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

2023-07-04 23:38楊璟海
學周刊 2023年21期
關鍵詞:生命觀念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生命觀念主要體現在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四個方面,由此可見,生命觀念與生命的基本特征有著較大聯系。文章主要分析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意義,從創設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教學設計、生活化實驗教學、設計生活化課后作業四個方面,論述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策略,以期望為相關教育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生;生命觀念;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1-013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45

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并不是單純確定一個教學目標,而是需要在整個高中生物教學中落實生命觀念培養教育,使高中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為此,教師應明晰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意義,依據生命觀念培養的教學目標以及高中生綜合能力培養需求,深入研究教材資源,探索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穩步提升學生對生命觀念的正確認知,使高中生在生物教學中領悟生命真諦,形成正確生命觀念,下面就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展開策略淺談。

一、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意義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且逐漸受到各學科教師的青睞與支持。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特點是可以幫助學生從生活實踐角度理解學科知識,使學生走出教材理論,借助熟悉的生活素材,學習并掌握學科知識,此時,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將有效縮短,學生學習效果更加突顯?;谏罨虒W培養高中生的生命觀念,具有積極的教學意義,可以使學生依據生活經驗感知生命,領悟生命真諦,進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經過學情調查和理論實踐研究,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的生命觀念,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高中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期,已經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生物學科知識中蘊含著大量的生命元素,這些都將影響學生正確生命觀念的形成。生活化教學可以使生物學科知識由抽象變得生動,由繁雜變得簡易,便于一直處于緊張學習狀態的高中生,深入思考什么是生命,進而理解生命觀念的培養意義,逐步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第二,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的生命觀念,可以引導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懂得珍愛生命[1]。生活化教學會使高中生物教學更貼近于生活,使學生的學習目光從教材中移開,深入現實生活中,深入大自然中,感知生命的可貴,從而懂得珍愛生命。

第三,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的生命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生物學科的主要特點是具有生命性,高中生物新課標(2017版)中提出了四個維度的教學要求,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生命觀念,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這四個生命觀念都與生命的基本特征有直接聯系,且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的生命觀念,能夠使學生對生命價值產生學習興趣,進而在興趣的推動下,學好生物學科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二、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策略

(一)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入生命觀念

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策略,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來落實,以此引入生命觀念,使高中生對生命觀念有一個正確且全面的認知。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完成知識學習的主要對象,因此創設的生活情境要盡可能貼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可以從中找到熟悉感,產生情感共鳴,能夠自主探究生活化情境中蘊含的生命觀念,運用已經掌握的生物知識探索新知,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高中生物是一門以研究生命為主的理性學科,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內容,且其中許多知識都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自身聯系緊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入生命觀念,非常適宜。

高中生物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首先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的知識元素,并聯系現實生活,以有效縮短學生與生物知識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主動聯系生活思考所學知識,感知生命觀念。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創設生活化情境,學生對一堂課的學習興趣通常由前幾分鐘確定,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將教學“基調”確定,能夠最大化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2]。

在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創設生活化情境時,教師需要確定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與針對性,要盡可能利用教學導入的黃金時間,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同時也為引入生命觀念做好鋪墊。此外,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需要貼合教學內容滲透生命觀念,使學生可以從現實生活經驗中探知教學內容,并以此探索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

(二)在生活化教學設計中,構建生命觀念

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策略,可以通過在生活化教學設計中構建生命觀念來落實。生命觀念是貫穿于整個高中生物教材而存在的,每個章節知識中都有生命觀念內容存在,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針對生命觀念形成教學概念,只是在進行知識教學時隨意滲透生命觀念,則難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在生活化教學設計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生命觀念,將生命觀念層次化、遞進化、有序化地出現在學生認知中,逐步幫助學生構建生命觀念。在建構教學理論下,學生會先建構簡單的知識結構,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生的認知會逐步上升到新的高度,進而建構復雜的知識結構,最終建構系統而全面的知識體系。生命觀念建構遵循上述理論,也是需要逐步遞進完善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生活化教學設計中需要有意識地構建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設計時,需要依據教材將生命觀念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的知識點,并將各小知識點融入教學設計中,以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生命觀念教學活動,使學生自然接觸生命觀念,感知生命觀念,形成對生命觀念的初步認知[3]。通常情況下,教師為最大化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會將課堂教學節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從表面上看,學生都在依據教師的教學節奏完成學習任務,但實際上,學生的生物學習思維并未充分發揮作用,學生只是在被動地學習知識,并未深入思考所學內容的具體深意,更沒有將學習注意力放在生命觀念的建構上。

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規律分成若干個學習合作小組,并在設計生活化教學內容時增加小組討論問題,以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課堂所學內容,一方面便于學生整理復習已經學習過的與新知識相關的知識,從而建立簡單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便于學生在建構知識體系的同時,對生命觀念產生探索興趣,想要進一步了解生命觀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多設計一些可供學生合作討論的生活化問題,并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生命,構建生命觀念。

(三)借助生活化實驗教學,灌輸生命觀念

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策略,可以通過借助生活化實驗教學灌輸生命觀念來落實。生物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的關鍵。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驗,以此觀察生命的運動,對生命產生敬畏心理,逐步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在生物理論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滲透生命觀念時,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學生無法感知理論知識中的生命含義。但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律動,進而主動探索生命,感悟生命?;诖?,高中生物教師應重視借助生活化實驗教學,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入手,向學生灌輸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教師在借助生活化實驗教學灌輸生命觀念時,需要考慮到實驗教學的本質是什么,進而使實驗教學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發揮,向學生成功灌輸生命觀念。學生是生物實驗的主要參與者,是實驗觀察的執行者,學生對生物實驗相關規定了解越多,在生活化實驗中的收獲也將越多?;诖?,教師需要在實驗教學前注意以下幾個教學關鍵內容: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實驗的具體流程及實驗目標,按照要求完成實驗操作,獲得實驗結論;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先進行實驗預習,可以在實驗中預判實驗過程及結論,從而可以在實驗中更多思考生命真諦,感知生命觀念[4];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實驗總結與反思,在總結中延伸思考生命,在反思中探索生命奧秘。

基于生活化教學開展的生物實驗教學,需要重視選擇蘊含生活元素的實驗材料,以此達到更為顯著的教學效果,因此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開展前,需要針對生物實驗目的、生物實驗要求以及生物實驗具體教學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在準備生物實驗材料時盡可能地貼近生活,使學生從生物實驗材料中感知生活中的生物,明確生物學科知識源于生活,并終將應用于生活中。當學生形成以上認知后,在生活化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層次就會上升到新的高度,進而感嘆生命之可貴、生命之無價。此外,在生活化實驗教學中,學生是實驗的主體,是教育的主要對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現實生活中可進行實驗的材料,學生在自主準備實驗材料后,會更全面地預習生物實驗,并對生物實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驗效果也將更加突顯,學生的生命觀念形成也將更加有效。

(四)設計生活化課后作業,強化生命觀念

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策略,可以通過設計生活化課后作業來落實,以此強化學生的生命觀念。生物作業是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課堂知識教學的重要延伸與補充,同時也是進一步強化學生生命觀念的路徑?;诖?,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重視優化過去的作業布置模式,為學生設計更加豐富的生活化課后作業,使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感知生命,并以生命觀念思維解決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促使學生逐漸形成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以往進行生物作業布置時,教師多傾向于布置書面作業,以生物練習試卷、知識點背誦等形式來檢測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這類作業過于單調和片面,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難以強化學生的生命觀念?;诖?,教師應重視設計一些生活化課后作業,比如動手實踐操作作業、合作探究小組作業、實地調查走訪作業等,以此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學科知識,感知其中蘊含的生命觀念。

通常情況下,生活化課后作業多為可動手實踐操作的類型,這類作業與傳統書面作業的形式相差很多,可以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作業完成體驗。教師在設計生活化作業時,需要重視結合教學內容,并依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布置,使作業更具有效性和精準性。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目的更多是獲得優秀成績,以便在高考后有更多選擇,這種學習觀念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關注的是理論知識本身,并未深入探究其中蘊含的生命觀念,也就無法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5]。因此,教師在設計生活化作業時,需要打破傳統的作業布置思想,以突出生命觀念為主,使學生在完成實踐操作類作業的過程中夯實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自然融入對其中蘊含的生命觀念的思考,從而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與合理運用。教師還應注意并明確,學生是作業完成的主體,作業存在的目的與價值是促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難住學生,導致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抗拒學習生物知識。即使是生活化作業的設計也要難度適宜,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設計層次性作業,以確保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進而順利強化其生命觀念。

綜上所述,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實踐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思考研究,并且要做好長遠的教學準備。教師作為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主要教學者,需要明晰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的教學意義,然后對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策略產生正確認知,這樣才能真正將生命觀念的培養內容融入教學中,使高中生在教師開展的生活化教學中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不斷調整學習心態,擺正學習觀念,從而將生命觀念深植內心。

參考文獻:

[1] 楊璟海.生活化教學策略對高中生生命觀念養成的影響[J].中學課程輔導,2022(33):54.

[2] 張傳華.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2(27):22.

[3] 朱衛峰,黃群慧.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生命觀念培養策略[J].教師博覽,2022(27):43.

[4] 何占全.基于生命觀念下的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4):122.

[5] 楊妍妮.基于生活化教學培養高中生生命觀念[J].基礎教育論壇,2020(18):78.

[責任編輯 康蘭明]

猜你喜歡
生命觀念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
基于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創新實驗室建設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