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前置式教學實踐探索

2023-06-21 14:49潘娟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潘娟

摘要:立德樹人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理念,如果教學僅僅停留在課堂中的知識口頭傳授,課后的死記硬背,那么情感價值觀目標就無法有效達成?;顒忧爸檬浇虒W是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實現教學減負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提出的,文章結合學科教學實踐,從具體課例出發,探討活動前置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前置式教學法;課堂教學

活動前置式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先教后學、先學后練”的教學流程,有助于學生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提升學科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筆者結合實踐教學案例,探討如何有計劃地開展相應主題活動并將其前置。在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參與活動的收獲與思考等過程性資源作為推進課堂教學的重要起點和資源,從而構建現實生活、實踐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統一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根據學科特點,設計課前活動

所有的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道德與法治課程也不例外,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當學生將書中的理論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并通過理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所收獲時,他們就會立刻對這門學科產生極大的興趣。但由于其他方面的限制,部分教師過于強調理論學習,忽視對實際生活的關注,形成“從課本中來,到課本中去”的惡性循環。因此,教師要重新明確教學設計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師教知識,學生學知識”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七年級下冊課程結束,學生開啟暑假生活之時,教師安排“我的暑假生活”游記,為執教八年級上冊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提前設計實踐主題活動。有了暑期的課前活動,教師在執教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第一框“我與社會”時,就可以在課堂活動中設計分享環節。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在分享過程中,一個學生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了他的精彩假期游記:第一張圖片是游頤和園,感受北京優美的風景;第二張圖片是觀看升旗儀式,感受身為中國人的自豪;第三張圖片是觀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感受愛國主義情懷;第四張圖片是參觀農場,體會農民伯伯在田間辛勤勞作;第五張圖片是關注時事新聞,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分享、呈現社會不同領域的畫面,讓學生在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中體味生活、認識生活。在學生展示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暑假里印象深刻的事情發表感想,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為后面的“在社會中成長”一課做好情感價值鋪墊。

如在講授“關心國家發展”一課時,教師把實踐主題活動安排在課前,組織學生參與暑期研學活動“走進壯美廣西,記錄家鄉發展”,引導學生用自己所看、所聽、所觸去體驗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實變化,從“知家鄉”到“知國家”,確切地體會國強才能民富,國安才能民享,激發學生的幸福感、自豪感。

在課堂第一環節“感覺成就——研學分享、見證發展”中,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分享研學收獲,研學小分隊根據假期選定的研學打卡點完成研學任務,在課堂上采用演示文稿、視頻、實物等方式展示,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研學小組的分享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家鄉發展和生活的變化。最后,師生達成共識,即通過走進壯美廣西,記錄家鄉發展,感受八桂大地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受國家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如在講授“讓家更美好”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安排一項實踐性活動——小鬼當家,具體內容如下:第一,收拾房間(包括打掃衛生、收拾整理衣物等物品);第二,買菜燒飯(準備一家人一天的飯菜);第三,接待客人(同學之間互訪,鄰居、親戚等來訪)。這一活動讓學生明白作為家中的小主人,要增強家庭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主自立能力,養成勞動習慣,為建設和諧家庭作貢獻。

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課前活動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活動。這樣,既可以按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又可以使學生通過活動有所識、有所悟。

如在講授“愛在家人間”時,教師采用活動式課堂教學,在課前讓學生進行“親子調查”“我做導演”活動。在活動“親子調查”中,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課前調查數據;在活動“我做導演”中,學生分小組進行劇目展示。

活動一“親子調查”的內容如下:呈現課前對學生的調查數據,然后在課堂上及時與學生父母電話連線,完成對父母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父母(孩子)的出生年月日、父母(孩子)穿的鞋碼、父母(孩子)最期待的事、父母(孩子)有沒有做讓你最不能容忍的事……這一活動讓學生明白自己對父母的了解與關愛太少,而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很多、關愛很多,這種差異容易產生沖突。

活動二“我做導演”的內容如下:教師播放視頻《小別離》中的沖突片段,引導學生分析視頻中主人公方朵朵與父母之間發生沖突的原因。設置活動包括重新編導劇情(方朵朵和父母之間不會出現劇情中的激烈沖突……)、劇情再續(方朵朵和父母之間化解矛盾……)等。這一活動是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明白和父母之間發生沖突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要懂得用合理的方法溝通。

知識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教師在教學中打破生活與書本之間的界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課前調查活動,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活動素材,設計有效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課堂提問與思考,使課堂煥發生機,展現一系列動態生成的場景。

三、運用學科知識,設計課前活動

學生學好知識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所以教師要根據課程的安排和學科知識的掌握需要,適時開展課前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在講授《服務社會》時,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以下活動:①讓學生走進社會,通過為創城獻力清除小廣告,公園街邊、漓江邊拾撿垃圾等,感受為人民服務過程中的情感體驗;②走進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走進社區除草、打掃衛生等,與老人談話聊天,感受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快樂,懂得尊老爰幼等;③在十字路口當文明交通勸導員,學習身邊的法律,在勸導中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之后,各學習小組通過多種形式呈現自己的調查分析結果,為課程增加不少的亮點,真正實現學以致用。這樣一來,學生受益頗多,不僅能提高合作意識,還能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如在講授“情緒的管理”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緒和控制情緒。在課前,教師將學生分成六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理解知識,然后以小品的方式表現出來,最后讓學生評判總結。學生是這樣談自己收獲的:“自編自演的幾個小品既讓我們明白要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懂得調節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負面情緒帶來的影響,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讓我們想學、愛學這門課程,寓教于樂,深受我們歡迎?!?/p>

又如在講授《走進法治天地》時,教師強調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滲透,著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帶領學生了解法治的進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法律與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尊崇法律,產生學習法律的責任感,立志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在單元學習前,教師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為后面整個單元教學作好鋪墊。在準備階段,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身邊的真實事件編寫案例,并確定庭審組成員和分工要求。在模擬庭審階段,學生進行案例情景表演,接著正式庭審,最后針對模擬法庭審判活動情況,由檢察官評議學生的表現。在參與模擬法庭的籌備過程中,學生知曉了司法審判的程序和過程,從內心敬畏法律尊嚴。同時,教師選取學生熟悉的人和事開展法治教育,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法律對生活的保障,進而自覺做法律的踐行者。

四、挖掘本土素材,設計課前活動

優質的教學素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教師除了從網絡、報刊和其他教學參考資料中尋找素材之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并活用本土素材,設計課前活動,為整個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活力。

如在講授“促進民族團結”時,教師充分利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適宜的本土特色資源,設計課前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龍勝經濟社會、民族文化發展情況展開調查。

在課堂教學前,學生初步了解龍勝的發展狀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分享、交流調查結果,學生不僅深刻理解“國家是如何促進民族地區的繁榮與發展”的基礎知識,還積極參與課堂,與教師互動。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發現一個普遍現象:民族文化發展過于商業化,民族特產工業化制作泛濫,繼承技藝的人很少;本民族人民知曉民族文化的由來和意義不多,民族文化的精神靈魂逐漸淡化。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帶著疑問“民族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與精神支撐如何處理?”去探究,既從自身走訪的切身感受和調查了解所得闡述觀點,又積極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正是基于這樣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更加主動地發現、解決問題,并且有話說、愿意說、肯參與,從而實現有思辨、有思想、有靈魂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如在講授“正視發展挑戰”時,教師充分利用桂林的發展變化設計教學活動:第一環節是家鄉變化我看行,第二環節是前進問題我辯明,第三環節是促進發展我助力。在課前,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我眼中的桂林”的時政述評任務,讓學生圍繞桂林市的市容市貌、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搜集、整理資料,制作視頻,并在課堂上展示。在課中展示成果時,教師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家鄉發展取得成就的同時面臨哪些挑戰”,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探究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這一現象,并提出可行性方案。這樣的課堂活動設計從身邊出發,從生活出發,以小見大,辯證地看待國家發展,讓學生在“實事求是、教學互動、動態立體”的課堂中提高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有充分的預設,又要有靈活機動的生成,在平時善于積累教材,做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主題活動,力爭讓學生在前置主題活動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參考文獻:

[1]吳貧生.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實踐性作業設計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2018(26).

[2]朱志蕓.高中政治課社會實踐活動意義與路徑探析[J].科教文匯,2019(7).

[3]吳天虎.道法課程的活動前置式教學[J].思想政治教學,2021(9).

(作者單位:廣西師大附中寶賢中學)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師生參與,構建高效課堂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