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鄉土資源 弘揚民族音樂

2023-06-25 16:34翁燕瑜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鄉土資源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摘 要:鄉土資源是重要的音樂教育資源,是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本地鄉土資源豐富多彩,如泉州南音、泉州拍胸舞、梨園戲、高甲戲、泉州提線木偶等,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了助力。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教學需要,把握教學時機,挖掘鄉土資源,組織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知地域文化,增強音樂素養。文章結合作者自身經驗,從挖掘鄉土資源、融入音樂課堂和組織實踐活動三方面入手,詳細介紹鄉土資源進小學音樂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鄉土資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4-0076-03

引? 言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闡明了藝術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提倡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增強文化自信。眾所周知,地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建立文化自信的依托。鄉土資源是地域文化的結晶,也是地域文化的載體,還是弘揚民族音樂的“工具”[1]。有效引導學生與鄉土資源互動,不但可以拓寬學生視野,還可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感知地域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本地人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內容,如泉州南音、泉州拍胸舞、梨園戲、高甲戲、泉州提線木偶等,為鄉土資源進課堂提供了便利。鑒于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音樂教學需要為基礎,把握教學時機,應用多樣策略,挖掘鄉土資源,融入音樂課堂,組織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策略一方面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受鄉土資源的魅力。

一、走進生活,挖掘鄉土資源

鄉土資源是音樂教學的有力支撐,生活是鄉土資源的“沃土”[2]。走進生活,是挖掘豐富的鄉土資源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應把握課前時機,研讀教材,和學生一起走進生活,攜手挖掘豐富的鄉土資源,夯實課堂教學基礎。

(一)教師挖掘鄉土資源

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而挖掘鄉土資源是教師教學組織作用的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研讀教材內容,確定課堂教學要點,繼而有針對性地挖掘鄉土資源,獲取有價值的內容。

以江蘇民歌《楊柳青》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民歌獨有的地方風格。實際上,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早已在多樣的機會和途徑中歌唱過本地民歌,感受了本地民歌的獨有風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遷移已有認知是學習者進行有意義建構的關鍵。所以,教師可立足本節課教學重點和學生已有經驗,走進生活,挖掘學生耳熟能詳的民歌,如《桃花搭渡》。這首民歌具有濃郁的閩南氣息,展現了獨有的地方風格。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歌唱《桃花搭渡》,感受地方風格。之后,教師則引出《楊柳青》,引導學生遷移經驗,感受江蘇民歌的獨有風格。如此挖掘鄉土資源,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活動,還便于學生遷移已有經驗,積極探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學生挖掘鄉土資源

學生是音樂教學的參與主體,挖掘鄉土資源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實踐體現。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早已與各種鄉土資源進行了互動,建構了認知。教師應在尊重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任務,讓學生走進生活,挖掘相關的鄉土資源,增強學生對鄉土資源的認知,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戲曲唱段是湘藝版小學音樂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梨園戲是福建地區稀有的戲曲劇種之一,根植于泉州,被稱為古南戲活化石。對此,在實施戲曲唱段教學時,教師可用泉州梨園戲“取代”京劇、黃梅戲等戲曲唱段。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布置任務:“大家都聽過泉州梨園戲嗎?你們知道泉州梨園戲是如何產生、發展、傳播的嗎?泉州梨園戲有怎樣的特色?請大家利用課前時間,利用多樣途徑,收集與泉州梨園戲有關的內容,了解泉州梨園戲?!睂嵺`證明,在如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自覺走進生活,發揮主觀能動性,從不同方面收集與泉州梨園戲有關的內容,豐富對泉州梨園戲的認知,自主感知泉州梨園戲的文化內涵。在課堂上,教師則依據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助力學生增強認知,為傳承民族音樂打好基礎。

二、進入課堂,融入鄉土資源

鄉土資源進音樂課堂講究“融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需要,應用多樣方式融入鄉土資源,生成多樣教學活動,驅動學生體驗,積極與鄉土資源互動,建立音樂感知,為弘揚民族音樂做好準備。

(一)融入鄉土資源,營造良好環境

教學環境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墩n程標準》要求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興趣,驅動學生感知。有效融入鄉土資源,不但可以使教室里洋溢濃濃的地域文化氣息,還可以使學生產生熟悉感,增強學習欲望[3]。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融入鄉土資源,營造良好環境。

在實施戲曲唱段教學時,教師直接在電子白板上播放泉州梨園戲經典曲目《御碑亭》的演唱視頻。優美的場景,動人的腔調,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學生沉浸于戲曲中,自覺品味。同時,教室里也因此充盈著濃郁的地域文化氣息。在演唱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剛才聽到的是我們泉州梨園戲的經典曲目。誰能介紹一下泉州梨園戲曲呢?誰愿意說一說該曲目的特點呢?”在一系列問題的作用下,大部分學生積極思考,自主遷移已有認知,尤其審視課前收集的相關內容,踴躍作答,從不同角度介紹泉州梨園戲。在學生的踴躍參與下,課堂環境愈加輕松、自由。同時,不少學生從不同角度認知了泉州梨園戲,豐富了知識儲備。由此可見,融入鄉土資源,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動課堂教學發展。

(二)融入鄉土資源,建立音樂感知

建立音樂感知是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律動。律動的過程,是學生結合音樂相關內容與直觀動作的過程[4]。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發達,在直觀動作的作用下,學生會進行形象思維,建立音樂感知。泉州拍胸舞是一種極具節奏感的舞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樂曲節奏與泉州拍胸舞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律動,感知樂曲節奏。

例如,《讀書郎》具有鮮明的西南民歌特點,羽調式,2/4拍,中速,節奏密集,旋律動感。其中,這首樂曲由八分、十六分音符組成。為了使學生做好唱詞準備,教師融入拍胸舞,創設節奏小游戲。在創設游戲時,教師先利用實物展示法,呈現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卡片及附點卡片。同時,教師提出問題:“這些是什么音符呢?”在問題作用下,學生回顧所學,介紹不同的音符。教師及時贊揚學生的良好表現,并親自示范,組合第一條節奏。在組合節奏后,教師提出要求:“請大家試著根據這一條節奏,做出拍胸舞動作?!比缓?,大部分學生積極思維,自主地做出拍胸舞動作,直觀展示節奏。實踐表明,學生在做拍胸舞動作的過程中,能夠增強節奏感知水平。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在律動中建立了節奏感知,還使學生感受到了鄉土資源的魅力,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三)融入鄉土資源,進行音樂創造

音樂創造是學生發展音樂實踐力的重要途徑[5]。

《課程標準》指明了音樂創造之于學生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應用多樣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泉州南音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器樂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將泉州南音中的“下四管”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學習木魚、碰鈴、小叫、四寶、響盞等打擊樂器,創新教學素材,使學生掌握樂器演奏技巧。

例如,在《風雨雷電的交響》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各種打擊樂器。接著,教師提出合作創造任務:“請和小組成員合作,選擇合適的樂器,演繹風雨雷鳴的場景?!贝巳蝿站哂虚_放性和實踐性,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發揮自主性,

積極與小組成員交流,提出個性觀點,進行碰撞思維,達成統一認知,選擇適宜的樂器,確定演奏方法。然后,學生合作演奏樂器,充分展現自身的創造力。在規定時間結束后,教師搭建舞臺,引導各個小組輪流上臺打擊樂器,演繹風雨雷電交加的場景。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體驗如此創造活動,不僅實現了學以致用,提高了演奏打擊樂器的水平,還順其自然地發展了音樂創造力。

三、拓展課外,組織實踐活動

課后服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與鄉土資源互動的重要“場所”。所以,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后,要把握課后服務時機,以鄉土資源為抓手,組織多樣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繼續與鄉土資源互動,增強音樂認知,強化文化感知,切實弘揚民族音樂。以泉州提線木偶為例,教師可如此組織課后服務活動。

(一)藝人助學,建構認知

民間藝人助學是地域文化進校園的方式之一。教師受到自身能力影響,難以全面講述泉州提線木偶的相關內容。立足自身不足,教師可邀請民間藝人進校園,為學生帶來生動的演繹和講述,幫助學生建構認知。

例如,民間藝人在音樂課后服務期間,為學生表演了木偶戲《鐘馗醉酒》。妙趣橫生的表演,贏得了學生的陣陣掌聲。同時,學生也因此產生強烈興趣,迫切地想學習木偶戲。之后,民間藝人從木偶戲方面入手,詳細介紹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建構認知,同時進一步使學生增強興趣。

(二)多方合作,探尋方法

學生演繹木偶劇是音樂課后服務的目的之一。演繹木偶劇離不開具體方法。教師和民間藝人各有優點與不足。為使學生有效學習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教師和民間藝人可以通力合作,應用適宜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在課后服務之前,教師可以利用閑暇時間,與民間藝人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民間藝人遷移自身經驗,演示并講述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教師則化身為“學生”,認真觀看,細心傾聽,耐心學習,掌握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接著,教師發揮自主性,操作提線木偶。民間藝人認真觀看,耐心指導。在民間藝人的幫助下,教師掌握了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之后,教師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引導學生學習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擔任主講者,為學生講解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教師則從旁輔助。民間藝人一邊操作提線木偶,一邊介紹具體方法。學生在視覺、聽覺作用下,積極探尋具體操作方法。如此做法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也為進行動手操作打好基礎。

(三)演繹劇作,學以致用

演繹劇作是音樂課后服務的重頭戲,木偶劇演繹是演繹劇作的重要形式。綜觀上文,學生通過體驗系列活動,逐步了解了提線木偶劇,掌握了操作提線木偶的方法,為演繹木偶劇做好了準備。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及時組織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演繹機會,使其學以致用,強化課后服務實施效果。

比如,在學生學會操作方法后,教師可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小沙彌下山》這一故事,并鼓勵學生想象場景。接著,教師可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性,結合故事內容及自己想象的場景,操作提線木偶,演繹《小沙彌下山》。在演繹的過程中,學生興致高昂,靈活操作。教師則走近學生,了解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點撥,幫助他們查漏補缺。最后,教師可搭建舞臺,引導學生上臺表演。此時,教師可邀請其他學科教師以及民間藝人作為評委,選出優秀的表演者。通過體驗演繹活動,學生增強了對泉州木偶的興趣,掌握了演繹木偶劇的方法,還切實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魅力,建立了文化自信。

結? 語

綜上所述,鄉土資源進小學音樂課堂,可以在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建構音樂認知,助力學生建立文化感知,推動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深入挖掘鄉土資源,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利用鄉土資源組織實踐活動,使學生與鄉土資源“互動”,增強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童波.鄉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3):97-99.

黃琳雅.挖掘鄉村田園資源 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淺議鄉土文化資源走進小學音樂課堂[J].文理導航,2019(2):90.

梁小佩.開發課程資源 傳承地方藝術:以“溫嶺大奏鼓”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8(1):45-47.

全雙華,黃玲.鄉土音樂資源與小學音樂教育融合創新探討:以廣西梧州疍家歌為例[J].廣西教育,2017(23):176-177,186.

劉瀅.論鄉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J].北方音樂,2017,37(8):164.

作者簡介:翁燕瑜(1988.10-),女,福建晉江人,任教于福建省晉江市靈源街道靈水中心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鄉土資源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利用鄉土資源提升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
關于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中高段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