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溫陽解郁治療抑郁癥的理論探討

2023-06-26 12:20游俐芳陳甦許成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抑郁癥

游俐芳 陳甦 許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抑郁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及抑郁癥的臨床特點,筆者認為其中醫病機總屬陽氣虧虛,臨證時應從溫陽解郁的角度入手,在保證陽氣充足的基礎上調動陽氣,再輔以補中升陽及化痰活血之法,綜合辨證施治抑郁癥,方能見效。

關鍵詞:抑郁癥;溫陽解郁;陽氣虧虛

中圖分類號:R749.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3)04-0114-03

抑郁癥是常見的慢性精神障礙類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興趣減退等。雖然現代的物質生活比過去豐富,娛樂休閑方式也多樣化,但是常年的工作壓力大、作息紊亂等因素導致了人群抑郁癥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世界范圍內超過3億人患有抑郁癥,全球該病的發生率約為4.4%[1。抑郁癥有較大的危害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甚至會產生自殘、自殺的厭世行為[2。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2020年全球增加了27.6%的重度抑郁癥患者[3,在疫情的大流行下,抑郁癥的防治尤為重要。

根據抑郁癥的臨床特點,可將其歸屬為祖國醫學“郁證”范疇。抑郁癥的西藥治療藥物存在療效延遲和多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4。和西藥相比,抑郁癥的中醫藥診療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發揮著一定的療效,且有副作用少、起效快等特點5。中醫的辨證論治雖然復雜,但從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及抑郁癥的表現來看,其病機總屬陽氣虧虛?,F代人起居及飲食常常貪涼飲冷,故形成了“陰有余而陽不足”的體質,且抑郁癥患者情緒低落、思維遲鈍、社交恐懼等癥狀亦為陽氣不足的征象。故筆者從溫陽解郁的角度入手,探討抑郁癥的中醫藥治療。

1 抑郁癥在于陽虛,不在郁

《素問·生氣通天論》[6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闡釋了陽氣與精神的關系,精神的充沛與否賴陽氣的溫煦與濡養。抑郁癥的論治在于“虛”、“郁”的區別,虛在于始動之氣周流向外向上的推動不足,向外不足則疲倦懶言而少動,向上不足則腦神失養、精神不足、情緒低落;郁在于陽氣不通而周流不暢則肢體百骸無以為繼。

1.1 體質多陽虛構成陽虛致郁的理論基礎 “虛”則陽氣不足,溫煦推動之力漸差,五臟六腑難以受之溫養。抑郁癥的根本原因在于陽氣虧虛不足,《內經》云“靜則生陰,動則生陽”,闡述了陽氣的產生和恢復與運動的關系。動是陽氣產生的直接因素,動則陽氣逐漸恢復?,F代人喜靜而少動,忽視了“動”對陽氣促進生成的作用,致使陽氣化源不足。飲食上又嗜食生冷傷及陽氣,使得陽氣損耗增加。此外,現代社會競爭壓力日大,“陽氣則煩勞張”[6,煩勞過度,致使陽氣漸耗。加之久居寒室、作息無常、濫用抗生素、濫用激素等損傷陽氣的因素日益增多,從而導致“陽常不足,陰常有余”。

1.2 陽足則喜,陰足則怒 《靈樞·行針》曰:“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7,闡述了陽氣的充足與否與情緒的關系。內在陽氣充足則精神充沛、情志愉悅,為情志活動提供了一定物質基礎,反之陽氣虛衰則始動不足,而見精神疲倦、肢體懶動、心情低落。張介賓認為8“心藏神,火之精也。陽勝則神王,故多喜而笑,陽衰則陰慘乘之,故多憂而悲”,9“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瓣栔鲃?,陰主靜”的理論基礎也為從陽氣不足辨治抑郁癥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2 溫陽藥為解郁本,風藥調動陽氣為解郁標

《輔行訣》五臟補瀉法則中提到:肝德在散,故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說明了肝若要得到疏泄、宣散,須以辛味為補,而辛味藥多以溫陽藥及風藥為主。陶弘景在此訣中創立的大補肝湯用治肝氣虛,文中記載[10“其人恐懼不安,氣自少腹上沖咽,呃聲不止,頭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嘔不能食,脈弱而結”符合抑郁癥臨床特征。方中以桂枝、干姜為主藥,以辛用為補,入肝以補肝陽,宣暢條達以助肝升發之性。溫補陽氣以開郁,陽氣充足則精神飽滿、情志舒暢。

郁證在“虛”、在“郁”,郁則以風藥柴胡、紫蘇葉、香附等疏肝理氣之品助疏肝調動氣機以解陽氣郁滯不通,臨床若單以疏肝理氣解郁之法則療效欠佳,究其原因在于風藥調動肝中陽氣而不能補充陽氣,只疏一時之陽氣,愈疏則陽氣越乏,陽氣愈乏則無以為疏,則郁病難治。結合現代人體質以陽虛多見,陽虛而至郁者,當以溫補陽氣為開郁之本,再以適當的風藥調動陽氣可使有限之陽氣發揮更大的作用,陽氣充盈五臟六腑而精神得以溫養。

3 溫陽在肝亦在腎

3.1 郁證溫陽首重肝陽 肝主疏泄,能調節全身的氣機。疏泄有2層含義,一是調動腎中精微物質以潤養臟腑百骸,二是疏通人體的氣機。肝內寄相火,相火者肝陽也?!杜R證指南醫案·肝風》[11中言:“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體”指肝體、肝血、肝陰,“用”即指肝陽,肝陽為一身陽氣的萌發點,肝陽虛則升發無力,則氣機運行不暢,內不能調動腎陽上溫煦心火,心神無以所持則情緒低落、精神萎靡,外不能調動衛陽以御外,則易驚恐,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主決斷,肝陽虛衰則易表現猶豫不決。

3.2 肝陽升發疏泄,取決于腎陽 肝的疏泄,取決于腎陽,腎中陽氣是否充足決定了肝陽疏泄正常與否。若腎中陽氣不足,則肝不能疏泄,所以腎陽是肝司疏泄的動力。肝主疏泄,體陰而用陽,肝疏泄的同時,既耗肝血,又耗腎陽,故臨證調動陽氣,須知腎中陽氣充足與否,方可調動。腎陽虛衰之時,若以風藥調之,必擾動腎中殘陽而成虛陽外越、上浮而成危癥。

4 溫陽解郁法治療抑郁癥

抑郁癥患者的情緒長期處于不興奮、郁郁寡歡的狀態。從中醫角度來看,與情緒關系最密切的是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疏泄太過就表現為興奮,肝疏泄不及則表現為抑郁不興奮、情緒壓抑、沒精神。肝疏泄不及主要原因一為陽氣不足而無力升發,二為痰濕瘀血阻滯。兩者往往相互影響,然陽氣是人體升發根本、動力之源泉,人之一身原動力不足,則肝疏泄不及,清陽不能升發則人體不能興奮。陽化氣,陰成形,陽氣不足則氣化失司,從而痰濕瘀血內生,故抑郁癥的主要病機在于陽氣虛衰。肝陽虛衰致肝升無力,腎中陽氣虛衰則肝陽亦無力升發,從而致使肝疏泄不及,氣機會聚不通。臨證之際,當以溫陽解郁,溫陽解郁一在開郁,二在補中以升陽,三在溫腎以濟陽。

抑郁癥初期,陽氣尚足,開郁在于以辛散風藥以調動陽氣。陽氣閉阻于下而不通,則易內生痰濁瘀血而兼夾他證,此郁病兼夾雖多,開郁順氣為先。肝主疏泄,辛藥主行、主發散,因風藥是辛味,故一切風藥皆可疏肝。肝主升發,風藥有升發之性,當以柴胡、紫蘇葉等類風藥以疏散、調動全身陽氣,以達開陽解郁之效。

《四圣心源·精神》[12謂:“陰升陽降,權在中氣,中氣衰敗,升降失職,金木廢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長,此精神所以分離而病作也?!迸囵B中氣,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長,則精秘而神安矣。脾胃為后天之本,升降之樞紐,陽氣以中焦樞紐為調度中心,調整全身氣機升降出入,必以脾胃為化源以滋養陽氣,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倡導“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11。

腎陽為元陽、真陽,人體陽氣的根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鄭欽安謂之“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陽”。腎陽虛可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紊亂,與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有著密切關系[14,故臨證治療抑郁癥時應重視溫腎以濟陽。然臨證往往相互夾雜、互為因果,陽氣虧虛、肝疏泄不及亦又氣機阻滯之象,故抑郁癥臨證時首先應視陽氣充足與否,后適當運用風藥調動陽氣,再輔以補中升陽以濟陽、化痰活血祛瘀以順通陽氣道路,以標本同治之治則綜合地辨證施治抑郁癥。

5 小結

抑郁癥的危害性大,且發病率逐年上升,中醫藥診療抑郁癥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雖然抑郁癥病因、病機多樣復雜,但現代人患抑郁癥時多為陽虛之證,核心病機為陽虛致郁,故而本文以溫陽解郁作為治療抑郁癥大法,以溫陽藥為解郁本,風藥調動陽氣為解郁標,輔以補中升陽及化痰活血之法,為抑郁癥的臨證施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Global health estimates[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1-21.

[2]Flygare A,Engstrm I,Hasselgren M,et al.Internet-based CBT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primary and psychiatric care:is it effective and does comorbidity affect outcome?[J]. Internet Interv,2019,19:100303.

[3]COVID-19 Mental Disorders Collaborators.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J].Lancet,2021 Nov 6;398(10312):1700-1712.

[4]抑郁障礙中西醫整治專家共識組,中醫民族醫藥學會神志病分會.抑郁障礙中西醫整合專家共識[J].中醫藥導報,2021,18(6):4-12.

[5]馬小雅,丁敏芮,施俠威,等.中藥復方辨證治療抑郁癥的現代數據研究.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9,21(7):1418-1423.

[6]佚名.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0-284.

[7]周鴻飛,李丹.杏林傳習十三經:靈樞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13-114.

[8]明·張介賓.類經(上)[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358-400.

[9]明·張介賓.類經圖翼[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5:440-449.

[10]王雪苔.《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校注考證[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80.

[11]張清怡.《臨證指南醫案》中“肝藏血主疏泄”的臟象理論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12]黃元御.四圣心源[M].孫洽熙,校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60.

[13]李東垣.中醫臨床經典叢書 脾胃論[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29.

[14]王琳,賈竑曉,尹冬青,等.王彥恒溫腎解郁法治療重癥抑郁障礙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3):770-772.

(收稿日期:2022-08-22)

猜你喜歡
抑郁癥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
細致化護理在改善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中的作用分析
聯合家屬健康干預對社區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療效的影響
年輕人患“抑郁癥”的背后
三種抗抑郁癥藥物治療伴軀體疼痛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對比研究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初步分析與報道
對一例因抑郁癥有自殺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有關“抑郁癥”的新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