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延續性聯合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

2023-07-17 09:36陳美珍
西藏醫藥 2023年3期
關鍵詞:病恥精神科延續性

陳美珍

泉州市第三醫院 福建泉州 362000

精神分裂癥(SP)以感知覺、思維、行為異常為主要表現,具有較高的致殘風險[1]。近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社會壓力增大,以致SP 發生人數增加,對家庭、社會帶來許多問題[2]。同時,SP 患者常伴有病恥感,導致其難以接受援助,亦無法遵醫囑用藥,危害極大[3]。而常規護理通過宣教、心理疏導等方式,雖能夠調節患者心理狀態,改善病情,但該護理方案未注重出院后患者所需的護理服務,可能造成病情反復發作,影響護理效果[4]。個性化延續性護理是借助微信、上門護理等方式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健康指導等服務,旨在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則是通過加強患者自我角色認同,促使患者接受自我,緩解社會心理異常,以此改善癥狀。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個性化延續性護理聯合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對SP 患者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SP 患者72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ICD-10 精神和行為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5]中關于SP 診斷標準;②病情穩定;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④患者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上。排除標準:①合并腫瘤者;②智力障礙者;③酒精及毒品依賴者;④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6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齡24~63 歲,平均年齡(41.87±5.92)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3±1.15)年。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7 例;年齡23~61 歲,平均年齡(40.53±5.70)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4.12±1.0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入院時告知患者及家屬SP發生原因、飲食注意事項、遵醫囑用藥等,并關注患者心理狀況,及時給予疏導;在患者出院后每個月電話隨訪1 次,隨訪內容以生活習慣、復發情況、用藥情況等為主,并認真記錄隨訪內容,共護理3 個月。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個性化延續性護理聯合自我角色認同護理:(1)個性化延續性護理:①成立小組、確定方案:由精神科醫師、心理咨詢師、精神科護士組成,精神科醫師評估SP 患者病情,精神科護士向患者介紹個性化延續護理的優勢、實施目的及預期取得的效果等,時間為40min,并整理、匯總患者精神癥狀、家庭關系、文化水平、既往病史、社區支持系統等資料,明確患者出院后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為據制定個性化延續性護理方案。②具體實施:精神科護士添加患者及家屬微信,創建微信群,將SP 如何自我照顧管理、藥物自我處置管理、如何觀察用藥后的反應等內容以語音、文字、圖片等形式推送至微信群內,患者收到消息后回復并自行學習,每日學習時間不少于30min,并設置微信藥物提醒,以此強化患者自我監測癥狀及遵醫囑用藥;精神科醫師及護士采取上門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家庭關系,告知患者及家屬正確看待SP,共同解決問題,并由心理咨詢師采用一對一談心方式,將心比心的了解患者工作狀態、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社會交際網、情感等,與患者共同商討解決方案,時間為45min;定期組織健康知識講座,講座內容包括SP 相關知識、病恥感的概念、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控制情緒的方法、如何預防復發等,并在課后為患者答疑解惑,每月組織1 次,每次時間為50min;護士借助微信指導患者進行人際交往訓練、生活技能訓練等,每日訓練20~30min。(2)自我角色認同護理:①家庭角色:由家庭成員將家庭成員照片、每個成員房間布置、日常用品等照片發送至護士微信,護士引導患者觀看家庭成員照片,認出家庭成員,并觀看日常生活照片,引導患者回憶以往生活中的點滴,激發其記憶。②職業角色:依據患者職業,模擬其工作場景,如患者為教師,可提供黑板與粉筆,患者充當教師角色,護士充當學生角色,模擬上課,幫助患者早日正常工作。③業余愛好角色:了解患者業余愛好,組織患者依據自身愛好進行唱歌、跳舞、繪畫、書法、手工制作等文娛活動,并為喜愛旅游者提供旅游雜志。④個人成就角色:若患者以往獲得過獎杯、獎狀,可鼓勵其不斷撫摸獎杯、翻閱獎狀,并指導其大聲朗讀獎狀內容,引導其想象獲得成就時付出的努力,樹立其戰勝疾病的決心。共護理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精神癥狀:以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6]展開評價,評價時間為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該量表包括陰性癥狀(評分范圍:7~49 分)、陽性癥狀(評分范圍:7~49 分)、一般精神病理(評分范圍:16~112 分),共210 分,分數高則精神癥狀嚴重。(2)病恥感:以精神疾病病恥感量表中文版(SSMI-C)[7]展開評價,評價時間為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該量表共40個項目,每個項目最低評分0分,最高評分3分,包括自尊下降、感知病恥感等維度,共120 分,評分高則病恥感高。(3)社會功能:以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PI)[8]展開評價,評價時間為護理前、護理3 個月后,該量表共3 個領域,共12 個項目,每個項目0~4 分,共48 分,分數高則社會功能好。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精神癥狀對比(,分)

表1 兩組精神癥狀對比(,分)

2.2 病恥感及社會功能

見表2

表2 兩組病恥感及社會功能對比(,分)

表2 兩組病恥感及社會功能對比(,分)

3 討論

SP 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精神活動異常、認知障礙,害怕受到社會大眾的歧視,導致病恥感加重,進而影響疾病恢復[9]。同時,SP 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藥物和疾病,可能造成疾病復發,而常規護理的關注重點為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在患者出院后僅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給予指導,存在患者及家屬不配合問題,導致護理效果不夠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PANSS 中陰性、陽性癥狀等維度評分及總分、SSMI-C 評分低于對照組,SSPI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個性化延續性護理聯合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在SP 患者中效果良好。原因在于個性化延續性護理通過成立小組,明晰患者出院后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方案,利用信息化工具展開一系列個性化院外護理服務,滿足患者需求。實施個性化延續性護理,由精神科護士借助微信推送藥物的自我管理、疾病的自我管理等內容,促使患者養成遵醫囑用藥的習慣,還利于患者盡早識別疾病復發風險,對于患者出院后仍能積極控制精神癥狀至關重要。同時,個性化延續性護理采取上門護理的方式,鼓勵患者家屬參與疾病的管理,有助于維持良好的家庭環境,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從多個方面避免對患者用藥依從性和心理的影響,從而改善精神癥狀。個性化延續護理還采用一對一談心方式,維護患者心理健康,減輕其病恥感,配合人際交往訓練、生活技能訓練,可幫助患者循序漸進的融入社會。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從家庭、職業、業余愛好、個人成就性角色出發,不同角色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幫助患者接受自我,使患者能正常與他人交流,鞏固自信與自尊,糾正患者異常的精神行為,改善社會功能[10]。另外,將個性化延續性護理與自我角色認同護理相聯合,二者可從不同角度幫助患者正視自身疾病,改善其精神狀況,促使患者盡早回歸正常生活,提升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個性化延續性護理聯合自我角色認同護理應用于SP 患者中效果良好,能夠更好的減輕其病恥感,緩解精神癥狀,提高社會功能,改善病情。

猜你喜歡
病恥精神科延續性
2型糖尿病患者病恥感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
泌尿外科門診早泄患者的病恥感調查研究
精神科護理工作研究進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恥感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延續性護理管理在回訪中心的應用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與人格的相關分析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精神科醫院安全隱患多
參與式教學法在精神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