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化學教材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維研究

2023-07-11 01:12伍曉春吳敏史冬梅
化學教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學教學

伍曉春 吳敏 史冬梅

摘要:從內容選擇、組織編排、呈現方式、教學功能四個維度分析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科書的內容,挖掘教材除學科知識以外的知識。旨在讓師生關注化學教科書中的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化學教育中的育人價值和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導向作用,以期為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啟示。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學教學

文章編號:10056629(2023)06000905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程和教材體系[1。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2。教育部于2018年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化學教材內容選擇上指出“應注意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傳承、弘揚工匠精神和技術創新思想”[3。2021年,教育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課程教材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等提出了明確要求[4。

本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念進行了界定,從內容選擇、組織編排、呈現方式、教學功能四個維度分析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的內容,旨在讓師生關注化學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為化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化學教育中的育人價值提供一些啟示。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詞最早在泰勒的《原始文化》中出現,他提出“文化是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的復雜整體”[5?!冬F代漢語辭?!分袑V義的文化定義為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將狹義的文化定義為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6。

在我國,傳統文化是指早已形成、至今尚存的文化環境,是現實的存在[7。傳統文化從廣義的范圍講,是指歷史上形成的一切,包括物質、制度和思想等層面;從狹義的范圍講,是指歷史上形成的價值觀念、倫理規范、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8。李宗桂教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了較為全面且準確的界定,即“中華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的、至今具有重要價值的思想文化”9。

筆者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義為中華民族優良思想文化的歷史積淀物,是具有鮮明特色且歷史悠久的優秀民族文化。

2 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劃分與統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有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等有形文化和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無形文化[10。借鑒相關文獻研究的劃分形式,結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及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本研究將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分為5大類:(1)意識形態、價值觀等傳統思想;(2)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傳統習俗;(3)衣食住行、日常用具等傳統生活;(4)詩詞、書法等傳統藝術;(5)傳統技術、遺跡等文化遺產[11。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新舊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所含的文化遺產和傳統生活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占比較大,并且新版教材中文化遺產內容比例大幅增加。在教材體現的文化遺產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集中表現在傳統技術方面,如釀酒技術、四大發明等。在教學中運用這些素材不僅是增加化學的人文背景,還利于學生多角度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的感性與理性思維有機融合,真正落實核心素養。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化學的實際價值,將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產生活,讓學習者能在相關問題情境下開展學習,符合新課標理念。

3 對比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差異

3.1 內容選擇

3.1.1 內容性質

在內容性質上將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為自然元素、人物元素、文化元素,數量統計結果如圖1。

在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均是涉及到文化元素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最多。新教材較舊教材在文化元素部分的內容減少,但新增加了少量自然元素和人物元素內容,各個元素內容分布比舊版更均勻。新舊教材均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作為學習載體,使學生在知識獲取的同時,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了解,有助于增強我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新版增加自然元素和人物元素后,內容板塊更加完整和科學,有助于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多方位學習化學知識。例如在教材中多處提到侯德榜先生艱苦創業、熱愛探索等事跡等。

3.1.2 內容領域

從內容領域角度將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為科技前沿、生活生產、傳記故事三個方面來進行對比分析,數量統計結果如圖2。

新舊版教材均是生活生產領域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量最多。教材中多選取與日常生活生產有關的傳統文化,貼近社會生活現實,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所舉應用等有較強的親近感。例如在新版必修二中就有日常食物——豆腐制作的研究與實踐,拉近了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距離。

新版增加了科技前沿和傳記故事,有助于學生了解化學相關科技發展成果以及科學家們推動該領域的研究歷程。如我國屠呦呦等科學家們受中醫古籍啟發從傳統中藥材中提取出青蒿素等。教師不僅可充分利用這些文化資源進行知識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化學發展前沿,還可以與之結合開展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不斷創新和探索的偉大精神。

3.1.3 內容年代

在內容年代上將化學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為1840年以前的古代、1840~1949年的近代和1949年以后的現代三部分,數量統計結果如圖3所示。

新舊兩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年代主要是古代。其主要涉及我國古人生活生產的傳統工藝中的化學,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新,充分說明化學知識從古至今便深深融入我國的傳統生活生產中?;瘜W是一門以科技性和實用性見長的學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許多科技文明的描述,將其與化學課程融合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是大趨勢下的歷史必然。

在新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則增加了近代和現代的內容,涉及的年代更加廣泛。這樣使得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豐富、飽滿,學習的素材更加多元。如在緒言中提到我國科學家首次用化學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

整體而言,新版教材在內容選擇上更加全面、豐富和多樣。內容性質方面,選取素材更加多元,新增自然元素和人物元素;內容領域方面,拓寬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涉及領域,增加科技前沿和傳記故事;內容年代方面,擴展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年代,新增近代和現代內容。新版教材的內容更加飽滿,符合立德樹人和學科素養培育的要求。

3.2 組織編排

3.2.1 位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的位置主要分為引言、章節頁、正文、習題、欄目、后記,其位置分布統計情況如圖4所示。

新版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正文、習題和欄目中的表述更為集中,將舊版分散的內容集中以便于學習者聚焦。由于新版教材的內容順序和結構做了調整,新版必修一教材刪除了舊版包含的“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章節的章節頁相關圖片和文字。新版必修二教材中刪除了舊版”科學視野”欄目中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例如中國古代制陶圖等。同時新版必修二教材也無“結束語”板塊內容,但正文和習題部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素材增加。試題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維度,還關注一般化學試題所不具備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以培養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為基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科學育人。在引言中,新版提及較多的傳統技術以及化學發展與貢獻,比如《本草綱目》等著作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等介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合理適當地引入學生的閱讀學習和做題訓練中,與如今的考試命題趨勢相符合。

3.2.2 篇幅

在本研究中,教科書中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篇幅根據字數劃分,少于100字為短篇幅,100~200字為中篇幅,多于200字為長篇幅,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

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篇幅主要是短篇,新版較舊版的中、長篇增加。新版教材中新增的長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完整化、多樣化學習內容的同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巧妙地滲透到化學學習中,潛移默化增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也使得化學學習更加有趣和生動。例如新版新增長篇來設計豆腐的制作研究實踐,從傳統食物豆腐入手來開展化學探究,更具創新性和趣味化。

3.3 呈現方式

本研究將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呈現方式分為文字、圖片、圖文三類,統計結果如圖6所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舊版教材中的呈現方式均主要采用文字和圖文的形式。文字將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化學知識清晰、具體地陳述出來,圖文并茂的方式則增強了相關文字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

新版必修一由于章節內容的調整,各類呈現方式均呈下降趨勢。新版教材中圖片呈現方式減少,更多地選擇圖文的方式來呈現。比如在介紹硅酸鹽材料時,其中就以文字介紹我國瓷器制品的發展歷程,并在文字旁附上我國的精美瓷器圖。舊版教材的“無機化學”主題的節內容主要基于類別展開,依次學習金屬、非金屬,而新版教材則直接分別介紹幾種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12。如舊版必修一教材中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章節內容在新版則調整到必修二中,因而刪除了章節頁的彩陶圖。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符合新版教材的內容安排,呈現方式更為靈活機動。

3.4 教學功能

教材中出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擔不同的教學功能,本研究將其分為引出主題、激發興趣、探索研究、深化理解、拓寬視野5個方面來進行對比,結果如圖7所示。

新版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發揮探索研究和深化理解兩個作用,在引出主題方面的作用大大減少。舊版教材較新版多采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進行引入,比如利用俗語“真金不怕火煉”作為素材引出主題。新版教材在緒言中則多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激發起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如介紹了我國處于孕育和萌芽狀態的化學時就有《天工開物》等著作,列舉了聯合制堿法、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發展成果。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成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培養。

舊版教材在“科學史話”、“科學視野”等欄目中融入成語、俗語等來拓展學生思維,正文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典范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而新版教材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體現探索研究的教學功能。比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習題中,探究其中的化學原理,從化學的角度更深層次學習和解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 結論與啟示

4.1 研究結論

人教版新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對于舊版來說,內容選擇覆蓋面更加全面和廣泛;組織形式更加合理和多樣;呈現方式更加靈活;教學功能更加注重發揮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深化理解的作用。兩版教材均在這四維中充分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我國的文化自信,但新版教材更加強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背景融入試題與教學活動中,也更加注重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4.2 對中學化學教學的啟示

4.2.1 提升教師素養,增強融合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其自身的能力和素養能否持續提升至關重要。教師本身要樹立終身學習、多方面學習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深入研究強化化學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方法,選擇性拓展相關素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來發揮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提升靈活將二者相融合的教學能力。同時重視學生給予教師積極的反饋,在師生交互和同頻共振中,促進化學教育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4.2.2 滲透傳統文化,創新化學教學

中學化學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有力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的廣度和深度。挖掘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科學內容,將其作為化學知識學習的對象和素材。課堂中可精心設計以時間軸推進,古人探索化學物質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的演變,使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時代發展,讓傳統文化兼具文化傳承和學科教育的雙重功能。比如溯源中國的硫文化,結合中國古代典籍與古法制作,了解硫的來源與部分性質,并且利用已有知識與方法預測硫的性質、推測化學原理,合作設計—探究活動—驗證性質等。傳統節日的制謎猜謎等活動穿插于教學,品味有豐富化學內涵的成語、詩歌,寓教于樂,體現出獨特的中國化學教育特色。除此之外,也可引申拓展教材、試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華優秀文化資源,助力學生整合認知角度、提升遷移能力,升華學生情感,引發共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千百年的中國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多學科屬性,值得深入挖掘與提煉以服務化學教育和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4.2.3 開展專題活動,提升綜合能力

教材中融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化身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為化學教學賦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的使命后,化學教學便更加注重意境、內涵的挖掘。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心展開實踐設計,開展教學專題活動,以項目式學習、主題式教學等方式創造性地使用傳統文化資源。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研究過程,設計學習計劃或者研究方案,鍛煉信息收集、處理、溝通交流能力,學習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大大增強,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EB/OL]. (20140401)[202211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EB/OL]. (20170125)[20221102].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3.

[4]教育部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號)[EB/OL]. (20210119)[202211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5](英)愛德華·泰勒. 連樹聲譯. 原始文化[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1.

[6]倪文杰,張衛國,冀小軍. 現代漢語辭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15.

[7]蔡鐵權. 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數學、 數學教育的演進[J]. 全球教育展望,2013,42(8):91100.

[8][10]李宗桂. 優秀文化傳統與民族凝聚力[J]. 哲學研究,1992,(3):4655.

[9]李宗桂. 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 學術研究,2013,(11):38.

[11]王后雄,孫建明. 新課程化學教科書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比較研究[J]. 化學教育,2014,35(1):47.

[12]付士林. 新舊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科書的學習適應性比較研究[J]. 化學教學,2022,(4):2127.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學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