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產學研用”“三共三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2023-07-10 06:04陳艷君張振韓冬越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五位一體

陳艷君 張振 韓冬越

摘? 要: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依據用戶需求,轉化企業科技成果,以浙江省協同創新平臺為依托,通過聯動平臺搭建、教學體系重構、“雙導師”團隊打造、“產教+科教”雙線育人等措施,進一步深化“產學研”融合,將三位一體的“產學研”協同育人,拓展為五位一體“政產學研用”的“三共三同”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促進了高素質技術技能的化工人才培養,賦能地方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政產學研用”; 五位一體; 多元協同; “三共三同”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3)04-0021-06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而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人才的支持。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高等教育的任務,更是國家創新體系構建和發展的關鍵。引領新時代創新發展,迫切需要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新時代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1]。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中提出“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協同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機制”,“深化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改革”[2]??梢?,在我國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背景下,實施“政產學研用”協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機制,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

基于此,本文對“政產學研用”多元協同育人機制進行探索與實踐,深化創新、全面、開放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理念,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共建、共管、共享”“協同研發、協同育人、協同發展”的“三共三同”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服務地方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高職院?!罢a學研用”協同育人的內涵

(一)高職院?!罢a學研用”協同育人的含義

“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是將政府、用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五個機構的信息資源進行充分融合[3](見圖1),其中政府部門參與并主導,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教育資源相互融通、共用共享,以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根據用戶需求,轉化企業科技成果,將產學研工作與政府和用戶關聯起來,促進知識創造、轉化和傳遞過程的集聚、延伸、擴散及其市場化和科學化,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4]。無論是在宏觀還是微觀層面,政府部門、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科研機構、目標用戶等研究主體均可以協同合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提供發展新思路和提升新途徑[5-6]。

(二)高職院?!罢a學研用”協同育人的特點和優勢

1. 強調關鍵檢驗過程評價

“政產學研用”多元協同人才培養,不僅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總體掌握情況,同時還強調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檢驗評估。在明確人才培養規格的同時,強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動態適應性調整,緊密結合專業的特點和產業發展趨勢,對人才培養各關鍵環節進行科學的整合和優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根據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階段性人才培養,進行過程考核檢驗,并形成定期反饋和過程調整機制,實現教學活動關鍵階段和中心環節的學習評價覆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2. 踐行“理實一體”、知行合一

“政產學研用”多主體協同育人模式,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生產和實踐實訓,重視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有效性,促進理論與實踐、知識與實踐的相統一?!罢a學研用”資源共享、通力合作,緊緊圍繞“政產學研用”協同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實際生產實訓等多形式實踐活動,并提供必需的實習實訓場所,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 推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

在“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實踐運行中,產學研的工作上接政府,下對用戶,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推進知識創造、轉移、擴散過程的集約化、規?;?、市場化和科學化。產學研結合的紐帶是知識產權,科學研究的主要陣地在高校,產業發展和核心技術的中心在企業,企業憑借對市場信息的敏銳度,迅速辨別市場需求變化,第一時間從高校中提取契合市場需求的科學研究成果,然后在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領下,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或技術轉移?!罢a學研用”的協同創新模式,對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良好發展和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 聚集人力、物力資源優勢

以各主體協同推動地方區域發展為出發點,通過高校與政府緊密協作、與企業聯合攻關、為企業定制人才等工作,突破校企合作的兩主體格局,打通產學研通道,匯聚產業資源,形成“政產學研用”資源集聚的共建共享共用平臺。在研發設備以及人力資源供應等方面形成聚集優勢,不斷提升協同效應,推動產學研深入開展。

二、高職院?!罢a學研用”協同育人的困境

從“政產學研用”育人模式出發,提升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在市場的引導和政府的協助下,根據不同的社會分工,統籌安排生產、教育和科研的職能和資源優勢。這也更利于高??萍汲晒D化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政產學研用”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政府部門主導作用不明顯

政府是“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主導者和參與者,為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7]。然而,在協同育人的實施過程中,一是政府的統籌管理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有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融合和分配。二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宣傳和解讀工作有待加強。政府的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力度不足,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對相關政策不了解或者理解不透徹,使“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中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企業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企業為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和應用能力培養提供實踐場所。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行業企業之間,在人才培養理念與培養目標方面欠缺溝通與協調,導致企業的用人崗位和發展需求與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匹配,從而影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8]。

(三)科技成果和信息共享不暢通

目前,地方職業院校與政府、企業合作的程度還不夠高,高職院校和科研機構尚未形成有效的科研合力,不能為地方產業和企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學研”的資源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造成地方企業研發和科技發展力量不足。同時來自行業企業的市場需求、產品更新、科研動態等信息資源不能及時傳達給高職院校與科研院所,并且行業企業沒有深度參與高職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養過程與技術研發活動。產學研合作的有效連接點太少,導致協同育人新模式的發展前景尚不明朗。

(四)科學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

“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過程中,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尚不健全,無法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問題進行有效監督,導致人才培養效率低,不利于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高[9]。

三、“三共三同”育人體系的構建

“政”的主體是政府,職責是發布政策、監管和引導?!爱a”的主體是行業、協會和企業,“學”的主體是高校及其師生,“研”的主體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行業協會研發中心,“用”的主體是用人單位。

在寧波市北侖區政府的指導下,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保┮云髽I崗位需求為導向,引入企業實際生產項目,由學?!皵底挚萍紙@”搭建合作橋梁,依托學校的浙江省乙烯工程副產物高質化利用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協同創新中心”)平臺,聘請來自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浙江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專家為校外導師,實施基于項目的“雙導師”教學形式,踐行“產教+科教”協同育人的理念,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共建、共管、共享”的“協同研發、協同管理、協同發展”的“三共三同”人才培養模式。

(一)創建“政產學研用”共建共享聯動平臺

“政產學研用”各方主體在資源上,有相對富足和短缺并存的問題,單靠任何一方均無法獨立發揮全面育人功能。我校與恒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以技術創新項目為依托的“研訓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學載體創新,助力學生實踐與創新研發能力提升。同時協同創新中心為恒河材料建立了8套生產裝置,年產值達到39億元,使其成為我國石油樹脂銷售單項冠軍。我校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的人才聚集效應,通過“數字科技園”聯合各方主體,構建和完善“資源共享”平臺共享機制,深度融合合作育人。各方主體發揮育人使命,思想上的“戰略認同”構成了資源集聚的“向心力”;“政產學研用”中協同育人的共同目標,構成資源集聚的“推動力”;各方主體“優勢互補、利益共贏”是資源集聚的“牽引力”;建立健全資源共享平臺的共享機制,推進資源共享,從而形成強大的資源“吸附力”。

(二)建立“政產學研用”效益驅動長效機制

在共建平臺、共享師資、共育人才、共促創新與轉化等合作中,需要聚焦企業技術難題,建立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且能最大程度激發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動力機制。校企依托共建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打通高端人才和資源互通壁壘,形成資源互通機制。同時高校需要發揮專業教學、人才與技術資源的集聚性優勢,與企業聯合建立人員互聘、裝置共享、科研合作等開放資源共享機制,促進人才和資源要素有效流動。我校與恒河材料公司、中科院材料所等互通人才50余名,5名博士進入“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承擔企業應用技術研究工作,提升科技與攻關能力;14名教師在下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升研發與生產相結合的能力,5項成果獲省級訪問工程師校企合作獎;5名教師任企業總工程師和研發總監,協助企業技術攻關。我校制定《乙烯副產物高質化利用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人才培養管理辦法》《科研組織與協同研究管理辦法》《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學院校企協同育人與協同創新系列制度》等,保障協同單位責權利,規范科技研發與人才培養協同運行。

(三)形成“政產學研用”“產教+科教”育人途徑

在《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指導下,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寧波中金化工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項目為載體,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開展長效合作。我校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技術攻關,確??茖W研究和生產實際不脫節,實現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融合;依托企業項目將最新技術轉化為課程與教學內容,利用科研裝置開發實訓項目,實現產業研究項目與教學項目融合。師生共同參與企業技術改造與難題解決,以教師為銜接點、學生為落腳點,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實現學生研究創新與實踐培養的融合。師生協助企業共同研發的產品石油樹脂年產量達世界第二,助力恒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學生在參與研發項目中提升了實踐與創新能力,近三年師生合作獲得發明專利授權9項,國家級技能競賽二等獎以上5項。

(四)打造“政產學研用”專兼“雙導師”團隊

“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需要一支具有豐富企業經驗和精湛業務能力的教師團隊。建立高校和行業、企業、協會的專兼結合教師團隊,需要通過教師團隊的全面融合,實踐“生產線上科研”“課堂中生產”的教學模式,有效促使科研項目與教學、生產同向同行,解決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玻璃墻”和“接軌難”的問題。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依托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業界生產研發人員,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產學研融合的校內外“雙導師”團隊,為應用化工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縮短了校內人才培養、企業技術研發與產業行業需求之間的距離,為高素質高水平化工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堅強的師資保障。

同時,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與恒河材料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創新行動計劃“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擁有高水平“雙師雙能”教師30名,入選教育部產業導師資源庫技術技能大師1人,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教學名師3人,省級“錢江人才”1人,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1人。我?;そ虒W團隊2019年入選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2020年牽頭組建化工技術專業領域協作共同體,2022年入選浙江省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近三年教師主持教育部團隊課題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4項,企業產業化項目12項,橫向課題近100項,總經費達7000萬元;授權發明專利43項,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4名教師兼任企業總工程師或研發總監。

(五)制定“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培養目標

根據國家化工經濟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需求、行業發展對新知識技能的要求,以及當前市場的崗位需求,“政府+企業+行業+學?!倍喾焦餐贫ㄈ瞬排囵B目標,促進寧波當地化工人才結構優化和寧波化工產業的長遠發展。

隨著“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生產工藝綠色化、三廢處理實效化、生產過程自動化、裝備控制智能化、質量管理信息化”等“五化”成為石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必經之路。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圍繞“五化”,開展“1+N”模式人才培養,滿足石化產業發展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據寧波當地行業企業需求和生產崗位任務,確定行業核心技術崗位群要求人才必備的核心能力,準確定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構建了“雙元融匯、崗課融暢、書證融通、研訓熔煉、產教融合”的“六融”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標準與行業標準相融通、課程內容與崗位任務相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技能考核與職業證書相統一、創新能力與職業能力相融洽,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六)構建“政產學研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對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而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面對石化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需要對核心崗位群化工生產運行控制、分析檢驗、安全環保等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共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多層次、全領域、多平臺、多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

基于生產崗位的任務與過程,打破學科體系,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制定了課程模塊化設置方案(見表1),專業課程分為6個領域、91個課程模塊,各模塊均體現了專業核心能力,并且按照教學領域建設6個模塊化教學協作組,優化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設置方案。課程模塊與現有的3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著對應關系(見表2)?;瘜W基礎、安全環保課程模塊是三個證書共同的基礎,綠色工藝、智能控制和生產運行課程模塊支撐化工總控工高級職業技能培養,生產運行課程模塊支撐工業廢水處理工中級職業技能培養,分析檢驗課程模塊支撐化學檢驗員中級職業技能培養。

同時按照專業技能水平并與課程配套的要求,制定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層次為基礎技能實踐,基于理論教學內容,以校內實驗室為主要實踐場所,啟發學生在基礎實驗中探究問題,思考實驗與理論知識的差距,從而在基礎實驗階段養成科學的探究思維;第二層次為專業核心技能實踐,強調對與實際生產相關的崗位能力進行實訓鍛煉,以校企合作實驗室和校企合作基地為主要實踐場所,目的是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研究思維和實踐能力;在第三層次生產實踐和創新階段,以實際生產項目為實踐課題,通過崗位實習、學科比賽、技能競賽等,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研發過程的融合。

“全領域”是指在開展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覆蓋化工設計、工藝、測試一整套產業鏈全流程,從而構成完整的“理實一體”教學過程和教學體系。同時依托科研、社會實踐等多平臺,構建形式多樣的實踐模式,創造良好的實踐氛圍,使傳統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效聯動。

(七)建立“政產學研用”科學有效評估機制

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建立專業人才培養自我診改制度,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動態反饋和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行業企業參與的專業教學質量監控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并且通過對就業率、薪資水平、專業對口率、本地就業率、企業滿意度等人才培養質量反饋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專業自我診斷報告,針對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通過修訂相關教學制度、改善教學條件、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等,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同時創新雙崗雙薪、兼職取酬等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赴培養基地開展生產研發等科研項目,學生在教師帶領下,深度參與加氫石油樹脂、乙叉降冰片烯等企業產品開發與工藝綠色化智能化革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

四、結束語

綠色石化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也需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以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為依托,通過“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破解“政產學研用”之間資源分散、信息共享不暢通、合作協同不深入、運行機制與模式不成熟等難題,建立“三共三同”合作育人工作機制,培養具有研發力、創新力和實踐力的高質量化工產業人才,賦能企業提檔升級與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EB/OL]. (2010-07-29)[2020-05-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EB/OL]. (2020-09-29)[2020-05-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 趙洪濤. 基于“政產學研用創”協同發展新思路探索:以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 遼寧高職學報,2019(12):16-18,105.

[4] 馮春貴,楊崢. 行業特色型高校協同創新模式探究[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2):12-16.

[5] 曾婷. 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視野下高??蒲泄芾頇C制創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4):17-18,26.

[6] 鄒曉東,王凱. 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情境下的產學知識協同創新:現實問題、理論背景與研究議題[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5-18.

[7] 王巨宏,劉婷婷,馬東嫄,等. 構建新經濟下政產學研融合工程教育新生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7-30.

[8] 何春明. 高職院校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構建[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6):116-120.

[9] 吳潔,車曉靜,盛永祥,等.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2019(1):162-173.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mployer” and “Three Commons and Three Similarities”

——Taking the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Major of Ningbo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CHEN Yanjun, ZHANG Zhen, HAN Dongyue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3158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users,transform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enterprises,and relying o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Zhejiang Province,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linkage platform,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utor team, and the dual-line education and industry, the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Major of Ningbo Polytechnic further deepen the trinity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to a “five-in-one”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mployer”, which is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three commons and three similar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education mode has promoted the training of chemical talents with high-quality technical skills and enabl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Keywords: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mployer; five-in-one; multivariate collaboration; three commons and three similarities

(責任編輯:程勇)

猜你喜歡
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在電子商務在線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應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研究
西式面點課程“五位一體”項目教學
“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倫理支持
以行動學習法推進“五位一體”深化應用
電力物資企業“五位一體”建設策略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試析中資企業“五位一體”海外安保機制的建設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