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稷下學宮為例探討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023-07-13 12:36解奎靜于美杰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
關鍵詞:文旅融合

解奎靜 于美杰

本文系2022年度淄博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重點課題《以稷下學宮遺址保護展示為例探討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策略》成果,項目批準號:22ZBSKA014

摘要:山東臨淄為周至漢代齊國都城,是一處規模宏大、內涵豐富、價值重大的歷史文化類遺址,近期發現的稷下學宮遺址是其重要附屬部分。文章以稷下學宮遺址保護展示為例,采取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的保護與利用模式,闡述臨淄區其他文化遺址保護現狀,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蘊含珍貴歷史文化信息和重大價值的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目前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關鍵詞:稷下學宮;遺址保護利用;文旅融合;齊文化傳承創新

一、稷下學宮概述

(一)稷下學宮演變歷程

稷下學宮在中國歷史上存續時間約150年左右,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的第一代君主田常始建,第三代國君齊桓公田午興建,因其臨近齊國都城城門——稷門而得名。稷下學宮在齊威王時期有了很大發展。到齊宣王時期,稷下學宮規模之大、人數之眾、學派之多、爭鳴之盛、著述之豐、影響之遠,達到了稷下學宮發展史上的顛峰,其影響一直延續到齊愍王前期。齊愍王后期,樂毅伐齊導致稷下學宮停滯。齊襄王時期,稷下學宮雖得以恢復,但風光不再。齊王建時期,內憂外患致使稷下學宮走向滅亡。

(二)稷下學宮的歷史地位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官辦大學,與古希臘的雅典學院幾乎同時出現,在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稷下學宮開古代大學之先河、創百家爭鳴之盛況,匯集儒、道、法、名、兵、農等百家之學,為戰國時期和先秦時期的學術文化交流及諸子百家爭鳴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學宮實現政治、教育、學術交流功能于一體的完美融合,對齊國的繁榮富強、教育方式的轉變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都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三)稷下學宮遺址概況

稷下學宮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稷下學宮”這一名詞卻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西漢劉向《別錄》中最早提及“學堂”,東漢徐干《中論》中出現“稷下之宮”,《郡國志》中出現“稷下學”,但上述文獻記載均代指齊國這一時期的稷下學堂。隨著研究深入,“稷下學宮”更能全面地概括百家爭鳴之盛況所帶來的政治、學術及教育領域的影響。直到1981年,在王德敏先生的文章《稷下學宮與百家爭鳴》中,才出現完整的“稷下學宮”一詞[1]。

正因為古籍文獻中對稷下學宮的記載較少,對于稷下學宮遺址究竟在哪,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學術界根據考古發掘情況并結合史書文獻,一致認為稷下學宮遺址位于臨淄齊故城附近[2]。但對于稷門的位置則各抒己見,提出“小城南西門說”“小城西門說”“大城西北門說”“大城南西門說”四種不同主張[3]。

為探尋稷下學宮遺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多次到臨淄齊故城實地發掘。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山東省考古工作者在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側發現大規模夯土建筑基址群,自北向南4排共計14個單體建筑基址。2019年對該基址群5號基址進行發掘,出土大量的齊刀幣錢范殘塊,但還不足以確定稷下學宮遺址位置。2020年至2021年進行第二次發掘,即現在的11號基址,該基址曾被用作鑄幣作坊,并發現戰國中期灰坑,結合碳十四斷代法(Carbon-14 dating),基本確定稷下學宮遺址位置。

2022年2月18日,在山東省2021年度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小徐村西的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認定為稷下學宮遺址(如圖)。

(四)稷下學宮遺址保護現狀

目前,稷下學宮遺址11號基址已就地進行原址發掘、保護。2022年12月,筆者進行實地考察。因天氣原因,遺址發掘工作暫緩,現場有展板介紹發掘情況,并搭建保護棚,考古坑也有相應的保護措施。但遺址整體保護環境較為簡陋,為了防止外界環境對發掘現場的影響,同時加快發掘進度,在相關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借鑒三星堆遺址發掘經驗,整個發掘區域搭建鋼結構大棚,內部建立考古艙,最大程度保護發掘文物及現場,并運用數字化技術對遺址進行展示。

二、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

示范區是在特定發展階段被國家或地區賦予特定使命的特殊地區,具有政策性、綜合性、長期性、地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近年來,淄博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大力實施文化賦能行動,深入挖掘齊文化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時代內涵,持續擦亮齊國故都文化品牌,齊文化傳承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當前現狀

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是淄博市針對轄區內5區3縣文化遺存及人文特點而提出的綜合性發展規劃,共劃分為八大文化功能分區,包括齊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齊文化研究與文藝創作、齊文化與健康養生產業融合發展、齊文化與農業融合發展、齊文化與商業融合發展、齊文化聊齋旅研體驗、齊文化陶琉創意體驗、齊文化體育休閑體驗。

臨淄區目前已對齊國故城小城西墻、大城西墻排水道口、東周殉馬坑,田齊王陵遺址、闞家寨冶鑄遺址等遺址遺跡進行保護規劃和方案設計。臨淄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深厚文化積淀的滋養。要堅持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并舉,深入挖掘文物資源價值,著力講好“臨淄文化”故事,積極融入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文物資源成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力量。

(二)存在問題

1.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顯著。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對遺址保護影響較大,特別是遺址區內蔬菜大棚和村鎮建設對遺址造成較大的破壞。目前,多數文化遺址受風化、日曬、雨水等自然因素的侵蝕,加之城市化建設、文物盜掘等人為因素的破壞,部分遺址損壞嚴重,極大降低了觀賞性和吸引力,有的遺址甚至面臨損毀、滅亡的風險。

2.現有展陳手段較為單一,遺址現場展示條件及游客服務設施落后?,F有的遺址保護展示內容、展示方式、展示設施等未能全面揭示遺產價值,而且現場互動環節較少,游客對遺址蘊含的文化認識不深,僅僅滿足于游覽過。加之遺址周邊村莊建筑形象不佳,與遺址的歷史景觀風貌不夠和諧,展示環境亟需改善。

3.商業運作機制不健全,文創產品難以推陳出新,文化創新能力亟待加強。臨淄區于2019年成立臨淄區文化和旅游有限公司,負責對轄區內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商業化開發運營。目前,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管仲紀念館、姜太公祠等景點均由政府部門主管轉為區文旅公司進行運營管理。該企業現只是滿足于基本陳列展覽的講解,文創產品及文化衍生品開發進展緩慢,且之前受疫情影響,相關研學活動也是舉步維艱。

4.文物保護資金來源較為單一,文物保護及文化開發僅依靠財政撥款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較少。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尤其是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面臨的問題尤為嚴峻。文物保護資金主要來自于國家和省級財政撥款,但區縣級爭取資金難度較大,缺乏資金支持已成為影響基層文保工作的重要難題。且文物保護工作的特殊性,社會力量參與少,文物保護及文物開發面臨諸多難題。

5.遺址及景區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文化產業鏈不完整。目前臨淄城區大型酒店有4—5家,鄉鎮酒店規模較小且設施較為簡陋;遺址遺跡也多分布在鄉村地區,交通條件雖較為完好,但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僅能滿足簡單的出游,住宿、娛樂、購物等較為欠缺,難以形成旅游發展的合力,旅游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較為薄弱,亟待加強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三)對策建議

1.加強統籌設計和長遠規劃

臨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對于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的建設要具備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視角。加強頂層設計,成立齊文化旅游投資運營管理公司,引入專業團隊對齊文化旅游項目進行總體規劃、宣傳推介、營銷策劃和運營管理工作。制定文化解讀與闡釋、遺產保護與開發、文化傳播與普及、文化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規劃,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塑。以臨淄區為典型,把淄博市打造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標桿城市。

2.重視遺址保護與文化重塑

整合臨淄區內優質資源,將稷下學宮國家文化公園作為龍頭項目,以齊國故城、田齊王陵、姜太公衣冠冢、管仲墓等眾多高等級文化遺產為支撐,以傳承、弘揚“百家爭鳴”的稷下精神為主要目的,從智庫建設、學術研討、國學研學、文化休閑等方面加大投入,把稷下學宮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臨淄區乃至淄博市傳統文化的薪火傳承工程。

通過建立“稷下歷史文化展示區”、稷下學宮模擬展示體驗中心、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打造集齊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齊文化研究與文藝、齊文化與健康養生產業、齊文化與農業、齊文化與商業、齊文化聊齋旅研體驗、齊文化陶琉創意體驗、齊文化體育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游綜合項目。

3.加大博物館群提升與改造

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等新技術,不斷提升齊文化博物院、東孫戰國墓博物館等“一城二十館”的科技展示水平。常態化舉辦文化探討、學術交流、專業拍賣以及各種收藏展、書畫展等活動,提升博物館人氣。繼續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創產品開發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推進齊文化文物素材與臨淄傳統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融合發展,講好齊文化故事,進一步打響齊國故都文化品牌。

4.堅定文化自信與創新發展

要想真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必須走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國際認同、創新文化傳播方式的道路。以臨淄作為“世界足球起源地”為文化內核,繼續籌備第五屆中英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論壇,加強文化衍生品的設計與研發,為推動中國足球發展貢獻“臨淄力量”。在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上,由中國駐卡塔爾大使館、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淄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探訪足球起源文化之旅”對外交流推廣活動在卡塔爾舉行,中國臨淄蹴鞠隊在卡塔爾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球星、民眾進行互動,為全世界呈現出精彩絕倫的蹴鞠表演,在進一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向全世界傳遞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5.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無論是景區、博物館還是遺址遺跡,要想實現文化與旅游的高效融合,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缺一不可。針對臨淄區大型酒店主要集中在城區的現狀,鄉村地區可重點規劃建設特色民宿,同時配套完善周邊購物、娛樂、停車場、旅游洗手間等設施,并制定特色景區景點線路,提升游客的旅游幸福滿意度。

三、結語

齊文化傳承創新必須以齊文化為載體和突破口,圍繞姜太公、管仲、稷下學宮、蹴鞠四大核心資源,規劃建設高品質文旅融合項目,探索文旅融合特色路徑,擦亮打響“齊國故都、足球故鄉”金字招牌,真正將齊文化的“齊”做出亮點特色,形成品牌效應,續寫齊文化亮麗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王德敏,周立升.稷下學宮與百家爭鳴[J].東岳論叢,1981(01):75-80.

[2]董文斌,孫波.探尋稷下學宮|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建筑基址群發掘收獲[EB/OL].[ 2022-02-10].https://mp.weixin.qq.com/s/I5dkvUnMuEk_ZP95i8hI5w.

[3]趙益超,侯霞.稷下學宮新證[J].管子學刊,2020(02):25-30.

作者簡介:

解奎靜(1988—),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大學本科,文博館員,研究方向:齊文化研究、文化遺址保護。

于美杰(1971—),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大學本科,文博館員,研究方向:齊文化研究、文化遺址保護。

猜你喜歡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視角下的婺城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研究
“文旅融合”該從何處著手
全域旅游視角下榮成市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
淺談攝影對文旅融合發展的助推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潁淮文化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健全機制 優化環境 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我國郵輪旅游經濟發展建議
文旅融合視角下鄉村振興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