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課程背景探討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023-06-26 16:57余云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音樂教學農村小學

余云

【摘要】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當中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強調音樂課程教學中對達成音樂教學目標的各項要素的開發與利用。器樂課程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當前部分地區學校開展特色化校本教學品牌之一,更是對新課程相關教學改革的順應,但新課程背景下器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成為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難點,如何進行可利用資源的開發和充分利用成為農村小學新課程背景下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本文將從多角度討論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器樂教學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思路及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 農村小學? 音樂教學? 器樂課程?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6-0151-03

課程資源原本是屬于教育資源的組成部分,但新課程實施之后,教育資源與課程資源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對教育資源所作出的優化更多是側重教育投入,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尤其農村小學更是如此,其目的是為實現農村與城市小學教育資源的公平與平衡,是拉近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差距的一項舉措。新課程背景下的課程資源,則更多的是解釋為教師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確立的課程資源意識和校本特色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但教育資源與課程資源之間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也表現出相互促進的關系,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執行和教育教學實施的標準化推進,教育資源建設開始將重心移向優質教育資源提供方面,而課程資源的建設則開始越來越看重對優質資源的利用,教育資源建設是為課程資源建設提供必要條件。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如何明確課程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的重點和如何突破其中的難點,是其必須要重視和深入討論的課題。

一、借助信息技術建設,深度挖掘優質課程資源,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信息化時代下,信息技術進步速度不斷加快,各種具有先進功能的智能化設備應用越來越廣泛,網絡的全球覆蓋也為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尤其教育資源的快速共享,為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的豐富帶來更為廣闊的渠道。事實上,音樂教育資源的共享是為了能夠實現開發成本的有效降低,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城鄉音樂教學質量,拉近城鄉音樂教學之間的距離,實現城鄉音樂教育的均衡發展。而目前大部分地區農村小學已經基本配備了功能相對較為完善的多媒體教室,其硬件改善對于軟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而教育軟件不足則凸顯出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所存在的問題。目前,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和難點就在于音樂專業教師的短缺,以及音樂教學資源的不足,無法支撐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而部分經濟水平與科技并不發達的地區,農村小學更是面臨著師資引進困難和專業教師流失嚴重的難點,而非專業教師兼職音樂課教學是不得已情況下的無奈之舉。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就要另辟蹊徑[1]。

例如,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建設優勢深度挖掘優質教育資源,為深度挖掘優質課程資源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促進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多樣化。

以蘇少版小學音樂課本三年級下冊中,貫穿整個學期的豎笛器樂教學為例,每一個單元最后環節都為豎笛練習,從基礎指法和吹奏呼吸技巧,通過各個單元逐級遞進,農村小學器樂教學當中,通過八孔豎笛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高音概念,從而增強其音準感,在掌握與識譜相關的音樂知識之后,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樂感。

初級八孔豎笛的指法較為固定,吹奏技巧的難度較低,知識含量較少,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其悟性和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完全可以滿足豎笛指法和演奏技巧的學習要求,而且也較為適合非專業音樂教師來開展教學。同時,八孔豎笛成本不高,完全能夠被農村小學生家庭所接受,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網站進行網絡教育資源的檢索與下載,本身網絡當中能夠直接下載的八孔豎笛教學課件數量較多,難度較低,在進行教案編輯時,完全可以參考網絡豎笛教案,并且直接引用豎笛教學的曲譜、圖片、指法表相關視頻與音頻資料,而對于網絡當中較為稀少的豎笛教學資料,教師也可以參照網絡免費的課件進行獨立制作,如使用電腦音頻制作軟件進行錄音,由學生進行錄像和拍攝,搭配豎笛演奏指法的動畫視頻,直接演示豎笛演奏指法和演奏技巧,聆聽豎笛美妙聲音,通過相關資料整理和自制課件的記錄,完全能夠創造出獨屬于本學校的校本器樂課程教材。

而對于一些非專業音樂教師來講有著較高難度的部分課程資源,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與專業音樂教師及時交流溝通,或直接請專業音樂教師幫忙進行處理,從而實現課程資源的完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所制作的豎笛課程資源,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熟悉豎笛吹奏的技巧,包括指法和呼吸控制節奏。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學生熟悉或喜歡的教學內容為突破口,讓學生可以在較為熟悉的音樂旋律中快速理解豎笛的相關知識。豎笛吹奏水平一般是由悟性和練習時間來決定的,學生的悟性決定了學習的效率,而練習時間的長短則決定著吹奏的熟練程度,一些吹奏水平較高的學生每天練習豎笛演奏的時間必定不會低于30分鐘。大多數農村小學的學生家庭環境會不允許學生練習豎笛,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豎笛演奏水平上會出現較大的差距,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豎笛學習和練習當中,教師可以設計分層教學的方法,建立明確的吹奏級別,用考級的方式來鼓勵學生,挖掘優秀學生的學習能力來作為課程資源,讓先進生帶動后進生,由高級別學生幫助低級別學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與練習信心。而處在高等級的學生,通過幫助低等級學生也可以鞏固自身對豎笛吹奏技巧的掌握,培養學生“教學”興趣。

二、打造體驗教學模式,開發小學自制樂器課程,拓展特色器樂資源

西方著名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提到:“器樂教學是通往更高體驗音樂藝術的階梯?!逼鳂氛n程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創造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對于農村小學來講,由于器樂教學條件和對師資力量的要求較高,導致很多農村小學因不具備實施器樂教學條件而無法順利開展。很多農村小學學生受具體條件影響,接觸那些學生眼中“高大上”樂器的機會少之又少,這一體驗的缺失也使得學生與樂器之間產生了距離感,對樂器的認知也會較為片面,從而逐漸失去對音樂、對樂器學習的興趣。為避免出現這些問題,順應新課程改革對小學器樂課程教學的要求及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培養要求,農村小學可以依據自身實際條件和當地特色或一些特產,開發體驗型課程,開發出獨屬于小學生自己的樂器課程,通過自制樂器進行器樂課堂資源的開發,并將其應用到校本特色器樂課程建設當中,打造獨屬于自己的器樂課程特色[2]。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當中,除固定的幾種樂器教學要求之外,其年級教材內容中不同單元會設計不同的曲目和不同類型的樂器伴奏,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入手,結合各個單元教學主題和具體曲目,以伴奏形式將自制樂器融入到教學當中,通過實踐,構建出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符合學生音樂水平和能力發展需要的課程資源,從而增強小學器樂課程教學的有效性[3]。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課本六年級下冊當中,第一單元的《鼓樂傳情》教學中,介紹了非洲鋼鼓、非洲民歌《巴魯瓦》中的小木鼓等不同樂器,教師可以根據鼓類敲擊樂器進行自制樂器的融入,如在學習“滾核桃——非洲鼓魂”中,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將利用玻璃酒瓶所制作成的樂器融入到演奏中,搭配教師手中的非洲鋼鼓,以玻璃酒瓶制成的樂器替換鼓的“5、7、1”三個音,讓學生敲擊出第二聲部中的固定伴奏音,而第三聲部是屬于吹奏長音的伴奏形式,教師可以為學生自制樂器伴奏搭配吉他,適當加入自制樂器之后,升華了樂曲合奏的表現力,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在合奏練習中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充分挖掘了器樂課程資源,深化了課程教學內容,而且完全將原本“單聲道”的伴奏課堂轉化為了更加具有獨特特色的“立體聲”。

從農村小學生角度來說,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必然十分喜歡參與一些較為新奇且有趣的事物,或者一些帶有挑戰性且凸顯個性的實踐活動,而自制樂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正是這樣有著獨特魅力和具有強烈趣味性與新鮮感的課程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是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表現欲望,這無疑也為農村小學特色化音樂教學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新的靈感,而且很多學生可以將這些自制樂器所取得的成果與家長分享,從而獲得強烈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制作的體驗、演奏的樂趣、自信的建立和音樂素養的提升,使農村小學學生對美的追求也能夠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課本中三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撥動的琴弦》中,《杜鵑》和《歌表演》都涉及到蘆笛的演奏,教師可以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吸管來自制樂器,如利用吸管制作吸管膜笛,或制作吸管排簫,或制作吸管拉桿笛,或制作吸管橫笛等,用于替代蘆笛,或模仿蘆笛,通過與學生的不斷嘗試,制作出更多不同的樂器類型,讓學生逐漸掌握制作樂器的技巧,在嘗試中不斷提煉和完善,開發出更具特色的器樂課程資源,并將其運用到課程教學當中[4]。

三、開發校外課程資源,利用當地民族特色樂器,傳承傳統音樂文化

新一輪基礎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當中,重點強調了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使其成為當前各地區農村小學所關注的焦點。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地方及國家支持和指導下,以明確且獨具特色的辦學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導向,針對農村小學學生個性發展為核心,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與地方課程資源的補充,構建出獨屬于學校自身的開放性課程。尤其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的民族樂器或民間傳統樂器傳承存在著很多問題,人才不足、老齡化嚴重,推廣范圍較小,無人問津的傳統文化比比皆是,這無疑是當前傳統文化傳承最為普遍的現象。農村小學可以選擇與當地民族特色或民間傳統藝術合作,利用當地特色樂器進行校外課程資源開發,并利用這些課程資源建立特色化校本課程,這也是對校外課程資源的一種充分挖掘,同時也是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5]。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情系江淮》,其中介紹了花鼓這一樂器類型,尤其重點進行了鳳陽花鼓相關知識的學習,對于農村學校而言,或許會因為沒有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音樂廳等城市中較為常見的資源而不能獲得豐富的課程資源,包括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和交通條件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相比之下,農村小學最為豐富也最具有特色的課程資源無疑是校外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當地的民族特色或民間傳統器樂傳承資源,這不失為一種能夠豐富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的途徑。所以,在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開發中,要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體驗當地各種獨具特色的民族器樂或民間傳統器樂之美,將器樂課堂搬到校外,充分開發校外更多更加優質的器樂課程資源,利用這些資源打造特色化器樂品牌課程。

教師可以通過當地鳳陽花鼓民間藝術的傳承人,或民間藝人,了解鳳陽花鼓或花鼓器樂的歷史知識和演奏技巧,或請民間精通鳳陽花鼓的藝人走進校園,開展音樂輔助教學,彌補農村小學器樂課程資源的不足。此外,學生家長也是一種有效的器樂課程資源,樂意將一些掌握一定樂器技藝的家長請進課堂,這不但能夠緩解農村小學器樂教學課程資源匱乏的困境,而且也可以大大減輕音樂教師的工作壓力,更加有助于增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和提高家長對學生學習器樂的重視程度。

綜上所述,充足的器樂課程資源以及對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是開展器樂教學的有力保障。農村小學應盡快解決當前器樂課程資源短缺的問題,重視開發和利用優質器樂課程資源,以自制樂器和當地特色傳統樂器為課程資源補充,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提高農村小學器樂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靳文曼.新課程下小學器樂課堂教學的探討[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6(8):128-128.

[2]嚴旻媖.樂聲涓涓浸染校園——農村小學推廣器樂教學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教研版),2021(32):215.

[3]童波.鄉土音樂資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3):97-99.

[4]范麗娟.器樂(豎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6(9):189.

[5]張中平.開啟器樂“童玩”之門享受課堂創造之樂——農村小學開展自制樂器教學的探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8(4):14-16.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音樂教學農村小學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