終前寫給兒子的絕筆詩,學生結合注釋可以粗知這首詩的大意。但是由于年代隔閡,學生對于詩中抒發的愛國情感缺乏情感上的共鳴。于是,在學生了解本詩大意后,我出示了相關背景資料,然后創設情境支架引導學生想象:陸游寫這首詩時身體狀態如何?他當時是什么神情?有怎樣的語言和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聯系本首詩的背景資料,學生們知道陸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復國,臨死都未能看到祖國統一,這是他一生唯一留下的遺憾和悲痛。那么想象他創作這首詩的經過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如一學生這樣寫道:

“陸游已經臥病在床半年多了。這一天晚上,天上下著蒙蒙細雨,陸游卻怎么也睡不著。他想:我這一生都在主張抗金,可臨死也未能看到祖國統一。我已經快不行了,我不甘,不甘??!想到這里,陸游再也控制不了心中的悲傷,大滴大滴的淚水從深陷的眼窩中涌出。他掙扎著下了床,走到書桌前,用顫抖的右手執起毛筆,寫下兩句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他停下筆唉聲嘆氣。過了一會,他眼神中又充滿了堅定,快速在紙上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寫完后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身體的力氣仿佛被抽空了,顫顫巍巍地躺回到床上?!?/p>

學生的想象既合理又貼切,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細致描述,突出表現了陸游對祖國深沉而又真摯的愛以及對收復失地、平定中原的強烈期盼。學生發揮想象,在情境中與詩人產生共鳴。這樣的情境支架,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能達到理解詩人情感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闭Z文課堂不是少數人展示的舞臺,讓大多數人敢于表達、愿意表達、有效表達才能真正落實課程目標。因此,搭建合適的支架,是讓學生自信表達的有效方法。

二、巧搭支架 提高習作水平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僅包括口頭表達,還包括書面表達,書面表達即習作。在習作教學中,老師有針對性地搭建恰當的支架,可以幫助學生穿越“最近發展區”,順利完成習作任務,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有效提升。

(一)搭建填空支架,降低表達難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關于低年級寫話的要求中提到:“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睂τ诘湍昙壍膶懽鲉⒚?,老師的指導尤為重要。以水果為例,美麗的色澤,誘人的香味,豐富的營養,使水果成為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食物。在寫作之前,每位學生帶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水果,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墒?,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心中有想法卻很難有條理地寫出來,從“直觀感受”到“下筆寫作”之間還有很大一道鴻溝。這道鴻溝該如何跨越?為學生搭建填空支架便是一座橋梁。

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______________。它穿著一身______________,看起來___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____。我輕輕地摸一摸它,感覺______________??拷寺勔宦?,還能聞到______________。(撕開 剝去 切開……)果皮,露出______________果肉,輕輕咬一口,那______________的味道讓我______________。

我真喜歡______________。

以填空的方式呈現寫話支架,幫助學生把自己對水果的直觀感受變成有條理的文字,這樣做降低了寫話的難度,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有效地落實了本次寫話的目標。在習作啟蒙階段常用填空的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其習作能力也在支架的輔助下慢慢提高。

(二)搭建提綱支架,明確習作思路

常??吹揭恍W生在看到作文題目后,略一思索就提筆行文,寫著寫著卻寫不下去了,只能撕掉重新寫。也有同學順利完成寫作,仔細閱讀后發現詳略不當,布局不合理,甚至出現前后矛盾的情況。這都源于寫作前未對全文進行認真構思和布局。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搭建提綱支架。以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為例,本單元指向習作的語文要素是“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因此,學生寫作之前需要仔細篩選,確定寫作內容,回顧事情的經過,回憶當時的心情,然后厘清思路寫下來。這樣一個回顧的過程,通過搭建提綱支架來呈現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學生搭建提綱支架,確定自己的習作思路,再按“計劃”行事,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既提高了習作的效度,又降低了表達的難度。如果每位學生都能養成“不列提綱不作文”的習慣,必能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三)搭建分類支架,找到習作方向

科幻故事一直都是學生感興趣的習作內容,恐龍、外星人、穿越時空等科學幻想讓學生興奮異常??梢坏┠闷鸸P來寫作,個個愁眉不展、抓耳撓腮,好不容易寫出了文章,要么是情節老套,敘述平淡;要么就寫得很長,仔細閱讀,卻又像記流水賬,想到哪寫到哪,邏輯混亂。追其原因,是學生對于科幻情節的構思不夠全面?;谝陨系膶W情分析,我在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習作五的教學中,先把學生的想象歸為三類:穿越篇、未來篇、發明篇。接著和學生共同分析每一類故事的寫作思路。

穿越篇:穿越到恐龍時代/穿越到未來。(怎么去的?周圍環境怎樣?被禮遇還是遇危險?如何回來?)

未來篇:______________年后的我/未來的學校/移居火星(月球)……(什么樣子?一天的生活如何?什么感受?)

發明篇:發明某種化學食品/讀懂人內心想法的電腦/納米天梯/知識拷貝器……(物品是什么樣子?有什么功能?使用物品后給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為了解決橫亙在“說”與“寫”之間的溝壑,老師以學生的想象為基礎,進行分類指導,以提問的方式給每類想象搭建習作的框架。學生根據老師搭建的分類支架很容易找到自己習作的方向,順著支架一步步攀爬,使想象更清晰、構思更合理,這樣寫出的科幻故事更能打動讀者。學生的想象力和習作水平也在有效的支架下慢慢發展起來。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不是“空中樓閣”,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知識的生長點、需求點入手,為學生搭建起恰當的支架,讓學生去攀登。以此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最終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責任編輯:黃大燦

猜你喜歡
自信表達支架
支架≠治愈,隨意停藥危害大
給支架念個懸浮咒
前門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設計與制造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服裝設計中的色彩語言探討
試論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宗教音樂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展現與表達研究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淺談高職學生內力覺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