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兒童

2023-07-10 06:23孫云曉
中華家教 2023年3期
關鍵詞:育英總書記育人

孫云曉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系統而完整的深刻論述。2023 年5 月31 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育英學??赐繂枎熒⑾蛉珖鴱V大少年兒童祝賀“六一”國際兒童節快樂。他強調:“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希望同學們立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讀書,不負家長期望,不負黨和人民期待?!盵1]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的講話,既道出了黨和國家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也進一步為新時代的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五種品質的培養缺一不可

成長與教育都是有規律的。青少年兒童需要全面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里說的“全面貫徹”和“全面發展”,就是“發展素質教育”理念的體現。

毫無疑問,新時代更需要素質教育。在育英學校與同學們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說,今天的少年兒童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為在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在是我們這一代人在努力奮斗,未來要靠你們去接續奮斗。如何才能實現這一偉大愿景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知識智力、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培養缺一不可?!盵2]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強調的要重視理想信念等多種品質綜合培養,激勵學生傳承紅色傳統,就是要堅持發展素質教育,注重培育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這是培養一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完整人格由兩個方面組成,分別是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它們表現為個體活動效率和活動風格上的差異。而人格傾向性則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性、價值觀和世界觀,它們對人格心理特征產生制約作用。[3]

眾所周知,為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黨和國家以雷霆之力推出“雙減”政策,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要徹底改變人們的觀念,依然是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雙減”政策落地有一個過程,要久久為功。要引導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面提高認識,推動落實好“雙減”工作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看到了黨和國家久久為功的堅毅之心,同時也賦予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攻堅重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和“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這是對家庭教育事業的精準引領。一切皆為生活與教育,但學校、家庭、社會各方有所側重。在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任務的前提下,學校教育的本質屬性是知識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生活教育,社會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實踐教育。家校社協同育人不僅是三個主體的合作,更是三種教育的相輔相成。面對“雙減”這個攻堅任務,既要在思想上轉變觀念,又要在行動中增加生活教育和實踐教育,走出偏重學業發展的誤區。實際上,讓家庭教育回歸與創造美好生活,是立德樹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二、健康第一,增強體魄

體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之一,而身體是德智美勞的基礎。早在百年前,毛澤東就在《新青年》雜志上指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無體則無德智也。他呼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歷來把身體健康放在青少年成長的第一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育英學校觀看學生體育活動后指出,提高人的健康素質,青少年是黃金期。這個階段,長身體是第一位的,身體好了,才能為今后一生的學習工作打好基礎。體育鍛煉是增強少年兒童體質最有效的手段。[5]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強調在青少年兒童時期“長身體是第一位的”,這是一生發展的基礎。

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兒童身體健康的三個要素是睡眠、飲食和運動。教育部等部委堅持多年的規定,小學生每天睡眠10 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9 小時。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 年的調查表明,小學生近九成在學習日(周一到周五)每天睡眠不足10 小時,初中生有八成多睡眠不足9小時,較2015 年增加了27 個百分點。[6] 與此同時也不難發現,中小學生運動不足而肥胖率上升,這些都危及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賦予家校社協同育人一個攻堅任務:“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绷暯娇倳涃x予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兩個硬指標,即落實“雙減”與增強體魄,事關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其實,落實“雙減”與增強體魄這兩個任務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是一體兩面,都需要轉變觀念,都需要完善知識教育、生活教育和實踐教育相輔相成的育人機制,也都需要家校社的密切協同與久久為功才能夠完成。

三、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珍愛糧食、尊重自然的良好習慣

實踐出真知,這是一個教育常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論核心觀點是“教學做合一”,主張“做”是核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強調:“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學?!盵7]

習近平總書記有農村勞動的經驗,他在育英學校指出,很多知識和道理都來自勞動、來自生活。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習慣,提高勞動能力,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知識。[8] 他對同學們說,認識大自然,首先要從認識身邊的植物開始。同學們栽培的各種植物,雖然書本上都有介紹,但大家親手種、親自培育、跟蹤觀察,收獲肯定是不一樣的。希望同學們從“學農”中感受到農作的艱辛和農民的不易,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珍愛糧食、尊重自然的良好習慣,為建設美麗中國作貢獻。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通過生動活潑的勞動體驗課程,讓孩子親自動手、親身體驗、自我感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靈。[9]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生活教育、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無論缺失哪一種教育,人都可能畸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透徹地分析了生活實踐是知識之源,鼓勵學生們勇于投身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一代新人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關于當代少年兒童發展的大量調查數據告訴我們,缺乏生活實踐,缺乏勞動體驗,已經成為一代孩子成長的重大缺陷,亟須用心用力補上這一課。毫無疑問,引領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珍愛糧食、尊重自然的良好習慣,有助于落實“雙減”與增強體魄目標的實現,自然也是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內容。

四、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吹響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號角,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成為教育系統的神圣使命,也是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課題。2023 年5 月29 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盵10]

如何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育英學??疾鞎r指出,科學實驗課是培養孩子們科學思維、探索未知興趣和創新意識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11]顯然,習近平總書記倡導以體驗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志向,鼓勵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由小變大變強,這是符合青少年兒童內在需求與成長規律的有效方法。

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北京師范大學著名心理學家陳會昌教授團隊堅持24 年,跟蹤研究208個孩子從2 歲到26 歲的成長經歷,最終發現主動性與自制力兩顆種子是優質發展的核心要素。[12]所謂主動性,就是有興趣愛好,有追求和夢想,喜歡積極主動探索。有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什么興趣愛好,懷疑自己的孩子沒有潛能優勢。實際上,孩子不是沒有潛能優勢,而可能是缺乏豐富多彩的體驗。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當獲得足夠的體驗,他便可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優勢,甚至激發出夢想。行為習慣研究證明,人的內在動機越強烈,越有可能養成習慣。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對青少年兒童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特別需要多一些富有魅力的科學技術體驗,激發他們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養成好奇好思、勇于探索的習慣,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希望所在。

五、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育英學??疾鞎r,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論述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特別談到了好教師的標準以及如何尊師重教。他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是好的,我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是有優勢的,要堅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東西堅持好,把國外好的東西借鑒好,與時俱進、開放發展,讓孩子們有更廣闊的眼界、更開闊的思路、更開放的觀念,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勇于創造世界奇跡的國之棟梁。他強調,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廣大教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為榜樣,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努力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優秀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13]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既要求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又要求我們更加開放,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創造世界奇跡的國之棟梁。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論述了新時代好教師的標準:一是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以人民教育家為榜樣;三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個標準具有深刻的意義,例如,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教師以師德培育生德,并且是從立身、立學和施教三個方面為學生做榜樣。如果回顧一代代優秀教師的成長,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規律。如孔子的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绷暯娇倳浱岢龅暮媒處煒藴?,值得廣大教師作為座右銘來學習和實踐,也值得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以此激勵自己。

六、讓所有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

能否讓兒童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這是衡量一個國家與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一代代兒童獲得越來越好的學習與生活條件,兒童友好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是有目共睹的巨大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育英學校指出,黨中央始終關心關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努力為孩子們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我相信,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族兒童一定會越來越幸福,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14] 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力推“雙減”政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黨和國家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持之以恒地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兒童的權利,做到兒童優先,而擁有美好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礎。這是極具歷史責任感和發展緊迫感的現代教育意識,只有一代代新人茁壯成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會充滿希望。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實現中國夢的宏偉歷程,需要一代代中國人接力奮斗,需要廣大少年兒童“時刻準備著”。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最新的號召:新時代中國兒童應該是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這一偉大號召既為少年兒童的成長確立了新的坐標,也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指明了方向,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勇于實踐。

猜你喜歡
育英總書記育人
顧小晶堅守基層育英才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逆境之中育英才
博雅育英 繽紛課程
巍巍學府 作育英才
習總書記“下團組”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
關于雄安新區,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總書記的告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