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

2023-07-17 04:00李福勇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實施初中物理教學時,教師應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引,以課堂引入、課堂講解、課堂練習為重點,應用多樣策略進行生活化教學,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文章聯系教師自身現有的實踐經驗,從課堂引入、課堂講解、課堂練習三方面入手,詳細闡述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8-0071-03

引 ?言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指引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策略。生活化教學是以物理學科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為依據,以物理教學內容為基礎,將物理課堂置于生活場景,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的影響下,產生學習興趣,遷移已有經驗,探究、獲取、應用物理知識,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活動[1]。實際上,在物理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廣大一線教師已逐步樹立起生活教育理念,實施生活化教學,豐富了物理教學方式,增強了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促使學生轉變了學習方式,

建構了良好的物理認知,提高了物理學習能力。鑒于此,教師依托日常生活,探索多樣策略,將生活情境融入不同教學環節,實現物理教學生活化,使學生在

“生活”中學習、應用物理知識,增強物理學習效果。

一、課堂引入環節的生活化

課堂引入環節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起點。課堂引入生活化,可以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推動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生活情境是課堂引入生活化的具體方式。

(一)聯系學生生活經歷,創設生活情境

物理生活化教學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活動。聯系學生生活經歷是以生為本的具體表現,也是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中之重[2]。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指引,審視學生生活,探尋生活經歷,獲取適宜資源,運用恰當方式,創設生活情境,展現熟悉的生活場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液化現象。因此,在“液化”的課堂引入環節,教師直接在電子白板上呈現學生熟悉的現象,如燒開水的水壺壺口噴出“白煙”,從冰箱中取出的礦泉水瓶表面“流水”等。這些現象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現象,然后及時贊賞他們的良好表現,并鼓勵他們遷移生活經驗,提出各種猜測。受到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影響,學生的探究興趣愈加濃厚。于是,教師帶領他們走進物理教材,探尋問題答案。這樣創設生活情境,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還使學生自然地從生活走向物理,進而深入探究物理,強化課堂學習效果。

(二)聯系生活趣味故事,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中不乏趣味故事。部分趣味故事中蘊含著物理“道理”。初中生愛聽故事,善于思考。對此,教師可以聯系物理教學內容,挖掘相關的趣味故事,并在課堂引入環節,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述,提出問題,調動學生興趣,驅動學生探究。

例如,在“浮力”課堂引入環節,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發生在唐太宗和魏征身上的故事,就此引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上述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積極思考。不少學生遷移生活經驗,聯想到“浮力”。教師則引導學生探究浮力。這樣創設生活情境,不僅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一舉兩得。

(三)利用生活物理實驗,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小實驗簡單而易操作,具有趣味性。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聯系教學內容,編創生活小實驗。在課堂引入環節,教師可以演示生活小實驗,創設生活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就此提出問題,驅動學生探究,助推課堂教學發展。

例如,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這節課的引入環節,教師先為學生展現生活中常見的玻璃杯、水、雞蛋、食鹽。面對熟悉的事物,學生很感興趣。于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將水倒進玻璃杯,將雞蛋放入水中,會產生怎樣的現象呢?”在生活經驗的作用下,學生很容易給出回答——“雞蛋沉在水杯底部”。教師把握時機,動手操作,展現現象。結合實驗現象,教師繼續追問:“將鹽倒入水中,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呢?”此時學生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并產生探究興趣。教師慢慢地向水中倒入食鹽,靜待片刻。學生細心觀察,發現雞蛋慢慢地從水底升起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出現此現象的原因。由此,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物體沉浮的條件。這樣創設生活情境,切實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意識到生活和物理有著密切聯系,便于學生形成生活意識,有利于他們在生活中自主學習物理知識。

二、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課堂教學是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頭戲。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實驗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是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支撐。在實施物理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可以這些內容為立足點,應用多樣策略實現教學過程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中建構物理認知,同時發展相關能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遷移經驗,認知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科的基礎內容,是通過觀察、分析一系列事實或現象后,對共同特征的總結。由此可見,物理概念具有復雜性,對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認知難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已有經驗是學習者進行有意義學習的支撐。生活經驗是學生已有經驗的重要構成,可以助力他們透過生活現象,獲得結論?;诖?,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方式引導學生遷移經驗、認知物理概念。

例如,“電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此概念涉及“正電荷”“高電位”“負電荷”“低電位”“正負極”等關鍵信息。在缺乏充足的物理知識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這些關鍵信息。但在生活中,學生見過“流水”現象,知道水從高處流向低處的特點。水流的過程與電壓的形成過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對此,教師在課堂上,先利用電子白板播放水流視頻,引導學生思考水的流向。此時,很多學生想到了水從高處流向低處的生活經驗,而教師就此介紹水流產生的原因。在介紹的過程中,教師強調“水壓的產生才形成水流”。之后,教師采用類比法,將正電荷聚集處(高電位)比作水流的高處,將負電荷聚集處(低電位)比作水流低處。在類比過程中,學生發揮想象力,自覺地聯想到: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形成電壓,產生定向電流。教師立足學生聯想所得,總結電壓的概念。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遷移了生活經驗,逐步探究物理概念,建構良好認知。在此過程中,學生順其自然地鍛煉了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有利于提高物理學習水平。

(二)剖析實例,理解物理規律

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科的重要內容,是利用“物理理論”解釋、預測物理現象的結果。物理規律高度概括了物理現象,相對來說較為抽象,而生活化教學強調化抽象為直觀。物理現象具有直觀性,實例是物理現象的具體表現。通過剖析實例,學生可以透過直觀現象,逐步得到結論,進而用物理語言進行描述,得出相應的物理規律。對此,在物理課堂上,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呈現實例,引導學生剖析,理解物理規律。

例如,在學習“浮力”這一課時,學生在阿基米德原理的輔助下,了解到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等于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對此結論,不少學生提出疑問。實際上,在備課階段教師早已預料到此情形,并就此錄制實驗視頻。在學生提出疑問后,教師直接在電子白板上播放該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放入水中前后裝有水的塑料袋的示數。結合了解情況,學生自主剖析,發現當塑料袋沉浸越深,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越小。據此,學生輕松地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

加深了對這一物理規律的理解。同時,學生也因剖析物理實例,鍛煉了思維能力、抽象能力等,便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三)動手操作,掌握物理實驗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建構物理認知的重要方式?!白鲋袑W”是生活教育理念的實踐方式。學生實驗是物理課堂實驗的重要類型,是學生動手操作的途徑,更是“做中學”的實踐表現。在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取物理現象,發現物理結論,建構物理認知,同時掌握實驗方法,有利于提高物理學習效率。所以,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應立足實驗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展現生活現象,引出本節課課題。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與哪些因素有關?”并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碰撞思維,積極猜測與假設。在此過程中,不少小組使用放大鏡觀察教材上的漢字,并改變放大鏡到教材的距離,由此發現成像的變化,并就此提出猜測:物體比較遠時,會成縮小的倒立的像;反之,會呈現放大的正立的像。教師贊賞學生的良好表現,并鼓勵他們繼續交流,合作設計實驗,制訂實驗計劃。此時,教師為各個小組發放實驗器材,如光具座、蠟燭、光屏,輔助學生設計實驗。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及時給予指導,幫助他們完善實驗方案和計劃。然后,各小組成員動手操作,組裝實驗器材,由遠及近地移動蠟燭,觀察光屏上的像,

發現特點,做好記錄。當光屏上無法承接像時,則從另外一側進行觀察,繼續記錄。在規定時間結束后,教師鼓勵小組介紹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實驗結論。其他小組在傾聽后可以提出看法,

生成集體探究活動。通過不斷探究,學生增強了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認知。教師把握時機,系統介紹實驗內容及凸透鏡成像規律,促使學生完善認知。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實現了“做中學”,掌握了物理知識,獲取了實驗經驗,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實驗操作能力,有利于強化課堂學習效果。

三、課堂練習的生活化

課堂練習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學生應用物理的途徑。在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立足學生學習情況,應用如下策略實現課堂練習生活化。

(一)設計書面類練習

書面類練習是物理練習的重要構成。物理中考試題大都以生活現象為背景設計問題,驅動學生應用物理所學解決生活問題。在實施物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借鑒物理中考試題編設經驗,聯系物理教學內容,挖掘生活現象,以此為背景,設計相關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書面練習。

在“電功率”課堂上,教師以生活現象為背景,設計生活化的書面練習,如“張同學家有一臺空調。在接入家庭照明電路中時,他測量出這臺空調工作時通過的電流是5A。假設這臺空調每隔15分鐘工作一次,

每次工作15分鐘。請問這臺空調3小時內消耗了多少電能?電流做的功是多少?”在解決此問題時,學生遷移課堂所學,認真計算,得出答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關系,便于端正學習態度,自覺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學以致用,增強物理學習效果。

(二)設計探究類練習

探究類練習是以多樣探究方式為主的練習。簡單地說,在完成探究類練習時,學生會遷移物理認知,自發利用多樣方式進行探究,解決相關問題,由此增強物理認知,同時發展物理探究能力。在物理課堂上,教師應依據課堂教學情況,設計探究類練習。

在“浮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剖析實例,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隨著學習的深入,不少學生提出疑問:“阿基米德原理是否具有普遍性?”教師直接將此問題作為探究類練習內容,鼓勵學生與小組成員合作,探究相關問題,如“當浸入水中的物體不同時,阿基米德原理是否仍成立?”“物體浸入的液體不同,阿基米德原理是否仍成立?”“浸入物體的方式不同,如將物體的不同部分浸入水中,阿基米德原理是否仍然成立?”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發散思維,遷移已有認知,利用不同方式進行探究,如操作生活小實驗,由此進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鍛煉了物理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物理教學生活化可以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扎實掌握物理知識,鍛煉多樣能力,強化學習效果。鑒于此,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初中物理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以物理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環節為基礎,應用多樣策略實現教學生活化,促使學生體驗“生活”,建構物理認知,發展相關能力,由此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夏國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求知導刊,2021(41):70-72.

鐘福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16):63-64.

作者簡介:李福勇(1974.12-),男,甘肅武威人,

任教于甘肅省武威第四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