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現狀及其特征的Meta分析

2023-07-10 01:39陳佳康孫紅于洋
中華家教 2023年3期
關鍵詞:青少年分析

陳佳康 孫紅 于洋

關鍵詞:父母心理控制 青少年 Meta 分析

父母心理控制是一種心理定向的,具有操縱性、限制性和侵犯性的教養方式(例如,當子女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父母會告訴子女應該感到內疚)。[1]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在子女成長過程中具有諸多負面影響,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教養方式。[2] 跨文化研究顯示,相較于受西方獨立型文化影響的父母,受中國互依型文化影響的父母在教養子女時的心理控制水平更高。[3] 此外,中國傳統孝道與儒家哲學觀念似乎為父母心理控制的教養方式提供了更具合理性的文化闡釋[4],導致父母心理控制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得不到國內學者的正視?!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適時出臺不僅提高了社會各界對家庭教育的關注,也使得父母心理控制這一原本隱匿性強、危害性大的教養方式,逐漸被國內學者正視并開始廣泛研究。

青少年群體身處個體發展與價值塑造的關鍵時期,父母教養方式在這一時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心理控制作為一種特殊的教養方式,揭示其內在作用機制,探究其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這也使得我國目前關于子女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群體。但筆者在梳理相關文獻時發現,現有研究中還沒有關于我國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整體水平的相關數據,且已有研究在父母心理控制的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方面存在分歧。研究發現,我國目前能夠用于父母心理控制測量的量表眾多,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是Wang(2007) 修訂并翻譯的父母控制量表(ParentControl Scale,PCQ)。該量表包含主張權威、內疚誘導、愛的收回三個維度,從編制之初就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迄今為止已積累了豐富的實證研究數據?;诖?,為克服傳統研究在取樣與測量等方面的局限性,本研究全面搜集采用PCQ量表測量我國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并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對父母心理控制的相關數據進行大樣本整合,通過調和已有的不一致的研究結論,使相關問題的結論更準確、更具說服力,力求為了解我國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現狀及其特征提供科學依據。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納入標準

1. 文獻需報告父母心理控制的總體情況、人口學變量的差異檢驗結果或其他可轉換為描述性統計的指標,不包含綜述等非實證性研究;2. 選取已出版的完整文獻,排除增刊、未公開發行與會議摘要文獻,存在共同作者且同一樣本多角度發表的文獻合并為一次研究;3. 文獻需使用父母控制量表(PCQ)測量心理控制的總分和分維度得分。當變量為整體層次報告時取整體的數據,若是分維度報告則在維度層面取均值獲得相關數據[5];4. 文章以青少年為對象,不包含幼兒、成年人等群體;5. 編碼的文獻內容包括文獻標題、作者、被試所在省份、總體情況以及人口學變量的差異檢驗結果。

(二)文獻搜索過程與來源

以“心理控制/ 父母心理控制”作為中文關鍵詞進行檢索,通過如下關鍵詞在CNKI 上進行搜索:文獻來源=“SSCI 來源期刊”或“北大核心”或“學位論文”和題名=“父母心理控制”或“心理控制”,共檢索到204 條文獻。以“Parentalpsychological control/psychological control” 作為英文關鍵詞進行檢索,通過如下代碼在Web ofScience 核心數據庫進行搜索:主題=“Parentalpsychological control”或“psychological control”和地址=“China”或“Chinese”,共檢索到282 條文獻??傆?86 條文獻。整個檢索過程由筆者一獨立完成,筆者二使用相同關鍵詞在相同數據庫中進行獨立檢索,檢索結束后二人對比文獻檢索情況,結合文獻存在的差異進行討論并篩選,最終確定納入本研究的文獻。本次研究的中文文獻來自中國知網中文數據庫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外文文獻來自Web of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文獻覆蓋時間為2000年1 月30 日至2022 年10 月8 日。

(三)研究篩選、數據提取和質量評價

首先建立數據搜集表格,在表格中納入文獻研究的基本特征,如題目、作者、被試所在省份等,以及需要進行編碼并評估的內容。筆者一與筆者二獨立完成數據收集,并對收集內容的一致性進行討論與評估。由于所納入研究均為橫斷面研究,故采用Combie 量表進行質量評價。[6] 遇到分歧進行討論并做出決策,最終納入文獻50 篇。篩選流程如圖1 所示。

(四)統計方法

使用均值和標準差的合并公式進行合并,得到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總體現狀; 使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3.0 軟件對不同群體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差異性進行Meta 分析,當I2>50% 或Q 檢驗P 值<0.05 時使用隨機效應模型(REML)進行檢驗,總的效應量用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95% 的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采用漏斗圖與Eggers 回歸系數、Begg 秩相關系數和失安全系數對發表偏倚進行檢驗。

二、結果

(一)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納入文獻幾乎涵蓋我國所有省份,其中北京市、山東省占比較大。中英文文獻數量基本持平,中文文獻中碩博論文占比較高。研究對象全部為青少年群體,共計50 816 名。具體內容如表1 所示。

(二)納入文獻質量評價

納入研究的50 篇文獻質量均較高,但部分文獻未對人口學變量數據進行詳細報告,本部分用“1”表示該條目完全報告,“0”表示該條目完全未報告,“0.5”表示該條目未完全報告。由筆者一和筆者二分別按照編碼指南對所有納入的相關父母心理控制文獻進行獨立編碼,編碼不清楚的條目由筆者一與筆者二進行討論并最終決定。兩者編碼完成后計算評價者一致性Kappa。[7] 本研究的Kappa 值為0.86,大于0.75,表明本研究中兩者編碼的一致性較高。[8]

(三)父母心理控制現狀

父母控制量表(PCQ)采用5 級計分,分數越高說明子女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參考Wang 對父母心理量表的數據解釋,1 ~ 2 分為低心理控制,3 ~ 4 分為中等心理控制,5 分為高心理控制。運用公式1、2 進行合并。[9]

結果顯示,50 816 名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總均分為(2.63±0.72),小于3 分,表明我國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總體水平較低。進一步分析發現,青少年對于父母心理控制不同維度的感知存在差異,三個維度的排序為:主張權威> 內疚誘導> 愛的收回,其中父母主張權威維度的均值為(3.09±1.22),超過理論均值3,表明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在主張權威維度尤為明顯,是感知心理控制的主要來源。

(四)異質性檢驗

對納入研究的人口學變量進行異質性檢驗,為進一步確定研究應基于隨機效應模型還是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提供參考。[10] 結果如表2 所示。

由表2 結果可知,Q 檢驗表明人口學變量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p<0.01),表明效應值間存在異質性。I2 值均大于50%,且絕大多數大于75%,說明各效應值異質性高,最終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

(五)發表偏倚檢驗

首先,運用漏斗圖對發表偏倚問題進行初步判斷,發現本研究漏斗圖中各類變量的效應值均分布于總效應的兩側且集中在圖形上方,初步表明發表偏倚問題不顯著。[11] 此外,本研究采用Eggers 回歸系數檢驗與Begg 秩相關檢驗以及失安全系數作為評估發表偏倚的指標。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 結果可知,Eggers 回歸系數檢驗的p值和Begg 秩相關檢驗的p 值均不顯著(p>0.05)。失安全系數除部分組別略小外,其余組別的失安全系數均超過5K+10,對失安全系數略小組別采用剪粘法做進一步檢驗[12],顯示總效應仍然顯著。上述檢驗綜合表明,本研究的結論較為穩定,不存在嚴重的發表偏倚問題。

(六)Meta 分析結果

1. 不同性別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Meta分析

26 項研究的Meta 分析結果顯示,男生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MD(95%CI)=0.12[0.06,0.19],p<0.001),如表4 所示。進一步的分維度研究發現, 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愛的收回和內疚誘導方面(SMD(95%CI)=0.15[0.10,0.20],p<0.001;SMD(95%CI)=0.13[0.00,0.04],p<0.01),在主張權威維度上并無顯著差異。

2. 青少年感知父親與母親心理控制的Meta分析

4 項研究的Meta 分析結果顯示, 青少年感知的母親心理控制得分高于父親,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MD(95%CI)=-0.13[-0.26,-0.01],p<0.05),如表5 所示。進一步的分維度研究發現,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愛的收回和主張權威方面(SMD(95%CI)=-0.16[-0.22,-0.09],p<0.001;SMD(95%CI)=-0.11[-0.17,-0.05],p<0.001), 在內疚誘導維度上無顯著差異。

3. 初中年級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Meta分析

11 項研究的Meta 分析結果顯示,初二年級學生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高于初一年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MD(95%CI)=-0.20[-0.32,-0.08],p<0.01),如表6 所示。進一步的分維度研究發現,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愛的收回和主張權威方面(SMD(95%CI)=-0.19[-0.31,-0.07],p<0.01;SMD(95%CI)=-0.14[-0.27,-0.00],p<0.05), 在內疚誘導維度上并無顯著差異。此外,初一與初三、初二與初三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及分維度研究均無顯著差異。由于關于小學、高中階段父母心理控制研究的文獻較少,本次年級差異分析未納入小學、高中學段。

4. 獨生與非獨生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Meta 分析

17 項研究的Meta 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總體得分在是否獨生方面并無顯著差異(p=0.32)。但進一步的分維度研究發現,獨生青少年在感知父母愛的收回維度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青少年(SMD(95%CI)=0.11[0.01,0.20];p<0.05),在內疚誘導與主張權威維度上并無顯著差異。

三、討論

(一)父母心理控制的總體情況分析

從近十年相關文獻發表的數量來看,目前國內學者使用父母控制量表(PCQ)測量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逐年增加,這一方面說明該量表的適用性,另一方面也說明學者對于家庭教育和父母教養方式關注程度的提高。心理控制作為一種隱匿的、危害性大的父母教養方式,可能會逐漸成為青少年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較低,這與大部分研究的結果一致,說明我國父母目前對于教養方式的選擇較為謹慎,不會為了追求管教速度和短時效果而選擇粗暴的、具有侵犯性和控制性的教養方式,這一現象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本研究也發現,父母心理控制得分中主張權威維度得分較高,已超過理論均值3。這可能是由于我國父母雖然能夠認識到“愛的收回”和“內疚誘導”這兩種教養方式的消極之處,且能夠有意識地通過讓子女體會自己無條件的愛和不誘發子女消極情感的方式對子女進行教育,但還未真正與子女建立動態平等關系,在某些關鍵問題上,還是會通過展示父母權威的方式來代替子女做出決定,并認為這是對子女的愛護。[13] 在日常教育實踐中,父母要克制“對子女急切的愛”,通過言語說服、舉例論證等方式,取得子女的理解,切忌因為強制執行導致子女對父母的信任與尊重程度降低。

(二)父母心理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不同特征的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得分的Meta 分析顯示,除在城鄉方面沒有差異外,在父母雙方、子女性別、年級、是否獨生方面均具有顯著差異。城鄉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得分差異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長期堅持教育城鄉一體化的結果,城市父母與農村父母教育理念的差距正逐漸減小。[14]男生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顯著高于女生,這可能是由于男生相較于女生來說更為外向活潑,但這種活潑在青少年時期很大程度上會由于升學等問題而被父母壓抑[15],父母更期望子女在青少年時期服從師長的教育[16],這也可能會導致男生受到更多的懲罰。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總是給予男生更多的期待,“望子成龍”仍是部分家庭的主流教育思想。[17] 此外,由于本次Meta 分析數據來源均為自我報告量表,而男生對于獨立性的要求更高[18],對父母心理控制的感知更敏銳,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男生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較女生來說處于更高水平。

父母心理控制在年級間存在“初二現象”,即初二年級的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初中年級的青少年。這一現象的出現可能是相較于初二年級,初一年級青少年的青春期特征還未充分展現,心理與生理的差異仍相對較小。且初一年級青少年剛剛進入陌生的新學校環境,還未找到舒適區域和建立新友誼,情感需要一時間很難得到滿足。此時的青少年便可能通過減少自身的叛逆行為,并增加親社會行為的方式,在父母方面獲得情感需要的滿足。而絕大部分初二年級青少年的青春期特征已得到充分展現,青少年感知到的心理與生理差異大,無所適從感強。且同伴友誼已經建立,情感需求的滿足不再主要通過父母獲得,更容易出現叛逆、違紀和情緒不穩定等問題。[19] 而父母為了糾正這些問題,會通過控制子女的方式來促使子女改善這些行為[20],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初二年級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水平顯著高于初一年級。而在本研究中也發現,除初二年級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水平顯著高于初一年級外,初二與初三、初一與初三相比較的差異均不顯著,這幾個結果綜合表明青少年在升入初三年級后,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有所降低。這可能是由于父母在經歷了子女反應強烈的初二階段后,逐漸意識到子女所需要的“成人感”,并逐漸接受了子女渴望被父母理解和尊重,不喜歡父母的教育與管束的心理。[21] 父母會更加注意與子女溝通時的方式方法,盡量不使用心理控制較強的教養方式。[22] 與此同時,由于初三學生面臨著人生中第一次擇??荚?,學生可能會更加關注自身學業方面的問題,而父母也擔心影響子女的學習狀態,盡可能地遷就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間[23],從而形成巧妙的和諧關系,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青少年升入初三年級后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有所降低。此外,由于父母控制量表(PCQ)采用青少年自我報告的方式對父母進行評價,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會由于其“獨特的自我”特點而對自身的情感體驗進行夸大。主要表現為會過分渲染目前自身所關注的某種情感體驗,認為這一情感體驗是自身所特有的,并對這一情感體驗進行主觀上的放大。而相較于初一年級學生較為關注的學校適應問題,和初三年級學生關注的學業成績問題,初二年級學生更可能關注自身的獨立自主問題。而父母心理控制作為一種侵犯青少年自主權利的教養方式,自然會得到初二年級學生的特別關注,這也就使得初二年級學生相較于其他年級學生,對父母心理控制的行為更為敏感,并且更容易對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在主觀上進行放大。[24] 表現為初二年級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升高,這可能也從另一角度解釋了“初二現象”。在是否獨生方面,獨生子女感知父母愛的收回維度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這可能是由于平日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的關系與照顧更多[25],一旦父母采取愛的收回方式對子女進行教育,獨生子女能夠明顯感受到父母態度的變化。而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很難細致地呵護每一個子女,即使通過愛的收回方式對子女進行教育,也不會給子女帶來太大的落差感。這也能夠解釋是否獨生為何僅在愛的收回維度存在差異。

除青少年的群體差異外,本研究也發現母親相較于父親有更高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這可能是由于“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分工格局使得父親對子女教育沒有母親那樣積極主動和全力以赴[26],母親作為子女的主要照顧者和學業負責人,教養壓力會明顯增強,不少母親會陷入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迷思[27],對子女的學業成績要求越發嚴格,教養風格中的心理控制成分逐漸增加,逐步發展為“虎媽”或“中國式母親”[28],更易通過主張權威或愛的收回等心理控制水平較高的方式解決子女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研究局限與展望

受限于父母心理控制的已有研究成果不足,沒有對父母受教育水平以及青少年小學階段與高中階段的感知差異進行研究,雖然已有研究發現父母受教育水平以及青少年年級差異與父母心理控制存在關系,但是符合納入Meta 分析的研究數量較少,因此本研究沒有從總體及細分維度對其進行分析。但隨著父母心理控制研究成果的豐富與深入,今后研究中可進一步分析父母受教育水平及青少年年級差異與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關系。此外,本研究只納入了使用父母控制量表(PCQ)評估中國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研究,有可能漏掉使用其他量表仍十分具有價值的相關研究,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研究結論

Meta 分析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總體水平較低,這有利于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此外,父母以及不同青少年群體間的心理控制水平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母親心理控制水平高于父親,男生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高于女生,獨生子女感知愛的收回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初二年級學生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高于初一年級。

猜你喜歡
青少年分析
青少年發明家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