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導向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設計與實施

2023-07-10 06:32沈穎淼沈雪珺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23年6期
關鍵詞:設計與實施教學評價道德與法治

沈穎淼 沈雪珺

【摘? ?要】《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研制評價標準、確定評價主體、選擇評價方法,設計注重“教—學—評”一體化的過程評價、指向學習效果提升的結果評價、激勵主體發展的增值評價。實踐證明,這樣的評價能夠對課堂教學起到導向作用,能夠反饋教與學的效果,能夠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

【關鍵詞】素養導向;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設計與實施

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的內涵較為豐富,包括學生的認知情況、價值觀念、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實踐中,受諸多現實條件的限制,評價工作容易出現誤區,如:評價主體比較單一;評價客體相對被動;評價中介傳統單調。這些誤區會影響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結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業質量標準以及針對教學評價提出的評價原則、內容、方法、環節,積極改進當前的教學評價模式,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的發展,促進學生的成長。

一、評價設計

(一)研制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指人們在評價活動中應用于對象的價值尺度和界限,是評價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們價值認識的反映。它表明了人們重視什么、忽視什么,具有為被評價者提供努力方向的作用。在素養導向下,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需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理念,將道德教育、核心素養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達到鑄魂育人的效果?!墩n程標準》要求教師融合國家、區域、學校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不同標準,從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等維度出發,構建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評價標準體系。

(二)確定評價主體

首先,要發揮教師在評價中的促進作用。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是評價學生的主要責任人。因此,在設計教學評價方案時,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做好對學生的評價,也做好對自我的評價。

其次,要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價需要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比如借助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接受評價的同時,也有機會成為評價的主體,從這個角度反思學習內容,獲取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最后,要發揮家長在評價中的輔助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引導者”除了教師,便是家長,家長對小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為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內容,與家長一起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家長可以充當評價的輔助者,對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將課堂上形成的價值觀轉化為實際行動。

(三)選擇評價方法

一是實施動態化評價。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學生的學習狀態與知識掌握情況等來調整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二是落實增值性評價。教師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進步幅度以及其增值表現,將多元評價貫穿學生學習的始末。針對不同層次構建增值性評價體系便于教師直觀了解學生的階段性變化,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三是開展表現性評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開展實踐評價,精心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探究生活中蘊含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讓他們在實踐中提升個人核心素養。

四是巧用信息化評價。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化工具開展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地掌握課堂教學數據,提升評價數據的準確性。比如,利用信息技術隨時記錄學生在課堂測驗、課堂發言、作業質量、道德素養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表現,精確計算學生的綜合成績等。

二、評價實施

(一)注重“教—學—評”一體化的過程評價

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基礎,關注學生的學業質量,探尋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路徑,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墩n程標準》提出了構建“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模式的要求,在評價中,教師可以按如下路徑展開。

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圍繞環保教育、自然災害兩大單元主題開展教學評價,把道德素養、學習能力、社會實踐和課堂探究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

首先,教師可以圍繞《地球——我們的家園》這一課設計教學評價標準,把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信息整合能力和課堂發言積極性等作為教學評價要素,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包括汽車尾氣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等,讓學生明確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并鼓勵他們運用案例闡述環保的重要性,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環保小妙招。

其次,教師可以開展拓展性評價,引導學生根據單元主題創作思維導圖、手抄報、演講稿,鼓勵他們把學習體驗轉化為個性化作業,以此評價他們的環保意識、單元知識點掌握情況,進一步加快“教—學—評”一體化建設。學生可以圍繞環保教育、自然災害設計思維導圖,明確人與自然、環境、自然災害之間的關系,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把道德與法治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指向學習效果提升的結果評價

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價要求教師以思想教育為前提,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為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行為表現,引導他們在探究學習中進行總結和反思,從而發揮教學評價指標的促進、激勵和改善作用,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明確教學評價具體要評什么、評價的目的是什么、評價的最終目標是什么,以此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

比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我們的國家機構”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人大代表的產生過程及其擔負的社會責任,教師設計了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學校資源和社區資源走訪身邊的人大代表,了解他們的工作職責。課堂上,教師結合學生的課前實踐成果為學生講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以此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學生認識到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每個人都應該具有主人翁精神。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自評的方式,讓他們結合學習過程中的見聞和感悟,從自己的角度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反思。有學生在分享自己的反思時談道:通過實際采訪自己才認識到人大代表是多么平易近人,可以將人們的想法反饋給國家,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由此可見,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價不僅能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也能促使他們理性分析所學內容,深化學習效果??傮w而言,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自我反思,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影響。

(三)激勵主體發展的增值評價

《課程標準》提到的增值評價指的是學生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所體現出來的進步程度或努力程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并給出增值評價。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構建持續性、系統性的增值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評價標準上,教師應突出課程的建設性、教學的形成性以及學生的發展性。此外,教師還應引入多元評價體系,從課堂、家庭等多個角度完成增值評價。

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整體特征,從第一節課便為學生建立成長手冊,結合學生在各年級中的學習目標設置“我與社會”“成長足跡”“我的轉變”“家風傳承”“溫馨瞬間”等記錄模塊。例如,一年級時,教師對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進行記錄,繪制學生一個學年的成長畫像;二年級時,著重對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記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轉變;三年級時,開始對學生的社會行為進行增值評價。這樣,在結束每一學年的學習任務之后,學生可以將整個學年的學習過程整理成貼合自己實際情況、記錄自己成長軌跡的手冊,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給出評語。實踐證明,借助增值性評價能夠豐富學科的教學評價模式,突出課程的整體性和一體化,幫助學生實現持續、健康成長。

無論在什么時期,課堂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成長都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掌握正確的評價方法,以科學的方式設計教學評價,以多元的渠道實施教學評價,為學生提供科學有力的幫助和指導。實踐證明,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價能夠對課堂教學起到導向作用,反饋教與學的效果。該教學評價更注重過程,能夠讓教師及時就學生的學習表現與進步情況進行評價,從而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林青.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表現性評價的思考與探索[J].新課程,2021(43).

[3]范文雪.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探索多樣評價智慧: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評價[J]. 課程教育研究,2021(15).

[4]曾文燕.素養導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評價新路向[J].中小學德育,2022(6).

(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設計與實施教學評價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試析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游戲設計與實施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Pro/E設計機械零件》學習情境設計與實施
信息技術—Internet實用教程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
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微課設計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