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宗祠對民族文化的研究意義

2023-06-25 14:34呂玲玲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3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宗祠祠堂

【摘 要】宗祠,又稱祠堂、家廟,是建立在宗族聚居地以家族(或姓氏)為單位進行祖宗祭祀的場所。宗祠是一個鄉村、一個宗族、一個姓氏集團內最為莊嚴的建筑物,是宗親活動的場所,是歷代祖先精神的歸宿,是在一個地域文化里施行教化的重要場所,也是刻寫著一個姓氏歷史的精神豐碑,因此研究宗祠對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意義不容忽視。本文從宗祠的概念及功能出發,通過一些實際案例,探究了宗祠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宗祠;祠堂;社會教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

【中圖分類號】K928.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宗祠在民族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接納,產生了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不朽文明。隨著現代化的推進,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研究,宗祠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工作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宗祠在民族文化中的研究進程開啟,同時引發了很多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宗祠對民族文化的研究意義進行淺析,旨在為研究者提供借鑒和幫助,開啟宗祠民族文化研究這個課題。

一、宗祠概念及功能

(一)宗祠的概念

宗祠,源自家廟,俗稱“祖厝”,亦稱“家廟”“祠堂”,在漢代有“廟辭”“祠堂”和“齋祠”等不同名稱[1]。關于宗祠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7年,秦攻魏,魏無忌夷平先祖宗廟,出兵救魏[2]。直到明代嘉靖十五年,朝廷發布敕令,允許士大夫階層立廟祀祖,庶民百姓也可立家廟祭先祖,從此遷到居家之外獨立祭祀祖先,清代的家廟沿用“宗祠”之名。明清時期,宗族制度發展成熟,祭祀作為宗族的重要活動受到重視,宗祠成為家族凝聚力的主要象征,得到大量普及。依托宗祠,逐漸形成了辨長幼、別親疏的昭穆制度、宗廟制度、宗法制度[3]。

(二)宗祠的功能

1.宗祠傳統作用

宗祠文化是在傳統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的,主要包含宗廟制度、宗法制度、宗祠建筑等,宗祠對于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維護傳統倫理道德、宗法制度以及專制統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在古代社會,對于解決同族矛盾,祭祀先祖,傳承家風,弘揚孝道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4]

2.宗祠現代作用

宗祠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繼承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族文化傳統,使人的價值取向融入家族體系之中,以凝聚傳統的親情血緣關系為基礎,重塑家族觀念,使家國意識回歸。在重禮儀、行孝道、敦和睦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傊?,宗祠文化對于重塑現代人的信念、價值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主要宗祠案例探析

(一)徽州宗祠文化

徽州宗祠文化以儒家文化為載體,其思想浩瀚深邃,源遠流長,在徽州建筑、祖宗祭祀、神靈信仰、原始崇拜等元素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罩葑陟艚⒃谘?、宗族基礎之上,借助于祭祀這種形式,以儒家朱子家禮為思想傳承,進行禮儀和祭祀活動。在徽州,祠堂林立,宗祠是徽州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也是徽州文化的標志?;罩莸撵籼糜凶陟?、支祠、家祠等不同形式和種類。其中,宗祠為一族總祠,是古代宗法制社會制度下的衍生物,也就是同族人共同組織、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

目前為止,徽州地區保持完好的祠堂有數十座,這些祠堂,成為了當地文化的象征符號?;罩葑陟粼诨罩萁ㄖ飞响陟谏x,是徽州文化的突出代表。關于徽州宗祠文化的研究,目前學術界研究成果很多,比如《辭?!泛陀⑽陌娴摹恫涣蓄嵃倏迫珪穼罩葑陟暨M行了設定和研究。

(二)客家宗祠文化

客家宗祠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的集中表達,在現代的旅游業發展進程中凸顯,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图业貐^專指成都東山地區,客家宗祠文化就發源于此,成都東山地區的客家宗祠集中于偏遠鄉村?!皷|山客家”是客家地區居住地居民的特定稱謂,據學術界研究,這里至今分布著五百多萬客家居民,他們世代使用著客家方言,在這里繁衍生息,被學術界稱之為“東山客家”。[5]

成都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擁有上千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四川的核心。明清易代之時,移民潮出現,較為穩定的成都平原成為了五方移民雜處之地。東山客家就是隨著移民的大潮從閩粵贛客家族集聚地遷徙到此,當地繁衍生息,開創基業,修建宗祠。在清代,成都和東山客家地區都建立了數量龐大的祠堂,修建祠堂之風一時蔚為壯觀,競相效仿,成為當時風尚。據清朝末年《成都通覽》統計,“清末成都城內有84家祠堂”[6],大約占了客家祠堂總數的三分之二。

(三)三門塘劉氏宗祠文化

天柱縣宗祠文化傳承百年,經久不衰,頗具民族文化底蘊。建筑工藝精湛,融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為一體,充分顯現了其獨具匠心的藝術天分,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岔處鎮三門塘劉氏宗祠,其設計理念秉承著中西文化風格,彰顯不同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氣魄,融濟劉氏家族的文化精髓,把家族觀念和民族觀念進行了有機的糅合,是民族融合的有力憑據。每座宗祠都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它們是家族精神的延伸,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

三、宗祠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一)宗祠對宗族精神的傳承作用

祠堂文化是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姓氏的烙印,對祖先的飲水思源,是宗族的精神紐帶,是游子心靈的寄托。傳統宗法制度文化下,信崇拜的事物序列眾多,但是它的核心目標就是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宗祠文化是宗法制度文化的表現形式,在其信仰序列中,以祖先崇拜為主要精神內涵。古代民眾也存在天神崇拜的愿景,當時在古代天神祭祀權從屬于皇族,因此普通民眾對于天神的崇拜只能讓位于祖先崇拜。從祠堂形制上看,祠堂用來供奉祖先排位,象征著族中祖先英靈安放的場所。祠堂中的宗祠、支祠、家祠,格調和規模不同。宗祠,以“宗”為本位,即以始祖為“宗”而構建起來的宗族祠堂,即宗祠,從宗祠的形體狀態來看,大多數分為儀門、享堂,寢室,即“三進”。宗祠中的儀門又稱為門廳,為祭祀過程中的鼓樂之所;享堂是祭祖儀式和宗族議事的地方;寢室是供奉祖先排位的場所。按照宗祠的規制,神龕正中是始祖的排位,神龕左右兩側是始祖之后五代先祖的排位(其他有功德的祖先,或為家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祖先牌位也可放置于此),除此之外的其他祖先牌位供奉之地在左右神龕或左右昭穆室。宗祠的這種排列規制進一步加強了族人的祖先崇拜意識,鞏固和加深了族人的宗族觀念。后人通過祭拜祖先的方式表達其對祖先的追思和尊崇,在嶺南地區,先民大多數從中原地區跋山涉水而來,安土重遷,根在哪里?故土在哪里?在陌生的土地上安頓下來,唯有“根”不能忘。祖先以血緣關系而聚居,團結協助,來抵御生存發展的種種坎坷,一個姓氏同一個祖先,同一個基因,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梢哉f宗祠文化是一種活的文化,是一有血有肉看得見的文化,每一個村子都有自己的祠堂,可以說,每座祠堂都是一個村子的精神母親。

(二)宗祠對風俗習慣的繼承作用

現代風俗沿用了宗祠的文化習俗,古代祠堂的構成單位是以宗氏家族為基礎,分為一姓一族,也有一姓數族的情況出現。在解放以前以至中國的幾千年歷史脈絡中,家族主要是靠宗祠進行維系,家族之間委血緣親情委紐帶,聚族而居,尤其是名門望族多大興土木,修筑祠堂。族規由先祖制定,后代族人必須遵守。族內選舉德高望重者為族長,管理族內事宜。宗祠中備有公產,以供族人在祭祀祖先和過節聚會的時候使用。族中的族譜、家訓、和戒條,尊內之人須遵守和維護。宗祠內設立堂號、匾額等,代表這個家族的族風,這些都可以作為族人光耀門楣的有力資源。清朝,國家對宗族觀念的充分重視體現在國家對宗族意識形態充分支持,提倡大規模修建祠堂。并且在祠堂建立之后,清廷對族規予以承認,同時承認族堂擁有獨立的審判權,清朝統治者也一度在法律上予以承認??梢哉f宗祠承載著幾千年的風俗習慣,對于規范風俗起到了很大的傳承作用,宗祠的產生和綿延,有利于復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宗祠對歷史文化的傳播作用

1.宗祠對宗法制度文化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宗法制文化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孝悌”,宗法制度是由父權組成的,中國古代通訊不發達,皇權涉及不到的地域,就依靠宗族統治來維護,使全國百姓都維護統一的皇權統治。對全國的政令,在宗法體制之下,連坐制度使宗祠體系可以有效運轉,宗祠這個體系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超越朝廷的涉及范圍。

2.宗祠對人類生產和發展的影響

在中國許多落后的地域都是由單姓組成,這些地域附近居住的族落就會把土地分給其同宗族的人耕作,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有的分文不收。這些田產都是來源于祖上的資產,因此用來造福于子孫后代就無可非議。古代宗祠建筑大多數采用木制結構,因此修建祠堂需要耗費大量的木材,好多宗祠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山林,用來修建宗祠或者宗祠祭祀等活動的時候使用,不能隨意砍伐,好多古代山林完整地保持下來,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史上的福祉,為生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宗祠的社會教化作用

(一)宗祠旅游促進文化認同感

隨著現代城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年代久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祠堂,加以保護、修理以及開發,使其和現代化社會接軌,創辦旅游景點,通過海報、網絡圖片或文字進行宣傳,其合理的利用和開發不僅有利于對于宗祠實行長久的保護,并且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讓民眾加深對祠堂歷史發展、文化現象、道德規范和審美價值的認識,培養其文化認同感,從而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宗祠對現代社會文化影響

中國傳統宗祠歷史悠久,一直承載著特有文化價值取向,對于現代社會文化有著深廣的影響。近年來,社會對于宗祠的保護力度和文化傳播不斷加強,這對恢復中國傳統宗祠文化做出了貢獻,對于現代中國人回歸精神家園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中國有著千年德治、禮教的傳統,中國傳統宗祠背后宣揚的思想和中國傳統法制契約精神相得益彰,以忠孝為首的傳統美德與傳統法制教化相互契合,這對推動現代社會以德治國提供了借鑒意義。

五、結語

宗祠在中國社會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不朽的文明源遠流長,其文化浩瀚廣袤,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它以清晰的脈絡記錄著各宗族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的繁衍生息、興衰變遷,書寫了中國民族文化史上璀璨的文明,為后人了解民族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它以傳承宗族觀念、敦品立德、明教化等為要旨,融濟古代家族圣人的功勛抱負,也蘊含著對宗族后人的道德修養,具有顯著的社會教化作用,對促進社會健康穩定、和諧有序發展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宗祠對民族文化的研究,應該予以重視,應納入現代研究領域的章程。

參考文獻:

[1]信立祥.論漢代的慕上祠堂及其畫像.漢代畫像石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司馬遷.《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列傳第十七》[M].長沙:岳麓書社,2001.

[3]黃永堂.國語全釋[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4]臧麗娜.論徽州祠堂的依存情況與民俗文化特征[J].民俗研究,2007(3).

[5]劉蓬春.東山客家宗族組織與清朝地方政府的關系——以成都洛帶劉氏宗族示諭碑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

[6]傅崇矩.成都通覽[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呂玲玲(1982—),女,漢族,山西山陰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民族史、民俗文化。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宗祠祠堂
新加坡的廟宇宗祠會館建筑
梁家祠堂史話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慷慨宗祠祭先賢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遺產調查記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
書院、祠堂與湘學學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