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狀況調查報告

2023-07-10 06:23任萍陳嘉慧梁意婷魏一李思蒙楊柳王泉泉
中華家教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任萍 陳嘉慧 梁意婷 魏一 李思蒙 楊柳 王泉泉

關鍵詞: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中小學生

家庭是兒童青少年教育啟蒙和畢生發展的基石,是推進以德樹人、全面育人的首要陣地。隨著未成年人保護需求的增加和家庭教育問題的凸顯,家庭教育已不只是關乎個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更是關乎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和時代命運的“國事”。黨和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出臺了系列舉措。2019年2 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現代化的教育體系需要現代化的家庭教育,并圍繞家庭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2022 年1 月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肩負著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的責任,對其實施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2023 年1 月發布的《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強調家長作為家庭教育主體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凸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育人環節的重中之重。2021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要求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居家學習狀態使許多家庭教育誤區和問題集中暴露出來,導致各地中小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呈上升態勢。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質量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極為關鍵。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為兒童青少年未來成長指明方向,最大程度提升其主觀意識,幫助其養成良好習慣,形成積極品質,進一步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降低其心理風險;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使得親子沖突等親子問題凸顯、親子關系質量下降,導致兒童青少年出現較多的心理問題,特別是情緒問題。

在此背景下,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牽頭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狀況調查。本調研采取分層不等概率抽樣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抽取了120 個區、縣,考察了家庭氛圍、父母教養行為、父母期望等家庭因素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和積極品質的影響,并依托調查工作面向家長宣傳普及了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為改進父母的教養行為、增進親子關系和提高溝通質量提出了科學的建議,同時也為完善相關教育政策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方向指引。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對2021 年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家庭教育狀況進行測查,以了解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為進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和提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建議和指導。

(二)調查對象

調查采取分層不等概率方式抽取樣本,包括全國120 個區、縣四年級、八年級中小學生,調查形式為紙筆測驗。剔除無效作答數據后,共得到有效答卷69 665 份,四年級學生41 673 名(平均年齡為10.4 歲),八年級學生27 992 名(平均年齡為14.3 歲)。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

(三)調查工具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狀況。家庭教育主要從家庭氛圍(父母沖突、親子關系)、教養方式(父母不良教養行為、父母支持)和父母學業期望(父母施壓、父母期望)三個角度進行測查。心理健康主要從積極心理品質(心理彈性)和心理問題(情緒問題)兩個角度進行測查。

1. 父母沖突

父母沖突通過“父母之間發生很大沖突”單題進行測查。采用李克特5 點計分,題目選項分別為“未發生”“發生了,對我沒有影響”“發生了,對我影響很小”“發生了,對我影響較大”“發生了,對我影響很大”。得分越高,表明父母沖突對學生的影響越大。

2. 親子關系

采用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征調查項目親子關系量表中的部分題目測查親子關系,該量表共有6 個題目,包括親子親密度和親子沖突兩個維度。量表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親子親密度得分越高,表明親子間親密感越強;親子沖突維度得分越高,表明親子間沖突感越強。在本次調查的四年級樣本中,親子親密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6,親子沖突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7;八年級樣本中,親子親密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親子沖突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

3. 父母不良教養行為

父母不良教養行為通過“罵我或打我”單題進行測查。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打罵孩子的頻率越高,父母不良教養行為的水平越高。

4. 父母支持

采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幸福感問卷家庭支持分量表測查父母支持程度,該量表共包括8 個題目。量表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對所有題目分數相加后求其平均數作為父母支持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獲得的父母支持越多。在本次調查的四年級樣本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5;八年級樣本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0。

5. 父母施壓

采用坎貝爾(Campbell)[1] 編制的父母影響清單(Inventory of Parental Influence,IPI) 學業壓力分量表的部分題目評估兒童對父母所施加的學業方面壓力的感知程度,該量表共包括9 個題目。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對所有題目分數相加后計算平均分,得分越高,代表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施壓越多。在本次調查的四年級、八年級樣本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均為0.84。

6. 父母期望

父母期望通過“父母對我的期待太高”單選題進行測查。采用李克特5 點計分,題目選項分別為“未發生”“發生了,對我沒有影響”“發生了,對我影響很小”“發生了,對我影響較大”“發生了,對我影響很大”。得分越高,代表父母期望對孩子的影響越大。

7. 心理彈性

采用自我彈性量表 (Ego-Resiliency Scale)[2]測查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共14 道題,如“我喜歡處理新的和不同尋常的狀況”。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根據學生對14 道題的作答情況,計算平均分并對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進行劃分。在本次調查的四年級樣本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八年級樣本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4。

8. 情緒問題

情緒問題指學生不愉快的消極情緒狀態或處于壓力情境時主觀體驗到的緊張、憂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在本次調查中,情緒問題主要由抑郁傾向和焦慮兩個指標合成。抑郁傾向采用臨床上常用的篩查青少年抑郁的病人健康問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3] 進行測查,PHQ-9 共包括9 道題,例如“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學生回答過去兩周被每道題所描述的抑郁相關問題困擾的頻率。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根據學生在9 道題上的作答情況,計算總分并對學生的抑郁傾向進行劃分。焦慮狀況采用廣泛性焦慮篩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creener,GAD-7) [4] 進行測查, 共7 道題, 例如“對各種事情擔心太多”。學生回答過去兩周被每道題所描述的焦慮相關問題困擾的頻率。采用李克特4 點計分。根據學生對7 道題的作答情況,計算總分并對學生的焦慮程度進行劃分。本次調查的四年級樣本中,PHQ-9 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GAD-7 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八年級樣本中,PHQ-9 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GAD-7 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0。

二、家庭氛圍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且時間最長的教育環境,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成長發展影響最持久的教育。作為教育網絡的重要一環,家庭教育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借鑒國際經驗和國內相關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從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心理彈性)和心理問題(情緒問題)兩個方面考察家庭教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心理彈性作為一種積極應對逆境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壓力事件帶來的心理問題。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學生心理彈性水平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心理彈性水平高、心理彈性水平中等和心理彈性水平低。此外,情緒問題會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發展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學生情緒問題劃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有情緒問題和無情緒問題。

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安全和保護的環境,支持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根據家庭系統理論,復雜的家庭環境可以分為父母組成的子系統、親子組成的子系統、子女組成的子系統等多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自身特征和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重要影響。[5] 本部分主要分析家庭氛圍變量中父母沖突和親子關系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父母沖突對中小學生情緒問題發展具有消極作用

父母沖突指父母由于意見不一致或其他因素而產生的言語或身體的攻擊與爭執。[6] 當父母發生沖突時,子女往往也會卷入其中,身心受到影響。父母沖突水平高,子女擔心父母關系的穩定性,自我認知評估更消極,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父母沖突的四年級學生比例為45.0%,其中認為父母沖突對自己存在影響(認為父母沖突的影響較小、較大、很大)的學生比例為36.6%;有父母沖突的八年級學生比例為61.2%,其中認為父母沖突對自己存在影響的學生比例為53.7%。

將父母沖突和學生情緒問題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認為父母沖突對自己影響越大的四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也越高。其中,認為父母沖突的影響較小、較大、很大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22.0%、31.1% 和41.4%(見圖1)。

認為父母沖突對自己影響越大的八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也越高。其中,認為父母沖突的影響較小、較大、很大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23.0%、32.5% 和48.6%(見圖2)。

(二)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中小學生提升積極品質和防范情緒問題

親子關系指社會關系中的父母與子女以共同生活為基礎,經由互動所形成的人際關系。[7] 親子關系作為兒童從出生起建立的第一種人際關系,對兒童當前及未來的心理健康、學校表現和社會適應有重要作用。親子親密度和親子沖突是反映親子關系質量的兩個基本維度。親子親密度作為親子關系的一種積極特征,能夠促進兒童青少年學業動機、社交技能和社會情感適應能力的發展[8];而親子沖突作為親子關系的一種消極特征,與兒童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呈正相關。[9]

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學生親子親密度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親子親密度高、親子親密度中等和親子親密度低。調查結果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親子親密度高的比例分別為71.2%、42.4%,親子親密度中等的比例分別為21.8%、39.6%,親子親密度低的比例分別為7.0%、18.0%。

將親子親密度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親子親密度高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相對較低、積極心理狀況相對較好。四年級親子親密度高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8.5%,低于親子親密度低的學生38.9 個百分點;四年級親子親密度高的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77.8%,高于親子親密度低的學生45.6 個百分點(見圖3)。

八年級親子親密度高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10.7%,低于親子親密度低的學生41.7 個百分點;八年級親子親密度高的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69.5%,高于親子親密度低的學生38.5 個百分點(見圖4)。

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學生親子沖突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親子沖突高、親子沖突中等和親子沖突低。調查結果顯示,四年級學生親子沖突高的比例為4.9%,親子沖突中等的比例為11.3%,親子沖突低的比例為83.8%;八年級學生親子沖突高的比例為5.8%,親子沖突中等的比例為22.8%,親子沖突低的比例為71.4%。

將親子沖突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親子沖突程度高的學生,積極心理狀況相對較差、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四年級親子沖突高的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69.7%;四年級親子沖突高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36.3%,高于親子沖突低的學生26.5 個百分點(見圖5)。

八年級親子沖突高的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42.5%,低于親子沖突低的學生14.7 個百分點;八年級親子沖突高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66.6%,高于親子沖突低的學生52.3 個百分點(見圖6)。

三、教養方式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父母教養方式對于引導兒童青少年接受外界的規范指導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兒童觀會反映在其教養方式中,父母能夠很好地履行對孩子的撫育職責,并給予及時的監管、指導和幫助,可以有效預防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反之,父母不良的教養方式,會誘發兒童青少年情緒問題的產生,阻礙其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本部分主要從父母不良教養行為和父母支持兩方面反映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父母不良教養行為不利于中小學生積極品質提升和情緒問題防范

教養行為是家庭中父母教育觀的直接體現,在親子互動中具有跨情境的穩定性,對兒童青少年的早期發展具有長遠的、不可逆的影響力。父母不良教養行為可能會促使子女形成不穩定的人格特征,阻礙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并且會產生許多消極的情緒反應。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父母存在不良教養行為。父母有不良教養行為的四年級、八年級學生比例分別為54.6%,63.2%,其中有時、經常和總是被父母打罵的四年級學生比例分別為37.8%、8.4% 和8.4%,有時、經常和總是被父母打罵的八年級學生比例分別為49.5%、9.1% 和4.6%。

將父母不良教養行為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存在父母不良教養行為的學生,積極心理狀況相對較差,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偸潜桓改复蛄R、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四年級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分別為58.7%、52.5%,低于從不被父母打罵的學生17.0 個、23.2個百分點;總是被父母打罵、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四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48.4%、38.4%,高于從不被父母打罵的學生41.4 個、31.4個百分點(見圖7)。

八年級學生父母不良教養行為頻率越高,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越低,有情緒問題的比例越高??偸潜桓改复蛄R、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八年級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分別為42.9%、42.0%,低于從不被父母打罵的學生16.6 個、17.5 個百分點;總是被父母打罵、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八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65.0%、47.7%,高于從不被父母打罵的學生51.5 個、34.2 個百分點(見圖8)

(二)父母支持有助于中小學生積極品質提升和情緒問題防范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當前我國父母除了傳統的權威教育外,更多地采取開放的、支持的教育態度,引導子女的言行舉止。父母支持指父母對子女提供的肯定、陪伴、情感和工具性等方面的支持,也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生活的參與度。父母通過理解的、支持性的引導滿足孩子的需求,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培養子女的良好品性。

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父母支持劃分為父母支持高、父母支持中等和父母支持低三種類型。調查結果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父母支持高的比例分別為50.7%、38.9%,父母支持中等的比例分別為39.9%、46.8%,父母支持低的比例分別為9.5%、14.4%。

將父母支持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父母支持高的學生,積極心理狀況相對較好,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相對較低。父母支持高的四年級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81.1%,高于父母支持低的學生32.5 個百分點;父母支持高的四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7.2%,低于父母支持低的學生33.9 個百分點(見圖9)。

父母支持高的八年級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68.8%,高于父母支持低的學生34.7 個百分點;父母支持高的八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11.5%,低于父母支持低的學生40.8 個百分點(見圖10)。

四、父母學業期望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自古以來中國父母對子女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子女在學業、事業等方面得到良好發展,是為人父母的殷切期望。特別是在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等觀念仍深刻地影響著父母,中國家長對子女學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父母學業期望是父母認為子女在現實中能夠真正達到的教育水平,既包括在短期考試中取得的成績,也包括對未來學業發展的長遠期望,如接受高等教育。父母學業期望從本質上講是父母對子女學業發展的單方面期望和心愿,但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程度之下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如過高的父母學業期望會導致父母對子女施加過度的學業壓力,子女感到較大壓力,也會增大其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本部分主要從父母施壓、父母期望兩方面反映父母學業期望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過多的父母施壓對提升中小學生積極品質和防范情緒問題具有消極作用

父母施壓主要指父母對孩子學業方面施加的壓力,父母強迫孩子在學業上更加努力學習或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抱有過高的期望。[10] 父母帶給孩子的學業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會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積極品質的培養帶來消極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父母施壓高的比例分別為15.9%、21.2%,父母施壓中等的比例分別為41.5%、54.6%,父母施壓低的比例分別為42.6%、24.2%。

將父母施壓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父母施壓水平高的學生,積極心理狀況相對較差、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父母施壓水平高的四年級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65.0%,低于父母施壓水平低的四年級學生11.6 個百分點,父母施壓水平高的四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39.4%,高于父母施壓水平低的四年級學生35.5 個百分點(見圖11)。

父母施壓水平高的八年級學生心理彈性高的比例為49.6%,低于父母施壓水平低的八年級學生14.0 個百分點,父母施壓水平高的八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為45.2%,高于父母施壓水平低的八年級學生35.4 個百分點(見圖12)。

(二)過高的父母期望易引發中小學生情緒問題

父母期望指父母根據自己的經驗、學識和思考,對子女目前和未來學業、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設想和預期。[11]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常常體現為制訂較高的學業成績目標、行為表現目標等。家庭投資理論認為,父母期望決定了父母參與子女教育的程度以及提供支持性資源的數量。這種期望促使父母對子女的發展投入更多的關愛與支持。父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目標,但過高的父母期望則會產生反作用,導致學生產生“羞恥感、尷尬感和抑郁感”,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學生感到父母期望過高,八年級學生父母期望過高的比例相較于四年級更高。父母期望過高的四年級、八年級學生比例分別為62.3%、79.5%。過高的父母期望對四年級學生產生影響(影響較小、較大和很大)的比例為42.9%,對八年級學生產生影響的比例為67.6%。

將父母期望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認為父母期望過高對自己影響越高的四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也越高。其中,認為父母期望過高的影響較大、很大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27.3% 和35.4%,高于父母期望正常的學生18.0 個和26.1 個百分點(見圖13)。

認為父母期望過高對自己影響越高的八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也越高。其中,認為父母期望過高的影響較大、很大的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25.2% 和42.8%,高于父母期望正常的學生9.1 個和26.7 個百分點(見圖14)。

五、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綜合分析與政策建議

(一)家庭教育對心理健康的累積效應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但家庭中的風險因素也會嚴重威脅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根據累積風險模型,各種風險因素協同發生作用并通過疊加的方式對個體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發展的威脅更大。[12] 與經歷較少家庭風險的個體相比,同時經歷多重家庭風險的個體更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本次調查考察了家庭風險因素的累積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提出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建議,更高效地為制定相關政策、指導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本次調查將上文提及的七種家庭因素(父母沖突、親子沖突、親子親密度、父母不良教養行為、父母支持、父母施壓、父母期望)進行二分編碼,有風險記為1,無風險記為0,然后把所有風險因素得分相加得到累積風險指數,作為學生家庭累積風險的最終判定指標。

結果顯示,近三成四年級學生和近四成八年級學生經歷2 種及以上家庭風險。其中,23.8%的四年級學生經歷1 種家庭風險,23.0% 的八年級學生經歷1 種家庭風險;17.5% 的四年級學生經歷2 種家庭風險,22.2% 的八年級學生經歷2種家庭風險;7.7% 的四年級學生經歷3 種家庭風險,9.4% 的八年級學生經歷3 種家庭風險;3.2%的四年級學生經歷4 種家庭風險,5.2% 的八年級學生經歷4 種家庭風險;1.2% 的四年級學生經歷5 種家庭風險,2.9% 的八年級學生經歷5 種家庭風險(見圖15)。

將家庭累積風險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家庭累積風險越多,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具有良好心理彈性的比例越低,有情緒問題的比例越高。

家庭累積風險因素數量為3 ~ 5 種時,四年級學生具有良好心理彈性的比例分別為96.4%、94.7%、89.2%;八年級學生具有良好心理彈性的比例分別為97.2%、95.1%、92.3%(見圖16)。

家庭累積風險因素數量為3 ~ 5 種時,四年級學生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42.6%、59.1%、68.4%;八年級學生具有情緒問題的比例分別為43.9%、59.4%、71.6%(見圖17)。

(二)基于家庭教育視角,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和建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奔彝シ諊暮椭C程度、父母教養方式、父母期望等家庭教育因素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家庭風險因素的累積也會加重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因此,要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工作提質增效,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給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1. 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創建民主和諧的家庭關系

家庭在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中具有基石的作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更是關系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課題。因此,要重視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回答好家庭教育的時代新命題。調查結果發現,不良的家庭氛圍和父母不良教養行為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具有負面影響,表現為較高比例的情緒問題和較差的積極心理品質。相比之下,父母支持可以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因此,要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遵循素質教育理念和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品德教育,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其全面發展。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動態和行為變化,當發現孩子遇到困惑時,第一時間進行疏導,給予尊重和理解,給予關心、支持和引導。讓孩子能夠有效宣泄不良情緒,在言傳身教中幫助孩子形成美好心靈、健康人格。此外,調查結果發現,父母沖突高、親子沖突高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差。因此,父母不僅要意識到夫妻關系對中小學生的影響,積極建設和諧溫馨的家庭關系,同時還要多陪伴子女,注重積極的親子互動,加強家庭的情感紐帶,發揮潛移默化的道德啟蒙作用。

2. 塑造積極的家庭教育觀,給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和壓力

父母是孩子心理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是心理健康發展的起點。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加之學業成績在中國的重要性導致其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和壓力。調查結果發現,過高的父母期望和過多的父母施壓增加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風險。因此,要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加強親子溝通,保持合理的期望和壓力水平。一方面,要引導父母改變自己“唯成績論”的觀念與思想,樹立全面發展的成才觀,充分考慮孩子的能力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家庭可以提供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給予孩子適當的期望和壓力,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要引導父母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主動詢問孩子自我教育期望,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3.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發展的關鍵環境,不同家庭風險因素的累積對個體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遠大于單一風險因素的影響。調查結果發現,隨著家庭風險因素數量的增加,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隨之表現出“梯度效應”,即每減少一個家庭風險因素都能夠增加具有良好心理彈性的學生比例和減少有情緒問題的學生比例。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減少家庭矛盾和親子沖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而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家庭教育應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進行聯動,增強協同育人共識,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共同守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一方面,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服務全面育人。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搭建全國性科學權威的公益性宣教平臺,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向家長普及兒童青少年的成長規律以及傳達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發揮學校協同育人主導作用,豐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方式。學校應完善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的制度建設和運作機制,如建立健全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長接待日等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宣傳科學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識。學校應創新和豐富服務形式,如定期家訪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在校報設立專欄分享家庭教育經驗或提出家庭教育問題等。

4. 持續開展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

《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 年)》明確指出要“建立科學的監測評估制度”“建立第三方評估等監測評估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有效監測評估”。持續開展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有助于科學、準確、及時“把脈”全國家庭教育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為家庭教育的精細化管理、提升科學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支撐。因此,要形成動態監測網絡機制:國家和省依托教育質量監測,監測全國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區縣和學校要以心理健康的提升和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為衡量標準,對家庭教育支持和指導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評估。通過評估了解全國家庭教育狀況,發現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從而提升我國家庭教育水平,為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