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機交互技術的智能媒體發展路徑

2023-07-10 05:41李慶
傳媒 2023年11期
關鍵詞:人機交互媒體融合

李慶

摘要:人機交互技術是智能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智能媒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人機交互技術,總結提出智能媒體發展的三條路徑:創新智能算法應用,建構人機交互的媒體大腦;創新智能屏幕呈現,建構人機交互的終端矩陣;創新智能技術融合,構建萬物皆媒的交互式空間。

關鍵詞:人機交互 智能媒體 媒體融合

隨著媒介技術的革新,大數據、云計算、全息投影、虛擬現實以及交互觸覺界面、傳感系統等新興技術在媒體融合中得到深度應用,推動著媒體智能化轉型發展,基于人機交互的智能新聞生產與傳播系統逐漸形成。在智能媒體發展中,媒體要遵循媒介進化規律與新聞傳播規律,充分運用算法、屏幕、傳感器等技術,打造人機交互的智能新聞生產模式。

一、創新智能算法應用,建構人機交互的媒體大腦

隨著媒體的智能化發展,算法作為核心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新聞的生產與傳播方式。得益于算法運用,媒體生產效率有效提高,新聞的個性化接收成為現實,信息推送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梢哉f,算法已經成為智能媒體發展的基礎設施。在人機交互語境中,算法可以助力媒體打造更加高效的媒體大腦。

1.基于機器學習的自動生產,提高新聞生產效率。如今,人工智能在媒體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是關鍵技術。機器學習可以通過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理解等應用,實現對自然語言的深度理解,促進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在媒體融合中,由機器學習衍生出了機器寫作、智能審核、機器翻譯、機器問答、字符識別、語音識別、信息檢索等諸多應用模式。這些技術應用基本實現了信息的自動分析和自動生產,提高了媒體的自動化生產能力。

機器學習主要靠機器捕捉數據、分析數據和生產內容,而人是技術的開發者,在應用時居于技術背后。在新聞傳播領域,機器學習技術已經出現機器人主持人、機器人寫稿等多種應用。例如,新華社的“快筆小新”、今日頭條的“張小明”、騰訊的“Dreamwriter”等都是“機器人記者”。這些早期的機器學習模型的關鍵在于技術把人的思維、語義分析等模式嵌入程序之中。但對媒體融合發展來說,這些試驗品還不足以滿足新聞生產的需求。媒體可以在體育、娛樂、天氣、地震等領域率先推廣自動化生產模式,提高此類新聞的生產效率,把人力資源用于更復雜的內容生產當中。

2.基于萬物互聯的智能生產,提高新聞生產規模。物物互聯是人機交互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各種物品都可以貼上二維碼,或裝上智能設備,從而實現物品的數據化和智能化。正如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裝置和設備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這些物品具備大量數據信息,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迅速匯聚信息,實現自動分析。這些設備可以進一步擴展人與設備、設施與環境等之間的交互,為實現人與設備、人與環境的實時對話奠定基礎。

在智能媒體生產中,一旦有效運用物物交互,就可以獲得許多人工無法掌握的信息,幫助媒體生產出更多內容。目前,物物互聯技術在媒體生產中尚未受到重視,主要原因是有關技術還未突破。媒體技術部門要發揮研發作用,融合多源異構數據,建立新的預測模型,同時要突破復雜語義、語法、理解、思維等方面的技術瓶頸。物物互聯技術可以助推實現新聞的智能化生產,更有效地發揮機器人、傳感器、區塊鏈在其中的作用,有效擴大新聞生產規模。

3.基于人機交互的協作生產,提高新聞生產質量。在傳統的“人機互動”場景中,機器與人之間是簡單的合作。媒體利用智能技術重塑新聞生產流程,推出一系列人工無法實現的新聞報道。與此同時,媒體運用智能技術進行把關,優化智能化信息生產流程,做好內容審核,保障新聞生產質量。在深度“人機交互”場景中,人臉識別、手勢識別、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甚至腦機接口等人機交互技術均能在新聞生產中有用武之地,媒體可以基于用戶的媒介使用行為,準確描繪用戶畫像,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用戶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更有效地為他們提供新聞信息。

人機交互技術將使人與機器之間的協作更加智能化。傳媒領域的人機協作生產可以有效提升媒體的智能生產力。媒體可以打造更加沉浸式的傳播環境,推出更加豐富的媒介產品,讓角色協同、虛擬現實技術等擁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機器不僅可以幫助媒體生成融媒體產品,還可以成為編輯記者的日常工具。隨著人機交互技術的深度發展和應用,媒體的交互界面將更加智能,各種融媒體產品之間也會出現更好的交互效果,新聞生產的質量也將得到提升。

二、創新智能屏幕呈現,建構人機交互的終端矩陣

作為智能媒體的主導媒介之一,屏幕一直在視頻傳播中發揮著終端呈現的作用。屏幕在電影產業中誕生,后來經歷了電視大屏、電腦屏幕,到如今的智能手機小屏,屏幕的人機交互特點越來越明顯。屏幕將成為智能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1.創新個性化交互終端,提高人機交互用戶體驗。智能媒體時代,屏幕不僅僅是內容呈現的渠道,還是人機交互的操作界面。屏幕的觀看效果決定著用戶體驗的友好度和舒適度。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終端屏幕是個性化的存在,是人與機器之間的中介。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用戶在不同場景中更需要個性化的屏幕終端。因此,未來的智能媒體發展要重視屏幕終端的創新。

在個性化的人機交互中,終端屏幕將具備更多形態,定制化的屏幕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屏幕定制的生產能力將成為競爭焦點。例如,vivo NEX3采用瀑布屏,小米Mix Alpha推出了環繞屏,努比亞α采用柔屏等,這些都是屏幕定制化促進終端產品個性化的例證。定制化屏幕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屏幕廠商紛紛根據終端廠商的需求,創新終端屏幕形態,推動智能終端產品變革。智能終端屏幕可以有效提升人機交互的體驗感。對媒體融合來說,定制化、個性化的終端屏幕將成為智能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抓手。

2.搭建公共式交互屏幕,發揮人機交互整合能力。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終端局限于私人化的電視、電腦、手機等。隨著融媒體與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公共屏幕的信息傳播功能逐漸受到重視。公共屏幕可以直接作用于現實與虛擬空間的搭建,不僅具有廣告展示功能,其交互界面還具有建構公共空間的潛力。公共式交互屏幕可以將公共性納入智能媒體傳播,有效發揮人機交互模式的資源整合作用。

人機交互為媒體實現融合轉型發展帶來重要機遇。在人機交互的技術支撐下,媒體融合要有開放、協作、聯接的思維,可以通過公共屏幕加強媒體與公共場所的融合,從而實現政府、媒體與產業的資源跨界融通,構建渠道豐富、覆蓋廣泛、傳播有效的媒體平臺。目前,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已經開始探索在城市中打造公共屏幕,并起到了一些實質性的傳播效果。隨著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公共屏幕可以深度連接實體世界,讓更廣泛的各行各業直接結合,充分發揮未來融合媒體的社會功能和產業功能。

3.打造綜合性交互界面,提高人機交互沉浸感。無論大屏、小屏還是公共屏幕,界面是實現人機交互的不可或缺的實體。人們接收各類信息都需要通過界面,交互行為也在界面中完成。在智能媒體發展中,新聞傳播也需要個性化、實用性高且便于操作的界面,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體驗,提高人機交互的沉浸感。為此,一些前沿的技術公司已經開始大力推進界面創新。例如,2019年3月,曼哈頓展出的公共屏幕裝置“Blu Marble”,其主體是一個高約6米的巨大球形LED屏幕,展示的是宇宙空間中地球的“實時景象”。這是通過專門的機器人,將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影像下載下來,并按照時間順序播放出來的。為了提供更好的沉浸效果,屏幕圍繞宇宙空間、城市空間、屏幕空間,為審美主體提供了一系列交互界面,讓欣賞者瞬間“融入”屏幕構建的體驗系統。除了視覺屏幕之外,其他交互技術也將成為未來綜合性交互界面的重要抓手。例如,如今應用于人機互動的語音輸入已經越來越受到業界重視。搜狗在語音識別和個性化詞庫的技術基礎上,聚合了大量用戶語音的個性化資源,研發出了“定制化語音輸入法”。這種輸入法可以有效提高線上交流和人機溝通的效率及準確度。在智能媒體發展中,這些人機交互元素完全可以在未來的綜合性界面創新中得到應用。

三、創新智能技術融合,構建萬物皆媒的交互式空間

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不斷聚合,綜合運用于多個領域,充分發揮技術融合的作用。智能媒體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技術融合的潛力,創新智能技術的融合方式,綜合傳感器、5G、物聯網等技術,構建萬物皆媒的交互式空間。

1.挖掘傳感器功能,豐富人機交互數據資源。傳感器是構建仿生感知系統和智能人機交互界面的基礎,包括紅外傳感器、觸摸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運動傳感器、深度傳感器和脈搏傳感器等。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物品具備了信息傳輸功能。在智能媒體的生產過程中,傳感器作為數據輸入媒介,可以提取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信息,并將這些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通過數據信號的識別與處理,可以形成相關數據,幫助媒體更有深度地進行報道。

在傳感器的支撐下,融媒體作品可以從感官切入,將觀看、觸摸等感官動作轉變成數字數據;并通過計算機程序,讓影像、聲音產生更加豐富的變化,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創新融媒體的內容形式。為進一步提高人機交互的體驗效果,目前傳感器正朝著微型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發展。微型智能傳感器與環境融合,正在塑造一個萬物皆媒的交互式空間。隨著智能技術在融媒體中的應用增多,媒體將能夠更好地通過傳感器獲取信息,再通過機器學習來提升對信息的認知力。

2.發揮5G高清功能,夯實人機交互傳輸基礎。5G商用的推進對媒體融合而言是個巨大機遇。憑借超高速率、超低時延等優勢,5G將大大提升超高清視頻的采集、傳輸、編輯、存儲和播放。在5G網絡條件下,媒體的采播方式和生產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并能夠有效提升人機交互的傳播效率。由于人機交互需要大量數據傳輸,因此超大帶寬必不可少。5G技術能夠實現數據的高速傳輸,從而讓人機交互更加便捷迅速。

5G對人機交互的支撐作用已經受到媒體的重視。目前,各大媒體紛紛探索5G技術應用,通過大帶寬傳輸來優化融合平臺功能,拓展媒體覆蓋渠道。隨著5G網絡建設的加快,媒體還可以聚合多種接入技術,從而實現終端的廣泛互聯和數據匯聚。5G為媒體建立“人—機—物”交互的智能系統平臺提供了技術基礎,能夠顯著提升信息匯集效率,提高媒體處理碎片化信息的能力。媒體在智能化的轉型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5G技術,形成契合自身發展的信息連通空間。

3.構建媒體物聯網,打造萬物互聯的智能媒體。物聯網的優勢在于融合了多種信息傳播技術,能夠將各類物品接入信息傳播網絡。憑借物聯網平臺,媒體可以有效提高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并突破時空的束縛,更加深入地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對媒體的應用也將更加生活化、移動化。不僅如此,物聯網還可以突破傳統媒體渠道單一的限制,促進媒體信息深度下沉,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物聯網將成為人機交互的重要基礎,引發智能傳播革命。物聯網傳承了互聯網的特點,可以打通萬物之間的區隔,實現人與物之間的相融與互動。在新聞傳播領域,物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新定義新聞生產。具體而言,物聯網賦予物品以“信息收集和處理”的意義。裝置在各類物品上的電子標簽、傳感器、二維碼等接口與無線網絡相連,就可以讓物品持續地進行信息的收集與新聞的“生產”。

媒體可以借助物聯網的中臺支撐、結算能力、接入能力等優勢賦能內容生產業務,打造出萬物互融的智慧媒體平臺,形成更豐富的人機交互內容生態。首先,通過硬件與系統的深度結合,可以構建全新內容消費場景,為受眾帶來更豐富的內容供應和更垂直的內容服務,以建立更加立體多樣的內容傳播體系。其次,內容場景升級可以帶來全新的內容形式,可以更好構建“服務+內容”一體化服務體系,不斷釋放多終端分發的能力。隨著物聯網的廣泛運用,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媒介信息接收終端和傳媒內容產品,也將有越來越多具備信息采集、存儲、傳播和互動等媒介屬性的物品。此外,媒體將面臨參與主體復雜多變、連接關系交錯的新局面,攝像頭、環境傳感器、耳機、手表、無人機等都可以成為信息采集點,更有效地提升智能媒體的人機交互水平。

作者系山西傳媒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楊保軍,潘璐.論人機交互新聞中的主體構成及其相互關系[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2).

[2]陳娜,唐百慧,曹三省.5G創新技術聚合智能融媒體發展[J].傳媒,2020(19).

[3]國秋華,余蕾.消失與重構:智能化新聞生產的場景敘事[J].中國編輯,2020(04).

【編輯:陳文沁】

猜你喜歡
人機交互媒體融合
某型柴油機虛擬維修系統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九江城市交通事故模擬系統設計
人機交互課程創新實驗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實施三三戰略 強化內容生產 推進媒體融合
論循證新聞的方法與意義
多點噪聲遠程自動采集系統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